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1-02-20 01:27孙伟宏
职教通讯 2011年10期
关键词:工学校企实训

孙伟宏

(江苏省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江苏苏州215600)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孙伟宏

(江苏省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江苏苏州215600)

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其必须依托企业,借助企业的力量,共同培养人才,实现企业与学校的互利互赢。职业院校应深化校企合作,倡导工学结合,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在职业院校中可大力推行校企合作,采用工学结合的模式来进行当前职业教育所需人才的培养,这样既降低了学校与企业的投资成本,又让学生真枪实干,在动手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产品的实际生产过程及企业环境的氛围,为以后快速适应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粗浅的探讨。

一、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校企合作

随着国家、地方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全国各地地方政府都加大投资来发展当地的职业教育,从而使职业教育的竞争日趋白日化,而瞬息多变的市场使职业教育的专业也变化多端,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在新一轮的竞争中争创新的优势,职业学校应瞄准市场,在机电、数控、汽修、会计、物流、计算机等热门的专业,积极与相关企业开展多种合作,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积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与牡丹集团、张铜集团、永钢集团等有实力的企业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与江苏新美星包装机械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实施“校企互动”人才培养,学校根据这些企业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在教师讲完理论课程之后,由教师带领学生到这些企业实地参观考察,让他们感受到企业环境的氛围,并通过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到校进行专业实践指导,使校企合作向“宽领域、多模式、深层次、紧密型”方向不断发展,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

学生走向企业后,企业工人师傅与我们的学生一起加工,他们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产品加工的理念都无形给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以深深的启迪,通过他们的率先垂范,给我们的老师、学生以企业化生产的技术指导,实打实地生产出机加工产品来,大大加强了学生的质量意识,使他们朝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迈进。

二、以课改为契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改革是职业学校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提高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职业学校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必须要有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来支持。学校以申报省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改实验点为契机,遵循“文化够用、技能过硬”的原则,在重视培养学生基本文化素养的同时,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培养应用技术能力和操作技能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将原来分化过细的相关专业课程重新整合为综合化课程,减少了一些理论性较强且生产实际中应用较少的内容,淡化理论推导,强调知识应用,并聘请企业技术权威参与学校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调整实训计划,努力把教学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需求目标相结合,把教学培养标准与企业用工标准相结合,着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努力探索“2+1+1+1”的培养模式,在压缩基础公共课的同时努力增加专业课、实训课的学时,突出技能教学,通过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等方法实行工学交替式的学习,并要求前2年对学生完成文化基础课及中级考工,第3年完成专业基础课及高级考工,第四年完成较深的专业课程及技师等高级别的考工,并深入企业进行短期的顶岗实习,最后一年进行下企业全面顶岗实习,这样使学生在毕业时就能直接上岗,成为“学得到、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高技能人才。

此外,学校还积极改革考核方式,加大形成性考核在期末总评中的比重,降低卷面理论考核科目的比例,加强实践技能的考核,力求实现考核内容理论与实践并举,形式灵活多样。

三、以师资建设为突破口,为工学结合保驾护航

调查发现,既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尽管这几年做了很大努力,除了适量引进非师范专业师资之外,还加大了自身师资队伍的培养培训力度,但真正符合“双师型”教师标准的仍然不足。为改变这一现状,学校积极深化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制定教师培养规划与制度及师资建设专项经费的支持,为教师提供参观、考察、学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开阔眼界、接触实际的机会,确保每年有50%以上的专任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像专业教师的企业顶岗轮训、“四新”培训、出国培训或出国短期学习等形式来促进专业教师快速成长。同时,学校还积极发挥年长的几位高级技工的优势,通过传、帮、带,积极引领组内专业教师快速成长,加强了学校专业建设的队伍力量。为进一步拓展专业教师知识视野,学校还不定期地邀请专家、企业家来校做专题报告,引领青年教师加速成长,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保驾护航。

四、以实训、顶岗实习为切入点,坚持工学结合

传统的教育模式认为学校是学生教育的组织和实施者,因而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的唯一主体,而企业只是学校教育成果的被动接受者,而在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中,学生的培养教育则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完成,学校以实训、顶岗实习为切入点,坚持工学结合模式,使教学实施主体呈现多元化教学资源的局面。

学校积极利用校内教师与企业师傅专家共同开发的校本课程,通过每学期的项目教学,不断加大学生实训力度,多方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技能。在这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设备的基础上,我校还积极依托公用的实训基地及校外企业的资源,使其中的设备资源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如在学生学会汽车运用与维修基本理论知识后,让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任老师带领学生进入校企合作的汽修厂、维修点等地方,由施工经验丰富的师傅进行现场指导,利用其丰富、先进的实训设备来完成实践环节的学习和技能训练,这种依托外界教学资源实打实的做法非常有效,可使学生在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快速掌握工作岗位所需的实际操作技能。

五、以措施为激励,促进高素质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因而以促进学生就业作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动力及归宿。为此,学校通过深化激励措施,来促进学生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向往。

学校每年都要进行技能竞赛表彰会,对在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学校大力宣传,通过由企业领导来校发奖金和证书,同时,邀请获奖学生家长参加颁奖典礼,并把他们的肖像贴在墙上作为校园文化来宣传。这种形式大大调动了学生苦练技能的积极性,为职校学生树立了自信,促使他们提高技能的决心,同时,又宣传了学校,提高了学校社会知名度。

另外,学校还积极建立学生工学结合实践档案,对积极参加工学结合实践活动、表现优秀的学生积极给予奖励,并对有一定生产实习工作经验、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学校就业指导部门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就业,让学生体会到工学结合带来的实惠,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工学结合活动,并成为工学结合推动的主力军。在2011年暑期毕业生就业会场,学校对参加过竞赛获奖、实习期间表现优异的学生另外开辟选区(A区),要求用人单位给这些学生的起点待遇不低于1 200元,这种重视工学结合、技能型高素质人才的作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招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火爆局面,真正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的三赢,也为企业挑选优秀毕业生创造了机会,提供了平台。

对于教师,学校除了积极给予物质奖励外,还通过设立名师工作室等精神奖励措施来进一步加强专业教师提高专业技能的决心,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孙伟宏,男,党委书记、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管理。

G710

A 文献标识码:1674-7747(2011)10-0064-02

[责任编辑 秦涛]

猜你喜欢
工学校企实训
盐工学人
——宋辉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景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