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中职语文教学创新探讨
李 娜
(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天津市 300131)
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对语文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些变化,文章从教学情境、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五方面作了论述,对中职语文的创新进行了探讨。
中职语文;教学情境;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创新
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是以学生的就业需要为目标,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因此,语文学科的创新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从教学情境、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教学实践五方面作了论述,对中职语文的创新进行了探讨。
心理学研究表明,生动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欲望。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为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激活学生的思维所做的准备,目的是使学生创新能力得以有效提高,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语文课堂上要改变老师为“大”的思想。
首先,改变课堂上的师生位置,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
孔子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心理学实验也证明,人处于愉悦轻松、充满乐趣的状态下,血液循环相对亢奋,大脑皮层相对活跃,观察、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呈现积极状态。可见,只有让学生“乐之”,思维才会激活。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情境,多些微笑,少些怨气;多些鼓励的语言,少些呵斥的责罚,而民主精神本身就能激发人的创造力。试想,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专制型”的班级中,处处谨小慎微,思想就会受到压抑,不敢越雷池半步,怎么说得上创造呢?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应当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团结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就会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就能畅所欲言,充分发挥想象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学生在语文课上的一个回答,一个见解,一个讨论,一个好主意,只要新颖,教师都应该加以肯定,因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
其次,创造讨论的环境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古人云:学贵有疑。有疑才能激活思维,才能激发学习的动机,才能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古代教育家也曾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问之不切,则听之不专”。学会是前提,会学是目的,学生要想问、敢问、好问,更应会问,会问才是创新的重要标志。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问题时,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当在课堂教学中遇到开放性问题或争议较大的问题时,我们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解答,应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解答。由于学生争强好胜,参加讨论时,情绪就非常兴奋,思维也特别活跃,甚至会迸发出一些火花。这时教师在旁应恰到好处地予以激励,及时整合,加以引导,这样获得的知识往往会根深蒂固地烙在学生的脑海中了。所以,教师和学生的讨论,学生与学生的相互讨论,师生之间的互动协作学习,既利于不同创新思维的碰撞,也利于敏锐的捕捉信息、判断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使学生在发问和讨论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极强的人文学科,但现在的问题是,语文课本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系统,学生除了读课本以外便很少接触其他文字材料,教师除了教课本外也很少补充新的信息,学生只能在练习册上练拳脚,教师也只能在繁琐分析上进行发挥。这样做,使得学生孤陋寡闻,语言运用能力极其低下。这是因为,语言运用的能力是靠学习主体通过语言实践练出来的,而不是靠繁琐的分析听出来的。所以,教学内容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要注重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在课堂中要以文本为中心,以文学作品为出发点,通过对名作名篇的阅读与欣赏,分析和探讨作品的艺术特色、风格和人文内涵等,从审美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同时适当发挥与拓展,将哲学、历史、艺术等知识加以渗透与融通,借以开阔学生视野。在对文学作品分析讲解的过程中,注意把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学生通过对作品中人物形象、思想主题的赏析,提高审美趣味,培养高尚情操。更要重视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把提高学生语言知识、语言应用能力置于重要位置,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层面出发,尽可能地安排应用写作、语言训练等语文能力训练内容,确保语文“学以致用”。
在语文教学中,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有很多。如:发现法、范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等。但现在的学生年龄还小,注意力容易分散,接触的新鲜事物多,对于过去的教学法有一定的排斥,觉得古板,所以语文课堂的创新势在必行。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改变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形式,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积极创设情景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从而使学生成为语文课堂学习的主角。同时还可以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通过改变学习方式,可以减少学生上课睡觉率”,可谓一举多得。
现代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为教学的创新提供了一个平台。如:教师在一节课中,可以利用制作好的课件切到多媒体平台进行讲评,可以对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演示,还可以向学生展示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图片、诗词、歌曲、影视作品等。这样,语文教学方法的合理交叉使用结合,呈现出多样性。又如:现代多媒体的语文教学方法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它是用光、声、音像等多种手段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作为语文科目,教师可将更多最近发生的语文事情更直观搬上讲台。如学校出的通知、报刊上的征文启事、招聘启事、申请书、请假条等语文信息、知识及时传播给学生,充分体现现代技术教学的应用,发挥其整体功能。因此,丰富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培养、激发学生参加语文学习所采取的手段,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技术技能的全过程,能让他们更加喜欢语文,乐于学习语文。
现阶段凭一套试卷考核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中职学校中很普遍的做法,但效果也是很有限的。中职语文对学生的考试考核评价,应以全面素质和职业能力为主,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考试考核评价时,应重视定性评价,加强形成性评价,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只要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只要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教师都要积极鼓励并加以正确引导。除了笔试,可以积极引进口语考试。口试对于考核学生的读、听、说的能力很有效。中职语文考核不应该杜绝口试。如在平时开设的口语训练中掺入考核,能提高学生口语训练的热情。考核的形式很多,如读报、演讲、讨论等。通过考核促进平时的训练,激发学生与人交流的欲望。教学离不开考核,好的考核方式能够促进教学的良性发展。中职语文应该不拘一格,尽量遵循“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理念,变一元化为多元化,全方位地动态评价学生的语文水平,使考核方式不仅成为衡量学生语文水平比较准确、科学的标尺,更成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推进器。
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改善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辩论、普通话朗诵等第二课堂活动,训练学生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模拟应聘、职业生涯设计等活动,把社会竞争引进课堂,培养学生迈入职场的能力;通过古诗文诵读、书法欣赏和比赛、课本剧排练和表演来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应用文写作、拟广告语等培养学生使用传媒语言的能力;教师编写校本教材,要精选受到学生欢迎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未来职业生涯的课文,既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实现了学生的教育。总之,通过“做中学、学中做”,逐步使学生在中职学业完成之时,能够主动地把语文当做未来职场的工具去运用。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深化教学改革,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积极创新,努力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从而为我国培养大批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1]王影.高中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学课程资源,2008,(10).
[2]陈永妮.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1).
[3]洪梅.创新教育与中职语文教学[J].中国文化教育,2008,(10).
[4]刘忠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创新中职语文教学[J].中等职业教育,2009,(09).
[5]傅红燕.培养学生创新品质 激活中职语文教学[J].宜兴职业教育,2009,(04).
On the Cre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LI Na
(Tianjin First Light Industr y School,Tianjin 300131 China)
Nowadays with the develop ment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it puts forwar d higher and newer requirements on Chinese education.Accor ding to t hese changes,t his essay discusses the creativity fro m the perspectives of teaching situation,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 hods and ot her t wo elements of Chinese education in secondar y vocational schools.
Chinese education in secondar y vocational schools;teaching sit uation;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s;creativity
G718.3
A
1673-582X(2011)09-0049-03
2011-04-20
李娜(1981-),女,天津人,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语文教师,主要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