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蒲清
(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长沙 410081)
陶澍诗歌的创作与地位
陈蒲清
(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长沙 410081)
陶澍是一位卓越的改革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一生爱好诗歌,自编有《出山草》《玉堂草》《江湖草》《太史草》《皇华草》《抚吴草》等诗集六部,后编入《印心石屋诗钞》初集和《印心石屋诗钞》二集,计738首,但还不到他现存诗歌的一半。他以诗会友,留下了“苏州五老”“沧浪七友”的美谈;他结社吟诗,成立了消寒诗社,经常举行“文酒之会”。陶澍是清朝嘉道年间诗坛领袖,其影响甚至到达海外。
陶澍;诗歌;地位
陶澍学诗起步很早。他回忆说:“余年总角,先子授以《古诗十九首》,余即日如数拟呈。有云:‘忆昨得君书,读之心不忘,辗转纳怀袖,恐灭又置箱。’先子喜之。”(《涧东诗钞序》)[1]
陶澍一生都保持了对诗歌的爱好,而且喜欢以诗会友,结社吟诗。
陶澍于嘉庆七年中进士。嘉庆九年冬天,他就邀集同科进士朱珔、顾莼、吴椿、夏修恕、洪介亭等人,建立了“消寒诗社”,意为消遣寒冷的冬天。第一次集会在朱珔家的双槐书屋举行,以赏菊为诗题,陶澍作七言古诗《消寒书屋赏菊》,开头说:“连日西风如发覆,催放堂前金色菊。诗人速客展重阳,一樽对花巾不漉。入席杂坐礼数宽,尔汝脱尽儒生酸。袖中赋草出新制,颜弓宛转同传观。”当时,诗社经常集会,一般每十天一次集会。嘉庆十四年,陶澍任国史馆编修后,还经常跟同任国史馆编修的史评、程祖洛、贺长龄等人举行“文酒之会”。[2]
道光五年,陶澍任江苏巡抚。道光七年十月,重修苏州沧浪亭,为五百位江苏及流寓江苏的名人建立祠堂。又在沧浪亭,跟潘奕隽、吴云、石韫玉、韩崶,在一起集会吟诗,人称“五老会”。有人绘成《五老图》,陶澍有《沧浪五老图咏》。道光九年,在苏州沧浪园邀请嘉庆七年同科进士顾莼、朱珔、朱士彦、吴廷琛、梁章钜、卓秉恬集会吟诗,称为“沧浪七友”。有人绘成《沧浪七友图》,刻石于沧浪亭,陶澍有《题“沧浪七友图”》七律二首,其中第二首说:“细数同年还几辈,多逢此日是前缘。”
陶澍自己编辑的诗集,有《出山草》、《玉堂草》、《江湖草》、《太史草》、《皇华草》、《抚吴草》。后来,《出山草》、《玉堂草》、《江湖草》、《太史草》编入《印心石屋诗钞》初集,《皇华草》编入《印心石屋诗钞》二集,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刻于扬州。
《出山草》、《玉堂草》、《江湖草》、《太史草》、《皇华草》、《抚吴草》等,都是按照写作年代编排的编年诗集,颇能反映陶澍诗歌创作的历程。
《出山草》、《玉堂草》、《江湖草》、《太史草》、《皇华草》、《抚吴草》这些编年诗集,所采用的纪年是古代一种特殊纪年方法,即“岁阳纪年法”与“太岁纪年法”的结合。这种特殊纪年方法,虽然名称古怪,但是跟流行的“天干、地支纪年法”具有对应关系。“岁阳纪年法” 跟十个“天干”具有对应关系:“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招阳”,分别跟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相对应。“太岁纪年法” 跟十二个“地支”具有对应关系:“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分别相当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组合的最小公倍数是六十,故六十年一个周期,俗称“六十花甲”;“岁阳纪年法”与“太岁纪年法”组合的最小公倍数也是六十,同样是六十年一个周期。
陶澍的第一本诗集,叫做《出山草》。《出山草》一卷,卷首署“重光作噩”四字。“重光”相当天干“辛”,“作噩”相当地支“酉”,“重光作噩”就相当辛酉年。陶澍在世的嘉庆辛酉年,即嘉庆六年,相当公元1801年。“出山”是离开家乡求取功名的意思。《出山草》,有诗60首,包括在家乡与离开家乡时所写的作品。
第二本诗集《玉堂草》,共二卷。第一卷卷首署“玄黓阉茂”四字,相当嘉庆壬戌年,即公元1802年;第二卷卷首署“阏逢困敦”四字,相当嘉庆壬戌年,即公元1804年。“玉堂”指翰林院。《玉堂草》,有诗100首,是开始担任翰林三年内的作品。
第三本诗集《江湖草》二卷,第一卷卷首署“强圉单阏”四字,相当嘉庆丁卯年,即公元1807年;第二卷卷首署“著雍执徐”四字,相当嘉庆戊辰年,即公元1808年。“江湖”是身在江湖而不忘朝廷的意思。《江湖草》有诗95首,是陶澍在父亲逝世后回乡守孝三年期间的作品。
第四本诗集《太史草》一卷,卷首署“屠维大荒落”四字,相当嘉庆己巳年,即公元1809年。“太史”指国史馆编修。《太史草》只有诗歌14首,当时陶澍担任国史馆编修。
第五本诗集《皇华草》三卷,卷首署“上章敦牂”四字,相当嘉庆庚午年,即公元1810年。“皇华”一词,来源与《诗经·皇皇者华》,指奉君主任命的使者。嘉庆十五年(1810年),陶澍奉命充庚午科四川乡试副考官。沿途每天写日记与诗歌,记述172天的见闻感想,日记署名《蜀輶日记》,诗歌编为《皇华草》三卷。《皇华草》有245首。
第六本诗集《抚吴草》四卷,第一卷卷首署“旃蒙作噩”四字,相当道光乙酉年,即公元1825年;第二卷卷首署“柔兆阉茂”四字,相当道光丙戌年,即公元1826年;第三卷卷首署“著雍困敦”四字,相当道光戊子年,即公元1828年;第四卷卷首署“屠维赤奋若”四字,相当道光己丑年,即公元1829年。“抚吴”就是担任吴地(江苏)巡抚的意思。《抚吴草》四卷有诗224首。
陶澍虽然自己编辑了《出山草》、《玉堂草》、《江湖草》、《太史草》、《皇华草》、《抚吴草》等诗集,又汇编为《印心石屋诗钞》。但是,《印心石屋诗钞》与《抚吴草》,共计只收诗歌738首,只是陶澍某些时段的诗歌,不到陶澍现存诗歌的一半。魏源写的《陶文毅公行状》说:“公所著,有《印心石屋诗文集》五十六卷。”《印心石屋诗文集》五十六卷中的诗歌,应该是陶澍的全部诗歌。可惜,《印心石屋诗文集》五十六卷,我们已经找不到,可能失传了。
现在保存陶澍诗歌最多的版本,是《陶文毅公全集》中的诗集部分。《陶文毅公全集》卷五十三至卷六十四,共计12卷,有诗歌1540首。其中包括了《印心石屋诗钞》与《抚吴草》所收的738首诗歌,以及《印心石屋试律诗》、《印心石屋诗荟》(《云台山和唱集》)、《吴中和唱集》、《吴淞口唱和诗》、《和治水诗》、《漕河祷冰诗录及图谱》、《印心石屋五秩诗文荟》、《咏印心石屋诗》、《御书印心诗文荟》、《印心锡祜萃言》中的陶澍诗歌,还有陶澍跟朝鲜朋友的唱和诗(它们曾被收录在《谈瀛录》、《谈瀛后录》中)。
陶澍是嘉庆、道光之交的诗坛领袖。这是当时诗坛、政坛的一致评价。
周启应《树萱堂诗话》说:“自袁随园既没之后,海内诗人争相雄长,莫适为主。余谓近日诗人,当推陶大中丞澍为第一,以其博学才雄,变化从心,顿挫入古,合李、杜、韩、苏为一手,足以笼罩群雄故也。”著名诗人陈文述《恭读宫保云汀先生诗集敬题》云:“一代诗坛此正声,卷中无体不长城。都从海纳山藏出,半向星轺露冕成。世以大才裁伪体,天教此笔活苍生。矢音随处流忠爱,方寸何尝肯近名。”潘曾莹《题印心石屋诗抄后》云:“著作千秋期不朽,扫除凡艳铸雄词。”
林则徐在陶澍六十大寿时,写了律诗三十首,其中第二十六首评价陶澍诗歌说:“直以雄才凌屈宋,还将馀事压曹刘。”黄爵滋为《抚吴草》题词说:“前辈飞腾起玉堂,驱山走海寸毫忙。苍生况廑万家念,青史应储一品芳。岛屿春深苞竹箨,江湖秋老坼莲房。何当蹑屐随公后,掷笔金焦天水长。”
陶澍在诗坛是非常活跃的。陶澍在北京任职时,是消寒诗社的发起人与领袖人物之一。道光元年,消寒诗社改名为宣南诗社。这个诗社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包括林则徐、魏源、龚自珍等中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或文学家。林则徐、魏源、龚自珍都是后来入社的,深受陶澍的影响。如:林则徐,于嘉庆十九年(1814年)在庶常馆学习满文,跟陶澍第一次见面。次年,林则徐开始参加诗社活动。所以,陶澍《潘功甫以〈宣南诗社图〉属题抚今追昔有作》诗中有“林、程本后来”的句子,并且注明:“林少穆、程云芬二君,自余出京后始入会。”陶澍在江苏任职期间,又结成了“苏州五老”、“沧浪七友”等社团。
当时,陶澍写了诗,往往群起唱和。如:嘉庆二十一年六月,陶澍催促漕运,作《漕河祷冰图八十韵》五言古诗,官员、文人、学者纷纷依韵唱和,编成《祷冰图诗录》、《漕河祷冰图诗集》共10卷。道光八年,治理吴淞江,陶澍作《戊子二月十七日,吴淞江工竣,开坝放水作》七言古诗,竞相和者数百人,后编为《吴淞口唱和诗集》。
道光十二年四月二十六日,陶澍登云台山,望海作七律四首,广泛传诵,纷纷吟诗唱和者多达数百人,后来编为《云台唱和诗荟》,又名《印心石屋诗荟》。
陶澍诗歌还有国际影响,特别是影响了朝鲜王朝的诗人。从嘉庆二十年开始,陶澍与朝鲜朋友书信往来,并且写诗唱和。陶澍写的书信有《答高丽驸马都尉丰山君洪显周书》《再答朝鲜权晶山书》等;陶澍写给朝鲜朋友的诗有《叠楂字韵,答高丽丰山君洪海居贻书来求笔札,兼寄洪骆皋、权晶山诸诗人》《次韵答高丽韩尚书见寄》《叠前楂字韵,答权晶山》、《次高丽诗人韩酉园用拙集韵见寄》《次韵答高丽进士成茗山题印心石屋集》《次韵再答成进士见赠》《答高丽正使郑竹涧留别原韵》《叠前韵答高丽正使郑竹涧晚锡》《答高丽郑山石五锡》《次韵答高丽郑山石五锡》《贺柘农熙龄斋中,见高丽行人李西园书,以不得一见余为恨,再三恳乞诗笔,其意良挚,柘农转为敦致,因走笔成一律赠之》等诗。如《次韵答高丽韩尚书见寄》写道:“东风吹绿涨回汀,喜接芸函满袖馨。雪里鸿泥犹可认,笛中杨柳旧曾听。于今薄海同文轨,自古销魂送客亭。莫怅天涯梦难到,论交当日本忘形。”《答高丽正使郑竹涧留别原韵》写道:“石匪能言心可印,人虽未面道相同。她时海国如相忆,家在湘南水竹丛。”嘉庆二十三年二月,朝鲜诗人骆皋珍编辑《谈瀛录》,请陶澍作序。陶澍在序言中说:“朝鲜进士洪骆皋羲与权晶山永佐购书琉璃厂,见先子《萸江诗存》、《古文存》及余诗稿而悦之。遂诣余斋请谒,语言障隔,彼此通以不律。维时,翰林朱兰坡珔、彭宝臣浚、贺柘农熙龄暨张麓门延阀舍人皆不期相遇。余首倡槎字一律,诸君属而和。既而使臣三人亦以诗来。往返叠韵,凡若干首。骆皋珍之若拱璧,因以素册汇书,名之曰《印心石屋谈瀛诗册》,而乞余弁言。”后来,《印心石屋谈瀛诗册》传到朝鲜,为朝鲜文人士子所称许。陶澍又编了《谈瀛后录》,并在《谈瀛后录序》中说:“随使来者,多诣余斋请业。继而无时不来,求诗、求书者,踵相接也。既去而有余恋,且有未来而致书、贻诗以相歆者。甚至国中结社取东坡语名为‘拟陶诗屋’。何东人之嗜学如是也!”“昔李太白曰:‘海客谈瀛州,烟涛微茫信难求’。设居今日,目击象译之人赓于朝、而扬于列,所服者圣教,所摛者国华,又何所微茫难求耶!”朝鲜朋友结诗社,竟然取名“拟陶诗屋”,可见他们对陶澍的诗非常欣赏。嘉庆二十五年,朝鲜王朝诗人权永佐为《印心石屋诗钞初集》写序说:“人情物色,该洽笼挫,有化腐为新之妙也。”“余于先生,先其人而读其诗,及谒其人,其人也宜有是诗。”这篇序言也代表了朝鲜王朝诗人对陶澍的崇敬。
陶澍是嘉庆、道光之交的诗坛领袖。人们只要阅读陶澍的诗歌,就能够认识其价值。陈书良主编的《湖南文学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介绍陶澍诗歌之后总结说:“陶澍是湖南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作家。他以自己的成就和影响,张大了湖南文坛的声势;同时,作为改革派的先驱和领袖,振起了鸦片战争以后湖南近代文坛云兴雷奋的雄风。”[3]
但是,现代的人们提起陶澍,都只把他当成经济改革家、政治家,而往往忽视了他的诗歌创作成就。这是因为,他的诗歌创作跟他的功业相比,是颇逊一筹的。正如潘曾莹《题印心石屋诗抄后》所云:“大贤杰业在匡时,余事风骚亦我师。”陈书良主编的《湖南文学史》也说得好:“陶澍是嘉道年间湖南乃至全国成就突出、名望最高的诗人。他的品格为世人所景仰,他的作品为世人所钦佩,但他并不以诗名世。这一方面是因为他在诗歌方面的成就为名位、政绩所掩盖,另一方面是由于时人出于对他的敬重,觉得‘诗人’不足以概括他的平生。”(见该书古代卷的第十三章第五节)
由于现代人往往忽视了陶澍的诗歌创作成就,所以现代研究陶澍诗歌的著作很少。本人所见,只有两本书。一本是《皇华草笺注》,那是陶澍同时代人的著作,署名是:金匮邓际昌笺注,松滋谢元淮补注,北平赵宜梅补笺。有吴锡麒在嘉庆丙子年(1616年)写的序言。一本是夏国权的《陶澍诗选笺释》,从陶澍诗歌中选出260首诗歌,按照体裁分类,每首都有题解与注释,2001年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1] 陶澍. 陶澍全集[M]. 长沙: 岳麓书社, 2010.
[2] 陶用舒. 陶澍与宣南诗友[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9 (1): 31-38.
[3] 陈书良. 湖南文学史[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
Tao Shu's Poetry Writing and It's Status
CHEN Pu-qing
(College of Literature ,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China)
Tao Shu was a great reformer, but also an outstanding poet. He loved poems in his life, and created many collection of poems such as The Poetry Collection after Leaving his Hometown, The Poetry Collection in Imperial Academy, The Poetry Collection during the Mourning in his Hometown, The Poetry Collection as a National History’s Editing, The Poetry Collection Presided over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on behalf of Emperor in Sichuan Province, The Poetry Collection Period as governor of Jiangsu Province, etc. Then he incorporated it into The First Poetry Collection of YINXINSHIWU and The Second Poetry Collection of YINXINSHIWU, namely 738, but less than half of his extant poetry. He made friends with poetry, Five Old SuzhouCanglang Seven Dwarfs, his brother's wife; he set up groups of poems, Poetry Society was established eliminating cold, often having a drinking and dinner parties. Tao Shu was the Qing poetry Leader between the Dao Guang time and its impact even to overseas.
Tao Shu; poetry; status
K 25
A
1672–1942(2011)01–0038–04
(责任编校:易永卿)
2010-12-28
湖湘文库立项课题
陈蒲清(1936-),男,湖南桃源人,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