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燕(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天津 300222)
关于开发高职学习者认知潜力的英语教学对策
唐春燕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天津 300222)
英语教学可以借鉴学习者的母语习得过程,即可以借鉴学生已经拥有的认知能力,建立语言、世界和心理的联系,使外语学习者学到的语言知识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系统中去。在此观念的基础上,可以探讨具体的教学对策,如教学目标、实际的可操作方案及教学方法等。
高职;学习者;认知潜力;英语教学
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水平普遍较低,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基础不牢靠、动机不强、投入时间不够及记忆力较差等等。对待英语水平较低学习者的传统教学方法只是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忽略了语言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面,即没有充分利用学生成熟的认知能力。从儿童学习母语的过程来看,儿童要掌握一个新词,需要把这个词放在一定的词汇系统中,学习词汇之间的意义联系。二语学习者要理解词义,必须理解词语所代表的概念框架,与儿童的语义习得所不同的是,成年人对于词语的掌握更多的是通过类比,外语习得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赖认知能力。成年的二语学习者的许多概念或经验已经形成,无论母语与目标语相差多远,这些经验都是有益的。高职院校学生往往具有更强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情感,对各种知识都比较感兴趣,他们所建立的反映世界的概念系统对二语学习是一种优势,如果对这种学习潜力善于发掘和利用,必将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有质的促进。遵循这个理念的语言教学是以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旨在使学习者注意语言现象,而“注意”是二语习得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笔者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得到启示,以学生的词汇掌握“既实用、又够用”为目标,探讨了符合高职院校英语词汇教学的新途径。
从目前的实际来看,外语教学还是以掌握语言内部的知识为出发点,学生“死读书”的现象严重。以人类认知心理为出发点的外语教学 (下文称新的教学法)从描述抽象的语言现象与人的文化背景、社会经验、思维的关系入手,寻求与传统外语教学的接口方式。就教学内容而言,所讲授的词汇以基本词汇为主,因为基本词汇具有全民性、多义性、稳定性、能产性和可组合性等优势。由于基础词汇是最早产生的,必定蕴含着一个语言系统的民族和文化特征,使我们能看到语言形成的渊源。因此,外语教学要进行文化范畴方面的熏陶,要让学生了解目标语的认知倾向,比如,人类在认识世界、对世界进行范畴化的过程中,有一个层次总是得到最大的突显,那就是人类生活常见的事物、行为和最普遍的性状等概念及相应形成的基本词汇和结构。基本词汇是交际的首选,是学生无论在学习中或走入社会后都无法回避的,学好、会用基本词汇可以提供学生职业所需的更切合实际的知识,英语词汇教学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的词汇既简单又地道,既实用又够用。有研究认为,二语学习者只要掌握所学外语的3000个左右的常用词汇,就能读懂一篇文章90%左右的内容,在掌握这些常用的高频词之前,学习其他词汇没有什么意义。这虽然看起来有些偏颇,但从我国目前的二语学习情况来看,词义较多的基本词汇给外语学习者造成的困难最大。实际上,外语学习的“石化”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新的词汇教学法将促进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潜力,发挥感知、经验、生理、心理、思维、文化等方面相对稳固的优势,把与词汇有关的知识融入日常的教学内容中,介绍与词汇有关的意义网络,使学生掌握基本词汇的大量的多样化的表达,达到词汇学习质与量的并举。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人类智力与自然界交互影响的精华,人们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不断体会新的观念,接纳不同的价值观和社会模式,将有助于其未来的发展。
促成成年的外语学习者在大学阶段的有限课堂时间内快速掌握所学内容,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消化理论,整理出一套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用的教学方案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化零为整”的方法 传统的词汇教学非常零散,众多的词义和大量的例句给学生造成极大的记忆负担。“化零为整”就是要系统地学习词汇,让学生了解语言中的各种意义框架。比如,表示温度的基本词“cold”、“heat”、“warm”、“fire”等可用来表达人类的情绪,表示机器和工具的词汇可用来谈论政府、法律或经济的话题,用“赛马”模式可以认识生活中的竞争等等。由于语言是人类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心理认知互动的结果,因此,常见事物可以用来表达各种各样的抽象情感,所产生的表达蕴含着丰富的认知信息。英语中表达“辩论”的用语有众多的概念框架,如“辩论是旅行”、“辩论是战斗/战争”、“辩论是容器”、“辩论是建筑物”等。在“辩论是建筑物”的隐喻系统中,有“If you don't support your argument with solid facts,its whole structure will collapse.”(如果你的辩论没有充足的事实作依据,那么,你整个的观点将站不住脚)、“With the groundwork you've got,you can construct a pretty solid argument.”(以你的基础,你可以确立一个相当充实的论点)等表达。在学习“旅行喻”的时候,可以把关于教与学的隐喻表达 “We'vecovered a lot of ground today.”、“We have a long way to go on this topic.”等运用到教与学的互动中,突出语言学习的交际性。为了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应多布置课堂外的自主学习材料,让学生按类别将阅读材料分为大的模块,如科技类、人文类、文体类等,学生可以自己先找出基本词汇的抽象表达,包括习语、成语等,从词汇的最基本意义出发,因势利导,明确其抽象意义。
从“典型意义”到“边缘意义”的学习顺序 即从底层意义到抽象意义的顺序,这样才能完成对一个基本词汇的深入理解。先学一个词或短语的最基本的意义,然后学习它的其他意义,词汇的意义学习顺序是A→B→C→D的意义链,由简到难,其中抽象的意义是学习词汇的目标。比如,空间概念是人们认知的一个基本概念,而语言中表示空间关系的词都发展了隐喻意义,以多义介词over为例,其从空间意义到非空间意义的意义链如下:
1.控制和支配的意义:The lamp hangs over the table.→The plane flew over the city.(从垂直静态到垂直动态)→非空间意义(隐喻义):He has no authority over me.(从垂直的空间域到权力关系域)。
2.摆脱痛苦和困难的意义:He walked overthehill.→He jumped overthe wall.(从动态曲线接触到动态曲线不接触和跨过障碍)→非空间意义(隐喻义):He got over his parent's death.(从曲线跨过障碍空间域到克服痛苦和困难的抽象域)。
3.结束的意义:He lives over the hill.→非空间意义 (隐喻义):Our trouble is over.(从路径的另一端到想象的终点)。
模糊的边缘词更有用,因为它们可以用于更多的事物、情境和事件。以第二例中get over为例,以下各例over的意义都是以“障碍”的“好的例子”为原型的:(1)He is just getting over an illness.(他刚刚病愈)。(2)Sooner or later you' ll get over the shock.(迟早你会从震惊中恢复过来的)。(3)Her affair with Dick ended months ago,but she hasn't really got over him yet.(她和狄克几个月前就已经分手了,可她仍未真正忘掉他)。有限的词汇满足了无限表达的需要。这种依据语言习得规律的方法比起毫无章法地学习词汇,甚至是背诵字典的方法更能使知识内化在学习者的知识系统中,日后学生能积极地使用这些生动的表达。
填空法和补偿法——比较汉英语言认知特征的异同 语言融合了人类认知的参与和民族文化特征,决定了语言间看似相同意义的词所表达的概念内涵不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要让学生了解,既然人类的生存环境、习俗、宗教信仰和社会关系等都不同,那么语言之间完全对等的概念就不多见,一个词汇的背后隐藏着认识世界,描述文化的一系列事物范畴、事件和特性。比如,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语言总是利用那些离他们生活环境最近的事物来表达他们的思想,遵循着“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原则。如英国的文化属于海洋文化,中国的文化属于大陆文化,因此各自有自己的表达倾向,如挥金如土 (spent money like water)、奋力图存?(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不知所措 (all at sea)、“死”(be lost at sea“死”的委婉语)等。英汉习语产生的差异可以从各自的生存环境、宗教信仰、历史典故和习俗差异方面找到原因。比如,钓鱼是小孩子都喜欢的娱乐活动,因此当英语想表达“当我该玩儿的时候(while I was going to play)”,会用“当鱼咬钩时 (while thefish were biting)”来代替。从根本上说,语言的创新词汇必然是与文化息息相关的,因此,当出现新的表达的时候,利用认知因素的参与,能更准确地猜出词汇的意义。语言是敏感地反映着社会的,是反映各种社会现象和文化背景的“大会话”。由于文化差异,对中国社会的“拉关系”现象,西方人将其直接写成汉语拼音“GuanXi”,认为这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在语言中,词法和句法密不可分,如“The clothes wash easily.(这些衣服洗起来容易)”句子之所以成立,是因为 “洗(wash)”的动作本来就是与衣服联系在一起的,反映了人类认知构成的总体认识。相反,如“The clothes throw quickly.(这些衣服扔起来快)”虽然句法成立,但其意义不能包括所有人的一般行为,在人的心理上不构成第一联想,因此句子不成立。以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找出不同语言之间概念系统的交集,使母语的语言现象与目标语的概念相互连接,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笔者的相关研究说明,采取以上各种方法能很快地使学生掌握基本词汇的抽象意义,学生在很长时间内都不容易忘记,从而可把它们变为“写”和“说”的产出性词汇。总之,对词汇学习进行认知梳理的方法,可使学生了解较少的意义框架就可以掌握大量生动的语言表达,对学生将来应对考试中的阅读理解、听力和写作等项目以及日常的跨文化交际都大有裨益。
新的词汇教学法采取得越早越好,在大学阶段的一年级开始就应全面地推广。这是因为,刚刚离开中学校园的新生对大学的英语学习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以全新的视角学习英语会使他们感到大学英语学习不只是中学的延伸,而是一种颠覆。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水平较低,应尽量在正常的课堂活动中自然地穿插和灌输语言和认知的意识。根据笔者相关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年级较低的学生比年级较高的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时更加投入,而且如果方法得当,水平较低的分级教学班级,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能力不比水平较高的分级教学班级差。有关二语学习规律的理论认为,选择符合第二语言学习条件的教学方法才能促成有效学习。也可以说,只有当学习机会、时间和地点等与学生的风格倾向相适应时才会产生好的学习效果。另外,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加实际,其学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各种考试和满足职业需求,教学内容必须注重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可以被理解而又具有挑战性的知识输入才能使学生学起来既非常轻松,又感到学到了新知识,能增强学习自信心,减少学习焦虑情绪。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是通过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掌握知识的,从人类的认知倾向和思维方式出发的词汇教学是使学习者学会自觉修正思维偏差和错误的过程,要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听、说、做的机会,而不是在传统语言教学观念下孤立地学习各种语言形式。新教学方法要求在学习某个语言现象或某篇文章时,必须熟悉相关的语言之外的背景知识,因此,可以选择符合认知心理学的任务型教学法,这是一种比较符合中国学生实际的交际教学方法。另外,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视觉冲击优势,因为现代的学习者大多数喜欢视觉信息的输入,多媒体教学生动、逼真的显示信息的方式可使学生直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以各种主题形式出现的图片、文字、动画、音频和视频,能极大地刺激学生的感知系统,改善学生的情绪智力,同时又能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水平的提高,促成学生的主动学习和高效学习。
[1]Peccei,J.S.Children Language[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79.
[3]戴炜栋,任庆梅.语法教学的新视角:外显意识增强式任务模式[J].外语界,2006,(1):7.
[4]廖光蓉.英语词汇划分的目的、角度、类别及启示[J].外语教学,2007,(1):47.
[5]Schmitt and McCarthy.词汇:描述、习得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0-11.
[6]刘润清.英语教育自选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34-35.
[7]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68.
[8]卢植.认知与语言——认知与语言学引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164.
[9]马冬.中外文化交流及语用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96.
[10]Bernard Spolsky.第二语言学习的条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G712
A
1672-5727(2011)08-0021-02
唐春燕(1967—),女,天津市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与语言教学及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