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秀梅(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民间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基,映射出中华民族审美、情感、信仰、社交等方面几千年的发展。但在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中,民间文化逐渐失去了生存发展的土壤,人才缺乏难以传承,很多都处于濒危状态。近些年来,民间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好的平台,但仍存在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粗糙开发、过度开发等许多的问题,除了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原因外,关键在于优秀的创意人才以及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的缺乏。
在数字化生存的当代,数字技术带来的时空突破、交互体验、媒体融合发展等在改变社会和个体生存方式的同时,也为民间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好的契机。民间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是基础,创意是动力,人才的培养是核心。探索适合数字化时代民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民间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命题。
数字化是信息社会的技术基础。民间文化和数字技术的交叉、融合,为民间文化创意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但需明确文化创意是源泉,数字化是手段,要树立正确的民间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目标。
1.培养具备深厚民间文化底蕴的人才
民间文化是一种历史的积累和文化的积淀,体现的是特定地域人们的生活方式,深入人们的生活,牵动人们的情感神经。在商品化的社会,受利益驱使,民间文化的创意开发往往简单地和工业化生产对接,进行商品化,有符号之“表”而无文化之“实”,导致文化的误读和传统的丢失。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负责人、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把失去人文价值的客家土楼比喻为一只只巨大而奇特的蝉蜕,他认为人类的文化遗产留下的是两部分,一部分是物质性的,还有一部分是非物质的,比如说一条老街,老街的生活形态,他们的风俗,他们的习惯,还有伴随他的历史的变迁留下的非常丰富的跟人的精神有直接关系的那些记忆都保留在老街上,如果这条老街拆掉了,不仅是建筑消失了,还有这些历史人文的一些无形的财富它实际上也散失了。①
在我国多元文化并存的现在,人们更多崇尚西方文化。因此对于民间文化的创意开发必须立足文化之根本,培养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法国学者多米尼克·沃尔东认为:“文化常常有两个维度:与保持自己根源的文化遗产相联系的身份;为思考同代世界的与历史相联系的开放……现在,开放维度在现代性的意识形态中到了如此程度,注重当下,对历史漠不关心,以至于人们预感到身份问题的出现……”。②
民间文化创意不是简单对民间文化进行符号提取,信息传递,商品包装,而是对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传播。如曾经风靡海内外的歌舞剧《云南映象》就是以云南民族民间文化为创作基础,信息和文化被整合一起,演绎出原生态的现代艺术精神,引起了现代人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共鸣。
因此民间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目标首先就是要培养具备深厚民间文化底蕴的人才,通过创意的力量传播传统民间文化。人们崇洋的心理要通过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的传播进行回归。
2.培养跨界、复合型人才
民间文化本身具有地域性和民间性,一般一种民间文化形式只在某一特定地域内具有相同生活方式和审美心理的群体中流传,是根植于特定土壤的意识形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审美观、生活方式、习俗的改变,人们对民间文化的接受程度和喜爱程度也在变化。民间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把传统文化糅合进现代文明之中,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河南朱仙镇曾把木版年画和游戏相结合,进行交互游戏设计;河南宝丰从早期的小魔术,发展到现代魔术,进而开始探索魔术剧这种新形式,不断结合时代文化进行创新,形成了全国闻名的“宝丰文化现象”。借助于新的文化载体或表现形式,在促进民间文化创意产业有效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民间文化的更好传播。
文化本身具有吐故纳新的属性,如此才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别是在数字化时代的当下,数字化运动解构、颠覆一切传统势力乃至传统的文化模式、传统文艺样式、传统的文化传播手段、传统的文化载体。这是一个文化数字化、文化与高科技及数字化交相辉映的狂飙突进时代。③真正具有人文艺术修养和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数字制作技术的跨界、复合型创意人才才能满足民间文化创意产业的长远发展需求。
1.利用数字技术建立完善的民间文化数据库,对民间文化进行保护和研究
2009年中国音乐人朱哲琴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发起“世界看见”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公益项目,2010年其又联合中国主要媒体及中国当代著名设计师,深入内蒙古、云南、贵州、西藏、青海等地,探访采集15种/类民族手工艺精品,并发展为现代艺术作品及手工艺产品。朱哲琴总结说这些东西完全能够介入当代,完全能够跟时代时尚,跟我们的生活,跟我们周围环境融合而带来很多很好的感受。④
民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根基还在于民间文化本身的历史内涵和文化魅力,民间文化创意人才有效培养的前提在于民间文化的保护和继承。冯骥才先生发起了“民间传统文化遗产的十年抢救与保护工程”, 目前一些政府及院校、科研机构都在进行这项工程。利用虚拟现实、3D扫描、动作捕捉、网络等数字技术,可以对民间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共享以及虚拟展示,立体和动态的影像更有利于创意人员对民间文化的了解和学习。
2.树立大的人才培养观
民间文化具有地域性和民间性,和地方的风俗、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民间文化的文化特征,有利于文化的地域开发,但也存在弊端,了解的人不多,制约了文化的进一步产业化发展,因此要树立大的人才培养观,除了专业创意人员之外,还要培养更多的受众关注和参与,这样才能积蓄更多的潜在创意人才,才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美国经济学教授理查德·弗罗里达指出,生产与生产者,消费与消费者都走向创意化,构成一种新型的社会环境与氛围,能帮助和激起人们对创意的追求。民间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都需要建立这样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一方面,借助信息化时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应用,加强民间文化的传播和解读。数字信息化、多媒体展示等现代化内容和手段,除了保护、传承民间文化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网络传播和信息共享,能让更多的人增加了解,增强兴趣,激发民间文化发展的活力。同时要把优秀的民间文化纳入学校教育,从小培养孩子对民间文化的热爱和认知,他们的成长将成为民间文化创意人才的潜在力量和创意产品的消费者。
另一方面,在促进民间文化普及的基础上,加大受众的参与度。目前数字化网络媒体使大规模复制与传播转向大规模定制与传播, 进而使每一个消费者都掌握了具有工业规模的文化原创、复制和传播工具,网络技术正在生产出符合其自身特点的、产销合一的内容生产和消费方式,新一代生产消费者已经出现。⑤作为公司,你的产品和服务不仅要让消费者愿意与你的品牌建立关系,更要让他们去引导你的品牌。⑥在全民可以DIY的时代,信息的交互和共享打开了文化内容生产的新空间,每人都具有与“精英”同样的文化表达能力和权力。
民间文化本就来自民间、融入生活,民间文化的创意开发也需要“民间”的参与。民间文化创意人才培养需从两方面着眼,一方面是民间文化传承人才的培养,这更多在于文化本源的地域化开发,另一方面在于民间文化跨界创意人才的培养,这就需要人们的广泛参与,不同媒介、不同材料、不同观念等相互碰撞激发创意灵感。
3.政府引导、扶持,建立创意人才培养、交流的平台
目前民间文化在我国还处于保护、挽救的地位,民间文化创意人才的吸引和培养离不开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政府首先要对民间文化进行普查,进行数字资料收集和保护。在此基础上需搭建多种人才培养的平台。除资助传承人多带徒弟培养人才外,通过创办专业学校,进行更广泛的民间文化人才教育培养是行之有效的一个方法。另外创建创意园区,吸引高校、企业、设计单位、民间文化传承者的参加,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进行民间文化创意开发,培养、吸引创意人才,这是能更好满足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法。
人才的有效培养还需良好的氛围和环境。美国经济学教授弗罗里达提出了著名的“三T”理论,即:人才、技术、宽容(talent, technology, tolerance),认为宽容吸引人才,人才创造科技。他认为创意阶层不同于一般人“谋求生存”的追求,已进入“表达自我”的新价值体系。如同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创意人才追求自由,喜欢刺激、多样、充满活力的生活。因此政府在资助民间文化发展的同时,要给创意人员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
4.建立多方位的创意人才培养模式
民间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要借助于社会多方面的优势。第一,借助高校教育。高校是培养优秀创意人才的重要阵地,也是先进创意理念的研发地,民间文化传承人可以走进课堂进行文化传授,把传统民间文化的学习融入相关教学体系,结合各专业课程的学习,为民间文化的发展储备创意人才。
第二,充分发挥城市中“创意产业园”的集聚功能,通过市场实践培养创意人才。创意产业园可以看作文化产品的孵化器,政府支持创建文化创意园区,提供相应资金和创业优惠政策,吸引高等学校和设计类单位、企业等加入,高校发挥人才、智力优势,设计单位发挥人才、品牌效应,企业发挥资金、市场培养优势,加速创意设计人才的专业化培养。创意园区里都活跃着有实践经验的优秀创意设计人才,对设计人才的培养更有针对性,创意水平提高得也更快。借助创意产业园,高校师资也有了产学研结合的环境,可以及时将最新的原创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段引进课堂,设计类机构也能更早地介入学校的人才培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更早地发现、培养切合市场需要的创意人才。
第三,借助企业、职业教育及社会培训机构培养创意人才。相关企业参与民间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不仅体现出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更体现出企业的远见。企业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支持高校民间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如通过设立创意方面的奖学金鼓励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做好求知和就业的对接;请成功的创意人士到高校进行学术讲座与交流;与高校共建民间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实践基地,开放式接纳在校学生完成民间文化创意实践教学;资助高校开展民间文化创意类活动;与高校联合开展民间文化创意类科研与开发项目等。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也借助高校资源创新、丰富了企业的创意实力。
职业教育和社会培训机构也是民间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和场所。根据市场的需要,能够有针对性地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专业化人才。目前高校利用其教育资源,培训机构发挥市场优势,高校和培训机构联合办学也成了最近几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第四,加强对其他文化产业人员的民间文化素质培养,提高民间文化的“植入式”创意传播。植入式广告的风行,为文化的相互融合,信息的嫁接传播提供了一个好的方法。民间文化置入其他流行、先进文化,或者其他文化类型中进行创意开发,都将产生更好的文化传播和市场效果。韩国电视剧《大长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剧用大量篇幅介绍韩国料理的制作方法,以及韩国服饰、针灸、建筑、伦理道德等,这些韩国文化通过置入电视剧这种方法潜移默化地留在观众心中,推动了“韩流”的国际化传播,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除置入影视剧之外,游戏、广告、当代艺术等都可以作为民间文化传播好的载体。这些行业的长期发展已经具备优秀的创意人员,直接通过对他们的民间文化素质的培养,就可以创作出好的民间文化创意作品。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对我国民间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立足我国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培养创意人才要广泛吸收和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先进文化、先进理念和科技成就,使传统继承和时代创新相统一,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统一,使民间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能够达到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视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负责人冯骥才先生谈保护中国民间文化遗产[EB/OL]. http://gb.cri.cn/1321/2004/07/05/542@219231.htm.
[2]李振, 向昆.数字化时代人文精神的认同与建构——数字化与21世纪人文精神学术研讨会综述[EB/OL].http://www.sociology.cass.cn/shxw/shfz/t20030825_0847.htm.
[3]徐循华.数字化大众传媒时代京剧传承与创新刍议——以观众的眼光看京剧创新[J].剧影月报,2010,(6):46-50.
[4]“世界看见”民族手工艺保护与发展论坛开幕[EB/OL].http://cul.sohu.com/20110106/n278781560.shtml.
[5]中国文化消费迎来“新娱乐时代”[EB/OL].http://news.sina.com.cn/o/2007-03-01/042111310016s.shtml.
[6](美)Erik Qualman.颠覆——社会化媒体改变世界[M].刘吉熙,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7](美)理查德·弗罗里达.创意阶层的崛起[M].司徒爱勤,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8](加)文森特·莫斯可.数字化崇拜[M].黄典林,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