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化·虚空化·模式化:中小学说课中的误区及矫正例析*

2011-04-03 12:47李崇爱孟应周
当代教育科学 2011年6期
关键词:课者环节课文

● 李崇爱 孟应周

简单化·虚空化·模式化:中小学说课中的误区及矫正例析*

● 李崇爱 孟应周

说课具有展示教师教育理论修养与教育能力,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反思教学行为、分享教学经验的特点,在中小学中方兴未艾。国内传统教师教育课程中往往没有说课的专门训练,骤然的升温与专业训练空缺使得说课在实践上极易失范走向简单化、虚空化、模式化的误区。辨析说课与上课的本质区别,紧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内容处理大胆创新、疏密有致,组织评议结合是走出误区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

说课;上课;教学设计

说课是指教师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采用口头语言或相关辅助手段,阐述某学科课程或某具体课程的教学设计及其依据的教学研究过程。通俗地讲,说课就是面对同行阐述“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的问题。说课既可以凸现一个教师的教育理论修养,展示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亦可以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反思教学行为,分享教学经验。因此,近年来说课在教师基本功竞赛、教师招聘、职称评聘、校本培训等活动中被广泛运用。国内传统教师教育课程中往往没有说课的专门训练,骤然的升温与专业训练空缺使得说课在实践上极易走向失范乃至误区。

误区一:简单化

[案例l]课题:《迷人的秋色》(湘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

……本节课我的教学程序安排如下:

(一)谈话激趣,出示课题

l.小朋友,一年当中有几个季节?大家按顺序一起来说。(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各有什么特点呢?(春天百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果实累累,冬天雪花飘飘。)

2.是呀,一年四季真是各有特色,那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对,今天,我们就来学l5课,相信你们会喜欢秋天的景色。

板书课题:迷人的秋色

(二)品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第 1、2 自然段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也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大家在心里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名让某同学有感情地朗读1、2自然段,学生评一评。

(3)学生对这两个自然段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小黑板出示句子:花木灿烂的春天固然可爱,然而,瓜果遍地的秋色却更加使人欣喜。(指名读句子)

理解:“固然、然而”的意思……

一些说课者把说课当成就是上课过程的简单再现,或是一堂微型课,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说课中完整地复述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归纳小结等各个教学环节,甚至对一些具体知识点作细致的讲解分析,唯恐讲得不细不透彻。二是抽取上课中的几个教学环节加上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拼凑成条块分割缺乏有机联系的说课稿,说课者说起来简单干巴,了无生气,听评者听起来觉得敷衍塞责,索然无味。

[矫正对策]说课简单化的症结在于对说课与上课本质认识的模糊。上课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双边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教师的各种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参与,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及过程与方法,开启智慧。教师是活动的直接组织者与参与者;说课是一种教研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讲说课者像是一位解说员,通过说课者对具体教学操作过程的理论阐述,把备课中的隐形思维呈现为显性思维,使听课者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并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与整体素质。说课的核心是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述 “为什么这么教”的问题。因此,要说课出彩,可以把整个教学环节概述,再对一些能足够展示自己教学重点、教学精巧设计的环节重点陈述,并阐释自己的理论支撑,使听评者从中看到说课者对教材的理解深度及对教学认识的高度从而产生共鸣。上述课文如果做如下修改就简洁明了多了。

……本节课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我设置了“一年中有几个季节?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在这个季节里你看到最多的是什么?”等三个问题,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的叙述中把学生带入秋的世界,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学习1、2自然段。我范读、指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后学生评一评。接着,我让学生对这一小节中不理解的问题议一议,师生共同探讨解决。在这一小节中,我将围绕“花木灿烂、瓜果遍地”两个词语进行教学,因为这两个词语概括了春天和秋天的特点,是整篇课文的文眼。通过让学生有感情得朗读、看图片、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对秋天有一个整体直观的感受。

备课时,我曾想让学生理解“固然”这个词语的意思,或者是进行换词练习,然后再指导朗读。但考虑到“固然”这个词语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也许更多的是意会,不太容易解释清楚,所以我没有制定理解“固然”意思的环节,而是设计了让学生谈读第一小节后的感受,学生基本能说出在作者的心里他更喜欢的是秋天,在这个基础上再指导读好第一小节。

在这个教学版块中,我还设计了读准“灿烂”、复习“火字旁”、指导“灿烂”的书写的教学环节,这不仅是因为课后要求书写“灿烂”这个词语,更重要的是因为“灿烂”都是“火字旁”的字,而这个部首是学生非常容易写错的一个部首。

……

误区二:虚空化

[案例2]课题:《爱如茉莉》(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

……

(二)教学目标:阅读教学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间接目标是发展思维能力,潜在目标是陶冶思想情操。《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的综合能力要在阅读技能的分项训练中逐步形成。为此,这节课我确定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努力营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

(三)教学程序:《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多元对话中,培养他们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和运用能力。为了落实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我准备按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展开

第一个环节:导入新课。

第二个环节:品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这一环节,遵循了新课改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第三个环节:训练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到人物的精神和品质。这一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四个环节: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以提问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思索探究,领悟写作手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模仿运用。

第五个环节:加深理解课文,拓展延伸。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深刻的挖掘课文的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

当下一些中小学说课活动尤其是说课竞赛走入了虚空误区,其表征一是一些教师片面理解说课理论性特点,认为只有把建构主义、认知发展理论等一些时髦的理论知识堆砌在一起才能显现自己的理论修养,在说课中对具体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却说得含糊笼统,此谓“空”。二是一些教师在写说课稿时可谓绞尽脑汁,甚至拿来名校名师的教案直接改编。说课稿写得精巧绝伦,但仔细推敲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设计都脱离了其学校实际、脱离了本人实际、脱离了学生实际,成了“一种令人欣喜却并无实际意义的假象”,其真实性遭致怀疑,此谓“虚”。三是一些说课者精心准备反复演练后说课时神采飞扬,听者满堂赞许,却只听不评,只求掌声不求实效,此谓“秀”。

[矫正策略]一个教师的教学行为的选择皆源自于他的教学理念。但教学理念具有内隐性,教学行为才具有外显性。说课中对外显具体行为作出理论的阐释,分享经验,共享观念,共同追寻理论与实践的恰当结合正是说课的价值所在。教师说课要避免虚空应注意:首先要紧扣教育理论与教学过程的结合。这种结合不是理论的宣讲演绎,而是用具体的教学程序安排与教学环节设计来体现。方法上可用“引导——探究”等教学模式来反映建构、认知发现等现代教育理念,采用“第×个环节是……,意图是引导(帮助)学生……”的表述方式阐明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展现自己的教学理念。其次要“心中有学生”。尽管说课没有学生参与,但不能只预设教学法而没有学法。说课者在说教材分析或是说具体教学环节时应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情作出一些必要说明,尤其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及相应教学安排只有建立在对学情准确分析的基础上才是科学合理、可信可靠的。再次要“说”“评”结合。教学的专业成长=经验+反思。说课后的评议即意味着反思与交流,意味着共同的探究与集体智慧的生成,更意味着让说课回归常态,回归教研的真实。 案例【2】修改的重点就在于要“真”、“实”,不妨做如下修改。

……

(二)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芳香无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平淡无奇的真爱既是教学目标,也是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唤醒真爱

首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上课伊始,我将出示一幅茉莉图片,从直观上让学生初步感知茉莉的形象,给其创设一片纯美的天空。如果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推力,这个推力就是创设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让他们对学习产生一份期盼,对新课产生一份关注,营造一种“课伊始,情已生”的境界。

2.走进文本——感悟真爱

文字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座桥梁,通过桥梁读者才和作者见面。初读文本,我采用“划、思、议”的研读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划出文中能表现出“如茉莉花般的爱”的部分,关注细节描写,如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思:在划好的词句旁注上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是第三学段的学生能做的,也是应该做到的。议:在交流中探索,在探索中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他们用“划、思、议”三种研读方式触摸语言,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误区三:模式化

[案例3]《外婆家的小屋》(湘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

……

(一)说教材

《外婆家的小屋》是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该单元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展开。《外婆家的小屋》是记叙文,作者通过回忆的方式写了外婆家屋前小院春天大丽花的美,屋后大竹园的舒服宜人,墙外的瓜棚、豆架里秋夜的虫鸣以及冬天屋里屋外的温暖、快乐,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文字浅显,线索清晰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l2个生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外婆家的小屋的喜爱和赞美之情。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写、首尾照应的写作方法,感悟课文中思念家乡的情感。

……

(二)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至关重要。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我首先让学生欣赏彩色图片,说说喜欢图上的小屋吗?以师生对话的形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的紧张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自学字词,教师有针对性地对难认、易错的字进行指导,扫清学生阅读障碍。

(2)学生默读课文,出示思考题自学:你觉得外婆家的小屋神奇吗?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写了外婆家哪些地方的景物?你最喜欢的是哪一段?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了解主要内容。

3.品读课文,交流感悟

(1)解答疑惑,继续质疑。通过刚才的自学,你知道了些什么?学生交流。通过这一环节让孩子懂得自主、探究式地去解决遇到的困难。再问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新和进取的精神,对课文的质疑可以使学生懂得在思考中学习,在问题中学习。

(2)分段朗读,逐段理解。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讨论、交流、汇报,感悟外婆家各处景物的不同特点,感受家乡的美,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指导朗读,体会写法。采用多种形式练习朗读,读出对家乡的思念和赞美之情。引导读开头和结尾,感悟首尾照应的写作方法,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通过对文本的反复品读,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4.拓展延伸,完成作业……

一些说课者在说课时完全套用别人现成的说课稿,不能真正理解其设计意图,照本宣科、机械生硬,此为“拿来主义”。更有甚者为求简单,把说课内容归纳为“四说”、“五说”,然后设计一个可以套用任何具体教学内容,看似面面俱到、结构完整,实则结构凝固、内容详略不分、语言僵化,让人听后有似曾相识的“模板”,此为“机械主义”。

[矫正策略]教有法教无定法,说有章说无定式。同一篇教材因时期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教师的知识面乃至社会阅历不同,其对教材从宏观的整体把握到微观的具体处理就会不同。说课过程中教师要反思自己在备课、授课过程中对教材、学生、教法、学生学法研究的得失,反思自己对教学程序设计的成败,反思学生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情况,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这样一种反思意味着对旧我所包含的教育理念和行为的扬弃,意味着对未来自我专业成长图景的规划,意味着自我超越。如此说来,说课要出彩应该:首先,教师要敢于创新,充分展示自己对教材个性化的理解或诠释,突出新意,切忌人云亦云。其次,教师要说透重点。说课的重点当然是说教学程序,应该做到“四有”:有章——教学结构有章可循;有法——既有教法又有学法;有理——既有教学程序“行”的描述又有教育理论“理”的阐释;有奇——有自己对该教学内容独到的理解或教学环节的巧妙处理。再次,教师应在反思中拓展。说课不是精品文物的赏析更不是定式的传递,说课者可以在最后的说反思环节甚至在说教学程序环节中大胆陈言自己的困惑与得失,在讨论乃至质疑中澄明困惑生成智慧。

(责任编辑:刘君玲)

李崇爱/邵阳学院政法系副教授 孟应周/邵阳市资新学校教师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项目“农村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障碍分析与保证机制研究”(项目编号XJK06AJJ032)。

猜你喜欢
课者环节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试论讲师团教师的语言修养
背课文的小偷
体育说课的意义与成功策略
浅谈校外美术教师作为“课者”的创新意识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背课文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公开课要唯“真”、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