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秋
现代企业财务分层管理模式探讨
孟晓秋
现代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业务量也随之增多,财务管理工作也必然将进行分别类型、逐层细分。财务管理分层论是在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中,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发展而产生的关于财务管理主体的新兴理论。企业财务管理可分为所有者财务、经营者财务和财务管理财务这三个层次。另外,资本纽带形成了企业集团,这使得财务管理在整个企业集团管理中的地位越发突出。从单一经营到企业集团的规模经营,其财务管理职能也将发生巨大转变,应该推行财务分层管理模式。
现代企业;财务;分层管理;意义
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从而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各项财权通常被认为是法人财产权的核心内容。现代企业对法人财产来说,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依法处分等权利,同时,还具有财产所有权的排他性。现代企业作为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已经形成了一个统一而不可分的整体。这一财务主体的明确为财务管理工作确定了具体的活动范围,也为分层财务管理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基础。企业在表面上看只是一个虚拟的利益主体,而实质上则是一个契约的集合体,企业的利益最终会通过其他要素来展现,其中包括企业的所有者以及经营者等。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只能由分层次的财务管理主体来承担,法人的财产权则起到了承接的作用。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产权关系明晰。从公司治理的结构来看,股东、董事会、经理层分别在公司里的权、责、利方面存在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而这就要求公司具有独立于出资者的法人地位,出资者也就保留了终极所有权,企业也因此得到了法人所有权和经营权。在这种情况下,出资者就和董事会及经理层之间形成了出资者财务。出资者财务约束机制的目标是要求企业管理当局提供真实、完整、及时的会计信息,监督管理当局的经营管理行为,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
在公司法人内部,董事会行使的权利主要是法人财产权以及直接经营权,全面、直接地参与到公司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和管理中去,从而具有财务自主权。首先,出资者财务管理是一种监控机制而不是决策机制,资本保值增值的目标要通过经营者所控制的资金运行来实现,最终完成出资者的委托。其次,董事会和企业经理人员之间存在相应的委托代理关系,董事会通过不同手段控制和协调其中的利益关系,以确保企业能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经营目标。因此,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以董事会为管理主体的经营者财务。董事会财务约束机制的目标主要是保证投资方案、利润分配方案等的科学有效地实施,完成出资者的委托责任,使企业价值能尽可能地实现。
企业出资者的最终目标往往要靠董事会的财务决策和组织协调来最终实现,而要使经营者财务的决策和协调能够得到顺利落实,必须要通过经理和财务人员的具体操作。企业经理人员大多受董事会委托,而经理和财务人员行使的是财务决策工作的执行与管理权,这样就形成了以经理为管理主体的经理财务。经理财务有着明显地约束机制,其目标主要包括建立经营风险控制系统、保护企业财产安全完整、确保国家和企业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执行,另外,还包括实现董事会的财务管理战略和财务决策。
企业集团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流动及其表现出来的经济利益关系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企业集团财务。而财务管理则是基于企业集团再生产过程中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企业集团组织财务活动等方面的一项管理工作。
作为企业集团财务主体之一监控层,其主体主要包括由所有者代表组成的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主要行使监控权,其职责是约束或激励经营者的财务行为。
执行层的主体是企业集团经理,也就是经营者,经营者对企业集团承担了全部的责任,包括使所有者资本是否能保值增值、企业债务人是否能按时还本付息等等。
财务经理是落实层的主体,财务经理从事日常财务管理工作,其主要管理对象是企业资金的具体运营,特别是现金流转。
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很难覆盖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财务分层管理理论也逐步为大众所推崇。财务分层管理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可以说是较为有效的模式。企业集团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缔结契约的集合体,也就形成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企业的层次性。在企业集团制两权分离模式下,股东为保证实现其利益目标,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了管理和监督中去,因而形成了出资者财务行为。
企业集团董事会和总经理,行使的主要是法人产权和直接经营权,必须全面而直接地参与对企业集团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和管理,从而形成了以经营者为财务管理主体的经营者财务分层管理。
最后,经营者的财务决策和管理都会落实到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和财务经理的头上,他们行使的是财务决策事项的执行权和日常管理权,也就形成了以财务经理为管理主体的财务分层管理。
以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为例,目前有些国有企业财务的管理权并未全部归到企业,主要表现为国家对国有企业还一直是以社会行政管理者的身份,用行政命令的方式管理,而不是以企业出资者的身份,按各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特别是承担责任方面仍然存在大包大揽的现象。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国家控制了企业的大部分财务管理权,企业仅享有最低层次的财务管理权。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为使政企分开,而明确了国有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有些人误将企业所拥有的权利等同于厂长或经理所拥有的权利,尤其是在承包经营责任制下,国家作为出资者,几乎放弃了应对企业行使的财务管理权,而本应由出资者和主要经营者行使的财务管理权则由企业的厂长(经理)行使,这些厂长(经理)在管理企业时通常考虑最多的是经营者的利益,而不会顾及出资者的利益,更不会顾及债权者的利益,而到最后,企业的责任却要完全要由国家来承担。不难看出,这就是从一个极端,也就是出资者控制企业财务管理,转为经营者控制企业财务管理权的另一个极端。
由于企业财务管理层次之间权责不清、力量不足、管理水平低等因素的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决策层与执行层发生了严重脱节,而两个层面关系的脱节所造成的后果就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大事项,不是按照科学方法及程序进行决策,而是靠厂长或经理的一句话来决策,执行部门在决策后也不按科学的方法进行具体的计划和控制,致使企业财务处于失控状态。
财务分层管理体系涉及到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的科学、有序,更重要的是还涉及到所有者、经营者和企业内部包括财务经理在内的管理人员和职工之间的利益关系。为了使各层次之间能有效协调合作,应该逐步完善所有者财务的约束机制,并确立经营者财务的主导地位和对财务经理财务的合理定位。
首先,建立合理的企业集团法人治理结构,对经营者实现财务约束。《公司法》明确规定了企业集团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以及各个分支机构的权利和责任,以及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企业集团经理的各种职权分配,这些组织机构的设置和权责划分,体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此外,还体现了所有者对于企业集团经营者的财务约束。其次,采取监督和激励的方法,实现对经营者的财务约束。监督可以减少经营者有违股东意愿的行为,激励高层经理人员分享企业增加的财富,鼓励他们为企业实现最大利益,而这些都可以有效防止经营者背离股东的经营发展目标。
在企业集团这一组织形式中,由于客观存在“两权分离”,导致企业运转建立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与受委托责任的基础之上。企业所有者对其资本保值增值的要求,大多通过所有者监督和激励的方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者。而约束和激励机制对于企业资金的运转来说影响是间接的,资金运动是否能增值或者增值幅度有多大,则取决于经营者对于资金运动的直接控制。“两权分离”使企业获得了法人财产权,客观上给予企业经营者对于资金运动的直接控制权,而这种控制权又使企业成为了财务主体,换言之,企业的经营者在企业经营财务决策中是处在中心的地位。
在强调企业监控层的约束、激励作用与执行层的决策、协调作用时,还要兼顾落实层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因为落实层的这种重要地位是透过其在该财务体系中的合理定位来体现的。落实层的合理定位是由财务部门、财务经理在企业集团组织中的地位所决定的,因此落实层对于企业财务分层管理体系来说,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具体执行经营者财务的财务经理财务,则对日常财务管理更加重视。财务经理财务的定位是由财务经理在企业组织中的地位所决定的。
在现代企业中的突出矛盾主要表现为企业出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财务矛盾。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资本出资者与企业经营者逐渐分离,也就是说,企业所有者并不一定就是企业的经营者,而经营者又是独立的理财主体,对包括所有者在内的干涉均有排斥表现。所有者必须对经营者进行行之有效地激励和监督,而出资者财务必须进行有效监控,其主要职责就是约束经营者的财务行为,保证资本安全和增值。若不强调所有者财务,势必导致现代企业中作为经营者的内部人控制企业,损害所有者利益的严重局面。
由于出资者财务与经营者财务在管理主体、内容与特征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二者需求,必须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提供系统。企业中的会计担负着为所有者及经营者提供财务信息的任务,而会计人员的这种双重身份以及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利益矛盾,往往会使会计人员无所适从,从而使会计人员不能真正地为所有者及经营者服务。一般而言,财务人员都是直接受聘于企业经营者,在某些情况下,会计人员可能会与经营者合谋,从而会导致所有者在利益上蒙受巨大损失。
财务分层管理,就是将财务管理分为出资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要求财务会计作为所有者财务的信息系统,以服务于所有者财务管理为其主要目标。经营者虽然不再直接控制会计人员,但仍然可以利用财务会计的信息进行经营决策。在这种体制下,财务会计人员可由所有者直接进行委派或直接领导;管理会计人员由企业经营者直接委派或直接领导。
实施财务分层管理,将经营者财务划分为总经理财务和财务经理财务。总经理作为企业的总代理人,全面负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且要全方位地对企业进行管理,财务活动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企业管理的重心。从财务协调方面来看,把资金流动、现金流量和生产经营活动有序协调,实现财务、产品、市场、技术、人才管理的统一,仅依靠财务经理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总经理对企业经营活动负有全面的负责,其财务管理的着眼点是长远的和全局性的决策和协调,总经理不必进行财务的日常管理,这一职责可以交给财务经理来具体执行。
[1]郑新生.论现代企业财务分层管理与调控.金融世界,2001年第3期
[2]王芳等.试论国有企业财务的分层管理.天中学刊,2002年第2期
[3]宋秋萍等.浅析财务分层说之分层.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