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的选材和构思能力培养探究

2011-02-20 01:27卢云梅
职教通讯 2011年10期
关键词:包身工规律文章

卢云梅

(如皋市职业教育中心校,江苏南通226500)

学生作文的选材和构思能力培养探究

卢云梅

(如皋市职业教育中心校,江苏南通226500)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是形成观点的基础,也是表现观点的支柱。材料丰富,写作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材料贫乏,储备不足,写作时就难免捉襟见肘。为了能在头脑中形成丰富的材料,要求学生深入生活、广泛阅读和勇于创新。相同的材料,谋篇布局不同,也就会有不同的作品。构思上有创新,文章也就有新意。

作文教学;材料;构思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说到要写作文,学生就唉声叹气、愁眉苦脸。而近年来高考作文是话题作文,给一段材料,自选话题,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这种开放式的话题作文,取消了许多限制,为考生自由发挥、自由创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那学生为什么还这么怕写作文呢?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学生头脑中没有材料,真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者就是没有组织结构和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的能力。笔者从事高三语文教学多年,认为要让学生不怕作文,首要的就是要积累大量的材料,其次要学会组织文章,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一、学生选材能力的培养

(一)应要求学生深入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这就要求学生平时深入生活,学会观察社会、思考生活、积累素材,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参与各种活动,去观察、思考、想象,在生活的海洋中吸取丰富的营养,收集写作的素材。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把观察所得和感想随时记录下来。这样积累的素材多了,厚积薄发,写作时就不会捉襟见肘。夏衍为了写《包身工》,曾经深入到包身工的工作车间,“足足作了两个多月的‘夜工’,才比较详细的观察到一些她们的日常生活。”

(二)应广泛阅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鲁迅先生主张“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也要泛览”。天文地理、时事政治都要了解,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作品要求学生都要读读。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甚至包括街头广告等都可看看,可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去回顾品味古代社会的生活景况,去领略欣赏海外的生活画面,去想象体会未来的生活情景。博采众家,取其所长。这样,通过广泛的阅读,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丰富了的素材,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巴金在《谈我的散文》中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能慢慢地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但是我仍然得感谢我那两位强迫我硬背《古文观止》的私塾老师。这两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我后来写了二十本散文,跟这个启蒙先生有关系。”

(三)要勇于创新

对一些老材料(包括教材中的材料),要引导学生发现其创新价值,想人之所未想,用人之所未用,使老材料能证明新观点、解决新问题。

二、学生谋篇布局构思能力的培养

同样的一块布料,风格不同的服装设计师就会做成不同风格、不同等次的服装。作文也如此,相同的材料,谋篇布局不同,也就会有不同的作品。构思上有创新,文章也就有新意。

(一)要抓住规律,符合思维过程

当代作家孙犁在《文艺学习·谈结构》说:“一篇作品既是描写一个事件,那事件本身就具备一个进行的规律,一个存在的规律。作者抓住这个规律,写出这个规律,使它鲜明,便是作品的基本结构。”因此,构思文章结构时要考虑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符合人们的思维过程。比如写记叙文,一般总是按照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来安排结构,即使是倒叙或插叙,也只能是局部的调动。如夏衍的《包身工》中间对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势的分析说明就是采用的插叙的写法,但整个文章还是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为序来组织材料的。写议论文,总要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从多个方面加以剖析,揭示其内在本质,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主次分明,详略相宜

写文章不能平均用力,有的要不惜笔墨,极力铺陈,有的只需粗笔勾勒,一笔带过。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要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而定。详写,就是根据主题需要,把对主题有重要作用的材料写得详尽些。略写,就是把与主题关系不大但又不能不写的材料写得概括、简略些,一笔带过而已。郁达夫《故都的秋》第三自然段为了突出故都“清、静、悲凉”的特点,作者选取了随处可见的景物“碧绿的天色、蓝色或白色牵牛花”来描写,而对“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这些胜迹只是一笔带过。

(三)要跌宕起伏,斑斓变化

“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的结构也应有跌宕起伏,波澜变化,可以通过制造悬念,巧用伏笔,欲扬先抑,运用蒙太奇等方法来取得这样的效果。《明湖居听书》一文在写琴师弹奏时,先写琴师的外貌“长长的脸儿,一脸疙瘩,仿佛风干福橘皮似的,甚为丑陋”,写他弹奏时“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可谓技艺高超,作者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收到极好的效果。

卢云梅,女,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G715

A

1674-7747(2011)10-0070-02

[责任编辑 方翰青]

猜你喜欢
包身工规律文章
注重创作技艺 彰显内涵本质
——从写作特色的角度解读夏衍《包身工》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当代语境看“包身工”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自由与权利
巧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