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英梅
(邳州市港上中心中学,江苏 邳州 221332)
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语文?这是一个通俗但又是必须思考的问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向别的老师学习之后,我有一个很深刻的体会和认识:“要让学生学好语文,第一要务就是读书,好好读书,既包括默读,又包括诵读。”基于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和重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找到阅读的快乐,这比什么都是重要的”。我认为,开展语文教育课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追求在于“培养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不是塑造具有某种实用功能的机器”。
人类汲取知识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是数不胜数的,在这其中,“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所占据的分量,可以说是难以用“重要”两个字进行概括的。除此之外,对于人类认识世界来说,阅读也是一个良好的途径。语文学科有诸多的分支,阅读教学就是其中一个,这一分支早就存在,但是在各种不同原因的作用之下,阅读教学作为一种独立的学科,却没有在诸多的人心中形成一种意识。然而毋庸置疑,写作和阅读之间关系密切,可以说,对于写作来讲,阅读是一条途径。为了提升阅读被关注、被重视的程度,“阅读”要能够“独立起来”,这一目的的实现,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阅读本身的追求或者说是目的何在?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的丰富、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梳理,还是提高学生对整个人生和整个社会的认识能力?是借助于阅读,帮助学生进行相关的语言信息的收集、整理、选择、处理、鉴赏评品,还是让学生在多样的、多元的、开放的艺术文化情怀之下进行相关的文学探索?是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还是带领学生遨游各种文化的殿堂?等等。可以说,这些都是阅读的追求,都是让学生热爱阅读,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最根本的所在。古代,曾经有人言“读书为上学”;当前,我们的表达变成了“我上学去了”、“我读书去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常常说“某某在读硕士”或者“某某在读博士”。在这些简单的语句的表达过程中,我们可以深深地体会阅读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
相比而言,国外很多人士的阅读习惯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国外的车上、地铁上、火车上,到处都可以看到很多在阅读的人。但是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却乏善可陈,所以,语文老师可以说肩负重任,我们要引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其中一个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对阅读兴趣的培养、对阅读习惯的培养、对敏锐的语言感知力的培养;对具体的语言环境的体会,对特定语言环境之下词、句意义的良好把握和正确理语文阅读,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还有助于丰富语言知识的积累。通过阅读,可以在学生的大脑中广泛地储存各种不同的语言材料,这对于语文成绩的提升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路径。
培养学生的语感,这一具体的工作完成必然是在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基于此,语文教师要能够带领学生,要能够引领学生对相关的文本进行认真的阅读,进行反复的朗读,在这些阅读和朗读之下,学生自己就会去联想、去构思、去认知语言的相关描述意境,以及语言本身的魅力,体会“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句话可以说是对阅读的最良好的概括。
在《故乡》中,鲁迅这样描述:“我到了自家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深深地体会和阅读这句话,可以感受到母亲“迎着出来”的动作,以及宏儿“飞出来”的动感。在学生进行充分的阅读的基础之上,老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将这两个动作主体进行互换,再感受一下行文,明显地能够发现语言的表达如果不符合人物的性格年龄特征,写出来的文章就必然平淡如水,不出彩。
阅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阅读技巧也不是单一的,在阅读之前,老师可以针对学生、针对阅读内容,进行相关的指导。在不同的环境之下,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掌握的就是“速读”与“精读”这两种不同的阅读方法,最好能够将二者进行充分的结合运用。对于一篇新文章的学习,在一开始,可以通读浏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解,对作者的情感进行初步的体会;在简单地了解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精读”,在精读的过程中,可以给予批注、勾画、圈点、摘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比如对于精美词句的摘要,比如对于疑难困惑的圈点,比如对于生字新词的批注,等等。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反复地联系之后,这种阅读方法就会慢慢地被学生掌握,学生也就会慢慢地体会到这种阅读方式的好处。除了教材之外,课外阅读资料也是很重要的阅读资料,拿到课外阅读资料之后,对于书本,学生可以首先浏览书本的序言、目录、后记,而后进行通篇的浏览,对需要予以不同阅读方式进行阅读的地方进行不同的标示,比如对于“速读”或“精读”的地方,进行不同的识别,而后进行细致的阅读工作,阅读完之后,进行融会贯通的思考。在当前的社会里面,有两种阅读方法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速读”和“精读”。“速读”增加的是阅读的广度,是在信息时代要求下的一种阅读适应,“精读”提升的是阅读的深度,让人对文章精髓进行体验。
阅读目的是进行探究性阅读的前提,信息论理论是进行探究性阅读的指导。探究性阅读可以概括为建立在阅读目的的基础之上的,对文章进行快速、准确、有效阅读,在这个过程中认知、筛选、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会得到不断的提高。在对探究性阅读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终身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是培养的核心关注所在,所以需要大力提倡开展探究性阅读。
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进行相关的分析,《背影》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注意这里的选词:“拣定”,这个词语的使用,深深地彰显了父亲为儿子安排座位过程中的深入思考和良苦用心,“靠车门的一张椅子”的选择不是盲目的、随意的,是父亲静心思考后的决定,这个椅子选择,是父亲考虑到了儿子是一个人外出,还带了很多行李。可以说“拣定”一词将父亲深厚的爱、将父亲对儿子的悉心一步到位地刻画了出来,经过这样的探究,经过这样的剖析,学生慢慢地养成了语言的锤炼习惯,语言的运用技能、语言的表达技巧必然得到很好的提升。在这样的学习之下,阅读的目的就会不知不觉地实现。
人一辈子的成长是漫长的,如果没有阅读的陪伴,可以说,所谓的终身教育就不可能在这个人身上得到实现,这个人本身的语言素养也必然受到限制,所以阅读必须得到重视,阅读提升的是一个人的文化品位,阅读改变的是审美的观念,阅读树立的是良好的生活习惯。
综上所述,在科学系统的训练之下,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得到显著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克服当前阅读教学中的弊端,让语文的重要性得到很好的发挥和展现。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得到充分的关注,初中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将阅读作为自己“春天种下的种子”,在秋天的时候,定能收获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