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章玲,王晓薇 (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中心医院眼科,湖北 荆州 434020)
doi:10.3969/j.issn.1673-1409.2011.07.094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朱章玲,王晓薇 (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中心医院眼科,湖北 荆州 434020)
目的:分析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探讨管理对策。方法:增加人员配置,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法律及职业道德教育,健全安全管理措施,加强规范化培训及病人健康教育。结果:护理人员安全质量意识提高,增强了法制观念,重视专科、急救护理技术操作训练及病历质量,住院环境得到改善。结论:护理不安全因素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规避了护理不安全性,有效降低了护理风险。
眼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对策
眼的结构精细,即使轻微的损伤都能引起视力减退,甚至视力丧失,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1]。探索眼科临床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降低护理风险是护理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对眼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
眼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包括眼科专业特点的不安全因素、护理人员的不安全因素和环境因素等三个方面。
1.1眼科专业特点的不安全因素
1.1.1眼科患者的特殊性 由于眼科患者视力障碍,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暗室内碰伤等安全问题的几率比一般患者高。另外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国家对防盲治盲工作的重视及普及,眼科老年患者住院率逐年上升,除了有不同程度视力障碍外,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各个方面也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在住院期间更易发生安全问题。如跌倒、碰伤、坠床、烫伤等。
1.1.2眼科职业的高风险性 由于眼的生理特性及重要性使眼科职业面临较高的风险性。视功能障碍是眼科患者最关注的问题,对视力恢复的期望值过高,告知不到位会留下安全隐患。文献[2]报道眼科手术发生并发症导致视力下降是引起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尽管多数并发症是难以避免的,非责任性的,但患者家属总是以术前不知情,和院方各执一词发生纠纷。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这种风险性将会越来越大。另外,视力下降导致患者情绪急躁,如解释不细致,处理不及时易导致服务投诉。
1.2护理人员的不安全因素
1.2.1眼科护理人员缺编现象严重 1997年开始,我国政府与国际狮子会合作,开展了旨在推动我国防盲治盲工作的“视觉第一,中国行动”项目,其中对我国眼科护理人力资源调查显示,眼科护理人员占眼科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41.94%,医护比仅为1∶0.77 ,明显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3],大多数也没达到卫生部要求的“医疗机构病房床位与护士之比不得少于1∶0.4”的配置要求。其原因主要是:①医院管理者重视不够。医院管理者重医疗,轻护理,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而眼科在医院一般都认为是“小科”,其重视更加不够。②护理人员流失现象普遍存在。由于护理工作辛苦、责任重大、社会地位偏低、待遇不高,导致了护理人员的流失[4]。缺编所致的护士超负荷劳动,工作压力和心理紧张度加剧,使护士心力疲惫,抱怨情绪增加,成为影响服务态度的重要因素[5]。护士工作满意度的降低,直接影响护理质量。
1.2.2法律观念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护理安全与法律法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而发生的护理缺陷或纠纷时有发生。曾有1例男性患者,72岁,青光眼。由于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的安全性认识不足,忽视了住院留陪的必要性。住院第8天,患者夜间突发心肌梗塞死亡。事件发生时无法与家属取得联系,医护人员虽尽力抢救,但最终因家属不理解而引发纠纷。
1.2.3病史采集不全面,病情观察存在局限性 眼科大多为老年患者,病人常患有2种或2种以上的慢性病,尤以心脑血管病居多,由于专业性强,眼科护士往往忽视非专科病史的采集,病情观察重专科轻整体,一旦发生意外易导致纠纷。例2,男,68岁,老年性白内障,高血压病史10余年,入院时血压控制好。入院第4天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人术。当晚出现头痛、眼痛、恶心、呕吐,护理人员考虑术后高眼压予相应的处理和健康指导,而未对高血压病进行评估及观察。术后第2天患者出现嗜睡、右侧肢体偏瘫,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
1.2.4专科技术操作等问题导致医源性视力受损 角膜是最敏感的区域,有丰富的神经末梢,能敏感地感受到外界的刺激。由于角膜的生理特点,增加了技术操作难度。如果护士操作技术不熟练,在进行眼部冲洗、剪睫毛、泪道冲洗及各种眼部注射时,极易造成患者发生医源性视力受损。
1.2.5护理人员应急能力不强 眼科危重病人不多,专科情况一般不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急救病人机会少,但眼科老年患者常合并有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一旦发生病情变化,护士往往表现出应急能力差,急救技能缺乏,尤其年轻护士更为明显。
1.3环境因素
暗室是眼科检查的特殊环境,眼部许多精细检查都要通过裂隙灯、检验镜在暗室内进行。为利于检查,暗室内光线较暗,加上患者对环境陌生及视力障碍,没有适应暗环境就接受检查,很容易碰伤[6]。部分医院眼科病房未使用防滑地板。因地面光滑、潮湿、病房内设施多,过道障碍物,卧床时间长等均可使患者站立不稳而跌倒。据报道有患者因术后卧床时间长,在慌忙起身接电话时跌倒,导致颅底骨折者。
2.1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有效的人力资源保证是确保护理质量和安全的前提。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整体护理观的推行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测定护理工作量的两个重要依据直接护理和间接护理的内容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分别增加了13项和7项[7]。原来的配置标准已不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求,这迫切需要重新制定合理的护理人员编制标准。对于眼科临床护理人员缺编的现象,我们高度重视,制定了眼科护理技术人员培养引进计划,为现有护理队伍注人更多的新鲜血液,逐渐增加护理人员的数量。
2.2加强护理人员慎独修养,强化责任意识
护理行为贯穿于患者住院的整个过程,护士在进行治疗护理无人监督时,应格守慎独理念,认真执行各项护理制度,严格遵守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加强自我约束,防止不应该发生的医疗护理过失。我科组织全体护士学习《眼科诊疗手册》、《医院护理管理条例》、《医疗事故管理办法》及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从职业道德和法律的高度规范眼科护士的护理行为,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使护士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提高自觉性,消除隐患,防范于未然。
2.3注重病历书写质量,提高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
病史采集要全面、入院评估要详尽。眼科老年病人多,对医学名词不熟悉或文化水平低,对病史往往叙述不全或根本忽略不提。对此我们通过详细询问病史,查阅门诊病历,重点记录相关疾病等方法加强非专科病史的采集,有效地避免了病人发生意外,或避免意外发生时延误抢救治疗,确保了医疗安全。还为规避医疗纠纷或为医疗纠纷提供相应的法律依据积累了实践经验。
2.4规范眼科护理技术操作培训,避免病人眼部受伤
为防止眼损伤,护理操作时要求轻、稳、准。对不同年资不同职称护士的技术操作培训考核有严格要求,考核合格者才能在患者身上操作,这是避免患者眼部受伤和不适的有效方法。如对新护士,除了安排眼科学理论知识学习与考核外,还制定了详细的专科护理操作技术培训计划,通过以“老”带“小”,组织观看眼科技术操作录像,互相之间翻眼皮,点眼药,进行眼部冲洗的实践体验来加快专科技能的掌握,考核合格后才能给病人做眼部冲洗、上药,这样,有效的避免了病人的不适和眼睑结膜的损伤。另外,加大专科护士培养力度,促进专科操作技能的整体提高。
2.5强化风险意识,强化预见性措施
老年人凡患有2种以上慢性病者,意外风险发生率较高,危险性也更大,其中以心血管疾病最为常见。护理人员要高度重视老年患者,安排家属陪伴照顾,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及时与家属沟通,建立护理告知、签字制度,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各种操作、检查存在的一些风险因素,以及疾病本身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争取让患方主动承担风险,减少纠纷的发生。我们针对专科情况制定了意外事件处理应急预案,使值班人员能够按既定的程序从容应对。
2.6建立防护措施
病区地面选用了平坦而不光滑的PVC地板,工人拖地板时,要求拧干拖把,每拖完一块,要求用干拖布立即擦干,保持地板清洁、干燥。病房和通道内简化设施,走廊、厕所、浴室设有扶手。眼底检查时在患者床边用间接检眼镜进行。为避免患者在暗室内碰伤,我们对暗室内检查仪器和物品的摆放进行重新调整,使其更简洁、合理。进行裂隙灯检查,在搀扶患者时,我们采用护士与患者面对面,护士的双手拉起患者的双手,患者向前走,护士退行,这样患者不再有踩空的感觉,检查时前额贴紧额头架,嘱其不要变动头位和体位,以免仪器碰伤。
2.7加强眼科健康教育
为落实健康教育,我们请各专业医生讲解各疾病的特点及注意事项;加强对患者健康知识的宣教,如对手术后和卧床时间长的患者提醒其做到3个30s,即醒后30s再起床,起床后30s再站立,站后30s再行走,以防跌倒。定期召开护患座谈会,倾听患者对诊疗护理及病区安全管理方面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对潜在的隐患妥善处理。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有效的保证了护理安全。如1例白内障行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患者,术后准备坐摩托车回家,责任护士通过出院指导,告知摩托车的危险性,使其改变主意,避免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2.8加强护士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将年轻护士安排到神经内外科、ICU等危重病人较多的科室进行院内进修,增强了他们的危重病人护理经验和急救技能。同时,定期开展“急救情景模拟演练”,提高了眼科护士的应急反应能力。
综上所述,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安全质量是患者选择就医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抓好全员安全质量教育是降低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前提,我们通过采取安全管理措施,加大管理力度,有效规避了护理风险。
[1]惠延年.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
[2] 徐海峰,张文斌.我国眼科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及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5,22(2):15-16.
[3] 刘志平,裴保香.患者的术前知情同意权与医疗纠纷[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增刊):93-94.
[4] 徐海峰,张文斌. 我国眼科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及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5,22(20):15-16.
[5] 韩忠福,牛小林,张黎明等.新形势下加强护理人员管理实效性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3):169-171.
[6] 张龙禄.五官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6.
[7] 刘金峰,吴奇飞,郭艳红,等.我国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资源,2003,6(6):246.
[编辑] 一 凡
R473.77
A
1673-1409(2011)07-0216-03
2011-05-09
朱章玲,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