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华,张淑平,杜秀秀,周勤生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 200093)
褐藻糖胶又名岩藻多糖硫酸酯或岩藻聚糖,是一种含有硫酸酯的水溶性杂聚糖,是褐藻中特有的一种化学组分[1]。目前,已有研究报道指出,褐藻糖胶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如降血脂、抗凝血、抗氧化、免疫、抗肿瘤、抗疲劳等活性,成为目前海洋药物开发的热点。褐藻糖胶粗品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和色素,不但影响其品质,还会影响其生理活性及其他方面的进一步研究[2]。脱蛋白方法主要有酸法[3]、酶法[4]、有机试剂法[5]等,由于酶法成本较高,且酶灭活需要达到100℃,容易破坏多糖结构,不适于大量实验;碱法效率低,不易回收样品。因此,本实验采用酸法和有机试剂法进行实验,以寻求最佳的实验参数。脱色方法主要有物理吸附法,如离子交换树脂[6]、活性炭[7],化学氧化法[8]等。由于树脂的前后期处理相对复杂,而活性炭脱色存在残渣难以除去的问题[9],因此本实验采用过氧化氢氧化法脱色。
1.1.1 试 剂 供试试剂为硫酸、苯酚、乙醇(95%)、考马斯亮蓝G-250、葡萄糖、牛血清蛋白、三氯乙酸、正丁醇、氯仿、过氧化氢等,均为国产分析纯。
1.1.2 仪 器 FA2004N型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HY31-01型电热恒温水浴锅(绍兴柯桥医疗器械厂)、UV-16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美谱达仪器有限公司)。
1.2.1 脱蛋白 Sevag法[10]:氯仿与正丁醇体积比为5∶1,配置成Sevag试剂,褐藻糖胶溶液与Sevag试剂体积比为4∶1,磁力搅拌20min,于分液漏斗中静置30 min,弃去下层液,并移取一定量上层液测定其蛋白质含量和多糖含量,重复上述操作。
TCA法[11]:配制4mol/L TCA溶液备用。取7支具塞试管,先加入10mL褐藻糖胶溶液,分别取0.1,0.4,0.7,1.0,1.3,1.6,1.9 mL TCA 溶液加入上述试管中,置于冰箱保存过夜,然后将上述混合液离心,测定其蛋白质含量和多糖含量。
Sevag法与TCA法结合: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Sevag法与TCA法结合,确定最佳实验参数为,Sevag法2次,TCA溶液添加量为1.3 mL/10mL褐藻糖胶溶液。
1.2.2 脱 色 波长的选择:将待脱色的多糖溶液在250~550 nm处每隔一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确定最佳吸收波长。
脱色实验参数[8]: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确定最佳脱色实验参数为:过氧化氢添加量为8%,脱色温度为50℃,脱色时间为7 h。
先脱蛋白后脱色:选用1.2.1的最佳脱蛋白方法先将褐藻糖胶中蛋白质除去,再以单因素实验得到的最佳脱色参数进行脱色,计算脱色率。
未脱蛋白脱色:将褐藻糖胶溶液直接按照单因素实验得到的最佳参数进行脱色,计算脱色率。
1.2.3 测定指标 (1)总糖含量的测定:苯酚-硫酸法[12]。以葡萄糖绘制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37.829 x-0.013 4,r2=0.995 5。
式中:m1为去除蛋白质前原液中多糖的含量;m2为去除蛋白质后溶液中多糖的含量。
(2)蛋白质含量的测定:考马斯亮蓝G-250法[13]。以牛血清蛋白绘制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33.628 x+0.018 5,r2=0.997 0。
式中:n1为去除蛋白质前原液中蛋白质的含量;n2为去除蛋白质后溶液中蛋白质的含量。
(3)脱色率的计算:以蒸馏水为空白对照,测定溶液色度。
式中:p1为脱色前溶液的吸光度值;p2为脱色后溶液的吸光度值。
2.2.1 Sevag法脱蛋白 图1、2是采用传统Sevag法脱蛋白后蛋白质和多糖浓度的变化曲线图。由图可以看出,当第1次加入Sevag试剂时,蛋白质浓度和多糖浓度下降幅度较大,此时的脱蛋白率达到了39.21%,多糖损失率为33.36%。第2次加入Sevag试剂时的蛋白脱除率为50.54%,多糖损失率为39.77%。结合图1、2可以得出以下结论:Sevag法脱蛋白比较剧烈,效果较好,但同时多糖的损失率较大,当第5次加入Sevag试剂,多糖损失了将近一半,损失率为46.18%。因此,Sevag法采用2次为宜,可作为大量粗蛋白的去除剂。
图1 Sevag法脱蛋白后蛋白质浓度的变化
图2 Sevag法脱蛋白后多糖浓度的变化
2.2.2 TCA法脱蛋白 图3、4是采用TCA法脱蛋白时蛋白质和多糖浓度的变化曲线图。由图可以看出,TCA法脱蛋白效果较好,TCA添加量为0.1mL/10mL多糖溶液时,蛋白脱除率已达到45.08%,而此时的多糖损失率仅为4.23%。随着TCA添加量的增加,蛋白质浓度和多糖逐渐降低。当TCA添加量从1.3 mL/10mL多糖溶液增加至1.6 mL/10mL多糖溶液时,多糖损失率从15.15%增加到了29.17%,当TCA添加量为1.9mL/10mL多糖溶液时,多糖损失率更高达67.93%,而此时的蛋白脱除率并未增加多少,因此选择TCA添加量为1.3mL/10mL多糖溶液。
图3 TCA法脱蛋白后蛋白质浓度的变化
如表1所示,采用Sevag法与TCA法结合的方法蛋白质脱除率最高,达78.68%,而此时的多糖损失率为28.89%,实现了高蛋白脱除率和低多糖损失率的实验目的。
图4 TCA法脱蛋白后多糖浓度的变化
表1 Sevag法+TCA法结合脱蛋白 (%)
2.2.1 波长的选择 由图5可知,多糖溶液的最长吸收波长在320 nm处,但由于此处读数不稳定,因此,实验过程中选择与最长吸收波长相近但读数相对稳定的325 nm波长处进行实验。
图5 波长扫描图
2.2.2 脱色效果比较 过氧化氢带有过氧键,容易因过氧键断裂生成过氧自由基,该自由基夺电子能力强,有强氧化性。当过氧化氢与色素作用时,有色物质的分子被氧化从而失去原有的颜色,从而起到脱色作用[14]。
多糖中所含的色素一般有两种,即游离色素和结合色素[15-16]。由图6可以看出,脱蛋白后多糖的脱色效果明显好于多糖原液的脱色效果。这可能由于色素多为结合色素,与蛋白质结合,在去除蛋白质的同时带走部分色素。多糖原液的脱色率为29.12%,脱蛋白后多糖的脱色率达到了85.17%。
图6 多糖原液与脱蛋白液脱色效果比较
(1)单独采用Sevag法脱蛋白,反应剧烈,多糖损失率较大,不宜选用。TCA方法较温和,脱蛋白效果较好,且多糖损失率不大,适合作为多糖的蛋白去除剂。将Sevag法与TCA法结合脱蛋白效果最佳,Sevag法操作2次,TCA溶液添加量为1.3 mL/10mL多糖溶液,此时蛋白脱除率为78.68%,多糖损失率为28.89%。
(2)脱蛋白后多糖的脱色效果优于多糖原液的脱色效果,多糖原液的脱色率为29.12%,脱蛋白后多糖的脱色率达到了85.17%,约为原液脱色率的3倍。除蛋白质和色素的褐藻糖胶氢呈浅黄色,溶液澄清,色素明显减少,对褐藻糖胶进一步分离纯化非常有益。
[1] 刘承颖,王维民.半叶马尾藻中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提取工艺研究[J].食品科技,2008,(5):194-197.
[2] 袁红波,张劲松,贾 薇.利用大孔树脂对低分子量灵芝多糖脱色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9,(3):204-206.
[3] 余 华.海带多糖中蛋白质去除方法的对比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2005,24(4):265-267.
[4] 牛广财,朱 丹.马齿苋多糖脱蛋白方法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5):51-53.
[5] 刘晓红,肖凯军.金樱子粗多糖的脱蛋白研究 [J].食品科技,2007,(1):102-104.
[6] 刘海霞,牛鹏飞,王 峰,等.大孔吸附树脂对大枣多糖提取液的脱色条件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7,33(10):180-184.
[7] 刘 芳,朱学慧,刘 玫,等.冬凌草多糖脱蛋白和脱色方法的研究[J].中药材,2008,31(5):751-753.
[8] 杨大伟,吴永尧,唐巧玉.碎米荠多糖的过氧化氢脱色方法研究[J].食品科技,2008,33(1):174-181.
[9] 林勤保,高大雄,于淑娟.大枣多糖的分离和纯化[J].食品工业科技,1998,(4):20-21.
[10]曾庆帅,李小定.吴茱萸粗多糖碱法提取及脱蛋白方法研究[J].食品科学,2009,30(8):111-114.
[11]李 瑞,赵浩如,陈乃林.白花蛇舌草多糖除蛋白的方法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3,24(10):56-57.
[12]张惟杰.糖复合物生化研究技术(第二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
[13]王多宁,赵雁武,田芙蓉.考马斯亮蓝微盘比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22(6):528-529.
[14]朱越雄,石 亮,曹广力.野生树舌多糖的脱色和脱蛋白[J].氨基酸与生物资源,2005,27(3):1-3.
[15]张丽萍,盛义保,马惠玲,等.苹果多糖除杂脱色工艺的筛选[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1):141-144.
[16]夏 翠,熊双丽,彭天蓉,等.夏枯草多糖脱色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552-2553,2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