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赞,陈 义,苏纳新,陈 婷 (石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石首434400)
王昭鹏 (石首市小河口卫生院,湖北 石首434400)
石首市地处华中地区,位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南沿,农田水旱各半,种植以水稻、棉花为主。牲畜以养猪、牛为主,狗次之,羊极少。1972、1979、1989年畜间布氏病监测,其血凝阳性率分别为13.5% (5/31)、9.6% (5/52)、3.3% (3/10)。
红案人员 (指制作肉食菜肴的厨师)、屠宰员、兽医人员、牲畜饲养员为本次调查对象。
对调查对象用兰州产布氏菌素作皮肤变态反应进行初筛,用1ml注射器吸取适量布氏菌素在受试者手前臂掌侧皮内注射0.1ml,24、48h两次观察结果,红肿达2cm×3cm或2.5cm×2.5cm以上判断为皮试阳性。对皮阳者抽静脉血5ml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试管凝集反应布氏菌菌液作血清学检验。SAT为1:100++判断为阳性。
共调查835人,皮试阳性81人,总感染率9.7%。养猪人员感染率最高,红案人员次之,屠宰与兽区人员相对较低。经统计学处理,红案人员与养猪人员感染布氏菌无差异性 (χ2=2.2,P>0.05);红案人员与兽医人员无差异性 (χ2=2.8,P>0.05);红案人员与屠宰人员有差异性 (χ2=4.07,P<0.05)。红案人员感染率约为屠宰人员感染率的2倍。血凝试验70人,R-SAT阳性36人,阳性率51.4%,S-SAT试验全为阴性。见表1。
表1 目标人群中不同职业间布氏菌感染情况
经统计学处理,各工龄分组间有差异性 (χ2=4.69,P<0.05)。该类人群感染率基本随工龄的增加而增高。见表2。
调查红案人员472,其中男248人,女224人;皮试阳性52人,其中男20人,女32人;男女感染率分别为8.5%、14.2%,男女间感染布氏菌有显著性差异(u=68.39,P<0.01)。
表2 红案人员布氏菌感染状况在工龄分组间情况
通过本调查,初步掌握了石首市布氏菌对重点职业人群的感染情况,感染率为9.7%,与以往畜间布氏病疫情监测情况基本吻合。上述各职业人员中均有布氏菌感染者,说明密切接触牲畜及生肉品等是感染布氏菌的主要途径。
红案人员与养猪、兽医人群无差异性;红案人员与屠宰人员比较,虽有差异性,但红案人群感染率高于屠宰人群。结果表明红案人群在布氏病的流行病学上与其它重点职业人群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红案人群染布氏菌在工龄分布上有差异,感染率随工龄的增加而增高,说明该类人群感染布氏菌与接触动物肉品的时间长短有关。这符合布氏菌病的流行规律。
红案人员感染布氏菌,女性高于男性。据调查,各餐馆男、女间的分工是,男厨师多为灶台烹饪为主,女性多以肉品清洗、改切等为主。笔者认为,男女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女性接触生肉品的环节多、时间长,感染机会相对增多。
多年来,石首市虽无布氏病的病例报导,其因素很多。笔者认为主要是我市医疗人员一直认为该病是牧区疾病,对其诊断忽视,再因布氏病感染早期症状类似感冒,加上布氏菌对青霉素等常用抗炎药物较为敏感,在没有诊断前经抗炎就使该病症状消失,导致没有确诊病例。本次调查结果,为非牧区的医务人员对布氏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