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建祥
(阜宁高等师范学校 江苏 阜宁224400)
职业院校如何利用后发优势理论实现跨越发展
管建祥
(阜宁高等师范学校 江苏 阜宁224400)
利用后发优势理论,后进职业院校可以化压力为动力,树立发展信心;用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和观念武装师生;用艰苦奋斗精神激发工作激情;科学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招商引资提高办学硬实力;借名校优势增强办学软实力;与名企共建,创新办学模式;改革管理制度,增强办学活力;利用求变心理进行创新;将发展潜力转变为发展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职业院校;后发优势理论;跨越发展
后发优势理论是个经济学概念,是由美国经济史学家亚历山大·格申克龙在1962年创立的。按照这一理论,后起国家和地区可以直接吸收和引进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技术,由于其技术成本、劳动力成本要比最初开发的国家和地区低,加之没有技术范式和制度路径依赖的制约,因而,只要基本条件具备,后起国家就可发展新的优势产业,从而实现“后发先至”的效果。
换句话说,后起国家在推动工业化方面有特殊有利条件,这一条件在先发国家是不存在的。落后国家的工业化往往比工业革命的先行者有更快的速度发展,这种优势来自于落后国家直接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而不用承受一开始逐步发展这种技术的代价。落后国家工业化的鲜明特色是突变性和不连续性。后发优势并不是必然优势,后进优势的实现依赖于发展条件和利用这些条件发展的能力水平。后发优势具有潜在性;而与之相对的,源于相对落后状态的后发劣势具有现实性。对后起国来说,追赶成功,实施赶超并不容易,既充满机遇又具有挑战。尽管如此,后发优势理论对后起国是莫大的鼓舞。目前,后发优势理论的应用范围已经扩展到很多领域。
后起职业院校是指在教育、教学、管理、招生、就业、课程改革和实习实训等方面,与同级院校相比处于相对落后状态的职业院校。借助后发优势理论分析,后起职业院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化压力为动力,树立发展信心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大变革时期,全面走向市场的职业教育面临着不确定的生存环境:生源减少让高职教育市场迅速分化,高职教育目前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生源急剧减少,没有特色或经营不善的学校陷入招生困境,有因为招生困难被淘汰出局的危险;学生的就业率低、就业力差,出口不畅;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带来不断改革和持续创新的压力;教改成本加大和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教师专业发展和素质提升的需要带来了资金压力;相对落后会造成员工的紧张状态,激起员工要求发展的强烈愿望,以致形成一种社会压力;高职院校的重组、破产带来生存压力。“穷则思变”,“困则生变”,高职院校的生存压力就是后发优势。后进职业院校的管理者,要善于利用后发优势理论,抓住发展机遇,进行危机管理,化解生存危机,变压力为动力,彰显后进优势。
用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和观念武装师生 办什么样的职业教育,如何办职业教育,这是职业教育思想问题。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等如何看,这是职业教育观念问题。职业教育的思想与观念是动态发展的,有一个认识过程。后进的职业院校,完全可以减少或者不经过先进职业院校当初的探索过程,直接选择最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和观念武装师生,思想和观念转变的成本较低。
用艰苦奋斗精神激发工作激情 任何学校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员工的精神激励。后进院校与先进院校相比,办学存在多方面的差距。如果让员工了解职业教育形势,知道本院校与其他同级院校的办学差距,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并体会竞争的压力,近距离感受领导的敬业和艰苦奋斗精神,就能塑造优秀的团队文化,将发展潜力变为优势。艰苦奋斗精神对后进院校的发展尤为宝贵。
科学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 专业建设是职业院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要的关键环节。专业设置和调整要根据培养目标、经济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既要考虑竞争和就业压力,追求办学效益的最大化和学生的就业需要,又要考虑职业院校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沿海大开发等的政策机遇,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按照社会需求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但对原有专业的调整会遇到念旧情结的阻力,对于上新专业则容易得到认同。在专业设置上,后进职业院校具有后发优势。
招商引资,提高办学硬实力 职业院校要办成一流,必须快速度、高标准地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学校竞争力和办出地区特色;必须充分利用和挖掘自身的资源优势,按照办学形式多样化、投入渠道多元化的总体要求,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实践证明,职业院校如果有多渠道融资能力,有教师专业发展、教学改革和教学设备手段现代化的财力支持,就具备发展的硬实力。后进院校在招商引资建设问题上更易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更易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和股份制改造。
借名校优势增强办学软实力 校际合作和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是提高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校际合作可以在物质、制度和文化等层面进行。对于发展相对落后的职业院校来说,委托名校主持办学,和名校签订利益共同体协议,引进先进的教育经营理念、教学模式、运营机制和管理方法,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交流、课程开发、校本培训、实习实训、招生就业和项目推广等方面争取名校的支持,在具有经济利益的项目合作领域,按照股份合作制,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按经济规律解决合作中的成本投入和利益分配等问题,借助名校品牌优势,可以快捷提升生存能力、扩大发展空间。
与名企共建,创新办学模式 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才。合作办学的指导思想是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赢的原则下,以专业为基础联系企业,以企业需求为目标来建设专业和学科,在人才培养模式、“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校企合作,共同为学生量身定做教育培养计划,实现学生就业的零适应期。校企合作办学的质量取决于双方的合作态度、人员素质、信息沟通渠道、双方信任和理解以及财务支持。建立能调动校企双方积极性的长效合作机制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出路。
改革管理制度,增强办学活力 当前,职业院校间专业设置趋同、同业竞争加剧,各专业均面临生存和发展问题,做精、做大和做强已经成为职业院校共同追求的目标。这就要求职业院校要对不断变化的市场进行研究,并拿出应对措施。如果职业院校的办学决策权全部集中在院校级层面,那么,势必反应迟缓,增加决策的时间成本,甚至滋生官僚作风,延误时机。这就要求将决策中心下移,划小核算单位,增加系一级办学自主权,让系科有权追踪市场,随时决策,系科有序进行独立核算、自主运作、二级分配、专业发展、学科建设和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对于后进职业院校,进行院校层面的宏观管理与系科层面的实体化运作改革,更能获得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也更能博得全体员工的理解和积极参与。后进职业院校具有经营管理的市场化运作等机制创新的优势。
利用求变心理进行创新 当前,职业教育因不适应转型期而面临发展困境。尽管职业教育已逐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但社会对职业院校的认可度仍不高。特别是后进职业院校,广大教师迫切要求改革,改变学校现状的呼声较高。职业院校领导要抓住师生求变心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引进兄弟院校成功的办学经验,结合本校实际进行消化和吸收,在借鉴中提高,在继承中发展。
由此可见,利用后发优势理论,后起职业院校可以将发展潜力转变为发展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1]刘玉芳.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我国后发优势分析[J].北方经贸,2007,(3):13-14.
[2]郭熙保.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之谜新解——来自后发优势视角[J].学术月刊,2009,(2):63-71.
[3]张杰.中国研究型大学创建世界一流的后发优势[J].科学时报,2009,(23).
[4]阳荣威.国际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后发优势[J].复旦教育论坛,2003,(6).
[5]胡延华.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实现中国高职教育国际化的跨越式发展[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5,(1):73-78.
[6]肖文韬,刘淑娟.后发优势辨析[J].学术交流,2003,(5).
[7]贾根良.后发优势的演化创新观[J].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70-75.
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09-0154-02
管建祥(1965—),男,江苏阜宁人,工商管理硕士,阜宁高等师范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育经营与管理及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