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欣欣
(南京市下关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南京210011)
中职财会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曹欣欣
(南京市下关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南京210011)
中等职业学校应树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积极探索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财会专业应通过调整教学内容,运用四阶段教学模式,实施问题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中职;财会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中应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岗位变化的能力。就财会专业而言,专业课教学要确立“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主线”的教学指导思想,积极探索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模式。笔者经过实践中的探索,认为可从如下三个方面落实这一教学指导思想。
学生的岗位能力应该在工作情境中将理论与技能加以应用才能形成。由于财会岗位的特殊性,很多单位不会让实习生接触第一手的财务信息;现阶段,由于岗位少,用人单位对所招聘人员业务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使学生在校期间无法到工作现场中掌握职业能力。鉴于这一现状,财会专业的实践教学已逐渐转变为校内模拟实习为主,社会实践为辅的形式。这决定了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必须融为一体,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要使课堂教学实现上述要求,就必须对有关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将以前理论与技能脱节的内容按“理实一体”的原则进行整合。例如,“基础会计”课程,可通过“案例问题+学习知识点理论+情境实践”的结构调整教学内容。在讲授会计基本理论和记账的方法时,以一套模拟账务资料为案例,采用真实的账证资料,按照实际会计工作的循环步骤,讲述会计期初各种初始设置的工作、日常经济业务发生后的处理方法、会计期末会计资料的加工及前后会计期间的衔接方法,再将各类具体会计核算方法融人各项练习中,要求学生按步骤操作,以此让学生掌握处理账务的步骤,实现理论知识学习与掌握操作技能的有机结合。
“登记账簿”在“基础会计”课程“会计凭证与账簿”这个章节中,是按照设置账簿的原则、账簿的组成内容、会计账簿的启用,及登记规则的顺序来安排教学内容的,教材中虽也列出了已登记完成的账簿表样,但是,学生往往学完之后不知道如何进行账簿登记。这是因为课本的知识点是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设置的,并不是按照工作项目完成的需要组织的。笔者认为,教学内容应进行如下调整:首先,介绍某新成立的一家公司各项业务刚刚开始,需要开启账簿进行账簿记录,教师事先设计好系列经济业务;其次,通过案例阅读让学生在具体案例中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建立账簿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操作步骤);再次,从案例中指导学生根据模拟资料进行期初设置,根据企业日常经济业务发生的顺序介绍登记账簿的工作步骤和要领,在学生操作过程中介绍各类账页的格式、会计账簿登记的方法、规则、程序以及错账更正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按不同的账目处理程序登记各类账簿的方法。
这样,原有“基础会计”教学内容的重心,就从割裂的各种核算方法组成的理论体系,转变为按实际会计工作流程组织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体系。教学知识点是按照工作项目完成的需要被组织的,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来学习相关知识,学与做融为一体,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
职业技能是形成岗位能力的关键。技能形成有其自身规律,教学中必须遵循,并据此设计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众所周知,技能分两种类型,其一,操作技能,它是强调受训练者完成任务的步骤,训练学生掌握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的技能;其二,智力技能,它是指完成任务的思维方式。技能的形成具有从操作技能向智力技能的过渡的发展规律,操作技能可以通过简单重复的机械训练得以提高,而智力技能的培养要依靠系统的思维训练。会计工作需要操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结合。会计人员面对每天发生的经济业务,必须首先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然后再将其判断的结果反映在账簿上。所以,我们的教学不能把技能教学仅视为操作训练,单一地让学生作反复练习,应该重视智力技能的教学,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思考。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不断指导学生如何内化知识、技能,使之得到迁移和发展,形成能力。所以技能教学要求教师预先根据技能形成的规律设计出一个相对固定的教学程序,以提高技能教学的效率。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对技能教学规律的探索,总结出“四阶段技能教学模式”。现根据“基础会计学”中“记账凭证的填制”教学案例对财会专业“四阶段技能教学”做一解读。
第一阶段:准备、定向阶段。这是学生的初步认知阶段。例如,记账凭证填制的教学,教师先让学生观看收、付、转三种记账凭证的实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借助实物投影介绍记账凭证的构成,使学生明确记账凭证应填制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对记账凭证填制的整体感知。本阶段以教师的讲解、示范为主,通过教师本人的语言或动作,以及有关的挂图、投影等教学媒体所作的示范和演示来实现,使学生在头脑形成一个行为模板,建立起动作执行的定向印象。
第二阶段:示范、模仿阶段。即学生仿效记忆中已形成的行为方式的阶段。接上例,教师依据一经济业务为案例,利用投影,从日期填制开始到填制人签章为止,一步步演示和介绍记账凭证的填制过程及要求,包括凭证日期、编号、摘要表述、科目及金额的排列、划线等步骤的要求。本阶段教师指导和学生操作是交替进行的,教师的讲解应与行动示范相结合,学生通过观察、理解,从而效仿,并不断修正。教师应多次重复复杂过程或关键环节,将整体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并结合语言讲解,明确要领,启发引导学生理解。对于学生在模仿时的错误动作要及时纠正,并在集体指导的同时加强个别辅导。
第三阶段:练习、协调阶段。即学生将个别动作通过反复练习、联系、协调,完善起来,并达到自动化阶段。进入本阶段,教师应让学生在记账凭证上反复练习,使学生能够准确选择记账凭证,准确在凭证上反映会计分录。通过反复练习,学生操作速度及准确性会不断提高,所填制的凭证也将更整洁、美观、规范。本阶段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强调练习的量,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巧练,引导学生分析。练习方式应是多样化而并非枯燥无味地机械重复。本阶段以学生演练为主,教师进行“画龙点睛”。这一阶段是技能教学的关键环节,通过练习协调形成正确和迅速的行为及思维方式。这是技能形成的重要标志。
第四阶段:概括、迁移阶段。即对操作过程的知识技能加以联系,使知识、技能系统化、抽象化,这是形成专业思维能力、以及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阶段。仍接上例,在学生较熟练掌握记账凭证一般填制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深难度,拓展知识面。如介绍一笔经济业务涉及多张凭证反映的填制方法;又如,训练学生如何直接根据原始凭证而脱离文字叙述来填制记账凭证,等等。本阶段教学的要求和难度均较大,必须依靠教师的概括、引导、学生的总结、领悟、迁移内化,才能逐步实现。
如果在财会专业教学能按照这四个阶段进行,学生不仅能掌握一定的技能,而且思维的系统性、联系性也得到增强,对出现的实际问题、现象将能灵活自如地解决、解释和处理,为未来形成岗位职业能力奠定了基础。
现阶段,在财会专业教学中广为使用的还是“讲解式”教学方法,这种教法由教师直接控制着教学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导致教师重知识的传授,轻学生能力的培养,形成“一言堂”的局面。这与财会专业教学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大相径庭,应大胆变革。笔者认为,财会专业课程必须实施问题教学法,改“讲解→接受”为“问题→解决”的教学形式,追求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并经过反复思考、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钥匙”(或由教师提供),然后将初步形成的知识、技能加以应用并得到巩固。最后,通过交流,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以迅速形成能力。
与“四阶段教学模式”相对应,问题教学法的教学程序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训练巩固—总结提高。教学程序的运用,可以针对某堂课的整体设计,也可以针对某一教学环节的局部设计。(1)创设情境。由教师根据学生一定的生活经验或认知水平创设模拟工作现场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2)提出问题。根据基础性(学生具有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障碍性(学生存在独立解决问题的困难)、探究性(问题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有效)的原则设计精要问题;(3)分析问题。学生在理解了需探究的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确定问题重点,了解问题的关键,明确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解决问题从哪些方面着手和解决问题的顺序;(4)解决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与技能首先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再找出解决的方法。学生也可以经过反复思考、推理,依据教师提供的工具、方法、资料,最终归纳出正确的解决方法;(5)训练巩固。将通过解决问题获得的知识、技能在新情境中进一步应用,以达到巩固和培养职业岗位能力的目的;(6)总结提高。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思维过程、学习方法、解决步骤。并提出新的学习目标。例如,在讲解“财务会计”中“坏账准备金计提”时,首先,教师放一段录像:2008年在美国爆发后又在全世界蔓延的金融危机的新闻片段,向学生说明此次金融危机源于次贷危机,也就是大量的金融坏账。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对方欠账没有还怎么办呢?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发生坏账的会计处理程序。然后引导学生找寻解决办法:“计提坏账准备金”。再之后,又设悬念:怎么提呢?然后再分析讲解具体计提办法(备抵法)。最后,再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计提坏账准备金?引导学生分析计提原因:需要遵循会计核算谨慎性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至此,学生在系列问题的解决中逐步深入地掌握了新知识。
问题教学法的实施,不仅可以贯彻“四阶段教学模式”,而且落实了“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主线,以教学为主题”的教学指导思想。使学生既掌握了财会理论知识与技能,又发展了情感意志,提高了心理素质,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另外,这一教学方法更重视学生自主意识、探究精神、创新观念和耐挫能力等品质的培养,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技能教学是衔接知识运用和能力形成的重要教学环节,其教学效率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生职业能力的高低。优化技能教学,教师首先必须端正对技能教学的认识,调整教学内容,运用技能教学的基本模式,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高效地掌握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实现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职业能力是技能、态度、价值观等多种要素的综合,在教学中,必须通过对各项会计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强化,同时,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的法律意识。
曹欣欣,女,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财会教学。
G712
A
1674-7747(2011)10-0033-03
[责任编辑 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