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中国英语教育之道*

2011-04-04 02:51杨世生
当代教育科学 2011年12期
关键词:学习者教材语言

● 杨世生

追问中国英语教育之道*

● 杨世生

英语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有必要对英语教育进行全局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中国英语教育中的困境

(一)英语喧宾夺主

据统计,中国有3亿人在学习英语,6亿人接受过英语教育,学习时间跨度接近10年。人们常为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而自豪,在母语表述上却往往词不达意,错字连篇。这种本末倒置的异化现象,足以说明人们对英语地位认识的混乱和对自己文化身份的迷惘。更令人忧虑的是,多数英语学习者只关注语言技能,而不去关心这门语言所承载的精神文化,对英语国家的历史、社会、外交政治、艺术及法律等知识知之甚少,这显然与中国倡导的“学习西方以图自我发展”的初衷相背离。

(二)语言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脱节

英语教育正处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夹缝之中。如果迎合应试教育,便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时代步伐;如果按照新的教育理念实施教学,又不能够保证学校赖以生存的升学率。改革难,不改革也难,这种飘忽不定的感觉使教师和教育机构同时陷入尴尬的境地。

(三)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使学习者身背重负

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学好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建设,但英语在升学及就业等方面的特殊地位,迫使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把英语学习放在了第一位,甚至当成了一种负担。由于备考占据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和精力,造成了专业课被冷落与忽视的现状。部分学生铤而走险,背弃道德诚信,希望通过作弊达到通过考试的目的,促成了考试作弊地下产业链。

(四)英语教育被利益“绑架”

在中国,由于每年有数百万人参加各种形式的英语考试,书籍、报名、培训及网络构成的立体空间所消耗的巨额费用为英语考试演变成没有风险的产业提供了无限的潜在商机。如果用教育经济学剖析如此超常的人力与财力投入的后效回报时,就会发现,亿万中国人学英语的成本之高、代价之大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而且,这绝对是一项不划算的投入,因为很多人学到的是哑巴英语,面临学完、考完、忘完的窘境,花费很大精力学到的英语在实际工作中无用武之地。

二、中国英语教育的价值旨归——辩证的语言工具观

其一,语言的多元化是健康语言生态环境的标志。语言是人类文明的宝库,一个民族的语言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的人生观、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它是整个民族物质与精神财富的载体。汉语只有从其他语言中汲取营养,才能健康发展;中华民族只有借助学习英语等外语,学习国外先进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才能促进自身的发展,实现民族振兴及国家富强。其二,实现“双向度”的跨文化交流。在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中国输入多而输出少,导致不能在国际文化舞台上充分宣传和展示自己,所以英语教育中应融入中国文化的内容,增强学习者跨文化意识和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学会通过英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等,从而实现“双向度”的跨文化交流。其三,语言是该语言国家的思维密码。任何语言都是一套完整的符号系统,一种语言所特有的表达方式承载着该符号系统的基因密码与运行机制,代表着该民族所特有的思维方式,不同的符号系统区别着不同的民族特质。学习语言及其变体能让中国人学到所学语言国家有价值的思维意识和价值观念,从而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进化与升华。

三、中国英语教育的价值实现路径

(一)制定英语教育规划——为英语教育把脉导航

应成立专门机构,把英语教育纳入中国教育的大系统中。进行规划时,比例、地位和目标都必须符合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其次,正确处理英语教育中的多元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加入多元文化的内容不仅能开阔学习者的文化视野,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有助于整个语言体系的生态发展。多元文化教学虽早已在中国英语教育界取得共识,但在实践中,却演变成英语语言文化教学,长此以往,将对学习者的意识形态领域造成严重影响,对汉语的生态发展构成威胁,因而应正确处理多元文化教学。第三,把学习决定权还给学习者。中国的国际化和对外开放需要英语人才,但绝不是人人必学英语,因为现代化建设中真正能把英语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人毕竟是少数。因此,把英语学习变为开放式,把学习的决定权交给学习者,这既有利于减轻学习者负担,学好汉语和其他基础课程,也能降低和节省社会成本。

(二)实现英语教学法的中国化——为英语教育开具良方

任何试图服务于中国英语教育实践的教学模式,都必须符合中国国情。教学法的中国化,或者说它在中国的具体化,既是一个理论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通过实践反复检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并继承中国已有的成功的教学理论,因为这些理论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已被中国广大师生所接受。同时,任何理论又必须是开放的,在开放中吸收外来的先进经验,从而不断发展、壮大自己,这本身也是理论国际化的内在要求。理论只有在继承中才能发展,也只有在发展中才能生存。

(三)进行英语课程与教材改革——为英语教育高屋建瓴

提高教学质量及效果,一靠教材,二靠教师,其中教材更为重要。当确定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手段后,要及时编写教材,有了合适的教材,就有了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教学目的和人才培养计划才能有效落实。

中国英语教材经历了完全引进、自主编写、合作编写以及部分引进等几个阶段,目前国内英语教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内容安排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条块分割明显,难度缺乏梯度。2.缺乏多元文化的呈现,过分强调英语国家的文本和文化,忽视其他非英语国家的文本和文化。3.大众化特征明显,缺乏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就大学公共英语而言,全国只有几套“标志服”,一个学校只有一套,丝毫没有专业区别。4.由于没有中国文化的英文版本,学习者在交流时不会正确表达中国文化。5.教材在中国人心目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教师对教材过分强调和依赖,教学内容与进度都是严格按照教材来制定的,教材甚至比教学大纲更受重视。

基于上述认识,在教材建设和开发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成立国家级教材管理与咨询机构,对小学、中学及大学的教材建设与开发进行 “一条龙”规划,避免各自为战的局面。2.教材要体现世界多元特色,成为学习者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3.大学公共英语教材的编写要体现专业特色,为高年级专业英语的学习奠定基础。4.教材的编写要加入中国文化的元素,让学习者学会中国文化的正确表达方式,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开设中国文化选修课,依据中国文化内容编写英文教材,用英语进行授课。

(四)构建资源共享的教学网络——让英语教育驶入快车道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英语学习者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学习环境,英语学习逐渐由课内向课外、校内向校外延伸。构建资源共享的教学网络,让英语教育驶入快车道,成为现代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

在全球化的今天,共享才能互惠,合作才能共赢。中国英语类高等院校应克服狭隘的功利主义思想,在英语教学方面肩负起“兼济天下”的社会责任,引领其他院校在英语教学道路上携手共进,使“独家特色”大众化,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学校之间联合建立、开发网络资源库,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发挥网络无限的资源优势和灵活的学习时间,也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科研。同时,政府教育部门应当切实承担起教育管理及组织职能,协调、整合各个学校的优势资源,为资源整合优化创造环境与条件,架设学校之间资源共享的桥梁。2009年6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外语专业委员会成功开发并启用“中国外语教育资源交换系统”,使各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总之,英语教育既担负着语言学习的任务,又发挥着一般教育育人的功能,只有在注重培养语言技能的同时,实现英语教育蕴涵的教育功能,才能呈现欣欣向荣的中国英语教育局面。

[1]胡壮麟.对中国英语教育的若干思考[J].外语研究,2002,(3).

[2]王守仁.关于全面加强中国外语教育的思考[J].外语教学,2002,(3).

[3]杨白俭.关于外语教育的几个问题[J].中国外语教育,2004,(1).

[4]张绪忠,齐红英.论中国英语教育规划中的问题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9,(4).

*本文是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英语词汇记忆策略与实践教学研究”的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0GG147.

杨世生/山东交通学院外语系。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责任编辑:陈培瑞)

猜你喜欢
学习者教材语言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语言是刀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