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英汉翻译

2011-03-20 20:28徐琳琳
文教资料 2011年30期
关键词:意图原文译者

徐琳琳

(南京晓庄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1)

一、引言

关联理论是西方近年来影响巨大的认知语用学理论之一,它是由法国学者Sperber和英国学者Wilson在1986年提出来的,是对Grice相关原则的发展和深化。Ernst-AugustGutt在此基础上写成专著《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这一理论旨在研究翻译过程,探讨如何达到翻译交际的目的和效果等问题,引起了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关联理论

根据关联理论,理解话语的标准是人类认知假设,即认为人类的认知靠的是关联。所谓关联,指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认识主体认为事物之间所具有的联系。关联理论有两条原则:(1)认知准则:人类的认知常常与最大的关联性相吻合;(2)交际准则:言语交际中,任何一个示意动作都是交际行为的一个部分,都与特定环境中的交际行为有着最佳的关联性(Sperber、Wilson,1995:158)。 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通过示意行为向听话人传递自己的意图,为听话者进行推理提供必要的理据,听话人则根据说话人的示意行为进行推理,寻找关联。关联性的强弱取决于两个因素:推导努力与语境效果的大小。在同等条件下,推导努力越小,则关联性越强;语境效果越大,则关联性越强。如果一句话能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且只需付出最小的理解努力,那么它就具有最佳关联。

关联理论的核心是寻求最佳关联,即人们的交际行为都会产生一个最佳相关性的期待。Sperber和Wilson指出,人类的认知往往力求以最小的理解努力获取最大的认知效果,因此听话人倾向于在与这些话语有最大限度关联的语境中对其进行处理,听话人要确定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就必须在交际双方共知的认知环境当中找到话语及其语境的最佳关联,通过推理判断出说话者的意图,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三、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

(一)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翻译的本质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翻译是一种交际,是一种认知推理的交际的过程,是一个对原文进行语内或语际阐释的示意——推理活动,而不是传统的交际理论所认为的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在翻译过程中,寻找最佳关联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联理论框架下的翻译活动是一种三边关系,翻译的过程包含两轮示意——推理的过程,涉及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三个方面。推理与语境是紧密相连的,与翻译过程相关的有三个语境,分别是原文作者的语境,译者的语境,译文读者的语境。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和认知能力的差异,认知语境是因人而异的,对同一话语的推理往往也有不同的结果。信息的接受者要从自己认知语境中可利用的全部假设里选出最符合传达者试图传递的那些假设,即寻求最佳关联,交际才能成功。因此,翻译正如其他交际行为一样,是由关联原则统辖的。

最佳关联性是译者的目标,译者的责任是“努力做到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企盼相吻合”(Gutt,2004:190)。李丹弟(2005)认为,译者担负着双重的推理责任。一方面,译者要根据原文作者的示意进行推理,确定原文作者的意图。另一方面,译者还必须了解一文读者的认知环境,即体会出原文作者试图传达给读者的语境假设在译文读者的潜在语境中是否存在。如果存在,还要推断译文读者激活所需要的语境假设是否十分困难,按关联翻译理论,就是付出的“推导努力”和“语境效果”是否相称。

因此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翻译的本质是以最佳关联为取向的交际行为,是一个涉及原文作者、译者、译文读者三方的示意——推理行为。

(二)从关联理论理论的角度看翻译的过程

翻译行为包括两次示意——推理行为,译者的翻译活动主要包含两个步骤。第一,译者通过原文的语境来找到原文与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做出语境假设并进行推理,从而求得对原文作者的意义作出正确的理解,与原文作者达成认知上的共识。第二,在第二轮示意——推理的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采用适当的方法将自己所认知的原文作者的意图,以及其他相关的信息再现给译文读者,帮助他们找到原文与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从而完成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三方面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所以翻译就是通过分析语境找出原文与语境的最佳关联,并根据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通过最佳关联传达给他们的过程。

上文提到,与翻译过程相关的有三个语境,分别是原文作者的语境,译者的语境,译文读者的语境。作为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桥梁,译者的语境尤为重要,译者的语境要与原文作者的语境有一定的相似性,只有这样,在解读原文时才能正确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同样的道理,译者的认知语境与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也要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只有这样译者才能推断什么样的刺激能对读者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

此外,翻译还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由于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认知环境都各不相同,因而对于同一个语境便可能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译者所要做的并不仅仅是传达原文的文字那么简单。翻译时不能只关注文字层面的东西,也不仅仅根据语境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图,而是需要考虑到原文作者和译文接受者的认知差异,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的最佳关联,以恰当的方式把原文的信息传递给译文读者,以便使译文读者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达到最佳关联的理解。

(三)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翻译的标准

翻译界对于是采用“交际翻译”还是“语义翻译”的争议较大。PeterNewmark为“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下的定义是:“交际翻译试图对译文读者产生与原文对原文读者所产生的效果尽可能接近的效果。语义翻译试图在译语的语义与句法结构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贴切地传达原文的准确的语境意义。”他认为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语义翻译停留在原语文化之内,只在原语文化的内涵构成原文文本的至关重要的涉及全人类(不是种族)的信息时,才在这个方面给读者提供帮助。而交际翻译必须强调信息的‘效力’,而不是信息的内容”(引自孟建钢,2001)。

关联理论的翻译观认为,译者应根据关联原则从潜在的认知语境中选择正确的语境假设,从原文的语音、句法、语义和语用等各层面推断出原文作者的意图,并对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做出正确的假设,从而选择适当的译文,使 “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企盼相吻合”(Gutt,2004:190)。 为了与最大关联相一致,译者要提供与译文读者最相关的语境假设,从而使译文读者能够以最小努力获得最大语境效果。

人的认知语境是动态的,译者通过语境对原文作出语境假设,以及对译文进行翻译都是动态的,因此翻译本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译文和原文不可能达到完全意义上的对等。翻译的目的是让译文的读者理解原文作者所传达的信息,译者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只要能达到翻译的目的即可。例如,对于汉语中的“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交际翻译派的译者赞同将其译为:“The weather and humanlifearebothunpredictable.”语义翻译派的译者则倾向于将其译为:“Storms gather without warning in nature,and bad luck befalls menovernight.”在关联理论看来,只要它们能使译文读者获取原文的信息,使翻译这一交际行为顺利进行,两者就都是成功的译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关联理论的框架内,翻译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是一个涉及原文作者、译者、译文读者三方的认知推理过程。译者不仅要解决文本中的语言问题,而且要根据语境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图,并考虑到译文接受者的认知环境,分析确定原文与译文语境的最佳关联。因此,在关联理论视角下,对于翻译好坏的评价着眼于翻译是否建立了最佳关联,着眼于翻译这一交际行为是否得以顺利进行。

关联理论虽原为认知语用学的理论,但对翻译也有着较强的解释力,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对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关联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解释所有的翻译现象,比如最佳关联的模糊性等,它仍是一个有待不断探讨的课题。

[1]Sperber,D.&Wilson,D.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95.

[2]Gutt,E.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Press,2004.

[3]蔡瑞珍.浅谈翻译的趋同性——关联理论指导下的翻译观[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82-85转118.

[4]高启香.从关联理论看英汉翻译原则[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63-266.

[5]李丹弟.关联理论对翻译的指导作用[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3):36-39.

[6]廖冬芳.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翻译的归化与异化[J].科技资讯,2007,(9):135-136.

[7]罗凌萍.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1):37-38转85.

[8]孟建钢.关联理论队翻译标准的阐释力[J].中国科技翻译,2001,(1):9-11转47.

[9]齐涛云,杨跃.关联理论对翻译矛盾的启示[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36-139.

[10]孙桂英.“关联翻译理论”视角中的互文性翻译[J].山东外语教学,2006,(1):109-112.

[11]张文勋.从关联理论的角度诠释英汉翻译过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86-88.

[12]赵彦春.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J].现代外语,1999,(3):273-295.

猜你喜欢
意图原文译者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燕山秋意图
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