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织理论视角下学习型组织建设

2011-02-19 18:01周鹏程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南京210004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平衡态学习型子系统

周鹏程(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 南京 210004)

自组织理论(Self-organization Theory)是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比较前沿的理论学科。它不是一种一体的统一理论,而是一个理论集群,主要包括:耗散结构论(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ory)、协同学(Synergetics)、突变论(Morphogensis)、超循环论(Hypercycle Theory)等学科。这些学科理论虽然研究背景、概念和方法各有差异,但都具有共同特征,即均研究非线性复杂系统的自组织过程,研究自组织系统的形成、维持和发展的动力学机制。所谓自组织系统是指:无需外界特定指令而能自行组织、自行创生、自行演化,自主的从无序走向有序形成有结构的系统①。自组织系统理论是一种自然科学方法,它同样为社会组织的进化提供了深刻的洞见。自组织理论和学习型组织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性。从本质上来看,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它的发展不仅遵循自组织演化的一般规律,而且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它具有更强的组织性。从自组织理论探索学习型组织建设的规律和内在机制,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学习型组织,更好地实践科学发展观,它为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

一、自组织系统与学习型组织

耗散结构理论阐述了自组织系统形成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它探讨了一个系统在何种条件下才能从无序走向有序,并形成新的、更高层次的、更有活力的结构。当系统满足一定的条件时,我们就可以认为该系统为自组织系统。普里戈金认为耗散结构的形成条件包括:(1)系统必须具有开放性。经典热力学把系统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三种,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孤立系统自发演化的最终结果必然是无序,即在一个孤立的体系中,熵总是非减的。熵(dS)在热力学中是系统无序程度的度量。系统要建立一个活的有序结构,必须和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因此,一个系统的演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负熵的增加。只有当系统本身的熵(diS)小于外界输入的负熵(deS)时,即dS=diS+deS<0时,系统才能从无序走向有序。(2)系统必须远离平衡态。平衡态是指系统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分布上无差异的一种状态,出现平衡态的系统必然是无序的孤立的死系统。自组织系统内部的物质能量信息分布应当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然而系统的非平衡态还分为近平衡态和远离平衡态,平衡态和近平衡态都无法使系统产生有序结构,只有远离平衡态才能使系统失稳从而生成新的有序状态②。(3)系统内部必须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机制。组成系统的各部分在数量和性质上不仅独立而且有相当的差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各种形式的正反馈和负反馈,使他们之间产生复杂的相干效应和协同效应,进而区别于原有系统结构,最终使系统走向有序。(4)系统必须存在随机涨落。涨落是系统宏观参量与平均值的随机偏离。在刚刚偏离平衡态的区域中,涨落可能对形成耗散结构没有建设性的意义;而在远离平衡态的区域中,涨落可能起到建立耗散结构触发器的作用。此时,系统会质变,演变路径出现分叉点,系统经过临界点的突变而形成有序状态③。概括起来,当一个系统处于开放状态,在该系统从平衡态到近平衡态再到远离平衡态的演化过程中,达到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区时,系统的某个参量达到一定的阈值,通过涨落,系统发生突变,由原先的无序混乱状态转为新的有序状态。

学习型组织是自组织系统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拥有自组织系统的特点。关于学习型组织含义的论述众多,但是目前还未形成一个较为公认的定义。彼得·圣吉认为,学习型组织具有以下特征: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交流信息化,组织开放化,组织能够不断调整内部结构关系,以增强组织的学习为核心,使员工能够活出生命的意义④。由此分析,学习型组织具有如下特征:(1)学习型组织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组织。学习是组织成长的动力,是生命的源泉。只有不断地和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学习型组织才得以存在。广泛地向组织外部学习,和社会各界进行创新知识和信息交流是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特点。(2)学习型组织中的成员大多是各不相同的,他们拥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教育经历。性格、能力、资历各异的成员体现了学习型组织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3)学习型组织具有学习型组织的所有优点,因此是非线性的,具有组织扁平化、网络化的特点。它内部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要实现学习型组织整体能力的提升,良好的、具有创造性的体制机制是必备条件,而学习型组织具备了非线性的体制机制。(4)学习型组织是不断变化的、不断发展的、不断涨落的。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信息时代,外部世界瞬息万变,学习型组织亦会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有时为了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组织的架构、制度设计、文化理念等都会做出相应的调整,从一种有序状态走向另一种有序状态。

综上所述,学习型组织具备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随机涨落性等特点,而这些特点都是自组织系统的特征,因此,学习型组织应当适用于自组织理。学习型组织的构建也应该是使系统内部熵减的过程,随着学习型组织内部的熵减,系统逐步走向更高层次的有序。

二、自组织理论与学习型组织的构建

自组织领域涉及的是事物自发、自主形成有序结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自组织存在着自己特有的特征、条件、环境和动力学规律。耗散结构理论描述了在什么样的结构、条件和环境下,自组织能够形成,但是对于自组织是怎样形成的并没有做出令人满意的探索。为了进一步研究自组织的动力学机制,协同学理论便应运而生了。协同学的核心概念包括:竞争、协同、参序量和支配⑤。非平衡是有序之源,一个系统从无序向有序转化的关键是该系统内部存在大量的子系统(要素)。竞争和协同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亦是自组织系统演化的动力所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竞争会增大相互的差异性使系统趋于非平衡,这正是自组织系统形成的首要条件;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则能在非平衡条件下联合子系统的某些发展趋势加以放大使之在整个系统中占有优势地位。参序量是大量子系统运动的整体模式之中有序程度的参量,而非系统中的某一特定子系统,它可以用来描述系统宏观有序的程度。自组织系统的运动过程是子系统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协同,继而产生参序量;参序量产生之后又会支配子系统,子系统又会服侍于参序量。换言之,当所有子系统都按照统一的运动模式而协调一致时,系统即达到有序状态。

1.在组织与社会的开放的共生关系中修炼自我超越

自组织系统应该是开放的,必须善于学习知识,不断地和外界进行物质、人员和信息的交换。“组织学习区别于个人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它根据组织的特点,就组织的价值、知识系统进行反思,从事变革创新,建立新的程序和开展新的实践。组织学习的目的在于系统思考,即能否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习的新知识和获得的新信息应用于企业的变革和创新,迅速不断提高企业业绩,以适应市场和客户的需要⑥。”

学习型组织能否成功构建取决于它与社会之间的物质、知识、人员交流能否顺利进行。自从组织建立之后,组织和社会便形成了一对矛盾的共生关系,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前提。因而,只有双方都相互开放,从对方引入物质、信息和能量等负熵流以抵消系统本身生成的熵流,才能使学习型组织在此共生性关系中得以构建;反之,假如组织活动不合理,则可能使双方的开放机能受限,难以从对方引入负熵流,甚至会形成恶性循环,阻碍学习型组织的构建。

学习型组织的构建不仅仅在于强化成员个人的学习,更要加强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构建有利于成员和组织学习的体制机制。传统文化的精髓、国内外先进的科技和管理思想都应该是学习型组织的学习内容。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成员和组织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升才干。组织学习的关键是系统思考,因为学习型组织的成员应该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学习,提升自己和组织系统思考的能力,以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本质的观点看待问题。学习型组织的主体——成员构成应该合理,成员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乃至一个组织的性格结构都最好互补,学习型组织设立的目标应该适度高于现有的能力水平,以使成员和组织在追求更高目标的过程中自我施压,推动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在动态平衡中有序上升。此外,还应当加强成员的流动性,建立社会精英向组织流动的体制机制。一方面社会精英向组织流动,另一方面,组织内部的政治精英也应适度向社会流动,在实践中真正锻炼自己的能力。总而言之,建立组织和社会之间顺畅的开放渠道,相互之间进行物质、知识和人员之间的交流是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基础。

2.在涨和落的宏观效应中改善心智模式

自组织理论发现了涨落的决定性作用。涨落是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触发器,如果出现在远平衡态区,涨落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但如果出现在近平衡态区,则它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在临界点发生的涨落最有意义,因为此时自组织可以向更新的和更高层次的有序演化,其实现的过程往往更表现为突变,正如数学中的突变论所揭示的⑦。

学习型组织理论创始人彼得·圣吉强调:“如果让我用两个字表述学习型组织,是创新;如果用四个字,就是持续创新。”⑧创新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没有创新,就没有学习型组织。“自我超越”的修炼是学习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的观察现实⑨。自我超越需要不断创新,而从本质上说,创新即是一种质变,是从旧状态到新状态的突变。通过涨落达到创新是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有效途径。一般而言,在组织处于近平衡态时,每个普通人的想法和做法对组织都会产生一定影响,但这种作用通常是微不足道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当组织正处于远离平衡态的区域,由于组织内外各要素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某些个体的思想或者行为可能被放大乃至引起协同效应。

现代科技的进步特别是网络的发展,使得处于非平衡状态的系统对于外界的变化极端敏感,一个微小的输入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巨大输出。正如洛伦兹所言:“一只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⑩在学习型组织的构建过程中,不能忽略任何一个微小的因素,组织必须展开全方位的学习。各级组织和个人都是学习型组织的主体,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缺一不可,不可忽视其中的任何一环,否则无法预料的结果便会出现。因此,鼓励每一个成员不断学习新思想和新行为,建立柔性管理制度使其朝着学习型组织的方向发展,对学习型组织的构建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3.在竞争和协同的对立统一中修炼共同愿景

协同学指出,自组织系统走向有序的内在动力是竞争和协同。在一个拥有众多子系统的系统之中,随着竞争和协同,系统内部产生参序量,使得系统达到有序状态。可以说,竞争和协同是任何一个系统的发展动力,因而它也是组织的发展动力。组织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既包括具有鲜明个性的成员,也包括众多支部和组织,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组织是这些要素彼此之间相互联系、错综复杂的“功能耦合网络”体。这些要素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在组织的发展中,往往是某一种处于主导型支配作用的要素带动其他要素协调一致地运动。

在学习型组织的构建过程中,各级组织、各个单位和每个成员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协同,在竞争和协同的交融中,吸收别人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共同提高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具体而言,做法包括:(1)在整个组织之中,建立一种必须普遍遵循的规则,激励成员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鼓励各级组织和成员个人就学习型组织的模式进行探索。随着组织内部的变化,该规则也应该随着系统的变化而变化。(2)在各级组织和成员自发的竞争、协同之中,由于对外界的物质、知识和人员输入的不平衡,某一种学习模式中的成员开始形成共同愿景并在整个系统中产生支配作用,并进一步取得竞争优势。(3)取得支配性的学习模式大量吸收其他失败模式的物质、人员和知识流,一方面增强了自身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进一步削弱了其他学习模式的竞争力。通过这种途径,学习型组织逐渐达到非线性的稳定和有序状态。

4.在平衡——非平衡——平衡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团队学习

平衡态是指系统的构成要素在物质、能量和信息分布上均衡、无差异的状态。非平衡是有序之源,而只有当系统远离平衡态时,新的有序结构才能出现。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自组织系统,来自社会的物质、信息和能量不断输入组织、嵌入组织内部,成为创造非平衡状态的条件。在学习型组织的构建过程中,仍然可以采取试点的方法,给予某些部门的组织较大的自主权力,允许发展较好的部门比其他部门率先建立起适应本部门发展的体制机制,再向其他部门辐射。重点发展的部门可以优先从组织中获得物质、知识和人员等资源,之后再向发展较为缓慢的部门输送资金、知识和人才。需要注意的是,学习型组织追求的是动态的、相对的平衡。如果过于远离平衡态,可能会造成组织的混乱和组织的无序,从而影响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当把握好度的问题。只有在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过程中,系统才能达到更高层次的有序。

5.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系统思考

之所以把系统思考作为五项修炼的核心,它是整合其他各项修炼成一体理论与实务。否则便无法探索各项修炼之间是如何互动的。系统思考是分析综合系统内外反馈信息、非线性特性和时滞影响的动态思考方法。它研究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系统思考可以优化其他每一项修炼,融合整体能得到大于各部分加总的效力。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系统思考处处显示着它的优越性。例如,虽然竞争和协同都是学习型组织发展的动力,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协同的力量。各级组织和个人都是学习型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只有双赢(win-win)才是最好的结局。过度的强调竞争有可能会损害各个单位和个人的关系,最终导致取得竞争优势的一方失去对方——这一矛盾统一体,使得自身也无法继续发展。归根究底,这要求成员和各级组织具有系统思考的能力,整体优化学习型组织。

参考文献:

①吴桐.自组织方法论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②吴桐.自组织方法论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8页,39页.

③盛维勇,等.科学技术哲学教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6页.

④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郭进隆,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第23-31页.

⑤吴桐.自组织方法论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8页.

⑥彼得·圣吉.变革之舞[M].王秋海,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第9页.

⑦卢侃,孙建华.混沌学传奇[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年版,第82页.

⑧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第187页.

⑨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第7页.

⑩http://en.wikipedia.org/wiki/Butterfly_effect.

猜你喜欢
平衡态学习型子系统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初析固体物理学中平衡态的热力学条件
初析固体物理学中平衡态的热力学条件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有关化学反应中转化率的问题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三态”模型:化学平衡移动教学有效的教学思维模型
车载ATP子系统紧急制动限制速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