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易雄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9)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一直处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加速期、新生劳动力就业的高峰期、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凸显期,就业岗位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了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明确提出要通过促进创业带动就业。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颁布,国家倡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并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为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提供便利。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并且成为各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学者们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与特点、原因与条件、作用与意义,面临的主要问题、风险与困难,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原则与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一般认为自有资金普遍缺乏,自身素质普遍偏低,政策优惠、相关服务与舆论宣传不到位,以及用地难、创业初期融资难、税费负担偏重、劳动力成本优势不明显、创业硬件环境差、增加额外投资成本是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主要问题[1-5]。在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的研究中,以湖南为例的研究较少,难以全面地反映出湖南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的实质,基于此,笔者拟选取湖南省12个市州中的24县,较全面地调查返乡农民工创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笔者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湖南省除郴州市、张家界市以外的12个市州24个县市区24个乡镇97个村庄的返乡农民工作为研究样本(见表1),于2009年末到2010年初对404个样本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采取面对面的现场访谈形式,将同一个乡镇的返乡农民工集中在一起填写问卷,共发出404份问卷,有效问卷为390份,有效样本为390个,有效率为96.5%。
表1 被调查返乡农民工样本地区分布
从受访的返乡农民工的基本情况看,被调查的返乡农民工的年龄绝大多数在31~45岁之间,年龄最小的为18岁,最大的为55岁,平均年龄为36.5岁;男性所占比例很高,为68.7%;受教育程度方面,以高中及其以上受教育程度的受访返乡农民工居多,占到了接近60%,其次是初中受教育程度的受访返乡农民工。这些情况基本上能反映湖南省的农村人口状况,与农村的实际情况基本符合,说明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这97个村庄一定程度上是目前湖南省农村地区的缩影,也基本符合湖南省农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村民生活比较富裕。24县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 600元。其二,农村基础设施较好。近些年来,湖南各级政府对农村的投入较大。97个村庄的基础设施比较齐全,“硬件”条件也相当不错。
调查表明,目前湖南省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内容和方向主要集中在种植和养殖业,约占70%,尤其以养殖业居多,占35.4%,贸易企业占11.8%,其他类占12.3%,制造业最少,仅占6%。虽然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特色种养业、种子种苗业、花卉苗木业、精深加工业及农机跨区作业成为现代农业的发展的重点,但由于资金、技术、知识、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限制,返乡农民工创业时较少涉足。由于创业项目的贫乏和地方政府的引导不力,现实情况往往是一家农户创业成功后,其他农户蜂拥而上,导致市场的快速饱和,相关产业的利润急剧下滑。农业是一个弱势行业,返乡农民工创业规模较小、结构单一、产品科技含量低,主要依靠自有资金,缺少外部扶持。因此,创业过程中面临不少问题,现总结如下。
就目前而言,湖南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返乡农民工的家庭资产积累很少,积累的创业资金有限,因此农民工返乡创业出现了资金“两难”现象。一是贷款难。返乡农民工在创业初期,需要一定的启动和扶持的资金,而目前农村每户只有2 000~3 000元的小额贷款,加上新办企业大部分是租用场地,缺少有效的抵押物,又难以找到担保人,受到农村信贷条件的制约,农民工返乡创业初期贷款难。特别是受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贷款难度大,相当部分创业人员自有资金薄弱,创业资金严重不足。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资金基本上是自己的存款和从亲朋好友中借来的。二是融资难。据调查发现,创业成功人员大都是自有资金充足,有一定的经营管理经验,专业技术较强。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依靠自有资金,有限资金大多集中用于租地建厂和设备投资,开业后缺少流动资金的情况比较突出,80%左右的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的发展得不到金融机构的支持。由于创业资金筹措方面的制约,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民工的创业活动。
农业生产周期长,市场价格波动大,农产品不但要承受市场风险,还需要承担自然灾害、病虫害和疫病的风险,比工业产品要多三项风险。在创业过程中,由于受市场影响,加之少数创业人员专业技术不过硬,无法抵制创业风险,个别返乡农民工创业失败后家庭经济遭遇困难,生活陷入困境。据蓝山县反映,蓝山40名返乡创业农民工当中,有12人创业发展一般,有5人因故创业失败,可见农业创业风险较大。
尽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作为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但大多数农民种田保口粮的观念仍十分强烈,导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趋势较慢,转让意愿和价格高低不一。例如,在生产条件比较优越、便于机械化作业的地方,农民土地转让意愿低、价格高,土地流转难度大。如麻阳县黄双乡胡池村稻田比较平坦,排灌方便,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但土地流转要价较高,水田流转价格达到300 kg/667m2稻谷,且国家的各种补贴继续补给原种植农户。
创业有风险,对创业者本身来说,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和能力,并不是所有的返乡农民工都适合自主创业。调查显示,创业的返乡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并不高,大多集中在高中文化层次上,本科以上文化水平的仅为1%。虽然返乡农民工参加创业培训的积极性大,创业愿望强,但部分返乡农民工文化素质不高,学习知识的吸收能力弱,一部分返乡农民工对企业知识缺乏了解,企业管理能力较差,创业时盲目性大。他们在选择创业项目时存在着盲目性,没有考虑到立足本地实际、结合自身特点及拥有的专业技能与所能支配的资源,选择的项目不适合自己,创业损失惨重。另据大部分返乡农民工反映,由于受补贴资金限制,在培训基地培训的时间太短,对专业技术的掌握不过硬,掌握的专业知识不能适应创业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业的发展。马驰等[6]研究结论也证明了这一点,农民受教育水平偏低、农民创办企业所需要的技能不足、农民自身综合素质偏低等因素对农民创业不利。
创业培训资源主要集中在地市级高、中等职业技术院校,县级和广大农村地区缺乏符合条件的培训基地、师资和设施,而农民工由于交通及食宿条件的限制,参与培训的热情不高。培训时间短、效果差,返乡农民工要求高,培训内容散,难以满足返乡农民工的需求。没有规范统一的培训教材,各培训机构自行编写或征订一些培训教材和一些讲义,针对性不强,给教学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带来许多不便,同行业专家所作的专业讲座,部分内容出现重复现象。创业服务是返乡农民工创业成功的催化剂,但服务于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服务机构数量少,服务的有效形式不多,服务质量上参差不齐,很大程度停留在形式上。
农民工返乡创业可以实现自主就业、持续就业,是化解农民工就业难的重要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加快创业型农村建设的助推剂。因此,针对湖南省返乡农民工创业面临的困境,提出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是金融部门提供农民工返乡创业信用贷款。对自主创业的返乡农民工,金融部门应积极为他们开辟初始创业资金渠道,根据返乡农民工从事创业项目的特点及周期确定贷款期限,利率在银行同期利率基础上适当优惠。二是政府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专项资金。政府部门应制订农民工返乡创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符合当地农村实际能够辐射带动引领周边农户创业,且经专家考察评估切实可行的创业计划书的创业项目,可得到专项资金的支持,并制订出一套完整的农民工返乡创业评估体系,实行量化考核,对经考核优秀的返乡农民工,可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支持其将产业做大做强。
一是树牢农业创业风险意识。教会返乡农民工牢固树立风险意识,树立“爱拼才会赢”的信念。二是建立农业创业风险基金。由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与农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联合设立农业创业风险基金,这项基金每年的金额由农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协商确定。返乡农民工在创业初期可暂缓支付利息,几年后再全额支付利息并分批偿还申请资金。三是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力度。政策性农业保险,以保大灾、保大户、保主要品种为重点。坚持政府推动、农户自愿、市场运作的原则,采取“共保经营”为主,“互保合作”等形式为辅的运作方式,以共保体首席承保人的形式参与其中,提供保险服务,提高农业创业抗风险能力,保障返乡农民工创业致富。
一是要在农村向农户采取入户、广播、墙报等多种方式,积极宣传国家关于土地流转的系列政策、意义,让农户转变传统的小农经济观念,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土地流转的好处,进而将思想统一到国家的政策精神上来。二是要不断探索农地使用权流转形式。各级政府要积极探索,创新思路,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将零散、闲置的农田和有开发价值的山地集中起来,以适当的租金,承包给愿意在家从事农业生产或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返乡农民工,帮助他们在农田和山地上进行创业。对于国家用于支持农业生产的各种补贴,直接补给从事农业创业的返乡农民工。
调查表明,92%的返乡农民工在创业前需要参加创业培训。一是要科学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培训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实践性、适用性和综合性。培训机构要组建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专业设置与教学计划要凸显生源地农业产业特色,课程设置要突出应用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与方法要强调实用技术培养。二是要分层次开展培训。可以将创业培训分为两个层次:初级班即对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进行引导性创业培训,发动和鼓励他们创业;重点班即对有一定规模的返乡创业农民工进行发展性培训,让他们的产业做大。这样,有利于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在有限的培训资金下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培训机构要搭建创业服务工作平台,成立创业跟踪服务工作组,提供跟踪扶持服务。对参加培训的返乡农民工要建立完整的纸质和电子档案,利用电话解答和上门指导等方式,与返乡创业农民工建立较长久的联系,定期走访返乡农民工,帮助他们选准创业的产业,给他们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做好培训后的跟踪服务和指导工作。要成立返乡创业农民工服务中心,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项目信息、开业指导、信贷支持、政策法律咨询、企业管理及营销等方面的个性化、精细化和专业化的指导咨询服务,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1] 费 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障碍因素及对策 [J].行政与法,2008,(9):48-50.
[2] 杨宜勇,杨欣波.青年农民工创业:困境与脱困[J].中国发展观察,2008,(2):42-44.
[3] 张广花,苏新林.提升农民创业能力途径的探讨[J].湖南农业科学,2010,(8):177-179.
[4]张广花.优化农民培训模式的实践与对策——以徐州市农民创业培训重点班为例 [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3):188-189,193.
[5]李 晖,胡 舜.金融危机背景下返乡农民工就业机制的思考——基于湖南返乡农民工的调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3):40-41.
[6] 马 驰,喻文婷.农民创业的SWOT分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12):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