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附31例报告)

2011-04-07 06:35朱光标陈弋生王家伟
罕少疾病杂志 2011年4期
关键词:腺性膀胱炎镜检查

朱光标 邹 滨 陈弋生 徐 磊 王家伟

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安徽 芜湖 241000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上皮增生与化生同时存在的疾病,我院自2007年3月以来收治腺性膀胱炎患者31例,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1例,男6例,女25例,年龄31-78岁,平均48岁。病程1天-10年,临床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9例,膀胱刺激症状伴下腹部不适11例,血尿7例,排尿困难2例,尿道口疼痛不适1例,无症状体检B超发现膀胱占位而就诊1例。

体检:尿道外口狭窄3例,尿道口肉阜5例,男性患者直肠指检:前列腺Ⅱ°-Ⅲ°增生2例。尿常规检查,正常19例,WBC(+—+++)5例,RBC (+~+++)11例。31例均行B超检查,其中9例诊断为膀胱占位。所有病例均行膀胱镜检查,病变呈滤泡样12例,乳头状11例,绒毛状8例。B超诊断为膀胱占位者均为乳头状改变。病变位于三角区11例,三角区及颈部14例,输尿管口周围3例,侧壁2例,顶壁1例。发现颈部肥厚、抬高7例,合并前列腺增生2例。31例均取活检,病理均证实为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白斑4例,合并移行细胞癌1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常规查尿常规,如有尿路感染存在,先抗感染治疗1-2周至复查尿常规正常。24例患者行经尿道电切(TUR)膀胱病变+药物灌注治疗。电切范围达病变周围1-2cm,深至浅肌层。合并前列腺增生、膀胱颈部抬高、膀胱白斑、膀胱癌者同时行相应的电切术。术后一周给予膀胱灌注治疗,方法为丝裂霉素20-40mg溶入生理盐水50ml经尿道插管膀胱灌注,每周一次,8次后改为每月一次,灌注1-2年。7例患者仅行膀胱灌注药物治疗。所有病例1年内每3个月复查一次膀胱镜,以后每年复查一次膀胱镜。

1.3 疗效判断 症状完全消失,尿常规检查正常,膀胱镜复查粘膜正常,随访活检正常者为治愈;症状基本消失,但有间歇性尿路刺激症状,尿常规检查正常,膀胱镜复查粘膜正常或尚有散在病灶未愈者为好转;症状无改善,膀胱镜复查或活检无明显改善者为无效;术后3个月镜检加活检无异常,6个月或更长时间复查出现腺性膀胱炎为复发。

2 结 果

3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38月。TUR+术后膀胱灌注组21例治愈,症状完全消失,3例好转,症状基本消失。单纯药物灌注组2例治愈,2例症状好转,3例症状无改善,随访膀胱镜检查,4例病变程度减轻,3例病变无明显变化。3例无效者,行TUR后治愈。

3 讨 论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粘膜的增生和化生性病变,1887年由Vonlimberk首先报告[1]。过去认为该病少见,近年来由于泌尿外科医师对本病的认识不断提高和深化,其发病率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其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膀胱慢性炎症、结石、尿路梗阻有关[2]。正常的膀胱粘膜无腺体存在,当受到炎症、结石、异物等慢性刺激后,膀胱移行上皮呈出芽式生长,逐渐形成BRUNN’S巢,巢中心部细胞退化或有分泌功能而形成囊腔,即为囊性膀胱炎,再通过化生的方式于腔面形成立方或柱状上皮,在膀胱固有层内形成多数粘液样结构,即为腺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依赖于膀胱镜检及活检。病变好发部位依次为膀胱三角区、颈部及输尿管口周围[3]。根据膀胱镜下所见可分为:①乳头状瘤样型:表现为带蒂的乳头状物,乳头透亮,无血管进入。此型与膀胱乳头状瘤仅靠肉眼无法鉴别。本组此型表现有11例。②滤泡样或绒毛样水肿型:表现为片状浸润型的滤泡状水肿隆起或绒毛样增生,此型常见,本组此型表现有20例。③慢性炎症型:表现为局限性粘膜粗糙,血管纹理增多。④粘膜无显著改变型:膀胱粘膜光滑,无明显病变,随机活检时发现。陈志强、叶章群[2]根据膀胱镜检查结果在临床上分为早期腺性膀胱炎和晚期腺性膀胱炎,前者包括慢性炎症型和粘膜无显著改变型,后者包括乳头状瘤样型、滤泡样增生型、肠腺瘤样改变型。早期腺性膀胱炎可对症、抗炎治疗,定期膀胱镜检查及活检;晚期腺性膀胱炎有恶变的可能,应视为癌前病变,积极进行外科治疗。

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膀胱刺激症状,伴肉眼或镜下血尿及下腹部、会阴部不适等,与尿路感染、尿道综合症等难以鉴别。很多患者在基层医院,甚至在一些大医院单纯以尿路感染治疗,应用大量抗生素,少部分患者短期内症状部分缓解,但大多数患者症状无改善,就简单的冠以“尿道综合症”。患者症状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每次发作又大量使用抗生素,形成恶性循环。本组一例患者症状每年发作4-5次,在基层医院以尿路感染治疗10年,在我院经膀胱镜检查加活检,确诊为腺性膀胱炎,经电切手术后症状消失。因此,我们主张对于症状反复发作、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的“尿路感染”患者应及早行膀胱镜检查加活检,以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而提高本病的诊断率、治愈率的关键在于提高临床医师对于本病的了解和认识。

本组有4例患者合并膀胱白斑,可能与二者有相同发病原因有关。目前腺性膀胱炎和膀胱白斑的发病机理不明,多数学者认为与膀胱的慢性刺激和感染有关。膀胱移行上皮向腺性化生,则为腺性膀胱炎,向鳞状上皮化生,则为膀胱白斑。膀胱白斑是一种癌前病变[4],应与腺性膀胱炎一并电切除。

腺性膀胱炎的治疗,首先应去除与膀胱慢性刺激有关的因素,然后根据病理类型、病变部位、临床表现确定治疗方案。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常用抗生素等,也可用药物膀胱灌注治疗;手术治疗有膀胱粘膜剥脱术、膀胱部分切除甚至膀胱全切术等开放性手术,损伤大、并发症多,目前已很少采用;TUR具有安全、微创、可重复操作等优点,尤其可同时处理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及颈部抬高、梗阻等病变,已成为治疗腺性膀胱炎的首选方法[5、6]。术后辅以化疗药物膀胱灌注,即可消除残存病灶,又可预防复发及癌变。本组31例患者均属于晚期腺性膀胱炎,24例行TUR+膀胱灌注治疗,21例治愈,3例好转,疗效满意。手术关键在于应按照膀胱肿瘤电切原则进行电切,切除足够的深度(至肌层)和范围(超过病变边缘2cm),可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7例单纯膀胱灌注治疗者,2例治愈,2例好转,3例无效,疗效欠佳,3例无效者,行TUR后治愈。因此,对于晚期腺性膀胱炎应提倡早行电切治疗,单纯膀胱灌注化疗效果不佳;对于早期腺性膀胱炎可对症、抗炎、膀胱灌注治疗。

在诊治31例患者过程中我们发现,那些病程长、症状反复发作的腺性膀胱炎患者,大多有紧张、焦虑,担心自己得了大病等心理问题。因此,我们主张对于这一类患者,除了积极地临床治疗外,还需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讲清病情,消除患者紧张情绪,有利于患者康复。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腺性膀胱炎虽是良性病变但有恶变倾向,属癌前病变[7],因此一经发现即应积极治疗,以终止其恶变可能。经尿道电切配合术后膀胱灌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定期随访对于防止复发或恶变至关重要。

1.Jost SP,Dixon JS,Gosling JA.Ultrastructural observations on cystitis cystica in humn bladder urothelium[J].Br J Urol,1993,71(1):23-28.

2.黄渊全,黄文杰,史新平,等.腺性膀胱炎的CT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2010, 8(1):68-70.

3.宋东奎.腺性膀胱炎2228例文献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6):3087-3088.

4.吴阶平.泌尿外科(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909-910.

5.张晓光,徐勇,杨阔,等.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附64例报告)[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8,14(2):200-202.

6.黄 英,张晓忠,魏 辉,等. 经尿道电切术联用药物综合治疗女性腺性膀胱炎[J]. 罕少疾病杂志,2006, 13(4):19-21.

7.Lancelin F,Anibjar,Villette J,et al.Telomerase activity as a potential marker in preneoplastic bladder lesions [J].BJU Int,2000,85(4):526-531.

猜你喜欢
腺性膀胱炎镜检查
膀胱炎的日常保养及治疗
全程优质护理在门诊纤维鼻咽镜检查中的应用
对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探讨
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在腺性膀胱炎中寻找困难输尿管开口的应用
帕瑞昔布钠联合丙泊酚对纤支镜检查患者进行无痛麻醉的效果观察
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防治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的效果比较
西藏地区大力开展纤支镜检查技术的必要性
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高危腺性膀胱炎术后护理效果观察
腺性膀胱炎的研究进展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女性腺性膀胱炎(附97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