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萍 (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湖北 荆州434020)
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改变,糖尿病患病人数正逐年增加,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疗手段之一,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控制达标,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1]。为了更好的为糖尿病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我们自行设计制作了糖尿病健康教育执行单,并按照此执行单对100名糖尿病住院患者实施了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1型、2型糖尿病患者共200例,均符合WTO规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00例,平均年龄 (38.3±5.6)岁,平均病程 (5.4±3.6)年;对照组100例,平均年龄 (38.5±5.4)岁,平均病程 (5.5±3.3)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长短、血压、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干预前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健康教育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降糖及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随机进行口头教育、发放宣传资料、定期进行讲座等;实验组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执行单,由护理人员按照执行单对患者实施从入院到出院当日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执行单由护士长、专科护士、医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调查和评估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后,共同研究制定出来的。执行单的内容包括健康教育项目、执行时间、执行者签名、效果评价、再次教育时间、再次执行者签名6项。健康教育项目包括入院指导 (病区管理、病房设施、公共安全指导、高危安全指导),住院指导 (疾病相关知识、特殊检查、饮食、运动与休息、药物、监测、心理),出院指导 (出院流程、康复指导)。
1.2.2 健康教育执行单的实施 患者入院后30min内,即由接诊护士或责任护士为患者建立疾病健康教育执行单,并完成入院指导的内容;在患者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针对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等,对患者或家属实施有计划、有步骤的健康教育,根据执行单上执行时间和患者的效果评价反复进行讲解、评估、教育、评价,直至达到最终目标。并于患者出院时完成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护士长和健康教育组长随机进行检查、督导。
1.2.3 评价方法 包括疾病相关知识及技术掌握情况和满意度。①通过发放本科自行设计的问卷,该问卷以糖尿病健康教育执行单的教育内容为基础,由护士长或健康教育组长对两组患者进行书面和实际操作测试,满分100分,成绩≥80分为合格。②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采用无记名填表调查问卷,满意度在95%以上为合格。
见表1。
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达标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其防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作用[2]。住院教育是患者短期内系统学习、强化糖尿病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时机[3]。传统方式的健康教育,护士没有事先评估患者学习需要,致使健康宣教缺乏系统性、目的性和完整性[4]。同时,因健康教育的随机性较强,常发生部分内容过度或不足的现象。应用健康教育执行单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工作流程化、规范化、具体化、系统化及人性化,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的评估和评价,掌握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和掌握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健康教育工作,增强了健康教育工作的计划性、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很好的规避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因随意性和盲目性而造成的疏忽和遗漏现象[5]。通过对每项健康教育内容的评估、教育、评价、再次教育过程,护士可以了解患者的治疗经过、接受知识的能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从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综合分析,找出该患者的教育重点及难点,为实施个体化教育提供依据,使患者获得更加具体、全面和有效的健康教育知识。本文结果显示,实验组健康教育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表明使用健康教育执行单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明显改善了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态度和遵医行为,明显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
健康教育执行单的应用要求护理人员从患者入院至出院,对患者进行全程无缝隙的健康教育工作,将健康教育贯穿于系统化的护理全过程。护理人员必须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等相关情况,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健康教育有关的内容,增加了护患交流的机会,满足了患者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需求,体现了 “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健康教育执行单的应用要求护理人员对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主动、全面、有效的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必须拥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掌握全面准确的专业和疾病专科知识及技能等,从而促使护理人员积极、主动的学习以胜任护理工作的需要。量[4]。良好的社会支持是患者战胜疾病的有力保障,可以提高患者的自信心,降低其负性情绪的程度。因此医护人员、亲属及朋友都是患者的社会支持资源,共同指导并帮助患者,在生活中给予照顾、在情感上给予信任,在信息上给予支持,使患者体会到集体、伙伴及家庭的温暖,以积极的、乐观的情绪配合治疗。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S].2005:10-11.
[2]张作记 .行为医学量表手册 [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
[3]岳洁,潘芳,张红静 .医学心理学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64.
[4]胡祎,刘忆菁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护理 [J].上海护理,2009,9(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