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辉
(郑州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先秦儒墨义利观及其当代价值
王 辉
(郑州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儒家义利观的中心思想是重义轻利,墨家则提出“贵义兴利”的观点。儒墨两家对义利观问题的认识有区别也有共同之处,两家观点对构建当今和谐社会,形成弘扬社会主义义利观,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先秦时期;儒家;墨家;义利观
义与利的关系究其本源就是社会道德价值标准的问题。义利作为价值观的核心,也是儒墨两家比较关注的。儒家的核心是重利轻义,墨家则提倡“贵义兴利”。
孔子认为“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认为,评判君子的标准是君子应取义,义大于利。在义利观的问题上,孔子不是只讲义而不讲利的。他认为“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孔子认为,人应该去追求合乎于义的正当利益。“放于利而行,多怨”,“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当义与利发生冲突时,无论这个利是否合乎道义,都应该舍利取义,舍生取义。“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他极力反对人们获得不义之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孟子的义利观主要是在孔子义利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孟子提出义高于利的观点。对于人们追求合乎道义的利的行为,他也是赞同的。他认为,“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亦孰不欲富贵”。但是他始终坚持必须在合乎道义的基础上追求利。“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在义利相冲突时,孟子的观点与孔子相似:“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荀子的义利观是对孔孟义利观的继承,他认为“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他提出了兼顾利义的观点,总体上还是坚持重利轻义,见利思义。
与儒家的义利观相比,墨家偏重于利。
墨家认为“义,利也”,“义,志以天下为分而能利之”,将义的内涵归结为物质利益。“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虽然墨家将义等同于利,但是不赞同为义舍利,而是提倡“兼爱,交相利”。墨子认为:“今吾本原兼之所生,天下之大利者也;吾本原别之所生,天下之大害者也……今吾将正求与天下之利而取之,之兼为正。”他觉得人应该有获得利的权利,但是要想获得最大的利益,做任何事的时候不能只考虑自己,同时还要考虑别人的利益。“我所爱,兼而爱之,我所利,兼而利之。”如果人人自私自利,那么则人伦丧失,“如禽兽然”。关于兼爱与利的关系,后期墨家也有着详尽的阐述:“爱、利,此也;所爱、所利,彼也。爱、利不相以为内、外;所利亦不相为外、内。”爱和利没有分别,在道德上紧密相连。墨子在利的基础上将义与利统一:“忠,利君也;孝,利亲也;功,利民也。”他重视义对社会各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他要求人们做事情要“必顺虑其义,而后为之行”。可见墨家重义的目也是尚利,只是他们所提倡的利不是个人的私欲和私利,而是相对于他人、社会、国家相关的他利,是全天下的利。
儒墨两家的观点各有侧重和不足,但他们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个体与整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为解决社会义利矛盾提出了方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进入了经济转型期,社会各矛盾开始突显出来。先秦儒墨的义利观对于解决当前社会矛盾,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当代义利观,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当前经济发展仍然是我国的第一要务。在发展物质经济利益时,我们要做到义利并举。只有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才能够为道德发展提供保障。如果只讲义不提利,义就失去了保障。儒墨认为,社会需要发展,个人应该积极地去创造和获得财富,这样对于国家对于人民来说,都有很大的好处。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是我国走向富强,提高道德水准的基础。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要注意精神文明的建设,提倡义利统一的现代道德观。社会在发展,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也要注意培养和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应提倡人们追求正当利益,反对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得非正当利益,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利己主义。我们应当把社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集体主义原则,为人民服务,建设尊重公民合法利益的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义利观,以形成良好的经济秩序和社会规范。
[1]周世兴.先秦儒墨法家义利观及其现代意义[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2).
[2]刘书正.先秦儒家义利观及其当代价值[J].管子学刊,2007(1).
[3]李慧.孔子的义利观及其现实意义[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3).
[4]洪静芳.墨子的为义精神[J].东海中文学报,1990(9).
B822
A
1673-1395(2011)04-0151-02
2011-01-11
王辉(1984-),男,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