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海蕾高小丽
(1.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710062;2.陕西师范大学 吕梁学院,陕西 西安,710062)
儿童幻想文学创作新议
彭海蕾1高小丽2
(1.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710062;2.陕西师范大学 吕梁学院,陕西 西安,710062)
幻想文学所追求的内在一致性来源于作家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思考和提炼,注重新奇事物和异类世界要素的形象化投射,但当前的儿童幻想文学也存在过于“投其所好”,道德标准不高等不足。当前儿童幻想文学的创作趋向于结合幼儿教育,同时努力与世界儿童文学接轨,作品一般倾向于美好的结局。
儿童幻想文学;科幻文学;玄幻文学
正如西方新马克思主义批评家杰克·齐普斯指出的,早在《哈利·波特》风行之前,儿童文学在西方已经是图书出版业中最成功的一个分支。无论是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还是有关儿童文化的著述,都呈现繁荣之势。齐普斯如此感言道:“儿童文学是最受欢迎的流行文学。儿童文学是真正的民间文学,是为所有民众创作的文学,是无论老少都在阅读的文学,它对于儿童的社会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对于发展孩子们的批判性和富有想象力的阅读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P230)在世界儿童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儿童幻想文学始终是一个重要和主要的部分。
托尔金指出,人类的头脑能够形成有关那些实际上并不在场的事物的心理意象。这种构想特殊心理意象的能力就是想象力,不能简单地归于玄想;这些心理意象不仅是“实际上不在场的,而且是在我们的第一世界里根本就找不到的”事物,但想象力需要一种高超的艺术形式去追求“现实的内在一致性”,这就是幻想的艺术,是介于想象力与最终的幻想文学创作结果(替代性创造)之间的一种操作运行的连接。[2](P68)换言之,在托尔金看来,想象是创造意象的心智能力,而幻想则是一种高超的艺术表达形式,负载着意象带来的神奇性效果,并且赋予这些意象一种现实的内在一致性。在真正优秀的幻想文学作品中,现实的内在一致性应当是与故事的细节和逻辑发展密切相关的。当然,想象不是没有节制,不负责任地天马行空,或者任意地虚构故事,它必须源自于作家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思考和提炼,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幻想文学话语的内在一致性。这应当是幻想文学的艺术标准或文学性,是优秀幻想文学作品能够紧紧抓住和深深打动读者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玄幻小说的出现给人类的精神活动带来了广阔的虚拟空间,给众人以最为广泛的话语特权,所以它是对自由精神的一种豁然敞亮。
成果:一是在呼唤作品要满足儿童对新奇事物和异类世界的渴望上达成共识。二是经典的儿童文学要素的探讨达成共识。如少年儿童向往的理想生活状态;他们内心渴望的惊险刺激之远游、历险愿望的满足;他们无不为之感到快意的游戏精神的张扬;以及对于成长中的儿童及青少年的各种互补的人格心理倾向和深层愿望的形象化投射。
不足:一是不少作品从表层迎合儿童心理和爱好,尽管这些东西并不是作者本人内心喜爱的,也不是作者童年时代喜欢读的东西。这样的“投其所好”往往导致作者本我的迷失,本真的迷失。二是各种幻想作品参差不齐,作者文化修养不丰富。正如齐普斯所说,“儿童文学也应当遵循我们为当代最优秀的成人作家所设定的相同的高水平的审美标准和道德标准”。[1](P230)作者要有深邃的思想和广博的知识以及丰富的文学修养。即使属于幻想作品,也应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不少作品有逻辑的漏洞,缺少深度,模式化。三是对玄幻文学作品的神灵内容的认识不高,等同于迷信,没有挖掘出神灵的存在对儿童的积极影响。“文学,无论是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应该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人类诗意栖居的理想乐土,是表达人的理想、寄托人的期冀的自由王国。”四是在学界没有形成共同认可的儿童幻想文学作品的价值规范。
真正的幻想作品是对人永恒精神与本质的诗意追寻,可以为人们创造一个自由想象与心灵慰藉的精神家园。快节奏的时代步伐迫使现代人忙于追逐生活的浪潮,往往忽略了发自内心的声音与自由的想象空间。平庸碎屑的生活让人觉得生命不再,惘然不知如何去营造属于自己生命中精神层面的那部分内容;生命长河中有太多的激情、想象与体验我们来不及去把握。玄幻文学从一开始就为了满足人们自身体验的表达和个体情感的宣泄而生,呼吁和承载人们的精神内涵,接纳和包容人们的精神诉求。[3]
第一,结合幼儿教育的理念,儿童幻想文学的创作将凝聚出一种幼儿文学精神。要体现童话对儿童成长的意义和价值,不能像写一般幻想小说那样随心所欲。童话小说能够满足不同年龄层次读者(包括成人读者)的认知需求和审美需求。这也是许多英国幻想文学作家的共同观念。如乔治·麦克唐纳所说:“我并非为儿童而写作,而是为具有童心的人们写作,无论他们是五岁还是五十岁,或者七十五岁。”[4]安德鲁·朗曾提出,任何想进入奇境王国的人都要具有一颗幼童之心。托尔金则认为,所有想要进入幻想王国进行奇异历险的人都需要具备一颗童心,即人性和天真。他进一步指出,如果童话故事作为一种类型值得人们阅读的话,它就值得为成人创作,供成人阅读。此外,优秀幻想文学作品会让成人发现丰富的文学意义和耐人寻味的哲理思想,
第二,中国幻想文学作品将结合我国的文化特征继续张扬中国儿童的精神空间,并努力与世界儿童文学的发展接轨。21世纪出版社推出的《大幻想文学》丛书第一辑,而这辑丛书的作家阵容和作品均十分引人注目:曹文轩的《太阳照不亮的脸》;秦文君的《老房子里的小人精》;张之路的《盼望已久的盒子》;陈丹燕的《好朋友的蓝影子》;班马的《小鬼南航记》;彭懿的《月光电车》;朱效文的《漂流的绿城堡》;韦伶的《幽秘花园》;董宏猷的《环球梦游》;张洁的《我在午夜赴你的约会》;左泓的《回忆飞翔》等。作家们希望,通过《大幻想文学》丛书的出版,进一步切入和推动少儿文学本性的艺术复归,从而引发更多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问世。
第三,优秀儿童幻想作品结局的主体倾向应是美好的。即便让主人公遭遇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乃至致命危险,儿童幻想作品也要把各种可能性展示出来,把美好的愿望保留下来,所以永远是乐观主义的。托尔金认为童话故事最好的结局是一种经历了磨难和危险之后突如其来的幸福“转变”,比如死而复生或者摆脱了邪恶力量而获救的欣喜时刻。无论奇遇多么怪诞或可怕,当“转变”出现时,孩子们甚至会屏住呼吸,心潮激动,含泪欲哭。童话应当为儿童提供心理慰藉,使他们建立自信,让他们从想象中的深切绝望中恢复过来,从想象中的巨大危险中逃避出来,对生活充满信心。用托尔金的话说,所有完整的童话故事必须有幸福的结局,具有幸福“转变”的故事才是童话故事的真正形式,是童话故事的最重要功能[2](P85)。这也正是国产动画片系列《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叙事基调及童话精神。
幼儿处在人生最朝阳蓬勃的阶段,所读文学作品应有助于他们客观并乐观地接受他们所生活的世界,并从一开始就充满信心。所以儿童幻想作品必须有幸福结局也是所有优秀文学幻想作品的规范。
[1](美)杰克·齐普斯.冲破魔法符咒:探索民间故事和童话故事的激进理论[M].舒伟,等,译.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
[2]J.R.R.Tolkien.The Tolkien Reader[M].New York:Ballantine, 1966.
[3]裴萱.玄幻文学的怀旧情绪与人文回归[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9(6).
[4]Roderick McGillis ed.For the childlike:George MacDonald’s fantasies forchildren[M].London:Children’s Literature Association; Metuchen,N.J.:ScarecrowPress,1992.责任编辑 袁丽华 E-mail:yuanlh@yangtzeu.edu.cn
I058
A
1673-1395(2010)04-0014-02
2011-02-11
彭海蕾(1971—),女,上海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