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职业教育组织中知识转移路径研究

2011-02-21 08:09潘玉琴印香俊
职教论坛 2011年6期
关键词:显性隐性成人

□潘玉琴 印香俊

成人职业教育组织中知识转移路径研究

□潘玉琴 印香俊

知识创造和转移是成人教育事业竞争优势所在。在分析成人教育组织中知识转移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知识类型在个体间及个体与团体间的不同转移路径,提出了强化成人教育组织中知识转移路径管理的措施,提高知识转移效率,实现教师与学生知识溢出效应。

成人教育;知识转移;知识转移路径

关于知识的分类,目前,普遍接受的是Polanyi1966年提出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1]。显性知识是可以用正式的、系统的语言来传递的知识,相对而言,隐性知识具有个人的成分,很难形式化和交流。隐性知识根植于行动、承诺和具体的情景中,不易用正式的语言来清晰地表达。因为隐性知识嵌入到个体的经验中,并涉及无形的因素,例如个人的信仰、观念和价值观系统。知识转移是知识从来源方到接收方之间转移的一个过程,其目的是有利于知识在公司内或合作公司间的流动,以提高公司竞争优势和能力[2]。其本质是个人与个人间、个人与组织间、组织与组织间知识的发送与接收过程,目的在于知识来源方的知识成为知识接收方的知识,是缩小二者之间的知识差距,促进个体或组织间的共同发展。转移知识的特性包括知识的默会性、专用性、复杂性和有用性。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是指整个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不论其内容、水平、方法如何,是正规的或是非正规的,不论是延续或是取代学校和大学进行的初步教育以及在企业的学徒训练。通过这个教育过程,使社会成员中被视为成年的人增长能力、丰富知识、提高技术和专业资格,或使他们转向新的方向,在人的全面发展和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均衡而独立发展,使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得到改变。

成人教育组织中知识类型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其教育的根本功能是实现知识的有效转移。成人教育组织中知识转移是知识从教师间、教师与学生间、学生间转移的一个过程,尤其把教师所掌握的知识一部分转移给学生,达到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成人教育中知识转移属于知识转移的范畴,具有知识转移的特性,即默会性、专用性、复杂性和有用性。同时,由于成人院校是知识转移体系中的中介机构和服务机构,是 “知识地图”、“知识场”和“知识库”,使得成人教育组织中知识转移又具有知识转移中介机构和服务机构的基本特征,如中介性、服务性、服务过程的互动性,服务过程的差异化。以此,我们力图研究成人教育组织中知识转移路径,以规避知识转移障碍,提高知识转移效率,实现教师与学生知识溢出效应。

一、成人职业教育组织中知识转移路径

成人职业教育组织中知识转移转移路径很多,以下主要从显性知识在个体间转移、隐性知识在个体转移以及显性知识在个体与团队间转移三个方面对知识转移路径进行归类与分析。

(一)显性知识在个体间转移

显性知识在个体间转移即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进行。1.显性知识在教师之间转移。显性知识虽可以编码并能用正式的、系统性语言传递,但组织中的显性知识一般缺少有机组合,呈游离状态[3]。教师之间将不同专业的不连续的显性知识碎片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一个新的整体,并以在职培训、私人间的知识援助等方式加以传递,实现教师之间知识转移。在职培训是这类学习中能称为较具规模性的学习途径,其余的则只能靠个人在工作中的领悟和反思。另外,教学工作中也可能出现因亲密的私人关系而产生知识援助。在职培训多数只针对基本的工作技能,对如何应对工作中一些非惯例性的问题除个人领悟和反思外则可能束手无策;2.显性知识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转移。在教学过程中,借用多样化的工具收集、整理各种资料,课程设计组精心准备的成果,整理收集的网络资料,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实现知识转移;3.显性知识在学生之间转移。一般情况下,不同学生之间因缺乏不同知识而较难发生知识转移,但在利用成人院校资源中存在着共同的知识需求。例如,学生借助成人院校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即E-learning系统,方便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体验“边做边学”和“反馈中学”, 相互交流,增加自己的知识存量,丰富自己的心智模式,为知识创新打基础。

(二)隐性知识在个体转移

隐性知识在个性转移即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进行。1.隐性知识在教师间转移。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汇集一起,造成了不同教师经验、知识能力的差异。个别经验欠缺的教师属于知识接收方,在正式或非正式的现场交流中(如经验交流、座谈会、个别交谈等方式),通过观察、模仿、练习,掌握了高素质教师即知识发送方的隐性技能、诀窍和心智模式等隐性知识,并把它潜移默化为自己的隐性知识;另一方面知识发送方通过知识编码等手段对自己掌握的隐性知识显性化,以文字、符号、图像等形式通过群件技术、即时技术,主要的形式有BBS讨论、学术论坛、专家视频讲座等方式转移隐性知识;2.隐性知识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转移。知识背景差异是知识转移过程中最关键因素。因为学生在某方面发现知识欠缺,才产生知识需求,促进知识转移。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知识需求,通过课堂讲授、课后面对面交流、见习期间师徒关系等方式,从中吸纳不同的知识、思想,或通过“边干边学”等方式亲身体验获得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心智模式进行联系和整合,促使新知识的产生;3.隐性知识在学生之间转移。课后业余时间,学生之间私下交流心得,达成学生之间知识转移。

(三)显性知识在个体与组织间转移

个体与组织间的知识转移是双向的,包括个体知识向组织转移和团队知识向个体转移两方面[4]。

1.显性知识在教师与成人教育组织间转移。教师把自己拥有的显性知识或把组织内游离的知识碎片整合的新的显性知识以文件或资料等形式存档,并通过群件技术、培训等形式转移给组织。组织可以把记录于文档中的相同规范与流程等显性知识,通过培训、群件技术等方式传递给其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建知识库、知识地图,方便其他教师查阅自己所需信息,加快知识转移速度,提高转移效率。

2.显性知识在学生与成人教育组织间转移。在成人教育中,学生把自己拥有的不同知识、经验、信息,通过教学反馈、教学评价等形式转移给组织,给组织注入新的血液,增强组织的创新活力。

3.隐性知识知识在教师与成人教育组织间转移。隐性知识通过组织的正式、非正式面对面活动在教师与组织间相互转移、渗透。隐性知识依赖于情境,轻松、休闲的环境有利于隐性知识的外溢。组织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如座谈会、知识交互空间等,自由对话和交谈,让他们分享个人感觉、情感和经验。组织还可以把个人或组织拥有的技术诀窍、经验以超文本的形式纳入数据库,在组织内部交流学习。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便于教师以自身的悟性和洞察力吸收组织的隐性知识,结合自身的心智模式加以创新或把自己领会的经验、技能,转换成公共术语或概念,使其显性化、标准化,汇总到工作操作手册中,以便其他教师学习;另一方面教师的隐性知识在人际互动中会被整合为组织的隐性知识,促进组织层面共有知识的发展。

4.隐性知识在学生与组织间转移。成人教育组织通过教学平台受理学生提问,根据问题的性质、所属的学科范畴,把学生提交的问题分门别类进行归类,将问题转交给相关的教师。学生在交流中自己的隐性知识也被潜移默化整合为组织的隐性知识。

二、成人职业教育组织中知识转移路径的管理

(一)教学形式选择现代远程教育形式

针对成人高校发展滞后,成人学生整体素质不高,教师流失严重的问题。同时目前扩大成人院校规模还遇到投资、师资、生源不足的矛盾,选择投资少、专业实用、费用低、不用离岗就能进修提高的教育形式,首选现代远程教育形式。现代远程教育对技术的依赖性较强,教学软件的功能直接影响成人教育功能的发挥和教学的效果。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学生的基本学习形式是利用媒体自主学习,即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教师指导与激励为前提,以“自主尝试—自主领悟—自主反思—自主应用—自主巩固拓展”为程序的自主学习[5]。现代远程教育的核心是成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主性,充分体现了学生认知主体的特点,其特点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与教师互动。包括学习的全过程、异步学习、学习双向交互模式、学习资源、虚实结合的学习环境、学习服务体系的建立等。因此,教学软件系统是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中枢神经,也是现代远程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催化剂。现代远程教育管理者要增强服务意识,要以人为本,要把服务和效率的管理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加大投入以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支持教学管理的多元化网络平台(网络与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务管理服务平台等),建设现代远程教育的网上教学资源库,并把网上的教学资源融入到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在现代远程教育服务过程中,成人教育组织、学生、技术选择与支持和教师与学生交互关系四个要素共同作用推动服务创新,从而促使成人教育团队内知识共享的循环发展。

(二)引进先进的软件技术,逐步完善知识转移的技术支持系统

成人职业教育技术方面,应引进或充分发挥专业教学软件的作用,例如,IM咨询系统、即时通讯插件、移动通讯、博客等。这样,可以为不同个体间或组织间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使根植于行为本身的经验、技能及个体的认知结构(思维模式、信仰、观点)在交互中得以高质量、高效率的转移。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不仅能转移隐性知识,而且转移效率也在不断提高。尽管转移质量不如面对面的现场互动,但组织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如数据库与数据仓库、隐性知识的显性表示、关联技术分析、信息检索技术、可视化研究、数据挖掘、决策支持与信息分析、元数据、软件工程方式实现知识的快速转移,加快创新频率。

(三)吸纳更多人才加入成人教育组织团队,建立高素质教师资源库

知识在转移、交叉、融合中才能得到创新。高素质的教师不仅可以增加组织的知识存量、增大知识转移基数,还可以增加创新机会、提高创新效率。成人教育组织成员差异性表现在人员结构中,一般是指组织教师年龄的梯队和层次性、知识的交叉互补性、技能的多样性、个性的倾向性等方面。但这些差异有时候仅仅是一种表面现象,并不是真正的有意义的差异。所以,教师结构配置的一项根本性任务就是在组织中挖掘和补充有意义的差异。比如教师不定期的轮岗、外出培训,或者吸收部分有学科背景的专家充实到教师队伍,建立高素质教师资源库中。这样,拥有许多学科背景人员结构体系,才能够吸引更多成人学生慕名而来,充分利用成人教育服务项目。

[1]李钢,刘益.国内外企业知识转移的研究现状分析[J].情报杂志,2007(9):10-13.

[2]陈芳.管理咨询服务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4):460-462.

[3]王伟,黄瑞华.知识转移的效率:知识特性和内部知识市场的影响[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3):75-79.

[4]周和荣,张鹏程,张金隆.组织内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机理研究[J].科研管理,2008(5):70-77.

[5]孟雅杰.论成人教育质量与教学模式[J].成人教育,2008(5):67-68.

责任编辑 王国光

潘玉琴(1965-),女,江苏常州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化工技术研发及职业教育;印香俊(1978-),男,江苏镇江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学生素质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

本文系2007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高职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角色研究”研究成果,编号:07SJD710011。

G719.1

A

1001-7518(2011)06-0040-03

猜你喜欢
显性隐性成人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成人不自在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Un rite de passage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