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华东 雷 挺 周晓初
1.广东省东莞市道滘镇医院外科,广东 东莞 523176;2.汕头大学医学院2009级研究生,广东 汕头 515041;3.深圳市中医院普通外科,广东 深圳 518033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是常见的消化系急症。大黄是常用的泻下药,有攻积导滞, 泻火凉血、活血化瘀及利胆退黄等功效。中药大黄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个体化”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治疗优势,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间我院和深圳市中医院普通外科采用大黄不同途径、不同剂量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10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住院的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符合以下诊断标准:临床上表现为急性、持续性腹痛(偶无腹痛), 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正常值上限3倍,影像学提示胰腺有或无形态改变,排除其他疾病者。无器官功能障碍或局部并发症,对液体补充治疗反应良好。Ranson评分<3, 或APACHE II评分<8,或CT分级为A、B、C[1]。纳入标准:1、符合以上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2、年龄20-60岁;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不符合上述标准者;2、精神病患者,躁狂不能配合以及昏迷不能配合者;3、因胆源性胰腺炎需手术不能坚持治疗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而未完成临床观察各指标。其中符合以上标准者男49例,女5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10例)及实验组B-D组分别给予大黄剂量10g、20g、30g,B-D每组需30例病例数,各组对照组随机选取10例患者在应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选用胃内注入、高位灌肠及联合治疗3种给药途径。各组年龄、性别、病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禁食禁水,胃肠减压,应用山莨菪碱止痛,大量补液扩容,维持酸碱和水电解质平衡,予奥美拉唑静脉推注抑酸,予奥曲肽或施他宁抑制胰液分泌,改善胰循环,营养支持和抗生素治疗。大黄药液制备方法:生大黄30g沸水300mL浸泡,冷却至37℃,由于大黄的泻下作用与加热时间、给药剂量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大黄加水煮沸通常以2-3min为宜,沸水浸泡一般不超过15min,以免影响药效。A组不应用中药大黄。B-D组患者按照以下方法应用大黄:每8 h胃管注入大黄一次,每次100mL,闭管1 h。10g大黄组每日应用1次,共10g;20g大黄组每12小时应用1次,每天2次,共20g;30g大黄组每8小时应用1次,每天3次,共30g。高位灌肠:每8h高位灌肠大黄药液一次,每次100mL。10g大黄组每日应用1次,共10g;20g大黄组每12小时应用1次,每天2次,共20g;30g大黄组每8小时应用1次,每日3次,共30g。根据个体化原则用药,疗程7天。具体以排大便为准,前4天大便5-6次,后3天3-4次[2]。
1.3 观察指标 临床指标:观察并记录肠道功能恢复所需时间、腹部体征消失时间,以及患者的住院天数,整理数据并以均数±标准差形式列出;疗效判定:血淀粉酶降至正常天数:若3-5天,则为显效;6-10天,则为有效;>10天,则为无效。腹部症状腹胀腹痛消失天数:若3-4天,则为显效;若4-7天,则为有效;若>10天,则为无效;记录临床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X2检验比较,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照组与各组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数据分析 由表1-3比较统计数据可得:中西医结合治疗比传统西医综合基础治疗好。大黄胃内注入、高位灌肠及联合治疗三种途径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比较,大黄胃内注入加高位灌肠比前两者效果更好(P<0.05);大黄不同剂量(10g、20g、30g)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比较,大黄30g组与大黄20g组、大黄10g组比较(分别P<0.05),可推断大黄30g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效果更佳。联合上表1-3可得出:胃内注入联合高位灌肠大黄30g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疗效更显著。
表1 胃管注入不同剂量大黄治疗急性胰腺炎观察各项临床指标
表2 高位灌肠应用不同剂量大黄治疗急性胰腺炎观察各项临床指标
表3 联合两种途径应用不同剂量大黄治疗急性胰腺炎观察各项临床指标
在急性胰腺炎中,各种损伤因子可导致胰腺细胞损伤、坏死,从而导致胰酶外逸,胰蛋白酶原等激活,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均可引起系列组织细胞损伤[3]。急性胰腺炎发生初期,局部炎症促使大量的炎症介质、毒素释放入血,从而启动并扩大局部炎症反应产生全身的过度炎症反应,造成全身多种器官损伤,而肠道黏膜损伤,除了导致肠道屏障功能减弱,引起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的移位外,尚可使肠道巨噬细胞和淋巴组织细胞激活,造成免疫紊乱,以致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大量释放,引发“瀑布样级联反应”,被认为是急性重症胰腺炎由局部炎症到全身炎症反应。最终造成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发生或加重的重要中间环节[4-8]。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的学说中,“胰腺自身消化学说”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理论,近年来关于“炎症介质学说”、“肠道细菌易位学说”、“细胞凋亡学说”、“胰腺腺泡内钙超载学说”等也受到了关注和重视。另外,高脂血症尤其是高甘油三酯血症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的研究正逐步深入[9]。大黄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是多靶点的,其可能的机制包括:(1)抑制胰酶;(2)影响胰腺外分泌功能;(3)泻下作用;(4)保护肠道黏膜屏障;(5)保护胰腺细胞;(6)抗菌作用;(7)抗炎作用;(8)清除氧自由基等[10]。 中药大黄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胰腺微循环,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恢复,减少肠道内毒素吸收,改善肠麻痹情况,阻止胰酶的分泌和激活,减轻细胞因子和炎症递质的激活,对多器官起保护作用。中药大黄在传统医学中有通便导滞、泻火凉血、活血祛淤之功效。据最新研究[11-12],进一步肯定中药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地位。因此,应用大黄已经成为临床治疗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手段。中药大黄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个体化”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治疗优势。国内外很少关于大黄不同剂量在不同途径下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报道,如何规范大黄治疗剂量及及治疗途径成为现在需要解决的热点及难点问题。本课题进一步探讨不同途径下应用不同剂量大黄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由表1可得出:在传统西医综合基础治疗上,胃管注入大黄效果更佳,且通过组间比较后应用30g大黄组效果更优于10g、20g组;由表2同法可得出:在传统西医综合基础治疗上,大黄高位灌肠效果更佳,应用30g大黄组效果更优于10g、20g组。由表3得出:联合途径应用大黄效果较前两者效果更显著,得出应用大黄30g胃管注入联合高位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更能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疗效,更具有临床意义,使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辅助治疗更加规范化,具有推广价值。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J].中国消化内镜.2007,10(10):30.
2.巫协凝.重症胰腺炎规范化治疗和治疗策略[J].中华消化杂志,2001;(5):300.
3.Mithofer K,Fernandez-del Castillo C,FrickTW,et a1.Acute hypercalcemia cause acute pancretitls and ectopic trysinogen activation in the rat[J].Gastroenterology,1995,1:238—239.
4.Vege SS,Chari ST,Petersen BT,Baron TH,Munukuti N,Bollineni S,Rea JR.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1angiopancreatography-induced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J].Pancreatology,2006;6:527-530.
5.Bhatia M,Brady M,Shokuhi S, Christmas S,Neoptolemos JP,Slavin J.Inflammatory mediators in acute pancreatitis [J].J Pathol,2000;190:117—125.
6.Bhatia M,Wong FL,Cao Y,Lau HYt,Huang J,Puneet P,Chevali L.Pathophysio1ogy of acute pancreatitis.Pancreatology,2005;5:132—144.
7.McKay CJ,Buter A.Natural history of organ failure in acute pancreatitis[J].Pancreatology,2003;3:111-114.
8.刘晓臣,彭燕.肠屏障功能障碍与重症急性胰腺炎[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14:3131—3135.
9.陈婧华,陈垦,王晖.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7(24):2478-2483.
10.赵粤卿,刘晓红.大黄对急性胰腺炎多靶点治疗作用[J].胃肠病学.2003,8(5):316-317
11.鲁君,詹有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药,2010,27(3):199.
12.盛颖珥,邹晓平,于成功等.中药大黄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系统评价[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7):730-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