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光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310023)
从中小民营企业人才需求视角谈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
黄明光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310023)
民办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年来高校扩招的主要力量,承担了50%的专科和本科教育。民办高职院校学科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人才培养,通过学科建设促进我国职业教育质量和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中小民营企业 人才需求 民办高职院校学科建设
当前提高质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之后的主要任务、战略重点,也是社会舆论评议高等教育的关注点。民办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年来高校扩招的主要力量,承担了50%的专科和本科教育。它不仅是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培养多样化人才的摇篮,而且已经成为部属院校及重点大学研究生生源的主要渠道之一。在新形势下,民办高职院校能否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主要取决于民办高职院校能否切实地把提高质量作为发展的主题,能否把学科建设作为学校办学的关键。舍此,别无选择。因此,如何通过学科建设促进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必将是民办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民办高职院校以抓学科建设为纲,就易于感召人才,形成学术人才梯队,易于进行跨学科、跨院系、跨单位的学校资源整合和人才培养。在学科平台上,就易于形成学科带头人、学科人才梯队等。民办高职院校的领导抓学科建设体现了对大学办学、管理的理念遵循;教师谈学科建设则反映了工作范式、视角的转换。一般而言,学科建设的工作抓得不够,教师就会容易陷入只局限于自己所教的课程囹圄之中,习惯于在教材里打圈圈一辈子。抓学科建设,以学科来统领教师,好比给那些习惯于“单打独斗”、甘于自我封闭的教师一个寻找“归属”与“家园”的外在力量;同时,让教师从所教的课程(教材)中走出来,去思考一下:我属于哪个学科?我属于哪个团队?从学科的视角来看待我所教的课程又会是怎样的图景?每一个教师都找到了自己的学科归属,学校整体化的学科平台构建好了,再来谈专业建设,思考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如何对专业教学进行改革也就思路清晰了,从学科到专业再到课程建设也就顺理成章了。由于政策的导向和投资的力度不同,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大都比较薄弱,与部属院校及重点大学相比,存在着学科经费不充足、竞争压力不充分、学科特色不明显等劣势,具体表现如下:
(一)目标不明确,缺乏科学论证的总体规划。这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学科建设散漫发展,缺乏长远目标,学科无稳定的研究方向,短期行为严重,例如课题投标时不从学科建设出发,一味迎合;科技开发不考虑学科长远发展需要,过于追求经济效益等。二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盲目发展,学科方向偏多、无重点,一个课题一个研究方向,甚至一个人一个方向,最后导致科研力量分散,不能形成合力和整体优势,更有甚者,有些学科建设中还出现内耗的现象,导致力量相互抵消。因此,学科建设如果没有科学的发展目标,就会迷失方向,走上歧途,最终导致学科发展停滞不前。
(二)追求“高、大、全”。一些民办高职院校不顾学校的具体情况,不考虑地方对学科的需求,一味追求规模大、学科全、层次高的办学模式,在学科建设中错误地发展一些纯基础性、纯理论性的学科,并在这些学科专业上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放弃了对自身特色的积累,忽视了应用性研究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不加分析照搬人家学科方向步人后尘的做法,既达不到部属院校及重点大学的学科水平,又出不了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其结果是永远形成不了自己的特色,这是民办高职院校学科建设之大忌。
(三)科研总体力量薄弱。民办高职院校一般属于教学型院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较低,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紧缺,尽管采取了多种措施,培养和引进了一些人才,但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仍然紧缺。学科队伍整体实力相对较弱,尤其是学术带头人和著名学者数量偏少;科学研究水平有待提高,真正高水平的成果并不多,等等。
民办高职院校由于受自身条件和经费资源的限制,与部属院校及重点大学比人才、比学术成果、比科研经费,显然不现实。民办高职院校的特殊性是其“地域性”,只有从自身实际出发,扎根地方、服务地方,以服务求得地方的支持,以贡献求得自身的发展,才能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如果离开校情来研究学科建设,则是永远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
大学中的学科最初就是为培养人才而设立的。19世纪初叶科学研究进入大学后,才引起一些重要的变化:大学中的学科同时承担着教学科研两项职能;一些民办高职院校在专科职业教育的层次之上发展了本科教育;科研和工学结合教育推动了专科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这一发展演变过程中,专科职业教育建设一直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而进行。然而作为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其主要目的就是人才培养。因此,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当前国家提倡高校要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而创新人才的培养更主要是依托专科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职业教育的发展关键很大一部分在于地方民办院校。当然,民办高职院校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上是有所侧重的。从今天的眼光看,所谓“创新人才”应是指富于创新精神并付诸实践的人,也就是善于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经加工和再造,产生新的知识、思想、方法或成果的个体。创新能力应当是一种综合能力,涉及好奇心、直觉、集中注意力、批判精神、协作精神、挑战风险的勇气等。创新人才的培养决不能仅仅依靠本科阶段,而是需要一个专科到本科职业教育等若干阶段的漫长教育过程来完成。可以说,对创新人才的成长来说,本科阶段重在创新精神或意识的培养,研究生阶段重在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是说,专科职业教育阶段要为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创新精神基础,创新精神的强势生长期及其持续生成潜能正是在本科阶段。因此,民办高职院校通过学科建设的发展,大力推动本科教学改革进程,促进专科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快速凝聚和人才培养能力大幅提升。通过以学科建设的资源配置和创新先导机制,促进学科梯队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基地建设与教学条件建设、学术创新成果与教学内容更新的有机结合,推动本科教学改革,提升专科职业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从微观层面来看学科建设是通过更为具体、更为务实的课程建设来完成的。专科职业教育既是按专业分工组织起来的学术机构,又是按课程类别组织起来的教学机构。并且,大学的专业分工和学科分类是以课程建设的规模、深度和广度为向量的。无论一所地方民办院校拥有多少专科授予点、本科点,能授予多少专科学位、学士学位,有一点可以肯定,在一所地方民办院校里,一个专业的发展不仅要看它在师资结构上拥有多少高水平专家学者,而且要看它在教育水平上拥有多少出类拔萃的学生。而教育水平是通过课程建设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的。没有课程建设的民办高职院校,也就没有学科建设的民办大学。目前,民办高职院校与部属院校及重点大学存在的差距并不单单是学科布局、规模和结构方面的差距,还有课程与教学方面的差距,这一点往往为急功近利的办学思想所忽视。因此,民办高职院校通过学科建设加强课程建设,既能提高课程质量、提升学科建设的内涵,又能切实有效地促进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立足地方,培育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民办高职院校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争取生存和发展空间,必须培植具有竞争力的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从而带动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快速、健康发展,从而提升民办高职院校的学术声誉和地位。任何一所民办的特色和优势学科都是基于自身的历史文化、学科传统和学校师资、设备等资源进行建设的。优势和特色的培养模式不是单一的,只有针对各自的情况采取相对合理的方式才是有效的模式。一是要结合学校自身的传统优势和历史积淀,并利用知名学者的带动作用建设强势学科,学校在人财物等方面对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予以重点扶持,使其做大做强,并以此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二是要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地方历史文化遗产及资源的开发利用出发,建设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只有从地方民营企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才会有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只有从地方特有的资源出发,才能形成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民办高职院校研究地方问题和区域问题具有其他高校无法比拟的优势,这正是民办高职院校学科特色和优势的突破口。三是要发挥群体优势,加强特色和优势学科群的建设。民办高职院校学科研究方向比较分散,学科间的研究实力和水平差异较大。只有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渗透,组建跨学科的学科群,才能提升学科的层次,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培育新的学科研究方向。
(二)完善创新机制,组建创新团队,形成合理的学科梯队。从学科队伍的整体水平来看,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科多数缺乏具有凝聚力的创新团队,缺少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研究人员的科研意识普遍不强,尤其缺乏合作精神,仍习惯于单兵作战,这些均是制约民办高职院校学科发展的瓶颈。组建学科创新团队的关键是要建立合理的学科梯队。学科梯队由三个层次人才组成:第一个层次是学科带头人,他们是学科团队的帅才、将才,往往决定了一个创新团队在学科竞争中的位置;第二个层次是学科骨干,他们是学科团队的中坚力量;第三个层次是学科各研究方向的研究人员,他们是学科团队的基础力量。一个好的学科团队可以孕育一批优秀人才,优秀人才可以带出好的团队。因此,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培养造就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这是创新团队建设的关键。首先,通过制定扶持政策,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工作生活条件。要优化小环境,从政策制定、激励措施、保障措施等方面抓“早”、抓“实”,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促使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尽快脱颖而出,使他们专心致志地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其次,遵循“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的原则,通过实施“名师工程”、“骨干工程”、“博士工程”等,有效加强学术梯队的培养。
(三)探索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研究的能力。提倡创新能力强的学术带头人和名教授上讲台。推动学科带头人和知名教授上讲台,将先进的科研成果和新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授课和科研项目中引导学生和青年教师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按照课程负责人建立教学梯队,努力加强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课程负责人对课程建设负全责,包括教学大纲的制订、教材的建设、设计实验内容与指导书的编写等。组织有科研实践经验的教师编写出版教材,推动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鼓励教师带领优秀本科生进实验室,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将专业实验室建设任务落实到相应的学科。各学科派出高水平的教师主持专业实验室建设,设计开发出结合学科发展和科研实际的高水平专业实验项目和实验仪器,实现教学互动,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四)构建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课程体系,保证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发挥学科优质资源的优势,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设立依托学科、覆盖各个专业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由学科带头人和主管教学的院系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各专业发展规划、教学计划、专业课程设置,审核教学大纲,负责专业教学评估等工作,以保证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调整课程设置,实现课程门类多样化,部分课程微型化、内容专题化,教学班级小型化。新课程设置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新知识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为相近专业通用的基础课程。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协调确定,审定教学大纲,增加实践环节,更新课程内容。新知识专业课由各学科根据本学科发展前沿技术,结合科研实际编写,这些课程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民办专科教育与本科教育相衔接。前两个层次课程由原三年改为两年半年修完,使学生初步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本科教育学生学习新知识专业课,拓宽视野,培养创新思维。发挥整体学科优势,探索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新模式。可以从民办专科生中选拔部分学有余力者按“本科教育学生”培养,促进其在所喜爱的领域发展,对他们提出的确有创意而且可行性强的项目,除了给予指导和经费支持外,还要调整教学计划。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主要来自学科的各类科研项目,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营造创新和创业的校园文化。
总之,民办高职院校学科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人才培养,通过学科建设促进我国民办职业教育教育质量和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仅仅是措施之一。加快地方民办院校学科建设,一定会大大提高民办职业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度重点教研项目 “中小企业人才需求对民办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影响研究”(z20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