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雁冰,张 波,安贺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306医院,北京 10010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的一种,国内发病率为10%~30%,功能性消化不良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加重了个人和社会经济负担,笔者以疏肝和胃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取得满意疗效,现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 61例患者均为2008年6月—2010年5月中医门诊和住院诊断为肝胃不和型F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 19~76 岁,平均年龄(57.29±14.51)岁,病程<1a 10 例,1~5a 11例,>5a10例;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55.63±16.10)岁,病程<1 a 13 例,1~5 a 7 例,>5 a 1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情况经统计学分析(t检验和秩和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功能性胃肠疾病的罗马Ⅲ标准[1]。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肝胃不和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
1.2.3 排除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自拟和胃汤:炒香附10g,高良姜6g,柴胡 10g,枳实 10g,苏子 10g,香橼 10g,佛手 10g,丹参 30g,檀香6 g等药物。每剂煎成300 mL,分两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多潘立酮10 mg口服,每日3次,疗程4周。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
治疗组临床痊愈6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临床痊愈2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6.6%。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学“痞满”、“胃脘痛”等范畴。多因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等引起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并涉及脾、肝,使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司而发痞满、疼痛。
本方为自拟方,以柴胡、香附疏肝散结,枳实、苏子行气消痞,香橼、佛手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丹参、檀香活血行滞、消痞止痛,高良姜温中和胃,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和胃、行气消痞、调和脾胃,升降复,则痞满除,疼痛自除。
[1] 李 柯,闫秀峨,张 莉.功能性胃肠病的罗马Ⅲ标准[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6-09-11(15).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