● 陈剑敏
多媒体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研究
——以山东政法学院英语多媒体教学实验为例
● 陈剑敏
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在我国刚刚起步,面临着诸多难以预期的问题。本研究选取山东政法学院经济贸易法系153名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改革实验,并运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实际教学效果进行了双侧检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当代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多媒体教学;大学英语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MCAl)正以一种不可遏制的势头涌入大学英语课堂。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从无到有,并快速拓展,已成不可逆转之势。先进技术的运用使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产生了质的飞跃,已成为当代大学英语教学手段的重大革新。
2007年9月26日教育部公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1]2008年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山东政法学院投入大量资金,一次性实现教室多媒体配备率达到100%,开始了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研究,在对实验数据比对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今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2008年,为适应教育部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新要求,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革命性变革,我们开展了对频率效应和多媒体教学理论的研究,山东政法学院2007级经济贸易法学院 3班(73人)被确定为实验班级,完全采用多媒体大学英语授课模式;5班(80人)为对照班,继续沿用传统教学形式,进行了一学年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实验前对两个班级的期终成绩分别进行了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两班均值为 65.5 和 64.5,标准差为 5.6 及 5.14,经检验,实验前两个班级成绩无显著差异。经过一学年的实验,学期末对实验班与对照班期末成绩再次检验,两班均值为 78 和 69.5, 标准差为 16.5 及 8.35, 经检验,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水平间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班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班,可以断定实验班采用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效果好于对照班的传统教学法。
2009年,笔者经历了第一年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实验的尝试,并验证了其教学效果,顺利完成了山东省“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模式研究”项目,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推广到山东政法学院的10000余名学生。但随着实验的逐步深入,大学英语教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诸多问题,在对二语习得、频率效应、多媒体教学及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出了相应的策略。
当代教育家们提出要改变原有的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强化个体实践为中心,以信息交流为中心,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知识教育为智能教育。多媒体教学手段成为实现这一思想是主要途径和研究重点。但在实验过程中,多媒体课堂由以往的“教师、书本填压”变为“机器、课件灌输”,学生仍然处于被动接受地位。
多媒体是由结点间的关系链组成的网,可分成不同的关系和思维单元,符合人类认识记忆的规律,有效提升了频率效应,改变了传统的有线性结构、分支结构,成为网状结构组织信息。目前的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应当进行教育及学习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人机对话的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灵活地进行启发式、情景式教学,使教与学真正具备自主性、多样性和灵活性。
实验初期,教师普遍感觉运用多媒体上课无形中增加了搜集资料、制作课件等许多工作,而且技术操作也存在一定困难。但第一学期过后,部分教师变得离开课件不会上课,许多教师上课手握鼠标,逐一演示课件的内容,机械的按照课件制定的步骤进行课堂教学,不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运用,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发挥。
任何课件都不能代替教师自身的课堂魅力,教师不能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而应结合个人经验和教学实际,声情并茂,灵活多样地进行教学,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表现,教师应能及时调整自己课件内容的出现频率甚至授课程序。对于基础较差,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的班级,应充分运用图文并茂课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基础较好,参与意识强的班级,则可省略相关图片,多组织学生展示或参与的课堂活动。
“固视”是医学术语,指眼睛对同一物体的注视。由于设备限制及公共课自身特点制约,现在各校的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大都采取大班制 (至少在70人),教师讲解过多,学生对屏幕的固视时间过长,造成视觉心理双重疲惫,失去学习能动性。实验过程中调查问卷显示:46.6%的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回答问题,17.9%的学生不愿参加课堂活动,10.2%的学生没有回答过问题。此外,目前出版社提供的大学英语课件,在Brainstorming,Discussion,Questionsand Answers 等开放性问题后均提供了的答案,课件完整精美,但实际授课过程中,课件无形中把学生的思路限制在设定的固定框架内,学生的主动性及发散性思维必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首先,制作课件时应改变以往线性的流程,发挥多媒体信息集成控制的特性,增强信息频率效应,使多媒体的选择性、课堂运用的灵活性得到体现,促进教学和学习效益的提高。其次,教师在教学时应有机地安排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不要让学生总是盯住大屏幕,通过听说读写等不同活动的合理调配,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精力充沛,积极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提高学习效率。最后,可以采取合作学习,将教学内容括化为不同的任务,分配到各小组,组员之间分工协作,共享信息与资源,共同完成任务。
目前的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中,老师几乎不进行板书,甚至许多教室根本不设置黑板。多媒体屏幕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所承载的内容上都代替了黑板,可以被看做高级电子黑板。而多媒体智能交互的特性未能得到体现,不能达到强化素质教育和技能、智能训练的目的。
多媒体的交互性不仅表现在信息的控制、组织、传递,更重要的是能对信息内容和形式进行分解、加工、改造、转换、新建,创造出一种新的信息内容和形式,并从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的知识或验证知识。为了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优势,实现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与生机交互,山东政法学院于2010年建立了完备的网络教学平台,平台不但及时提供辅导、答疑、讨论和作业评比等动态教学资源和信息,还要提供在线或远程学习咨询,以及由导航、内容浏览、查询、实时和非实时交互教学和网上的教务、考务管理等构成的完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为学生提供全程、全面、及时、便捷的学习支持服务,提供充分的在线及时交流和异步交互。网络化的外语学习不仅应让学生学习特定的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而且应引导学生掌握好的学习策略,以适应学习的自主化、终身化的发展趋势的需要。
当今的诸多大学老师已放弃了纸质备课本,把所有精力放在了课件制作上。往往课件制作完成就会一身轻松,带好U盘便可以给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授课了。这一过程忽视了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专业需求的不同,对教材缺乏深入研究探讨,甚至一味追求课件形式的新颖、动感,看起来热热闹闹,却使学生的注意力过度集中在多媒体技术的展示上而不是教学内容上,实际上舍本逐末,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正如网络阅读不可取代纸质图书一样,教师离不开备课本,其根本任务仍是研究教材和学生,课件只是授课的辅助工具,绝非教师学生的关注核心。在课件制作中,应注意课件内容的简洁、精美,课件的内容并不是越多越好,而应该是纲要式、突出主题和重点。课件结构应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结合课堂教学环节设计功能模块。课件制作后期还应结合对教材、学生的深入分析不断进行修改。
[1]http://www.Chinanews.com/edu/kong/news/2007/09-26/103 6802.shtml.
陈剑敏/山东政法学院
(责任编辑:何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