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拦街福的历史、特点与当代复兴

2011-03-19 16:58叶大兵
关键词:温州民俗活动

叶大兵

(温州市民俗文化研究所,浙江温州 325035)

温州拦街福的历史、特点与当代复兴

叶大兵

(温州市民俗文化研究所,浙江温州 325035)

拦街福是具有鲜明温州特色的大型民俗节日。其雏形出现在清初,清中后期盛行,至少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初以春祈、禳灾、求吉的民间信仰为主线,继而融入文化娱乐和商贸活动,并且吸收上巳节、花朝节民俗,最后发展成为集信仰、娱乐、商贸为一体的复合性民俗活动。民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此俗衰微。近年来,温州市政府对此文化遗产进行了抢救,多次成功举办拦街福,现已成为该市每年旅游节的重头戏。

复合性民俗;温州文化;拦街福;春祈

旧时,每逢春季,温州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传统民俗活动——拦街福。时间是农历二月初一从东门康乐坊开始,到三月十五日五马街为止,长达四十多天。在此期间,温州几条主要街巷分段轮值,张灯挂彩,红幔遮天,遍搭彩楼,百戏横陈,弦管奏作,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商店提前备足各种货物趁机出售,并在店内外陈列花木、古玩、书画以吸引顾客。街头摊贩遍地,各种风味小吃比比皆是。各乡群众,数以千计,涌进城内,他们穿着新衣,手提礼包,扶儿携女,走家访友,俨如过节。

一、拦街福的历史

拦街福究竟始于何时?温州历代地方志仅见《光绪永嘉县志·风俗》载[1]:“二月朔,通衢设醮禳灾,名拦街福,以后循次取吉为之,至三月望日止。”有人认为拦街福起于光绪年间。错。因为民俗是一种跨时空的文化现象,它的形成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渐变,直到比较稳定,最后才衍演成俗。这是由民俗本身的传承性、变异性、社会性、心理性、地域性等几大特征决定的。

(一)拦街福的酝酿期

根据历代诗人吟咏,早在乾隆年间,温州已出现拦街福的雏形。当时平阳诗人黄云岫在他的《静观楼诗集》中写道:“仲春迎会,时久雨乍晴,漫赋记胜”,有诗云:

宿雨初收骤日曦,迎神事果有神奇。了无泥淖沾香辇,喜见晴光映画旗。入夜灯明和月照,沿街歌歇值醒移。天人共享升平乐,不是庸愚惑九黎。

这首诗使我们依稀看到当年张灯祀神的情景。古有祭祀敬天之俗,南唐刘崇远《金华志》载:“夜张列炬送神,小儿击鼓,制各式花灯,备极之致,炬若繁星,达旦而止。”温州拦街祈福,仍承古风。乾隆四十九年,温州诗人赵贻瑄在《存修斋诗草·上巳迎神次周鸿津韵》中诗云:

花朝元夕事非遥,赛会重开斗富饶。荷芰彩为浮绿水,楼台绮结倚青宵。四郭人趁春潮至,比户全随腊炬销。同乐时来民父母,闲看万众拥河桥。

这首诗写了当时温州举行张灯祈福时,在谢池一带剪彩成芰荷,浮水燃灯,又结绮为楼台;郡城内外自三月初三至初十,沿街皆悬灯,连宵达旦;以及当时永嘉县尊不时巡行等情景。

乾隆五十二年,这位赵贻瑄在《存修斋诗草·丁未三月观迎会次象浦徐先生韵》中又诗云:

笙歌盈耳酒盈瓯,夹道华筵拥绿旄。海国春城真似锦,不须重上望穷楼。

古树千株列有芒,云翘翠朵晚来妆。刚从水曲群湔濯,好向神灵迓淑祥。

漫天缯彩结层层,扈从灵旗日日增。晚霁初收三月雨,新街重点九华灯。

夭桃浓李竞时芳,人影匆匆亦太忙。临路钗钿争拾得,春风缕缕麝兰香。

漫夸杏酪与蒸羔,三月登盘有碧桃。怪底天神劳善颂,筹添海屋鹤飞高。

盲词拍板间清讴,不夜城开足胜游。犹有梨园新子弟,登场重为按梁州。

寂寥灯火记元宵,赛会重开斗富饶。幸及遨头仍故事,时看士女拥河桥。

诗中详细记叙了当年三月迎会时每有荷旗随行者,云是神灵显异,以及兴文街结彩为楼,入夜放烟火戏,和郡县出示禁止张灯事等情景。

嘉庆九年,永嘉举人张泰昌写有《瓯城灯幔记》。这是一篇难得的历史资料,它应是当年拦街福活动的真实写照:

吾瓯处浙东之僻陋,号海上之繁华,敬鬼之风习传乎驺氏。逐傩三月,揆法乎周官。每届上巳修之辰,辄仿太乙展灯之祀,烟方冒禁水不张,嬉木天以开火城,乃起厥俗,以迎神也。……或见招乐部,建戏车,镣质为山,负之鳌背,铜机引水,转以龙头。植参军之椿,绿衣秉简,逞童之伎;黄帽乘,各征歌舞于帝江,用助喧阗于人海,则春城启而杂戏陈也。

从文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在街头搭台招邀戏班,百戏俱陈,童子们穿着绿衣,手执竹简,上演参军戏。还有人黄帽乘,作高跷之戏。有商家临街暗设水柜,用铜管引水上行,于灯幔下设一鳌头,口中喷水,日夜不停,即“铜机引水,转以龙头”是也。

道光十六年,黄汉在《瓮云草堂诗稿·修褉吟》中亦着力描绘当年江城六街灯火、游人如蝶和结绮挂彩为台以及鳌山吐水等情景:

彩霞结绮化楼台,龙水鳌山处处开,赢得一时花月开,游人如蝶乱飞来。

年前乐趣正无何,岂道今年乐更多。总是熙朝天子福,不妨闲谱太平歌。……咸丰六年,陈舜咨在《茶话轩诗集》中还明确提出:“龙桥祀福晚初四,陆海游人动地来。”龙桥,即今划龙桥。

在以上这些诗词中,虽未出现“拦街福”三字,但都凸现了后来拦街福的特点。当时以信仰民俗作为主线,溶进文化娱乐,这种从娱神到娱人的情景,已见端倪。

(二)拦街福的形成期和发展期

到同治年间,拦街福已在民间流行,其名称也明确出现在不少诗人的吟咏中。

郭钟岳,字叔高,江苏江都(今属扬州)人。曾在温客居三年,采风问俗,搜集佚事,于同治十一年把所作的 100首竹枝词结集,名《东瓯百咏》,由温州天倪斋刊印。其中“拦街福”条注:“春末赛神曰拦街福。仕女夜游,笙簧夹道。”其诗云①转引自: 叶大兵. 温州竹枝词[M]. 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8: 52.:

春祈饮福会拦街,酒醴笙簧处处皆;今夜出游新雨后,青泥污损凤头鞋。

方鼎锐,字子颖,江苏仪征人。同治年间曾任温处道,居温六年,在府署且园,取钱子奇大令竹枝词稿,增删合成百首,名《温州竹枝词》,由温州剜绿轩刻印。其中“拦街福”条注:“赛会时,六街张灯,谓之拦街福。”其词云②转引自: 叶大兵. 温州竹枝词[M]. 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8: 103.:

广市通街架采缯,城开不夜烛龙腾。笙歌闹过春三月,何用金钱去买灯。

戴文俊,字玉生,浙江嘉善人。同治七年曾随宦来温达 21年之久。对温州世情民俗颇为了解,喜作竹枝词。后因病疗养在家,续成凑满百首,名《瓯江竹枝词》。其中“拦街福”条注:“二三月间,街市各设灯幔,祈天降福,榜曰‘春许冬还’,名拦街福。”其词云③转引自: 叶大兵. 温州竹枝词[M]. 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8: 130.:

春许冬愿若如何,家家齐唱太平歌。拦街不用多祀福,但得平安福己足。

小小鳌山点缀工,中宵花祭入花丛。天香国色矜华贵,别有轻妆一捻红。

生动地描写了当时拦街福中的迎神歌舞、扮罪童、沿街百戏具陈、鳌头喷水、摆花祭等情景。

光绪八年修订的《光绪永嘉县志》才把“拦街福”正式收入志中“风俗”条,成为历史的定论。之后,拦街福习俗不断扩大、丰富、发展。在光绪短短的34年中,拦街福举行了多次。

清光绪十七年,曾任永嘉县衙佐官(丞篆)的石方洛,自言“两游瓯江,先后十余载”,因有感于民间淳厚之风,写《且瓯歌》32首。其中“拦街福”曰④转引自: 叶大兵. 温州竹枝词[M]. 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8: 466.:

春意渥,天降福。福在街头暗摸索,谁家拦去春常足。南门南至朔门朔(原注:郡城北门,也谓双门,土音朔转音为双),漫天灯彩炫罗。朱楹柱上词联玉,谓是桃李园开夜秉烛,或是兰亭修曲水曲,檐头巧挂鹦哥络,口喷细液灵机伏。夕阳西,欢声作。红男绿女相征逐,家置一灯设一桌,十家五家联陆续,最后一家崇台筑,上供福星神肃穆,牲肴花果披红绿,粉桃如塔高齐屋。……

全歌用简洁的字句再现了清末拦街福的鲜活情景,勾勒出当时民间拦街祈福的真实画面。

清末民初,徐燮在《瓯括纪游草》亦载:“拦街福,拦街福,三月三日春光烁。张灯设彩斗繁华,赛会酬神丰酒肉,六街彻晓管弦声。到此详如不夜城。上元灯火尽灿烂,画阁珠楼睡不成。”

其他关于“拦街福”的吟咏还有:余国鼎的《西峰诗录》,杨士炳的《蔚亭诗稿》,郑传笈的《东瓯观花祭记》,以及杨淡风的《永嘉竹枝词》等。

综上所述,拦街福从清初开始,到清中后期才盛行,世代传承,至少已有两百多年历史。

(三)拦街福的衰落期

民国时期,温州举行过几次拦街福活动。民国十一年农历三月廿八日,张在《杜隐园日记》中载:“晚饭后,闻大南门底拦街福极闹,县城隍(庙)又有文明戏,乃徒步赴之。至则戏未上台,待一句钟后始开演,未半出,台下拥挤不堪,予适至河边,无从退避,不料一转瞬予身畔数人已被挤落河,予急挤入人丛中,随流拥至铁井栏口,始行脱险。”

民国十六年,杨青在《永嘉风俗竹枝词》中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2]:

二月初头康乐坊,拦街祈福趁昏黄。当年只为刀兵劫,天愿流传答谢忙。

十五西街大寿桃,灯红一路语啁嘈。寿桃一个一升米,插接云霄北斗高。

一羊一豕列当街,祭礼家家店面排。拥挤不堪放焰火,教侬踏脱凤头鞋。

犹有拦街福好看,南街初一乐盆桓。城西初二笙歌沸,南郭初三灯火攒。

时当上巳说迎神,伞扇旗牌崭崭新。去岁仙楼今巽吉,争看花祭趁良辰。

贪看夜市未阑珊,转过城南人更搀。只恨糟冤龙喷水,无端湿透碧桃衫。

据《浙瓯日报》报道,民国二十五年三月廿三日曾在南大街举行过拦街福:“本埠南大街拦街福,游人起冲突,带入警所,排解了事。”民国三十五年农历三月,五马街、百里坊也举行过拦街福[3]:“三月三栏(拦)街福,五马街、百里坊皆扎起灯市,店家门前皆陈设祭桌红毡,每隔数十步一个彩牌楼,搭台演温州戏、木偶戏,或单是鼓乐。还有放烟火、舞狮子。……夜里我与秀美去看,一派笙歌。看灯回来,沿河过僻巷,人家都睡了。”最后一次拦街福是在民国三十六年清明节于五马街举行[4]。据当时在五马街百亨药房当学徒的费永楠老人回忆,金三益布店、五味和南货店前都摆有祭品……由于规模较小,摆设不多,热闹几天就匆匆收场了。

拦街福是一项大型的复合性民俗,每年举行一次,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当时政局混乱,农村破产,商业凋零,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困苦,拦街福自然中断了。

二、拦街福的特点

拦街福,顾名思义,是春季拦街析福的传统习俗,为民间祈求幸福之祭。古代温州民间有“春许冬还”的习俗,即,春天举行春祈,以许愿形式祈求天神保佑当年生产丰收和一方平安;冬天举行冬祭,以此感谢一年来天神给予的赐福。拦街福,即春祈,故又名“平安福”,含“春意渥,天降福,福在街头暗摸索,谁家拦去春常足”之意。由此可见,初期的拦街福还是一种单纯的信仰民俗。民俗是传承的,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后来,人们以娱神为名,增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满足节日期间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商业活动也乘此时机,进一步得到发展。各个商店为了招揽生意,还在店门口和店堂内别出心裁布置了各种新奇的装饰和摆设,以吸引顾客上门;行商(摊贩)也蜂涌而来,在街头摆摊,贩卖各种人们需要的货物和食品,因此,大大活跃了城乡商贸经济。就这样,年复一年,拦街福习俗从单一的信仰民俗逐渐发生变化,最后形成了集信仰、娱乐、商贸为一体的独特的复合性民俗形式,受到世代温州人的欢迎。

经过历代人民传承和创造,作为一个区域性城市节日习俗和大规模的复合性民俗活动[5],温州拦街福文化具有四个鲜明特点:

(一)和春祈、禳灾、求吉的民间信仰相结合

拦街福期间,温州各街巷分段设醮禳灾,祈天降福,榜曰“春许冬还”,是拦街街春祈取福之意,故名。那时,骑街搭起花门竹、结上红彩,挂起精美的灯采,街头竖起一对高灯、一对头牌,有古代春傩的遗意,显然是“春祭社以祈膏雨,望五谷丰登”之古风。街尾搭起高台,上供福礼,并陈列糕点,以祭神祗。全街店铺居民都在门口摆上祭桌,放置鸡、鹅、鸭和其它山珍海味,作为祭品。

(二)和民间游艺活动相结合

拦街福之日,通街大道灯火辉煌,高张布幔,结采悬灯,尤以南北大街最为突出,比户接连,号称十里。各种古玩奇花,琳琅满目。隔帘红烛,弹唱声新。夜里有各种戏曲和木偶戏演出,整个活动丰富多彩。据统计,有:1.灯采类:如各种悬灯、抬灯、背灯等,著名的有珠灯、春灯、首饰龙灯、木龙灯、百鸟灯、台阁、高跷、走马灯等;2.戏剧类:演出地方戏班有乱弹、高腔、昆曲、和调、木偶戏等,并以“斗台”为乐,即当街五七步一台,或几个戏台并列,各戏班均演出拿手好戏,昼夜锣鼓喧天,观众人山人海;3.舞蹈类:有布龙舞、纱龙舞、板凳龙舞、舞狮、马灯舞、踩高跷等;4.曲艺类:有弹词(即坐唱)、道情、花鼓、龙船、清唱、说书和吹打班等;5.展出类:有摆花祭、大寿桃、龙喷水以及各种工艺品等。

(三)和商贸活动相结合

节日期间,由于城镇四乡群众都会赶来看拦街福,并买些货物回去,因此各商店都备足了货物,好好做次生意。为了招徕顾客,各店家还苦心布置店面,有的临街设龙喷水;有的在店门口悬灯;有的将当时稀有的新奇东西如留声机、幻灯、西洋镜、鸟兽标本以及各种不同的时辰钟等都陈列出来,供人赏玩;也有集资演剧放烟火,招人观赏等等。而且通宵经营,为顾客服务。就是那些不是轮值到的街巷店铺也都提前大摆夜市,使市面渐趋繁荣。各种货物备全,如南北货、农土特产、日常百货、文房四宝以及竹木农具等,无所不有。街头摊贩遍地,各种风味小吃比比皆是,有灯盏糕、鱼丸面、猪油糕、烧饼、油卵、麻糍、茶豆饼、火腿粽、泡豆腐、洋粉丝、鱼球汤、炒田螺、梅花粒、千张卷,以及小孩们喜欢的棉花糖、糖人儿、米人儿等各种花色品种,风味可口,应有尽有。

(四)和上巳节、花朝节民俗相融合

拦街福在发展过程中实行兼容并蓄,不仅集信仰、娱乐、商贸之大成,同时,又吸收了温州上巳节、花朝节等节日的有关民俗来充实自己,使活动更具丰富性。

拦街福的活动时间,通过街巷轮值,每年农历二月初一开始,三月十五结束。在这长达一个半月的时间内,元宵节刚结束,又紧接二月初一拦街福开始,要经清明节、花朝节、上巳节以及王母娘娘诞辰等节日,民俗内容十分丰富。几个节日相隔很近,不少诗人多次提到:“三月烟花刚上巳,上街灯火又元宵”(郭钟岳),“最是上元连上巳,鱼龙曼延杂春灯”(陈舜咨),“花朝元夕事非遥,赛会重开斗富饶”(赵贻瑄),反映的正是这一情况。根据史料记载,“拦街福”三字,最早见于同治年间,但从乾隆、雍正、嘉庆到道光年间的诗人吟咏中所看到的,大都以“迎春迎会”、“上巳迎神”或“修禊会”等为题,诗中已出现后来拦街福许多民俗的雏形,如“大寿桃”、“摆花祭”、“龙喷水”、“鳌山”、“花门竹”、“放烟火”、“傀儡戏”、“高跷杂技”、“扮八仙”,以及结绮为楼、浮水燃灯、沿街悬灯等民俗,还有罕见的“摆锡山”(溶锡为山的工艺品)、“鬼牵砻”(上装绳索牵引)、“摆桶枷”(形如长桶,露头,自肩以下皆藏)等。上述民俗,后来几乎都有出现在拦街福中。

最典型的如“摆花祭”。农历二月十五原为花朝节,温州有摆花祭敬谢花神的民俗。该日,各家采集各种花卉,有牡丹、山茶、杜鹃、海棠和盆松之类。一花挂一灯,上书花名,斗艳争妍,掩映成趣。有将花罗列店间或内室,有的沿街摆设,并兼摆各种古董,供人观赏,名之“花祭”。又如“大寿桃”。农历三月三相传为王母娘娘诞辰,在奉祀王母庙会上,往往有米塑大寿桃一座,高与屋檐齐,分层陈列大小寿桃,桃上装有人物、鸟兽、花卉等。其他如上巳节,在迎东岳神驱瘟逐疫中,沿街搭起花门竹(取连枝竹对缚,跨街架设,以扎彩灯),家家摆供桌祭祀……。上述这些民俗,开始是各自进行,后来就逐渐被溶入到拦街福活动之中了。

三、拦街福的当代复兴

(一)合作化高潮中的拦街福

1949年5月7日温州解放,这块广阔的土地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56年1月,温州市人民委员会正式宣布:温州市资本主义工商业已全部实行公私合营,手工业、市郊农户全部实现合作化。为了庆祝合作化高潮,1月 18日举行了盛大的庆祝大会和游行活动,参加游行人数达 7万人。紧接着于农历二月初一举办拦街福活动,更是盛况空前。吴明华回忆[6]:“康乐坊、府前街、五马街等处,都搭起了花门竹,结上红彩绸,挂了大珠灯,沿街殷实人家和商店纷纷摆出了供桌,放上鸡鸭鱼肉和时鲜瓜果,点起了蜡烛祀拜祈福;沿街开阔处搭上好几个戏台,管弦齐鸣,鼓乐喧天,人头攒动,比肩继踵;乱弹和调、京戏绍兴戏对台,滚龙灯、踩高跷来往穿梭。在五马街百货公司门口还搭起戏台,有人在表演魔术。……”拦街福原是民间自发的,这次加以政府倡导,更是盛况空前。这次拦街福虽然在全市热闹了几天,但因准备匆促,缺乏充分酝酿,活动没有全面规范,因此,民俗原貌无法全面重现。不久之后,拦街福被批为迷信活动,从此就停止了。

(二)拦街福的恢复

改革开放后,温州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了,人们的思想活跃,对文化娱乐的需求也日益迫切了。进入21世纪后,温州市各种大型民俗文化活动不断出现。2001年是龙年。1月,先在马鞍池公园举行了温州市首届新春文化庙会;春节,又在中山公园举办了温州民俗风情节;5月,在江心屿举办了“五一黄金周”活动。还有永嘉县在岩头古镇举行了丽水街风情节等。这些活动分别在恢复传统民俗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大大满足了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同时,都融入市场操作的应用尝试,并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上述几次大型民俗活动的探索和实践,也为拦街福的重新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

就在 2001年夏,孟庆江、叶大兵、林剑丹、胡珠生、张思聪等专家向温州市长钱兴中先生反映了群众的意见,并提出“恢复举办拦街福“的建议。为了继承和发扬温州民俗文化,促进五马街商业旅游街建设,温州市人民政府经过研究,在8月18日正式下达了温政办机62号文件,决定结合五马街新街开街仪式,恢复拦街福活动(原定2001年10月,后延至2002年4月)。为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市政府直接领导下,成立活动领导小组,指定一位副市长担任组长,并由市商业局、鹿城区政府、市文化局、市旅游局等单位协办,尝试按照市场机制。整个活动由温州华亭文化产业公司负责承办。

恢复拦街福活动的消息立即引起全市各界的关注。特别在老年人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又可以看见儿时见过的场面了”,“拦街福是我们温州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俗”,“那几天,城乡农民都会携老扶幼进城,喫喫嬉嬉束见束见戏”(土话),“全城人轧人,多兮多,晚上人散场后,散落的鞋子有超过八大箩的”。他们翘首盼望这中断几十年的拦街福快些在温州重现。

拦街福活动在五马街区、蝉街、人民广场及连接上述三个街区的府前街进行布置。为再现旧时红幔遮天的情景,结合五马街改建后街宽楼高的特点,以红灯笼连接两侧街面,悬空排列成一个红色的穹顶。同时在府前街区再现了传统拦街福布置时所用的“花门竹”。全长 300米的街区布置了70对花门竹,将五马、蝉街活动区域与人民广场区域连成一体。

五马街口搭起了大牌楼,以传统民间工艺品展示为主,设置了台阁、中秋小摆设、首饰龙、档龙、珠灯、走马灯、福禄寿三星造型等大型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同时,还举行了“温州民情风俗展”。人民广场开辟为美食小吃广场,160个摊位集中了温州传统名点小吃,如长人馄饨、矮人松糕、鱼丸、灯盏糕等。广场中还设置了旧时拦街福的保留节目——戏曲斗台。场上靠近搭两个戏台,两个剧团同时在各自台中演出,有京剧、越剧、木偶戏等,相互吸引观众。另外,还在广场周围设置了七米多高的米塑寿桃山,以及用木头雕成的凳板龙和极乐世界、大灯笼等传统民间工艺品。蝉街区域为旅游景区促销活动现场,搭建了百余个标准摊位,集中了本市各旅游景区及旅游服务单位,全面展示瓯越山水风情。

这次“拦街福”活动,体现了“政府行为、市场操作、群众参与”的温州特色。因内容丰富多彩,号召力强,影响面广,得到了轰动效应。拦街福活动从4月19日开始,在人民广场举行了隆重的 2002年第五届温州旅游节开幕式,并组织少儿文艺、武术、腰鼓、高跷、旱船等表演项目踩街巡游。活动的第一天就吸引了大量市民争睹这消失了半个世纪的民俗文化活动,从上午起,活动街区水泄不通,至晚上9时,参观人数达20万。次日上午温州旅游节组织委员会发出临时通知,因游客过多造成温州市区交通过分拥挤,形成不安全因素,原定19–21日的“拦街福”活动不得不提前在19日晚结束。第二、三日从各县和外地慕名而来的不少观众空跑了一趟,无奈只好“乘兴而来,失望而归”。

(三)拦街福的持续发展

2005年9月,首届浙江山水节暨温州第八届旅游节在温州市拉开序幕。拦街福是这次旅游节的重头戏。本次活动以“中国旅游年”为主题,由浙江省旅游局、温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温州市旅游局及温州华亭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承办。整个活动于9月24日至10月7日在温州新城举行。

本次活动以全省的旅游文化为背景,以区域旅游文化展示为内容,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对全省及温州的旅游资源进行包装,以打造一个有影响力、有延续性的区域旅游文化品牌。活动有“开幕式暨《欢乐中国行》大型晚会”、“彩车巡游”、“拦街福”等主要板块组成。来自省内外旅游部门、相关产业、媒体等有关单位参与,其中有六百余名海内外旅行商来温亲自体验温州民俗以及灵秀山水,实地考察旅游路线。

拦街福活动地区设置在世纪广场南首锦江路东段,东西横贯,全长420米,全段封闭。道路上空悬挂红布幔,搭花门竹等传统装饰。东西首入口处,各自搭建一座传统风格的仿古牌楼。道路两侧搭建仿造温州旧时的木质结构的临街商铺,以旅游一条街、百工一条街为主题,道路中线用以集中摆设各种著名的传统工艺品、美食以及旅游展示等,如台阁、鳌灯、珠灯、中秋小摆设、木雕、瓯绣、米塑“四季八节”、“三十六行”,以及板凳龙、寿星、寿桃山等。还有新创的船模展览、“聚宝盆”、“五谷丰登”等一起展示。在世纪广场南侧靠近东首入口处,搭建两座相对的传统舞台,安排不同剧团上演斗台戏。

这次“彩车巡游”是拦街福中一个现代创新节目,各市县分别组织彩车参加。因每部彩车形式独特,别出一格,受到沿街观众的热烈称赞。如鹿城区的白鹿衔花特写和中国南戏之乡缩影、洞头岛的巨鱼和汹涌波涛、乐清五彩缤纷的蒲岐台阁、泰顺的古老廊桥、瑞安的仙岩名胜、文成的刘基故里、苍南的海湖奇观,还有红蜻蜓集团的特大绣花鞋等。巡游还组织鱼灯舞、花轿抬亲、贝壳舞等。

这次旅游节借助大型的拦街福活动,共接纳游客逾三十万人次,又一次引起轰动,并走进了中央电视台的《欢乐中国行》栏目,传播到全国和全世界各地。

事隔四年,2009年2月25日至3月8日,第三届拦街福在世纪广场举行。本届以“传承文明,文化兴市”为主题,通过民俗文化展示、民间艺术表演、名优特产展销等八大活动,不但让传统民俗继续焕发光彩,而且努力展示时代气息和时尚活力。整个活动分为牌坊长廊、斗戏台、民风民俗和传统文化、名品馆、美食街等几个部分,有分有合,便于市民分散观赏。内容既有传统文化、戏剧表演、工艺欣赏、风味小吃等,又有名购特产、商品销售等,可谓琳琅满目,五彩缤纷。不仅满足了游客多层次的需要,而且利用传统民间节庆,促进了市场经济增长。

这次活动,为了准确复原拦街福,还有意识地融入温州地域文化特色,让更多市民从中找到对历史文化的记忆。在拦街福入口处,搭建了六座仿古牌坊,牌坊上分别写着“安平、康乐、来福、万寿、扬名、永宁”等字,这些吉祥的名字都是温州旧有古街坊名。六座牌坊又寓“六六大顺”之意。同时还在东西口处各设两座仿古城墙,东首为镇海门,西首为来福门。古时温州有七大城门,镇海门和来福门就是其中两座。更为可贵的是,依照老照片和历史资料恢复仿造的总高17米高的古钟楼,上有“东瓯古镇”四字。该楼原在府前街(后因各种原因被拆除),是旧时拦街福必经之路。这次仿造的钟楼,其楼层、窗户朝向、楼顶的钟等和旧时一模一样。市民们纷纷称赞建造者独具匠心。

这次拦街福仍以展示传统民俗为主,除历次出现的板凳龙、首饰龙、珠灯、档龙、小摆设、大寿桃等外,还增加了新入选全国、省、市级非特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木活字印刷、夹缬、头发吊灯、拼字龙、发绣以及集锦头通等,同时,增添了农耕文化场景。“斗台”是拦街福很受群众欢迎的项目,这次共搭了四个戏台,一百多场民间戏曲、音乐、舞蹈、木偶戏轮番演出。入口处两个戏台共演出五十多场“斗台戏”。除此以外,2009年拦街福在一些古老民俗中融入了现代元素,绽放出别样色彩,如乐清著名的板凳龙灯安装了“风火轮”,并接上了电,一推就会自己“跑”起来,一通电,灯上的三百多个人物便会“动”起来,吸引了许多观众。

为配合拦街福活动,广场周边的温州市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有关文化单位还举办科学普及和中国古玉展览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讲座等。市美术、摄影等协会举办以拦街福为内容的美术和摄影展览等。拦街福的人气让这些联动场馆出现了客流高峰。群众评论“文化组合牌,有新意,有名堂,成了本届拦街福一大创新”。

此次拦街福虽遇寒冷天气,但市民逛游拦街福的热情不减,如:瑞安、苍南等地游客纷纷来市区逛游;甬台温高速公路南白象出口出现了拥堵现象,车龙从出口一直排到高速主线,绵延近一公里。拦街福的最后一夜,还有不少市民恋恋不舍,冒雨逛街,活动延时谢幕。12天的拦街福民俗盛典继续受到了市民和游客的青睐,累计吸收逛街游客达50万人次,又一次创新历史记录,成功营造了温州传统文化的“嘉年华”。

拦街福是我市历史上以传统文化娱乐与商贸活动为主体的最大的民俗节日,中断已有半个多世纪。它的恢复和改造发展,一直深受广大市民、海外华侨、政府部门及学术界的关注,如何继承传统文化精华,使之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责任与愿望。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各级有关部门在保护、发掘、抢救、传承、发展和弘扬民俗文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从2002年始,结合省、市旅游节的召开,温州连续在2002年、2005年和2009年成功举办了三届拦街福活动,每届人数都达数十万以上,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影响力波及到全省、全国,尤其在温籍华人世界里颇为震惊,有不少老人从国外赶回温州观看拦街福。群众反映,现在的拦街福,民俗、文化、商贸、旅游一起来,要创温州大品牌啦。通过实践,拦街福活动还被赋予了一种新的社会意义。活动不仅对抢救、保护文化遗产和民俗作了有益的尝试,而且大力弘扬了民族文化,并使其和商业、旅游密切结合,走出一条古为今用的道路。

现在拦街福已成为温州举行旅游节的重头戏。2009年已被批准列为浙江省暨温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张宝琳, 王棻. 光绪永嘉县志[M]. 上海: 上海书局, 1993: 139.

[2] 杨青. 拦街福[C] // 杨青. 杨青集. 谢作拳, 吴显军, 编.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5: 6.

[3] 胡兰成. 今生今世: 我的情感历程[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253.

[4] 鹿城区文史资料工作室. 温州城区近百年记事[R]. 温州: 鹿城区文史资料工作室, 1990: 247.

[5] 叶大兵. 祖国富强春永驻 人民安宁福常在: 谈恢复拦街福的实际意义[C] // 叶大兵. 叶大兵民俗学论集.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8: 177.

[6] 吴明华. 追忆1956拦街福[N]. 温州晚报, 2007-12-22(4).

History,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emporary Renaissance of Lanjiefu in Wenzhou

YE Dabing
(Wenzhou Institute of Folk Cultures, Wenzhou, China 325035)

Lanjiefu is a large-scale folklore festival with distinctive Wenzhou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festival,which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200 years, came into being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and became popular in the middle and late Qing Dynasty. At the beginning, the folk beliefs such as spring blessing, getting rid of disaster and seeking luck were regarded a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festival. Then entertainment and commercial activities were absorbed in. After integrating with folklore of the March 3rd Festival of the Lunar Year and that of the Flowers Goddess’s Day, Lanjiefu had become a composite folklore activity combining folk belief, entertainment and commercial activities together at last. Lanjiefu encountered the decadence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for the social turbulence. In recent years, Wenzhou municipal government has engaged in the efforts to save this cultural heritage and sponsored Lanjiefu successfully once and again.Now, Lanjiefu is regarded as the focus of annual Wenzhou Tourism Festival.

Composite Folklore; Wenzhounese Culture; Lanjiefu; Spring Blessing

(编辑:赵肖为)

K892.1

A

1674-3555(2011)02-0003-09

10.3875/j.issn.1674-3555.2011.02.002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

2010-04-14

叶大兵(1928- ),男,浙江温州人,教授,研究方向:民俗学

猜你喜欢
温州民俗活动
冬季民俗节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民俗中的“牛”
民俗节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