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审视与改革措施

2011-03-18 08:37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语文课程人文

刘 超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 300222)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审视与改革措施

刘 超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 300222)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普通本科教育中称为“通识教育”课。那么在以就业为导向和以技能为本位的高职教育中应该怎样定位?它的现状如何?怎样改革?针对这些问题,文中作了较积极的探讨。

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大学语文;人文素质;现状与措施

一、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审视

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不难理解,《大学语文》课程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大业。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学科,对学生学习理、工、农、医、文、管等各学科均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看到的现实是,作为高等院校公共课的大学语文正日渐走向“边缘化”。目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大学语文的定位模糊;二是大学语文地位不高;三是大学语文现行教材五花八门;四是师资队伍建设严重缺位,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等。

1.学科定位模糊

一是对大学语文是强调工具性、重在提高学生读写水平,还是讲究人文性、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认识上比较模糊。二是教学中存在偏执现象:或把主要精力放到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上,偏重于教材范文的解读,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或片面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偏离学生的文化基础,单纯在作品的文化内涵上下功夫。三是高校课程设置趋向实用化,热衷于好处看得见、用得上的课程。

2.学科地位不高

在高职学校,大学语文虽然被设定为基础性公共课,但处境尴尬:学校不重视,课时缩减,甚至某些专业视其为多余的课程而取缔;学生不重视,忙于专业课学习、英语过级和计算机考试,对学习大学语文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眼下的就业大环境无形中也助长了人们忽略大学语文的思想。如很多用人单位都会对应聘者英语和计算机等级提出硬性、具体的要求,而对语文能力提出具体要求的单位偏少。这使得有些人认为,与其费心继续学语文,不如多学点英语和计算机,好为将来争取更多的工作机会。有些学校适应潮流,也会有意无意放松这方面的教育要求。

3.课程教材参差不齐

当前高职大学语文教材五花八门,不适应理、工、农、医等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一味强调对古典文学乃至古典文献的学习,忽视其工具性,造成课本滞后于时代的被动状态。加之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社会心态很浮躁,人们的功利性很强,盛行快餐文化,当代经典作品少而又少,纯消遣作品越来越多。人们在这样的心态下,也很难静下心来学习和阅读经典,尤其是古代经典作品。

4.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高职院校对大学语文课确实有所忽视,缩减课时,许多语文骨干教师相应地转向了公关、交际类等的实用课程,或从事行政工作。要保证大学语文的人文性得以实现,必须培养一支具备人文素养、德才兼备的高水平大学语文教师队伍。从大学语文学科教师自身要求来说,必须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实现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

二.更新观念,把大学语文定位为高职院校重要的人文教育课程

首先,从高职培养目标来看需要开设大学语文。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特殊需求《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实用型专门人才。从办学层次看,高职毕业生除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在文化知识结构、思想道德修养、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达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一般要求,这里也包括对基本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的要求。

其次,从高职生源实际的语文水平及语文课的教育功能来看,在高职院校中开设并加强大学语文课是很有必要的。面对高考大军的末班乘客——高职院校的生源的语文素质,词不达意、语不成句、语文知识欠缺、缺乏逻辑性、错别字满篇等现象屡见不鲜,所以从他们的实际语文水平状况来看,开设语文课是很有必要的。大学语文继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这是任何学科无法达到的,也是所有学科的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促进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掌握;否则,学生既不易获得新知识,也无法传递取得的科研成果,甚至会直接影响其将来工作和生活的质量。

目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趋于科学合理,对人才的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尤为突出。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不仅是专业技能上,他们的企业文化、团队精神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基本文化素养,甚至连会不会用普通话作自我介绍也成为他们面试的第一关。而我国现阶段的普通高等教育中对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仍处于薄弱环节,高职院校应立足于服务社会,突出办学特色,在重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爱岗敬业、文化修养、职业道德、心理健康、与人交际等诸多人文精神与行为的培训。而大学语文课程的选文都注重思想启迪、文学修养、审美情趣、写作借鉴等综合效应,文学作品的丰富的想象性、情感性、思辨性、发散思维性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同时它还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和高尚人格的有力手段和最佳途径。通过范文讲解、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其内化为人的人格、气质,成为人的稳定的内在品质。因此,大学语文是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素质,共建大学生文化氛围的基础课程。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语文课程有着其它专业技能课程无法相比的优势,也就有着其不容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三、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措施

(一)更新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理念

1.中学语文,更多地受到高考指挥棒的无形制约,许多语文教师把提高对母语的技术分析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往往注重从作品主题、表现形式、语法修辞、句型句式等方面让学生掌握“解剖”的本领。而大学语文的教学理念,则更侧重于文学名著的熏陶,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文化亲和力与价值判断能力,激发学生对知识和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对生命、人类、社会、自然的尊重和关爱,并最终达到塑造完美人格的目的。

2.树立大学语文终身化和国际化教学观,探寻观察该课程的新视角

许多高职学生在学制一学期的大学语文学习结束后,就将课本束之高阁,再也不闻不问了。大学语文教学应该以终身学习的观念引导学生。大学生已经先行修了十多年的语文课,基本具备了文体阅读知识、作家作品积累和表达能力。大学语文不仅仅是要帮助学生、引导学生梳理并激活他们已经学过的语文知识,把能力的培养贯穿其中,更要破除大学语文是语文学习的终结的想法,使学生们把语文学习从课堂上引申到日后工作、生活中去。大学语文处在连接课堂教学和课外终身学习之间的关键位置,要把语文终身学习的观念深人学生心中,使学生们明白蕴含在大学语文中的使人一生受益的人文素养需要终其一生来学习。

大学语文还要具有国际化的教学观。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不断走向国际化的时代,它要求人们应该更加互相了解、理解彼此的文化、价值、语言,从而找到共同合作的基础。大学语文教学理应反映出在当今全球化的语境背景下,东西方不同文化的价值理念的不同程度地渗透。当前汉语言、文学的新现象、新理念应该被及时地吸纳到大学语文中,它们体现着本土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因素后的变革与重构。大学语文不能囿于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在未来地球村的生活方式下,“走向世界”的知能及态度的培育,是大学语文责无旁贷的任务。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改编教材

当前,许多学校采用的教材为本科教材,这些教材的共同特点:一是以古文为主,缺少现代文;二是偏重文学作品,轻视精美时文;三是突出作品欣赏,忽视语言能力培养。而我们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的文字水平较低,理解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面对这样的学生,强迫他们去分析寓意深远的文章、描写远离他们生活的人物,势必造成教学相克。我们的教材应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现有水平,在必要和可能之间找到最佳接合点。

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我们的教材应侧重选择通俗易懂、篇幅短小、经典时尚且有强烈感染力的文章和文学作品。同时注重人文教育和语言训练并重兼顾,通过渗透民族精神、公民道德、人生观、荣辱观、人格与尊严、自重自爱和自强不息等内容,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强烈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基础上,训练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在学生愿意接受的基础上,引导他们领悟人生哲理和职业道德。

(三)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为了与本科院校争夺就业市场,在强调学生劳动技能培训的同时忽视了学生语文能力及人文素质的培养。学生就业后普遍表现为操作技能较强,但语文能力较差,说话词不达意、写文章错字连篇,另外,缺乏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

为了打造合格人才,高职大学语文除更进一步培养学生朗读、写作、口语表达等语言应用能力外,还应加强以下内容的教学:

1.传承作品优秀的精神文化,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其高尚的人格品质。许多文学作品,蕴含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华,表现了国人的情怀节操、品格修养,体现了作者的人生追求、志趣爱好,对学生精神品格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孔子 “见贤思齐”的人格品质,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道德境界,屈原“兴国存君”的爱国情感,杜甫“穷年忧黎元”的忧国忧民情怀,韩愈“为文养气”、“养气致盛”的精神活动 ,无不表达作者高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以及对社会人生的积极思考。

2.抛弃中学单篇课文讲读模式,融文史哲为一体综合研究。“文”即作品本身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研究;“史”即与作品相关的历史背景与事件的研究;“哲”即作品所体现的哲学理念的研究。这样讲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作品与社会、自然、作者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3.分精讲课文与泛读课文两部分教学内容。泛读课文作为精讲课文的补充,是布置给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可以是本作家的其它作品,也可以是同类作家的其它作品。这样既可以满足吃不饱同学的求知欲望,又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四)从学生兴趣出发,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奇是兴趣的源头。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已很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所以,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首先,适当采用朗诵、演讲、辩论、表演、讨论等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有 “讽喻说”、“同情说”、“长恨说”、“自伤说”、“矛盾主题说”等多种说法,教学时可先将这些不同的说法向学生作总体介绍,然后由学生先围绕一种认同的说法去查阅资料,然后写成发言稿,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同样这篇课文又可采用辩论式教学方式,先从学生的发言稿中提炼出两派较集中的观点,形成正反双方进行辩论,同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代诗歌部分也可通过朗诵比赛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

其次,在教学手段上,大多数大学语文教师还停留在“课本、粉笔、黑板加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手段的层面上,其教学效果是有限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视听觉组合对学习内容的感知和记忆率远远高于视、听分别利用之和。对人脑功能的研究还表明,多种感官的交替刺激,可充分调动大脑的功能,使之处于兴奋激活状态。而使用图文并茂、声情相生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或光盘,可通过制造全方位的人文环境,调动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 ,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受到审美感染,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家作品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构建多元化的大学语文课程结构,充分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以往的大学语文课程结构十分单一,只有必修课程,没有选修课程。这种单一的课程结构,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学生主体对语文课程的自主选择权,压抑了他们对语文课程学习的热情、兴趣和活力。为纠正以往单一性和狭隘性的课程结构,应在必修课程之外,增设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如普通话技能、朗读技能、演讲技能等相关课程,构建多样化的可供选择的语文课程结构,从而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等传统媒体资源和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现代媒体资源;报告会、朗读赛、演讲赛、辩论赛、研讨会、戏剧(相声、小品)表演等活动资源;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设施、场所资源;开发丰富多彩的、开放性的可利用资源,尤其是自然、社会、人文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这些资源既具体形象,又生动活泼,学生积极参与开发,对其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有利于实现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培养语感、积淀语文素养的目的,无异于又开辟出语文课程的一片新天地。

[1]黄伟群.论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4).

[2]黄蔚.大学语文,何时走出尴尬[N].中国教育报,2004-5-14.

[3]朱玲.谈大学语文的定位[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5).

[4]彭庭松.我所理解的《大学语文》教学[J].文学教育,2008,(5).

Abs tra c t:As a basic subject,University Chinese is called the course of“general education”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University Chinese teaching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teaching viewpoint as employment-guiding,quality education viewpoint as the emphasis on practical capacity and talented-person viewpoint as human-oriented.This article actively discusses the problems including its status and location and the way to reform,etc.

Ke y w or d 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urriculum reform;University Chinese;humanistic quality ;status and measures

Status and Reform of University Chines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s

LIU Chao

(Tianjin Modern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Tianjin 300222 China)

H09

A

1673-582X(2011)01-0046-04

2010-10-12

刘超(1958-),男,天津市人,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大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语文课程人文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人文绍兴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人文社科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