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堡”战略下的东盟会计人才培养探讨——基于非对称理论的视角

2011-04-01 09:03刘丽华
财务与金融 2011年4期
关键词:桥头堡非对称云南

李 旭 刘丽华

一、问题的提出

(一)“非对称”概念的理解

“非对称”是指图形或物体对某一点或直线在内容,大小,形状和排列上所表现出的差异性。从“非对称”具体概念我们可以引申到军事、经济等领域来理解和解释研究领域的相关问题。

(二)“非对称”概念在经济领域的解读

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推动下,世界各国宏观经济之间的相互依存内容不断丰富,程度不断加深。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各种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不一,因此,各国宏观经济之间的不对称依存是普遍现象。同样,即使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仍然也存在各区域经济之间的不对称现象。

1、从国际关系角度看

在全球化时代,各大国面临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挑战。大国间通过战略对话良性互动,就重要的双边、多边乃至全球问题达成共识,可以促进大国关系的成熟,维护世界与地区的稳定与发展。目前,中国已与法国、美国、俄罗斯等主要大国启动了战略对话或高级别对话机制。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经济持续增长,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为世人瞩目,2007年9月的《世界经济展望》预测,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将首次超过美国。中国与各大国之间经济相互依存的不对称性决定了在全球经济失衡的现实,中国对外部经济失衡调整的政策选择来源于各大国的压力。但是,中国在与各大国进行战略经济对话的过程中,其话语权也在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加而逐步增强。发展经济,调节产业结构,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措施,已成为“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又一个历史转折点,这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经济总体规模,加强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必将导致中国与各大国之间经济依存关系发生量的变化,即规模指标所反映的非对称性与结构及增量变化所致的对称性并存的变化特征,这种变化无论对改变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还是在中国与各大国战略经济对话中增加中方的策略筹码,无疑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2、从国内经济发展角度看

我国经济的发展自发地产生了与政治格局不一致的倾向,其中的一个表现是经济中心的非对称。经济分布的这种不对称导致我国政治与经济之间存在结构张力。由于经济的区域化发展导致地方的经济利益逐渐凸现。从经济利益要求相应的政治保证这种自发倾向来看,区域经济的发展在特定的阶段上极可能带来政治问题,当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拉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来自经济的政治要求会相当迫切,以至于可能成为该时期政治的主题之一,由此可能引发不稳定因素存在。因此,作为国家层面的政府部门应该统筹规划,利用“非对称”经济手段牵引落后经济区域的发展,缩小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逐步推进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以便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增强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量,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下一个十年是中国经济又一个历史转折点,而未来五年的路程,将决定中国社会发展是否摆脱瓶颈,进入一轮崭新的上升轨道。新的发展需要新的支撑点,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将是重要支柱之一。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滞后、城乡和区域之间不平衡等问题,都有望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和谐发展。基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我国面向西南开放云南“桥头堡”建设由此而提出。

二、“桥头堡”战略下对东盟会计人才需求分析

在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云南时指出,云南要“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推动对外贸易、利用外资、企业走出去上水平,尤其要充分发挥云南作为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重要陆上通道的优势,深化同东南亚、南亚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沿边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一)“桥头堡”战略发展思路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是中央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而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举措、新突破。“桥头堡”战略的实施需要从两方面进行建设,即: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

1、硬件建设方面

硬件建设主要是指围绕建设“通道、基地、平台、窗口”四个方面:一是加快建设国际大通道。构筑与东南亚、南亚以及印度洋沿岸国家互联互通的交通、油气、电力、通讯等国际通道和枢纽,建设滇中经济圈、沿边开放经济带和昆明至仰光、昆明至曼谷、昆明至河内、昆明至加尔各答等经济走廊;二是打造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把云南打造成为外向型出口加工贸易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清洁新型载能产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三是完善开放合作平台。深化与东南亚、南亚的全方位合作,积极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提升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办好昆交会、南亚国家商品展、积极创办中国-南亚博览会等各种会展和论坛;四是建设文化交流窗口。稳步推进教育、医疗、体育、旅游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合作,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人文交流活动,使云南成为展示中华文化、增进了解互信、促进国际友谊的示范窗口。

2、软件建设方面

软件建设其核心问题就是围绕“桥头堡”战略培养并储备大量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开展经济合作交往的各种专业人才,其中会计人才不可缺少。在“桥头堡”建设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升级的基础上,软件的建设必然要与之相适应。经济优势取决于人才优势。业以人兴,国以才立,中国—东盟各国日益密切的合作往来,使各方对跨区域、国际化的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随着“桥头堡”战略建设不断向高层次、宽领域、纵深化发展和推进,必将带来对各种人才的巨大需求,为实现云南经济的跨越式飞跃,建立一支与之相适应的东盟会计人才队伍迫在眉睫。

(二)用“非对称”思维牵引东盟会计人才需求的思考

实施“桥头堡”战略下的东盟会计人才培养建设,需要始终保持思维的敏锐性和创新性,用非对称思维研究解决东盟会计人才建设的核心问题。非对称思维是辩证思维、是创新性思维。非对称思维,重在避开别人常走的路。寻求新的发展思路,着眼云南“桥头堡”的区域战略位置,不是追求别人有什么我也有什么,而是着重研究该区域发展缺什么会计人才,我们就有针对性的发展,研究新的突破口,实现会计人才培养的大跨度提升。

1、云南省“桥头堡”战略位置呼唤建立区域性国际化复合会计人才培养基地

桥头堡建设的区域指向是:面向印度洋开放,即以东南亚、南亚为重点,辐射印度洋沿岸,延伸至西亚及非洲东部等广大区域。这些区域涵盖55个国家,总人口28亿,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市场。与我国东部“引进来”为主的开放不同,我国向西南开放是以“走出去”为主的开放,是以发展中国家相互合作为主的开放,需要做多方面的政策创新和探索。随着“桥头堡”建设的不断推进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国与东盟经贸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东盟各国对熟识双方经济文化背景的专门人才需求将日益趋紧。云南以无可替代的地缘优势,成为东盟会计人才培养教育基地优势将日渐凸显。云南应抓住这一机遇,坚持“国际化、应用型”办学特色,立足东盟、面向世界,依托云南省各高校的丰富教育资源,并重视整合优质资源,发展具有特色的国际化教育,立足建立区域性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为“桥头堡”建设培养更多的区域性国际化复合会计人才。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快速发展,需要建立一支特殊会计人才——CPA会计队伍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加快和该区域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对适应中国-东盟经济发展需要的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据专家测算,到2010年,中国-东盟贸易区贸易额将从目前的1万亿美元,大幅提升到接近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水平,并使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增长率分别提高1个和0.8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随着中国-东盟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会计行业面临着融入世界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轨道,并发挥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推动国际贸易和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发展的重要作用。根据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大量急需注册会计师人才,这一广阔的就业空间和就业前景,为注册会计师教育教学提供了发展机遇和空间。加快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熟悉区域性国际贸易规则的金融、贸易、管理、法律等方面的CPA会计人才势在必行。

3、“桥头堡”的建设,对我省人才需求、人才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省人才队伍客观上呈现结构性短缺和结构性失衡状态,主要表现:一是职业类型结构不合理,各类人才中尤其缺乏的是具有创新型、开拓型和熟悉WT O运转规则的外向型的管理人才;二是专业结构不合理,尤其是在环保、信息和其他一些高尖端科学技术产业方面的能够与发达国家进行长期抗衡和竞争的专业人才非常缺乏;三是人才的布局不平衡,大部分人才都集中在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而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应对人才结构调整的新要求,我们亟待解决各种层次会计人才教育的发展策略。

4、为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模式

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推动下,云南与东盟的教育交流合作日益增强。加大培养中国与东盟急需的熟悉对方国情、文化并具有国际竞争与合作意识的人才,云南高校要探索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培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紧缺的国际化创新人才,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将云南建设成为面向东盟区域国际学生流动中心。

三、用“非对称”思维建设未来东盟会计人才培养的思路

“桥头堡”建设的快速推进将改变中国经济的格局,促使中国经济由“非对称”向“对称”趋势发展,从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布局看,采用“非对称”经济发展手段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均衡各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强中国经济的实力,争取中国在国际大舞台的话语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为快速实现国家战略实施目标,人才培养的道路选择比运动的速度更重要。“非对称”思维也即“非常规”思维,以“非常规”思维建设创造自己的特色,这是我们在“桥头堡”建设中处于后发之势的会计人才培养应做的选择。我们要以“非常规”思维建设赢得会计人才培养的主动。因此,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必须独辟蹊径、跨越发展、超常建设,尽量做到“你无我有”的“非对称”发展与建设。具体发展思路如下:

(一)围绕“桥头堡”建设的战略目标,培养区域性国际化会计人才

“桥头堡”建设已被确定为云南新时期三大战略发展目标之一。依据这一战略目标,我们应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在“桥头堡”建设中寻找人才培养新的定位和发展思路。

1、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面对东盟国家多元文化差异、信仰不同、语言多样、货币种类多、管理法规参差不齐、市场发展程度不一的状况,我们的培养目标要“以不变应万变”。明确突出经济管理类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特点,在服务方向定位、人才类型定位和业务方向定位上作出特色。如培养面向东盟区域的CPA会计、法务会计等专业方向。

2、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突出体现区域国际化、特色化

为更多体现服务区域经济的特色课程,依托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构建与之相符合的课程体系结构,在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地方性院校本科教育人才标准基础上,突出服务区域经济的“国际化、特色化”思路。基本设计思路为:构建“双体系、双平台、多模块”的课程体系。“双体系”指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双平台”指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和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平台;“多模块”指课程设置为模块形式结构、专业方向选择为课程模块结构设置。其中设置的多个模块课程,应体现东盟经济管理需求,体现个人发展志向需求等等,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而适时调整,由课程变化的动态性体现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如考虑把东盟国家小语种放在第一外语地位,使外语教育迅速适应外语人才需求的区域多元化要求。专业课程的教学应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针对性地编写反映东盟经济建设的案例,以弥补现有专业教材与实际脱节的不足。

3、加强校企结合,灵活培养方式、培养途径

为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快速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应加强设置专业性综合实验和学科性综合实验,以满足现代经济管理实战能力的要求。在培养途径上坚持以校内教学为主,不断开发校外实践基地,缩小理论教学与市场运作存在的差异,增强学生的学生感性认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培养方式上,强化与东盟10国语言专业整合资源,实行学分制和模块教学,实行国际合作、对等交流、互认学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考虑适当增加东盟文化传媒、金融、贸易、法律、会展、旅游等方面的辅修课程内容,扩大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权和择业空间,以满足服务区域经济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4、加大案例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课堂上应增加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内容的案例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以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经济管理的实战能力。

5、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教育交流合作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合作交流方式,促进双方的文化融合,以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

(二)建立畅通的运作规范人才开发合作渠道、人才资源机制和交流平台

应在确立长期平等协商合作关系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和改革,搞活用人机制。建立健全会计人才交流通用执业标准,积极推行执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快会计人才市场建设,规范会计人才市场体系,充分发挥会计人才市场的基础调节作用,真正实现会计人才的市场化、国际化。尤为重要的是,要将与东盟国家的会计人才开发与合作作为一项重要产业来发展,优先发展东盟会计教育(培训)产业、会计人才中介服务产业、会计人才市场产业,使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整合人才培养和教育资源,建立人才培养基地

应当在充分发挥云南区内高校在培养东盟人才方面的基础上积极与区外和国外知名高校和机构谋求建立长期而稳定的高层次东盟急需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教育基地;建立人才共建工程和聘请专家、顾问制度;选拔优秀人才走出区门、国门学习和培训,建立健全急需东盟专业人才培训制度。

(四)调整人才结构,大力发展多层次、复合型的会计人才队伍

针对我省人才队伍客观上呈现结构性短缺和结构性失衡状态,我们应广泛开展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合作,培养多层次的适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会计人才;积极培养熟知国际法、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电子商务、东盟各国外语及涉外会计的紧缺人才,努力建设一支能熟练运用自由贸易规划和处理国际贸易纠纷的外向型、创新型、复合型、协作型会计人才队伍。

[1]余文静.围绕建设“桥头堡”培养云南外语外经外贸人才[J].经济问题探索.2010.5

[2]http://www.paperzhan.com.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需求改革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方案

[3]冯育军.以非对称建设争得未来战场的主动,解放军报.2004.06.22

[4]杨龙.我国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非对称[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1

[5]云南提出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五大战略目标.云南网我要评论.2010.11.17

猜你喜欢
桥头堡非对称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刘沛:深中牵手!东西岸融合桥头堡——马鞍岛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打造转型升级“桥头堡” 推动矿井高质量发展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非对称干涉仪技术及工程实现
非对称Orlicz差体
“桥头堡”的新机遇与新发展
非对称负载下矩阵变换器改进型PI重复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