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浩元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越秀分校,广东 广州510115)
在复杂行政环境下领导干部的认知模式探究
——以中心城市基层领导干部培训为考察视角
黎浩元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越秀分校,广东 广州510115)
应对复杂环境是领导干部的职务行为。领导干部在行政实践中积淀形成的稳定而复杂的认知模式,具有模糊认知与精细化结构、认知速度与准确度、个体认知与群体认知、价值规范与量化实证等辩证关系,需要正确运用复杂认知与简化认知、整体认知与分解认知、动态有序和风险预测、理性择优与满意决策、运作权变与注重机制等原则和方法。改善领导干部认知模式需要培养坚定的意志、善于总结和创新、强化多因素认知、沟通训练和执行性能力实训。
复杂行政环境;领导干部;认知模式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不断涌现出大规模的社会工程、环境保护、因特网舆论、群体事件和突发公共事件等新的问题,应对这些纷繁复杂的新问题,已成为领导干部必然的职务行为。一方面,在复杂环境中呈现在领导干部面前的复杂事物和事件的频率越来越高,强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公众对领导干部的行政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对领导行政过错问责的呼声越来越强,行政问责制也越来越完善。因此,深入探究在复杂环境下领导干部的认知模式,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成为当前搞好领导干部培训工作的必然要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总是从简单向复杂不断发展的。行政环境的复杂性集中表现在社会发展的动态过程中,是现实性、可能性和环境因素多样性以及行政主体与环境关系复杂性的总和。复杂环境具有综合性,是多因素的复合体,由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所决定,呈现多因一果或多因多果的复杂关系,常常表现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结果。复杂环境具有群体性,这种群体性还呈现出不同群体的价值利益的取向、情感意志的投入和不同群体的需求等差异的复杂多变性。在很多群体性事件中,直接或者主要诱发因素往往是隐蔽的、潜伏的,并呈现利益诉求者与领导干部认知的不一致性。复杂环境具有不确定性,它呈现出各种因素的高度不协调性、无序性和高度的风险性,并不断冲击原有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复杂环境具有突变性,呈现因素显现时效短,如果事件发生前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往往使人措手不及。
行政环境特点按照结构性来分,可以分为简单环境和复杂环境。简单环境的认知是经常、例行和浅层次的,复杂环境的认知往往是偶然、例外和深层次的。认知模式是个人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在认知组织和认知功能方面一贯的、特有的方式,包括态度、动机等认知形成和认知能力等功能的差异,也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过程性的差异。就是说,认知模式是具有稳定结构和个人特色的信息加工系统,是在实践中训练出来的。领导干部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个人特有的稳定的认知结构和方式,并反映在认知速度和准确度、认知线索和认知结构等方面。认知模式形成了态度和价值观的参照框架,限制着认知过程和思维结果的选择。正是由于认知模式具有个人的选择性和综合性特点,因而认知模式表现出自适应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如某些领导干部喜欢听“好话”、“官话”、“套话”,就是他们在行政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倾向于收集、组织和解释符合自身认知模式的信息,忽视或者排斥不符合自身认知模式的信息。因此,如果认知结构和方式缺乏科学性,就会使认知的结果与客观环境产生冲突会而造成心理紧张。这一状态的改变就需要通过改变认知结构和方式、对新信息元素的取舍进行合理的协调,才能使各种信息元素之间的关系趋于和谐,达到认知模式与客观环境的协调。
认知所处的环境因素有力制约着认知模式。认知模式既带有环境客观性,也带有认知主观性,并从表面向深层发展。领导干部的认知模式主要是在行政实践中积淀形成的,表现出如下关系。
(一)模糊认知与精细化结构的关系。领导干部对环境稳定性的认知分为三类:一是稳定环境的认知模式。在这种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平稳的状态下,认知的客观条件变化不大,一般会沿用既往的认知模式。这种认知因素权重不变,认知的可信程度较高,认知模式的结构划分较为精细,体现较为稳定和较强的刚性,倾向于分析精细化与价值规范化,运用规范手段实现认知与环境的协调。二是变迁环境的认知模式。这是一种政治经济社会快速变化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认知的客观条件快速变化,它要求认知模式相应做出追踪性变化,适当分散认知因素权重,结构划分较为粗略,结构弹性大一些,倾向于粗略分析,采用柔性手段加强认知与环境的协调,为提升预测准确度而增强调整认知目标的应对能力。三是剧烈变化环境的认知模式。这是一种宏观和微观社会环境都处于剧烈动荡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认知模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甚至是无序性,认知会建立临时性模式,加强新信息传递,发挥综合归纳和直觉预判的能力,倾向模糊归纳和行为实用化,追求实现主要目标的单一化,克服既有认知模式应对复杂环境的局限性。
(二)认知速度与准确度的关系。领导干部对环境因素判断的快慢和要素判断的准确性,取决于领导干部的实践经验、记忆巩固程度、当前环境条件与以前感知过的环境条件的相似程度等。认知速度与准确度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一般情况下,认知速度越快,准确度越低;认知速度越慢,准确度越高。复杂环境使领导干部识别环境因素、判断环境态势、做出行动决策的难度增加。行政环境越是复杂,领导干部越要冷静和调研,才能准确决策。在应急性复杂环境中,提高反应速度被放在首位,对新陌生的环境或者熟悉环境中的陌生因素,更要引起领导干部的注意。受行政实践特性的影响,领导干部对熟悉事物的认知速度快,准确程度较高。当重复经历类似的认知过程后,会快速而准确地完成对其的认知过程。与常态化相比,领导干部在新的复杂环境和持续不断的高强度认知状态下,会对认知线索出现敏感度下降、认知速度减慢,准确程度降低,甚至出现迷惑和误判。认知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对新的环境因素的一种歪曲认知。在客观上产生认知错觉,是因为认知环境新的变化所致;在主观上产生认知错觉,是与领导干部工作经验、领导风格、个性情绪等因素相有关。一般来说,在同样新的环境下多数领导干部会产生同样的错觉,其原因就在于新的环境因素已超出了原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
(三)个体认知与群体认知的关系。个体认知是与群体认知的基础,群体认知是个体认知的集中和提高,在不同环境下个体认知与群体认知有不同程度的权重与认同。领导干部个人常见的个体认知误区多数在应对群体性情景,表现在:一是认知迟钝。如对群体性突发事件麻木不仁、官僚迂腐,本来可以认得准、讲得清、解得开的问题,生怕处理方法不符合上级意见,层层请示,迟迟未决,拖得民情不满、情绪对立。二是认知混同。如突发群体性事件和颁布公共政策引发两种问题,遭遇前者容易陷于被动,调控难度大,伴随冲突的风险性大,关键在处理方法的选择;遭遇后者能够掌握主动,情况一般可控,处理结果比较平稳,关键在认知互动的协调。群体认知表现为领导班子成员的认知认同。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与集体决策方式不仅体现着各方面工作的权重和对主要权力约束,还反映着各种认知模式的互补和集思广益,即不仅是民主政治的要求,也是科学决策的要求。领导干部普遍认识到,带有全局性、战略性、非程序化、非确定型的决策必须由集体决定,班子的群体认知碰撞易于形成共识,即“真理越辩越明”,而且众多认知模式的参与和认同,也利于决策的执行。班子内群体认知的问题表现在:一是自觉地顺从个体认知主导的权威主宰和从众心理,越是面临复杂环境越是等待“一把手拍板”;二是习惯地认同个体认知引领的群体思维和路径依赖,越是长期认知越是认同“一把手拍板”。如果主要领导的政绩较好,自认为代表真理,有些成员还会充当主要领导的“意见保镖”,迫使其他人接受主要领导人的意见,排斥和打击不同意见者,形成表面一致的群体认知。
(四)价值规范与量化实证的关系。个人认知模式中定性分析往往与价值规范挂钩,定量分析往往与量化实证挂钩,因职业习惯和实践经验呈现较为固定的偏向。领导干部常用类推逻辑认识复杂环境,侧重于定性判断而很少采用定量实证,往往难以提高认知层次和科学水平。参照测量调查资料信度的复本方法,对领导干部进行案例测验能生动地说明这点。假设领导干部要应对甲型流感在社区流行,预测结果是全市将死亡60人,经调研,分别提出A、B两套预案,要求领导干部在30分钟内选择其中一套。一是积极乐观的结果,如果采用A方案,20人获救;如果采用B方案,1/3的可能是60人都获救,2/3的可能是没有人获救,多数领导干部选择A方案。二是消极悲观的结果,如果采用A方案,40人死亡;如果采用B方案,1/3的可能没有人死亡,2/3的可能60人全部死亡,多数领导干部选择B方案。其实,这是一个结果相同的问题,因为设置了两种表述,就反映了领导干部的分析视角、评价标准和决策权重,检测出价值衡量优先于概率实证,以生存作为价值标准的判断优先于以概率作为计算方法的分析偏好。有领导干部说: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有水平,没事就有本事,妥协就是和谐。这一观点虽不完全正确,但它提出了复杂环境下领导方法选择与成效实现的关系,说明衡量复杂环境下认知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特定认知模式的实践成效,而不是认知模式的推导结论。这也解释了在目前权力影响绩效评定的体制下,处于复杂环境的领导干部更倾向于表面应付,目光向上,更易于出现行政行为和长官意志的现象。从而说明了促进领导干部定量地分析环境因素,提高认知和分析科学水平的艰巨性和重要性。
复杂性是认知模式与环境因素之间存在误差的根本原因。总结和探索复杂环境下认知的原则和方法,能够为领导干部的行政实践和培训工作提供新视角。
(一)复杂认知与简化认知的原则和方法。虽然环境因素的复杂性决定认知模式的复杂性,但是基于认知的主观能动性,认知模式的复杂程度并不与环境因素的复杂程度同步。过去,斗争环境对抗性高,目标明确,任务结构性低,工作要求和方法比较简单,有的领导干部习惯了简单思维和方法,难以有效地理解和驾驭复杂环境。当前,领导干部更加关注复杂环境,重视对认知模式复杂性的探索。因此,一方面要把被传统理论和理想化环境下培训所忽略的环境多样性、无序性和个体性的因素带回实事求是的认知视野,紧密联系复杂环境,而不只是凭头脑中的某些教条来认知环境,努力学习在经济全球化、利益多元化和社会复杂化的形势下处理复杂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另一方面要看到简化认知模式并非错误,而是在承认和重视环境复杂性的前提下,通过解构和重组复杂性,简化认知模式,使复杂环境在认知层面上易于理解,在操作层面上易于处理。领导干部要提高简化复杂,归因还原的能力,把被掩盖的、但反映环境本质的关键因素找出来,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带动次要矛盾的解决,达到深化认识和利于操作的目的。简化认知的动力来自复杂环境对行政主体的压力,也来自领导干部认知模式的自我调节能力。简化认知在应对突发复杂环境中往往有特殊效果,其方法之一是直觉认知,即更少采用复杂的分析方法,更多地依赖经验甚至本能反应,也就是“快刀斩乱麻”。我国传统文化中占主流的思维方法就是凭经验判断和直觉认知的模式,从整体上进行直观考察,符合认知发展的初级特征和短时效的要求,十分适用于临场指挥和经验决策。
(二)整体认知与分解认知的原则和方法。唯物辩证法的基础是系统性,着眼于事物的统一性,从把握整体上考察事物的发展。当前,中心城市的社会功能系统分解加快,独立运作度和相互关联度加深。作为主观反映,认知的整体化与分解化处于同一过程,是自然与社会发展系统中主体、客体与环境关系的现实反映。复杂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瞬息万变的、深浅不一的、真假混杂的现象,决不能只把握某一种现象,而应当把所得到的现象综合分析和判断,总结出对环境的整体认识,即使是认知局部也需要在认知整体的基础上进行。目前,领导干部需要重视运用整体论,自觉地把自然、社会和思维多方面因素整合在一起,从宏观、整体、系统的角度把握行政环境。在我国,整体论在传统文化中长期占主导地位,一开始就从整体上认识复杂事物,没有把复杂事物分割成个别单元来认识。如“天人合一”观念认为,人和整个宇宙是合为一体的,按照共同规律运动的。这种认知方法曾经辉煌了1500多年。西方的分析推理和实证主义方法普及后,我国传统的整体认知方法被逐渐淡忘了。整体认知与分解认知不只是思维方法,还是处理部分认知与部门利益,整体认知和全局利益关系,提高局部效率和整体效能的行政方针。领导干部对中心城市社会分化复杂性的认知,不能只停留于整体笼统的分析,需要运用分解认知机制,善于对表面看似简单的环境进行复杂化认知,从发展的、预见的视角进行环境因素的分解,把初层次和例行的因素交下级把握,自己侧重于高层次、例外的处理。
(三)动态有序和风险预测的原则和方法。动态因素比静态因素更难认知,在潜意识中动态因素就是风险来源。因此,领导干部总希望创造稳定有序的社会,出现群体事件等无序现象时,第一反应往往就是以行政命令强迫恢复有序。但这一认知模式有时却难以深入认识和适应复杂的、变化的环境。法国哲学家埃德加·莫兰认为:无序是环境存在的必要条件,无序因素必然与有序因素相结合,产生现实中更高层次的有序。因此,复杂环境认知的原则方法之一是动态有序,要打破有序与无序对立和排斥的传统观念。需要指出,城市社会在运动中创造秩序,干部在动态中认知风险,单一的、静态的秩序是不现实和不持久的。领导干部常常面对两种及以上相互排斥,都有可能出现并且对应异质结果的环境状态,即面临风险选择。在风险预测中,多数领导干部忽视概率计算,其原因除不习惯计算方法外,与行政环境造就的领导风格有关。中心城市的风险性事件概率往往难以统计或预知,领导干部只能凭以往经验和主观期望来选择方案,即依赖领导干部对风险的态度,做出表态首先考虑就是居民群众生命无价的标准。因此,多数领导干部主观设定了乐观系数,确定了对收益期望大中取大,损失期望小中取小的运作模式,持有折中态度只是少数人。动态有序和风险预测的认知方法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与机制创新,提高制度的前瞻性和预防性,通过制订和实施应急预案来提高认识和控制复杂环境的能力,规范决策行为,降低复杂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做到可防、可控、不可怕。
(四)理性最优与感性满意的原则和方法。客观环境的不确定性与主观理性的缺乏性,是复杂环境下认知问题的重要特征。有的领导干部认知模式追求理想化,职能部门呈送的备选方案越多越好,最好是规避一切风险,“毕其功于一役”。经济学家西蒙认为,由于人们智能的局限,不可能充分搜集和完全分析处理决策中所需要的大量信息,行政机构不可能实现最佳决策,只能接受不圆满的决策。领导干部实际上处于“有限理性”的认知状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环境复杂而且不确定,信息不对称。如在群体性事件中,人多口杂,同一事项的深入协调却很少,人际沟通越多,信息越不完全,不确定性越大。二是选择最佳方案与预测实施后果的能力有限。认识能力的局限使领导干部对复杂环境的认知模式差异很大,不但经常是“有限理性”地决策,有时还在非理性状态下决策。英国政治学家格雷厄姆·沃拉斯认为,人往往在感情和本能的驱动下行事,大多数政治见解并非是受经验检验和推理的结果,而是习惯所确定的无意识或半意识推理的结果,“理性短缺”是政治领域最常见的现象,国家政治首先必须克服“唯理智论”。领导干部追求最优的意识是可以理解也是需要的,但是实现最优方案受到很多局限,能够符合现实条件和选择要求的就是好方案,以行政指令强加于人接受自己唯一方案,往往无效或者不持久。正确的认知应当是抓住环境机遇,正确权衡利弊,用好内部资源,持续地改善实际工作。恩格斯指出:“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另一个人的妨碍,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1]中心城市的行政管理实践存在着政府与市民的利益搏弈,利益主体和诉求程度越来越复杂,经常出现各方都不很满意,但都能够妥协接受的结局。因此,领导干部的认知模式要清醒地坚持“绝大多数”的概念,通过多方利益均衡,取得共识,在争取理性与感性共赢的努力中侧重感性满意的原则,不谋求单方面的最大利益或者最大权威,不激化矛盾,统筹兼顾,协调各方。
(五)运作权变与注重机制的原则和方法。正确行政的关键是把正确的认知模式正确地运用于实践,这一过程受到客观条件和认知机制的制约,需要经过不断的思维逻辑验证和实践结果修正,才得以正确反映和运用。对环境复杂性的深入认知表明,规则简单的秩序大多数是例外状态,随机性联系才是主要特征,应对随机性联系的方法是权宜应变的操作。领导干部应当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以权宜应变的观念看待认知模式与行为反应,在处事时灵活选择。当然,权宜应变的操作并非随意性,而是需要尊重和选准认知实现机制。在复杂环境中遵循权宜应变运作原则,既要重视必然性的一般性作用,又要重视偶然性的特殊性作用,随时随地修正认知模式及其实现机制。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审时度势,善于变通,学会权宜应变地取舍认知因素,而不是固执于过去的认知模式和偏爱的领导风格。否则,不加区别、不知变化地应用既有认知模式进行实践,不但会出现误差,削弱了认知模式的积极指导作用,而且误差愈来愈大,甚至导致重大失误。在中心城市的发展历史上,曾经有些领导干部声称掌握了科学理论和正确部署,却干出瞎指挥的蠢事,社会舆论有时过分指责领导干部不努力和失职的错误。事实上,很多错误和蠢事是在科学理论和正确部署指导下,并做过调查研究后才发生的。究其原因,多是领导干部认知模式既定却未能有效地选择和运用认知实现机制所致。影响认知模式发生作用的变数很多,其中认知实现机制十分重要,认知模式依赖主客观介面上的认知实现机制,在适用范围内发生作用。有的领导干部把既有认知作为固定模式、万应灵丹来运用,“一本通书用到老”,没有考虑认知实现机制与环境复杂性制约;有的领导干部能够对认知模式的运用误差有心理准备并重视其实现机制,跟踪修正对策。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2]环境复杂性使得认知实现机制带有复杂性,现行部分行政规章和机制甚至诱发不可控的因素发生作用,不利于正常秩序发生作用。领导干部必须具有重视对复杂环境的认知实现机制。比如,群体性事件的频发使得领导干部重新审视社会秩序维持机制和利益均衡机制;非典、禽流感和甲型流感等疾病的社区性流行使得领导干部重新认识疾病发生和防控机制。
提高领导干部在新形势下的执政能力应当以改善复杂环境的认知模式为基础,重点是培养他们对执政行为的优化的、良好的认知模式。
(一)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和对党和国家的忠实情感态度。价值规范和态度确定后认知模式也会确定,立场和态度使领导干部对认知对象有强弱不同、偏爱不同的看法,也会影响对新情况、新问题和新事物的认知和所作判断的正确性。这对于以前没有经验,没有既定认知模式的“例外决策”意义更为重要。因此,领导干部正确的价值观既需要通过思想教育灌输来确立,也需要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实践来培养。
(二)善于总结和创新。改善认知模式是改变态度的基本方法,应当通过宣传教育甚至转换环境来改变认知因素。上级机关和干部培训机构要敢于打破“报喜不报忧”的约束,经常整理更新行政案例,特别是前车之鉴的教训,发给领导干部作资政参考。领导干部要善于向错误学习,要贴近不可测和不可控的边界条件进行思考,善于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科学预判和超前准备,提高应对风险,临机处置能力,努力实现行政环境可测、可控的状态。
(三)强化多因素认知与沟通训练。沟通是领导系统管理运作的基本条件和依据。领导干部需要通过处理复杂社会事件,特别是突发事件的过程学习良好的沟通联结,在“换位思考”中修正和完善认知模式。作为干部培训应当更多地运用模拟情景处置、无领导小组讨论、社会调查研究等方法,加强领导干部对社会舆论民情的了解和沟通。
(四)加强执行性能力的务实训练。熟悉的、被优先选择的环境因素是认知重点对象,领导干部的能力实训比理论教学更能强化知觉对应和熟习情景应对。根据中心城市基层领导干部执行性决策职能的特点,干部培训应当更多地进行能力训练,增加案例研修的指导,而非更多地进行理论教育;要更多地进行认知与能力的拓展性训练,培养复杂情景下的认知模式和应对能力,提高领导干部的认知速度和准确程度。
[注 释]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5.
[1]普利高津等.从混沌到有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埃德加·莫兰.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埃德加·莫兰.方法:天然之天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聂耀东、彭新武.复杂性思维·中国传统哲学·深层生态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4).
[5]秦明瑞.复杂性与社会系统——卢曼思想研究[J].系统辩证法学报,2003,(1).
责任编辑:黄克亮
G41
A
1003—8744(2011)01—0047—06
2010—11—15
黎浩元(1955—),男,中共广州市委党校越秀分校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