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刘智强
“博客”的英文名称是“Blog”,常被意译为“网络日志”。它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网络链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简单来说,博客是人们在网上写日记,它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博客以其“交流超时空”、“互动无限制”等优点,已成为个人通过网络发表言论、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将博客运用于作文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为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内涵。
一是作为学生的个人日记。博客意为“网络日志”,学生可以在个人博客空间直接发表自己的文章,将原来纸质的日记转化为电子版日记。这样,学生就可以拥有一份个人“网络杂志”,自己既当作者,又当编辑,打造属于自己的个性化作文天地。
二是作为免费发表的园地。教师可以组织开通班级作文博客,将学生优秀作文发表在博客空间,形成电子版作文精选集。这种形式的作文精选集,使学生更容易赢得“发表”的机会,从而觉得写作过程更有意义。同时,它真实地记录了学生学习写作的过程与结果,承载了学生的成长历程,从而起到“电子成长档案袋”的作用。
三是作为师生互动空间。博客为参与者提供了交流互动的自由交往的空间。学生可以在博客上发表自己的文章,也可以对他人的帖子进行评论。形象地说,博客就像是一块“电子公告板”,师生、生生可以借助这个“公告板”,进行延时性的、自由的、多向的交流。通过博客,可以创建一个无限广阔的师生对话的平台,充分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深层次的零距离接触。
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博客写作满足了学生内在的某些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要教会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作文分享”理论认为,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是作品,作品的读者越多,它的价值就越大。
传统作文教学方式,学生作品的读者往往只有教师一人,大多数只能“深藏闺中无人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逐渐被削弱,以至湮没。博客写作则更具优势,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作品、赢得读者、体验成功的平台。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写作不仅是为了完成作业,而是在为许多潜在读者而写作时,这无疑是令人兴奋的挑战,从而激发出巨大的写作热情,读者意识也大为增强。读者存在于学生的强烈期待之中。为了发展读者总数,为了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他们勤奋地写作,精益求精地写作,读者不断地跟帖、评论、鼓励。这样,读与写就形成了一个互相刺激的良性循环,作者也在写作中体验到成就感、快乐感,写作成为一种主动地表达自我的行为。
学生写作过程是一个由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的复杂过程,也是一个高度个性化的外显过程。传统作文教学,受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教师对数十名学生按相同标准、相同步骤和相同方法开展作文教学,把学生的写作学习活动约束成高度统一的集体活动,限制了学生发挥的自由度,增加了学生写作的难度,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张扬和创造性的培养。网络环境以其交互性、开放性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思想自由驰骋的个性化独立空间。当他们独自沉浸在自己的个人空间进行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时,往往不会过多受到外在条条框框的限制。“我写我,所以我是我”,在这种无“威胁”的宽松写作环境下,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写作压力,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实地表达出来。
作文源于生活,但生活经验的获取并不仅仅局限于亲身实践,它也同样来源于间接经验。叶圣陶指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而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网络却是社会生活的缩影,网络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海量的信息资源,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而且查阅、浏览便捷,可成为学生观察社会的窗口,成为增添生活储备的捷径,为学生高效率和大容量阅读提供了保障。这样,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大大增加,为学生开阔写作视野,拓展写作思路提供了可能。为学生获取丰富、鲜活的作文素材提供了机会,化解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素材来源问题。
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教师的教育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如果能够利用博客平台,师生共同撰写“教育叙事”、“学习叙事”,将是一笔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撰写教学日志,记录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促进自身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则可以通过“叙事”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学习及写作过程,如作文材料的积累来源,文章的立意构思过程,他人评论的启示,修改步骤等,从而对自己的写作学习进行反思,实现以反思促进步。
利用博客辅助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阅读,实现阅读和写作的相互提高。学生可以从网络中获得海量的在线免费阅读资源,学生在线写作,阅读的机会和范围都得以大大增加,在阅读内容和阅读形式方面也获得了多样化的选择。学生的阅读技巧尤其是有效的略读与浏览的技巧在大量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而且,利用博客写作,可以通过写作理解阅读,通过阅读反哺写作,从而达到阅读与写作共同进步的目的。
博客因其开放性的特点,使学生习作的阅读对象扩展到教师、同学、家长以及素不相识的网民,将作文学习活动置于学校、家长、社会的广泛的互动之中。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既是作者也是读者,既评判他人也接受他人的评判。这样,可以获得更全面客观的反馈信息,还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讨论交流、同伴互助,助推写作水平的进步。通过博客撰写文章,还可以使写作过程变得透明,学生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写作全过程。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写作的进展,在必要时以在线跟帖、参与评论的方式,给予适当的帮助与建议。教师不仅是单一的指导者,还兼做学生的协作者,甚至是匿名的评论者。这无疑帮助教师实现了角色转换,丰富了角色体验,有助于作文评价标准与方式的突破。
首先,博客作者往往不是专业人士,作为阅读的材料而言,必然掺杂着错误、纰漏甚至极端的言论。因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生活阅历所限,这种非专业的随意性的阅读,固然提高了阅读的自由度,但是,它不能弥补读者较弱的或者比较欠缺的阅读水平,一些学生可能会被不正确的材料、错误的观点所误导。因此,如何提高作为读者的学生的阅读鉴别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无疑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其次,网络具有虚拟性的特点,留言者具有“面具化”特征,学生的博客完全公开,可能会受到一些非建设性的、甚至是攻击性的评论的恶意中伤,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写作积极性因此而被挫伤。学生在真实记录自己生活的同时,存在着因此而泄露本人或他人隐私的风险,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因此,教育学生在博客写作时学会保护隐私,理性对待攻击性的恶意评论,并和善友好地参与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再次,利用博客辅助作文教学,为激发学生写作动机,拓展教学资源,改革教学评价提供了便利。但网络并非万能,如果过多依赖这一教学手段,容易忽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与此同时,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学生可能会动辄上网搜索写作素材,通过摘抄、拼凑的方式进行写作。久而久之,反而失去了对身边人和事进行敏锐观察和发现的机会,失去了对生活的切身体验,写出来的东西是别人眼中的世界,他人心中的感受。
此外,博客既是学习平台,又是个人空间。学生拥有很大的自由时空,一旦进入网络环境,教师家长就难以直接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所以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加强监控。一方面,对上网写作博客的时间、写作内容任务进行约定;另一方面,教师、家长须共同参与管理监督,引导学生健康上网,科学安排。避免学生无度“网游”,反而深受其害。
总之,利用博客辅助作文教学,给作文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的转变,注入了新的活力。博客作为教学工具,既是媒介的变化,也带动了教学观念、写作心理的变化。目前,将博客技术与作文教学进行整合,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潜在的问题。我们在积极探索博客辅助作文教学实践的同时,也要注重结合教学实际,防范形式主义倾向,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
[1]李得贤.网络作文的十大优势[J].电化教育研究.2003.(7):13-14.
[2]王林发.基于博客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08.(4B):48-50.
[3]余继青.建立班级博客 优化作文教学[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9.(7):15-16.
[4]袁华莉.马宁.张程程.网络环境下小学生作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21):58-59.
[5]邹智敏.浅谈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J].教育信息技术.2010.(9):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