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化的自觉与创新

2011-04-02 05:47郝明君
关键词:文化发展教学

郝明君

(重庆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400047)

教学文化的自觉与创新

郝明君

(重庆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400047)

教学文化自觉是教学文化的合理性发展的逻辑应然,作为教学研究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问题,教学文化自觉有其特定的外在表征。要实现教学文化自觉,必须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秉承一定的发展路径,最终达成教学文化的自主转型与不断创新。

教学文化自觉;教学文化创新;教学文化反思

教学文化是教学的文化研究的逻辑前提,是教学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从1986年首次明确提出至今,国内外不少学者对其进行探讨,近期国内学术界组织专家又进行专题讨论,进一步拓展了我国教学文化理论视域。[1](46-55)为适应经济、文化全球化发展趋势,我国学界积极开展文化自觉的研究,并卓有成效。教学文化的研究也当顺应这一趋势,意在修正教学文化“不自觉”现状,顺应教育教学改革之需要,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诉求。基于对教学文化的反思,本文尝试着探究教学文化自觉的表征,提出教学文化的创新路径,从理论上引导教学文化的时代转型与自觉发展。

1987年,我国学者就提出文化自觉主张[2](261-262),并界定了文化自觉的内涵及类型,但未引起学界关注。[3](305)1997年,费孝通明确提出文化自觉,并对其系统诠释与研究,逐渐发展成一种文化观、文化理论,有学者称其为“文化自觉论”。“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时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4](22)由此,文化自觉的内涵可简约为“知己知彼”、“与时俱进”、“和而不同”。基于此,教学文化自觉至少包括六个层面的含义:第一,首先要充分领悟文化反思与文化自觉的关系。文化反思是文化自觉的途径,而文化自觉则是文化反思的目的,文化反思促进文化自觉,文化自觉又转而促进更深层次的文化反思,文化反思的深度和广度与文化自觉的深度和广度成正比。[3](309)第二,要自觉到教学文化的历史渊源。用一种历史自觉与主动的历史精神唤起人们对教学文化历史的认识和评价,做到自我认识、自我认同。第三,要自觉到教学文化的现状与未来走势。对教学文化现状的观察、分析和反思,是一种将现实和未来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总体性的自我认识和行动筹划。第四,要自觉到教学文化的与时俱进,根据内外环境变化做出反应和调整。这种调整不是简单的“文化回归”,也非“文化他化”,而是为适应新环境对教学文化的自觉修正,是在文化反省、文化创造和文化实践中所体现出的一种文化主体意识和心态,从而在社会转型中达成文化超越与创新。第五,要自觉处理教学文化独特性与其他文化依存性的辩证关系。在自觉认识教学文化的独特性和独立性发展基础上,还要自觉认识教学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积极吸收其他优秀文化的合理性内核。同时也不全盘接受或全盘否定,而是要对所接触的文化取精去糟,合理吸纳。第六,要自觉意识到教学文化自觉还是一种深刻的文化思考、广阔的文化境界、执著的文化追求,是一种高度人文关怀与强烈社会责任感相结合的文化发展理念,是人类教学文化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追求。

教学文化自觉是人类对教学改革理性认识后所彰显的一种文化理念和行动准则,有其特定的外在表征或呈现式样。

其一,自觉反思是教学文化自觉的前提与手段的统一。反思是一种文化自觉的尝试,没有反思就不会取得文化自觉,进行文化对话,达到文化交流。[5](3)因此,反思是实现文化自觉的手段与前提的统一。如果说人们有意识地主动反思文化的来龙去脉及优势与弱势是一种有目的、系统的自觉反思,那么集体无意识反思文化,就是一种零散的、缺失目的性的被动反思。无论哪一种形式的反思,都是文化自觉不可或缺的前提。但自觉反思更具有方向性、针对性,从“文化根”上促进文化发展与创新。人们对教学文化自觉反思的结果是对自身所处的教学文化有了“自知之明”,其目的在于推动教学文化的超越创新,与其他文化对话并交流。这里的“自知之明”就是要知道、明晰自身所处教学文化的来历、形成过程、特色和不足,藉以推断其未来发展趋势。没有反思,就不会对教学文化有“自知之明”,没有“自知之明”,就难以加强教学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难以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的教学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缺失教学文化的自主地位和自主转型能力,就缺失了教学文化创新发展的内源性发展动力,会造成教学文化的迷失,游离于“文化回归”和“全盘他化”的藩篱之中。因此,自觉反思是实现教学文化自觉必不可少的逻辑前提与手段的辩证统一。

其二,自觉转型是教学文化自觉的动态呈现。教学是在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只不过由于社会文化通常是以内在的、不知不觉、潜移默化的方式制约和规范着教学活动,我们沉浸其中而缺乏自识和自觉。教学文化本身又是一种社会文化,它伴随教育实践而诞生,只是缺少关注而长久沉寂于漫漫教育历史长河。随着对教师发展文化的日益关注,人们才开始研究教学文化。可见,教学文化并非无根之木,无论教学文化落后还是先进,它总是客观存在,这是教学文化自觉创新的前提。教学文化以自觉反思为前提和手段,为教学文化发展超越提供可能。但不能因“各美其美”而固步自封,局限于探寻教学文化的价值与问题,尚需对历时性和现时性的教学文化进行自觉考证,探究教学文化变迁规律,为教学文化发展创新提供思路与方法。从无到有是创新,从旧到新也是创新。教学文化创新更多的是指从传统教学文化到新型教学文化,即教学文化的现代转型。具体而言,就是基于自觉反思,就发现的问题加以修正,塑造适应新环境的、融入时代元素的新型教学文化,正确处理新旧关系,做到教学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识教学文化的价值,重视传统教学文化的挖掘,以此作为教学文化发展的逻辑起点,否则无从谈起教学文化的转型创新;其次,积极吸收时代特色文化元素,用新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理念、教学习俗建构适应新环境的教学文化,做到自觉转型。

其三,自觉立足本土的“和而不同”是教学文化自觉的理想境界。本土化是教学文化自觉的本质特征。文化首先是个性的,然后才是全球的。一味追寻文化全球化而脱离本土特质的文化都是虚无的,其结果必然导致文化的迷失。同样,脱离本土实际而空谈教学文化发展无异于水中捞月。文化个性是文化的特质,这里的个性就是文化的本土化。一个民族的教学文化之所以能持久发展,莫过于体现该民族教学文化的内在精神及个性。正是这种本土性使其区别于其他教学文化形态而展示其独特魅力。“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缺失个性的教学文化终将在文化变迁中泯灭。因此,教学文化发展首先要立足本土,这是教学文化自觉发展的根本所在。立足本土就是本土人基于本土传统教学文化中的不足,自主的修正、完善,继承与革新,以建构本土化的教学文化境遇;其次,立足本土传统教学文化,吸收其他教学文化的合理精神内核,在此基础上建构适应本土特色的教学文化。立足本土不是要“文化回归”,而是在传承基础上不断进行改良。凡是合理的、适合本土的、能为本土所用的就要吸收,最终生成独具本土特色的教学文化体系。唯有如此,教学文化才是一种不失个性、本土意味浓郁的走向全球的文化。“和而不同”是教学文化自觉的最高境界。“和而不同”出自“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一语。“和”指事物必须在多样性、差异性的前提下才能求得平衡发展。“同”则指事物的共通性,意指事物失去个性将不会存在和发展。“和而不同”是建立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基础之上实现“天下大同”的新要求,是一种在保持文化个性的基础上,追求多元文化共生、共荣、共同发展的理想过程与美好境界。它要求人们既要正视发展本土教学文化的特色、个性和价值,也要充分肯定其他民族教学文化或同一民族其他地域教学文化的价值,做到“美人之美”。不能盲目“全盘他化”以求“同”,而是在保持自身特色基础上,与其他教学文化“和谐共生”,“美美与共”,最终实现教学文化多元并存的理想境界。

教学文化创新是教学文化自觉的实现,是推动旧的教学文化形态向新的教学文化形态转型的过程,它主要遵循以下路径:

其一,遵循教学文化发展规律,实现教学文化创新。教学文化发展一般遵循这些规律,即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辩证发展规律、分化与整合相统一的互动规律、渐变与突变相结合的螺旋上升规律、交流与争鸣相结合的对立统一规律。具体如下:第一,教学文化是基于本民族教学文化,在传承其基本理念、风格、核心价值观念基础上演变而来,文化继承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创新;继承同时还要批判。只有秉承批判眼光,用新的世界观、方法论对传统教学文化遗产进行分析批判,取精去糟,结合新的教学实践进行创造性转化并大胆地突破,才能推动教学文化发展创新。第二,教学文化发展是教学文化内部各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教学文化不断分化与整合的过程。教学文化的分化是指在各因素作用下从一种教学文化体系中衍生出新的文化体系;教学文化的整合是指不同体系的教学文化在碰撞、交流过程中相互吸收,融合,形成新的教学文化体系。教学文化的分化与整合有多种实现形式,无论何种形式都遵循从旧到新的文化发展路径,都是一种文化创新。第三,文化变迁是一个渐进过程,只有经过累积才会发生突变。文化的渐变与突变是相对而言的,各民族文化的发展是在长期累积基础上实现突变的。这种突变既有量的积累,也有重大社会变革造成的社会制度变迁等新质介入。这些新质作为发展外因,推动教学文化突变发展。教学文化既有潜移默化的渐进演变,也有量的累积所引起的突变和外因诱发的突变。这种演变促使教学文化从“自在”向“自为”迈进,实现教学文化自觉发展。第四,交流是争鸣的前提,争鸣加深交流。交流与争鸣是教学改革的推动力,现代民主教学思想很大程度上源于近代以“中学”和“西学”为标志的文化交流与思想碰撞运动,基于文化交流的文化争鸣为教学文化发展提供新的可能。20世纪前半叶,中国文化争鸣主要围绕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展开,认同西方还是认同中国原有文化,成为当时中西文化争论的焦点所在。其结果引发了中国民族文化革新:既保留优秀传统文化,也吸纳了西方文化合理内核。80年代中国文化热重新兴起,中西方文化交流与争鸣加强。在教学领域,研究性教学、发现性教学、理解教学、对话教学、师生平等民主等教育理念渗透于教师教育教学中,成为我国教学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思想素材。我国教学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争鸣中不断批判反思,“美人之美”,逐步走向自觉创新之路。

其二,弘扬传统文化,强化批判性反思。文化首先是历史的,然后才是现实的。反思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自觉,它是文化自觉的必要前提。任何文化只有基于传统文化精髓,同时积极吸纳外来合理性文化,才能创生新的文化形态,实现文化转型与创新。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教育历史的民族,积累了大量优秀教学文化理念,积极反思、加深认识是实现教学文化自觉的手段与过程统一。同时,中华民族文化自古以来就是多元一体的,有吸收外来文化的先例。基于传统的、优秀的教学文化之根基,积极吸收本民族其他地域的优秀教学文化精髓,吸纳世界其他民族优秀教学文化合理内核,是我国教学文化自觉创新的必然选择。教学文化的独特价值意蕴与追求“就是达成教化和养成智慧”[6](52),它需要附着特定主体,即生活在一定教学文化境遇中为教学文化所熏陶并在继承中创生出教学文化新意蕴的人。他们既是传统文化的实践者、享用者,也是新文化的塑造者。他们应有强烈的批判意识、批判思维和批判精神,时刻用批判眼光审视所处文化,否则周边文化将因异化而迷失。而主体批判意识的生成需要以主体的反思为前提,没有反思何来批判。文化的发展创新“必须采取科学的辩证理性,以一种反思的认识论为基础”[7](45)。实现教学文化自觉,首先要培养文化主体的反思精神,唤醒其反思意识。反思意识是主体对周边事物深层次思考的前提,反思精神是推动主体积极反思的落实。有强烈反思精神的主体,通过对自身所处教学文化的反思、继承与完善,推动教学文化日臻成熟,不断走向创新。其次,我国传统教学文化属于无批判的被动接受型文化,其根本特征是一种无批判的被动接受。因此教学文化主体通过对历时性和现时性教学文化的批判,探寻与先进教学文化的差距,努力建构“批判的充满智慧型”的教学文化,推动教学文化的发展创新。

其三,遵循内源性发展理路,推动基于生活的教学文化发展。主体自觉参与教学生活,是教学文化发展的新的生长点。我国传统教学文化因内隐于教育实践活动而未彰显,现代教学文化则伴随教师专业化发展日渐呈现。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我国也加快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步伐,教学文化价值功能被重视,并开始有意识建设教学文化。在建设中,往往在遵循特定教育目标、挖掘历史教学文化经验基础上,把现代教育价值观念、教育理念、教学规则等纳入教学文化建设轨道,致使教学文化有很强的人为性和价值关涉性。如果说在教学实践中集体无意识生成的传统教学文化是一种人文化生成,那么现代社会中有意识塑造的教学文化就是一种技术工具理性的文化建构。前者是基于教学生活的教学文化生成,属于由内向外的内源性发展路径;后者则是有意识的外部施加而塑造的教学文化,属于由外向内的外源性发展路径,是缺乏主体自觉参与、缺失生活体验的文化建构。“文化世界是指一种最内在地理解、最深层次地共有的、由我们所有人分享的信念、价值、习俗,是构成我们生活体系的一切概念、细节的总和。”[8](15)文化常常以理论的形式体现生活,又根源于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文化不仅仅是人所创造的身外之物,更核心的一点是文化构成了人类的存在方式。”[9](7)它以人类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为基础,是人类生活的样式。同样,作为教学生活存在样式的教学文化,以人们的教学生活为基础,是人们自觉参与、自觉理解、自觉认同教学生活,并生成新的生命价值意义的文化世界。教学文化发展不能脱离教学生活实践,脱离教学生活实践,将导致教学文化的迷失。因此,教学文化建设需要各主体充分参与教学生活实践。首先,教师积极发挥教学主体作用,在继承传统优秀教学文化基础上,体验挖掘教学生活中新的教学文化习俗,生成新的文化增值。其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学习生活,在与教师互动中,生成新的生命意义,为教师提供新的可供借鉴的教育思想原素材。最后,教学活动要体现生活性、真实性,在教学生活中体悟文化真谛,营造源于生活的文化境遇。

其四,建构文化理论,引导教学文化健康发展。理论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并修正,推动理论日臻完善。教学的本质是传递文化培育人,在理论上要摒弃单纯从文化角度分析教学一般属性的模式,自觉进行教学文化理论建构,指导教学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教学文化理论,推动教学文化自觉发展,使教学实践达成传知育人的理想境界。首先,建立动态的教学文化发展机制,文化始终与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地域、特定民族相联系,僵硬、封闭的文化终归为历史淹没于陈旧记忆中。因此教学文化长久发展必须要建立动态的发展机制。即“知-时-和”的发展机制。这里的“知”即了解自己来龙去脉;“时”即应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潮流;“和”就是要和谐,“美美与共”。其中,“知”为根本,“时”为动力,“和”为目标。其次,建立开放的教学文化生态系统。文化生态是指文化适应其生存环境而产生的不同形貌。体现在教学领域,就是使教学成为一个开放系统,保持教学的本土特色,包容文化差异,同时用开放心态吸纳其他地域、民族的优秀教学模式、理念,保持教学的开放性,追求文化的多样性,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1] 徐继存,刘庆昌,郝志军.论教学文化[J].教育研究,2008,(4).

[2] 许苏民.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简论[M].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3] 许苏民.文化哲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4] 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5] 费孝通.从反思到文化自觉和交流[J].读书,1998,(11).

[6] 郝志军.教育文化的价值追求:达成教化与养成智慧[J].教育研究,2008,(4).

[7] 靳玉乐,刘生全.课程理论的文化自觉[J].教育研究,2008,(6).

[8]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

[9] 邹广文.人类文化的流变与整合[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Self-Awareness and Innovation of Teaching Culture

Hao Mingjun
(Graduate Department of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7,China)

Self-awareness should be a rational and logical way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culture.As an important issue which can’t be ignored,cultural self-awareness has its specific external tokens.To realize cultural self-awareness,the laws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must be obeyed,certain roads of development must be taken continuously.And in the end,the self-transformation as well as the continuous innovation of cultural self-awareness are expected to achieve.

teaching cultural self-awareness;teaching cultural innovation;teaching cultural reflection

G64

A

1673—0429(2011)03—0094—05

2011-02-09

郝明君(1972-),男,山东沂水人,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原理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发展教学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