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光
(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 301607)
高职教育同质化竞争现象与对策探讨
刘向光
(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 301607)
文章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高职教育产品和教育服务存在的消极同质化竞争现象,提出了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质量战略意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师德建设水平、健全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监督机制、将高职教育差异化战略落到实处等对策。
高职;同质化;竞争;对策
所谓“同质化”,是指不同企业生产、营销的同类别产品,在外观设计、产品性能、技术含量、使用价值、包装、营销手段、售后服务等方面相互模仿,形成产品或服务品质逐渐趋同的现象。例如,前些年家电市场上存在着大量技术含量、性能品质、使用价值相同或只有微小差异的各种品牌的电视机,由于性能趋同,特色差异微小,只好靠降价来吸引顾客,引发了价格大战,导致一大批电视机厂亏损甚至倒闭。在同质化基础上的市场竞争行为,称为“同质化竞争”。这种竞争不止表现在产品上,也表现在营销手段和服务上。例如有的汽车销售店为了吸引顾客鼓励试驾,没过多久所有汽车销售店群起效之;一家汽车销售实行附送GPS和装具,马上别家也送,而且送得更多;一种产品延长了保修期限,别的同类产品也纷纷延长等。
这种“拿来主义”的同质化竞争有其积极作用,也有其消极作用。立足于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和方法,提升自己产品技术含量、使用性能、服务质量,改进并提升自己品牌质量和服务质量,你学习我的优点,我模仿你的长处,可以减少企业技术研发成本,减少风险,提高效率,在法律和市场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这种同质化竞争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进步;尤其在某类产品供应不足,产品未达到饱和的市场状态,它对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是有益的,我们暂且称其为积极同质化竞争。但如果只是一味模仿,不是致力于形成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特色,则会造成同类产品或服务在同一技术或服务层次上雷同、重复,产品可替代性强,不仅加剧产品和品牌过剩的程度,加大资源浪费,导致微利恶性竞争,同时影响企业技术水平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毋庸质疑,这种消极同质化竞争是有害无益的。
当前,高职教育同样存在着积极和消极两种同质化竞争。积极同质化竞争表现在各高职院校或专业之间的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例如,通过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示范性实践基地、精品专业、精品课,以及通过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以评促建,有效地促进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向更高的标准看齐。向更高的标准看齐,从一定意义上来看,就是同质化。在“看齐”的过程中,既要学习别人先进的办学经验、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又结合自己实际,更好地形成适合本院校或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办学、教育教学特色,就是高职教育积极的同质化竞争。
消极同质化竞争主要有以下四方面表现:
1.在教育产品创立上不切实际,盲目追求热点
例如在专业建设方面,盲目申报当前所谓就业热点专业,对入口“培养谁”、出口“给谁培养”、是不是有人愿意来学、学了有啥用、到哪去就业等等不做深入调研;对是否围绕产业链构建,是否围绕职业岗位群构建,是否选择新兴产业构建,发展潜力如何不甚了了,对“为啥办”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辐射效应不做充分论证,只是看着现在是就业热点,是市场“香饽饽”就申报,造成教育资源浪费;甚至对“怎么办”,如是整合、是组建、是开发、是拓展,以至建设目标、建设机制没有整体思考,没有形成明确的指标体系,没有明确的建设步骤,把别人的专业建设方案抄抄改改,新专业匆忙上马,这就是消极的同质化竞争。
2.在教育产品质量提升上不事创造,模仿只求“形似”
例如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上不同程度存在抄袭照搬现象,有的把本科同类专业培养方案缩减,有的把本科或中职同类专业培养方案简单融合,这种情况在高职扩张发展的初期尚有情可原,现在仍乐此不疲就不合时宜了。还有的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等句子直接作为本专业培养目标,一字不差列入专业培养方案,替代本应具体化的本专业培养目标阐述;甚至在培养定位上不甚明了,有的写高级工、有的写中级工、有的写初级工,中专培养高级工,高职培养初级工这个问题长期困惑很多老师;由于照抄,有的培养方案中,没有自己独到的教学理念,没有有别于其它院校同类专业的培养方向,对切合本院校、本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缺乏整体性、系统性设计,完全是别人教育产品的翻版、盗版,这样办专业,谈何形成自己的特色或自己的教育品牌?
3.在教育成果形成中不下真功,一味抄袭敷衍
例如课程体系建设上,把“按照教高16号文件精神,遵循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设计的理念,通过企业调研、学生就业跟踪调查等,明确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职业定位等。经过对本专业生产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和学习领域转换,遵循以能力本位为中心,以工学结合教学思想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设计的理念,坚持虚拟仿真、现场实训、课堂展示、数字资源等多平台相互融通的教学思维,通过行业分析、岗位工作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学习情境设计、学习任务规划等步骤进行本课程的开发设计”等等词语抄袭套用,写进培养方案或课程大纲说明,就美其名曰是课程体系重构了。其实有的课程体系设计者自己都说不清到底该课程理论体系、实践体系组成依据、结构、功能、边际、交叉关系是怎么回事;甚至说不清什么叫“典型工作任务”,何谓“学习领域”。所以会这样,就是什么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和学习领域转换,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设计等等根本就没有做或没有真做、实做,前面有人写,后面有人搬来换上自己专业、课程的名称就是,照葫芦画瓢,照猫画虎。这样,似乎也有了这个新课程体系,可以上报,可以发表,可以评精品课,但这个课程品牌能够落得实,立得住,叫得响吗?还有在教科研、教学团队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诸多方面,成果一大抄,学术论文一大抄,只看会抄不会抄现象屡禁不止,内容大同小异,缺乏独到见解、独创理念、独特方法,只要人有我有,不求人有我优。这不是消极同质化竞争吗?
4.在管理服务方式上取其“短”而用之,明知是错,照搬不误
例如兼职教师聘用,屡屡见到某某学校、某某专业从企业聘用技术能手,能工巧匠担任了50%的实践教学教师的数据。目前,我国高级工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36%的水平,技术尖子在企业都是凤毛麟角,不管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都担负繁重的工作任务,企业让不让、自己能不能拿出那么多时间任课呀?但是你评精品课达到了50%,我也得达到,至于怎么达到的就各显神通了。
再如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多数高职院校声称已经实行了学分制,但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自由选课限制颇多,美其名曰学年学分制,其实学分制要素很小,基本等同于学年制。显然,这不是向高标准看齐,而是图其虚名,是消极的同质化。特别是在就业服务上,有些院校不把真功夫做足,没有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推荐和信息服务体系,而是你搞招聘会,我也搞招聘会,你让学生交就业协议,我也让学生交协议,只要能把就业率统计上去就行。媒体曾公开披露某院校毕业生不交就业协议就不给毕业证,造成毕业生就业率严重失实的报道,这在高职院校中绝对不是个别现象。
如此消极同质化竞争现象,鉴于篇幅,不做过多阐述。可以说,这种消极同质化竞争已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团队、教学模式等教育产品的质量,不利于形成各院校的优秀教育品牌,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教育服务质量的提升和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对高职教育消极同质化竞争进行针对性治理。
1.转变思想观念,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质量战略意识
高职院校是通过向学生提供高职教育产品和教育服务发挥高职教育的功能,学生是高职教育产品和服务的直接“购买者”,是通过这些教育产品和服务的作用,形成本身素质、知识、能力的增值,他们使用高职教育产品为社会和用人单位做出贡献,实现价值。这个产品好不好使,性能如何,使用价值高不高,是通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表现出来的。因此,高职院校不应把争论停留在“铸大师”还是“建大楼”上,要解决“为谁办教育”的问题,高职院校最重要的是创建优秀的教育产品和教育服务,以学生(教育的直接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价值取向上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必须树立的办学宗旨,学生不满意,谈何人民满意?以学生为本的观念不树立,不成为办学理念的核心,不落实到教职工的自觉行动上,教育产品和服务在低质量复制、雷同的消极同质化现象就不能遏止。笔者认为,要大力加强以学生为本办学理念,树立教育质量战略意识,首先要转变教职工的思想观念。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师德建设水平
校园文化涵盖了学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没有广大教职员工对学校核心价值理念、办学宗旨、教育教学理念、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等的广泛认同,形不成共同遵守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就不可能形成优秀的校园文化。目前反映出来的消极同质化竞争现象,说明高职院校有必要进一步加大校园文化的建设力度,以先进的文化引导教职员工解决好思想、精神、观念问题,把提升教职员工思想道德素质作为首要任务,谋求建立教职员工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从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落实到师资队伍建设全过程,通过建立科学的师德教育、宣传、评价、激励长效机制,系统地帮助教职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有效地消除高职教育消极同质化行为。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拔尖人才队伍的建设
高职教育消极同质化竞争为什么是模仿、复制别人的教育产品,除了职业道德外,说到底是自己教学团队整体能力水平偏低,或专业带头人和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数量少,高层次、高技能和复合型人才稀缺,缺乏在教学改革、教育科研等方面有突出成就和影响力的拔尖人才与领军人物,造成教改与科研成果水平偏低,教育产品、教育服务品牌创造力较弱。而这些正是一个学校核心竞争力中最基本的要素。目前,处于竞争弱势的高职院校如果不迅速提升师资队伍、教学团队建设水平,就不可能消除消极同质化竞争,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甚至将严重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发展。笔者认为,应以建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教职工聘用、激励和保障机制为基础,大力加强管理团队、教学团队建设,突出拔尖人才培养,才能有效消除消极同质化现象。
⒋健全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监督机制
消极同质化的危害不仅仅在于使教育教学产品低质量徘徊、雷同,影响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还会助长教育教学服务上的造假行为。例如,推行素质教育,马上就会有人拿出一套素质教育的经验;提倡工学结合,立刻就有工学结合的成绩;要求“教学做一体化情景教学”,很快就会形成一系列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诸如这种不深入思考,不进行培训,不经过艰苦、细致的探究过程,仅仅望文生义就得来的、速成的“成果”,其实不能算同质化,充其量只是“同形”。究其原因,是职业道德问题,也说明对高职教育的经验、成果、模式的评价机制有待改进。笔者认为,尽管对于高职教育是否遵守市场规律有各种说法,但是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致力于构建质量控制与评价机制,应该是大家的共识。如果忽视内部质量评价,任凭消极同质化现象泛滥,早晚会在接受市场评价的竞争中败下阵来。所以要消除消极同质化现象,必须改变注重量化指标、忽视质量指标的衡量标准,要构建教育产品、教学产品、服务品牌和各类成果的质量评价机制,对教改成果、科研成果的实施成效进行追踪评价,发挥制度的导向作用,真正让质量卓越、求真务实的成果得到奖励、推广,让假的东西无处容身。
5.鼓励创造创新,将高职教育差异化战略落到实处
2010年9月13日,教育部在浙江杭州召开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在会上指出,今后十年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使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有新提升,办学体制机制上有新突破,结构布局更加合理,社会服务能力日益增强,实现内涵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面对新的机遇、新的要求,高职院校要加快发展,必须尽快消除消极同质化竞争现象,实现差异化发展。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发展战略中都明确提出差异化发展战略,从全局看,实行差异化发展有利于调整高职教育的整体布局;从学校内涵发展看,差异化战略的目标是建设“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教育教学服务品牌,以获得更有针对性的竞争优势。显然,消极同质化竞争正是消弱这种优势的大敌。笔者认为,要落实差异化发展战略,必须有效遏制消极同质化,才能异曲同工,达到发展目标。因此,将差异化发展战略细化,形成具体的鼓励创造、创新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真正把差异化战略落到实处,才是根本消除消极同质化竞争的有效措施,也是适应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1]夏仕武.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其形成特征[J].江苏高教,2003,(6).
[2]卢联珍,黄宾质.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4,(3).
[3]王前新.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要素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4,(1).
[4]任君庆,苏志刚.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和质量观[J].职业技术教育,2003,(25).
[5]虞付进,丁金福.论我国高职教育督学机制的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5,(2).
Abstra c t: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henomenon of negative homogenous competition exist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al product and service.It proposes the countermeasures to really establish the students-oriented strategic awareness of education quality,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improve the level of ethics construction,perfect evaluation and monitoring mechanis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quality,and implement the differentiation strategy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tc.
Key w 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homogenization;competition;countermeasure
Phenomenon of Homogeneous Competi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LIU Xiang-guang
(Tianjin Petroleum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Tianjin 301607 China)
G718.5
A
1673-582X(2011)01-0025-04
2010-09-16
刘向光(1955-),男,河北遵化人,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助理,教育与经济管理硕士,副研究员,多年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和职业教育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