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彦锋(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会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2.黄河科技学院 商贸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1999年,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委员会(Canadian 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简称CICA)的控制标准委员会(Criteria of Control Board,COCO)发布了《评估控制指南》(Guidance on Assessing Control),指出“对控制的评估应着眼更多的是企业未来,而不是对过去的评价。”①而公允价值会计信息具有面向未来、面向市场、面向价值,关注风险的特性,能够成为控制的对象。本文认为,有效的控制机制能够抑制准则执行中机会主义行为,保障公允价值信息生成过程的透明,从而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从研究现状来看,以前人们对公允价值会计信息控制的研究是包括在公允价值审计与内部控制的研究中;近年来随着公允价值范围的扩大,逐步形成公允价值会计信息控制机制研究。
在公允价值审计准则中首先提出“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程序相关控制活动”的概念。 “审计人员应获得实体确定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及相关控制程序过程的充分理解,以发展有效的审计方法”(IFAC,2002;AlCPA,2003)。2002年12月,AICPA还发布了一个针对具体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组成部分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审计的工具包(A Tool kit for Auditors),指出,“当获得确定在企业合并中取得资产和承担负债相关的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实体过程的理解时,审计人员考虑对确定公允价值计量过程的控制”。②
随着风险导向审计成为审计研究领域的主流思想,公允价值审计准则使用“相关控制活动”的提法。2003年10月,IFAC 对ISA545进行修订,“审计人员应获得实体确定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及其相关控制活动过程的充分理解,以确认和评估认定层的重大错报风险。”③2006年12月,IFAC发布了重新起草的第540号国际审计准则(ISA540)《包括公允价值会计估计的会计估计和相关披露的审计》(Anditing Accounting Estimates,Including Fair Value Accounting Estimates,and Related Disclosures)(征求意见稿),同时提议废止ISA545,并指出,“当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和相关活动来获得实体及其环境(包括实体内部控制)的理解,审计人员应获得管理层如何做出会计估计,和所基于数据的理解,包括相关控制。管理层有责任建立做出会计估计的财务报告过程,其中包括足够的内部控制”④。
2006年2月15日,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2号——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规定“了解被审计单位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程序及相关控制活动,已足够识别和评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并明确注册会计师在评估时应考虑的事项。在指南中进一步指出,“被审计单位应恰当地监控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程序,主要包括识别某些异常和特别复杂的计量问题,以及由高层管理人员对其进行评价”。
王海认为,公允价值的运用需要处理及时响应(on demand)外部环境变化的节奏,则公司内部控制框架和流程还需进一步调整和理顺。⑤于伟指出,审计导向下公允价值内部控制的建设,应建立公允价值管理委员会,负责确定公允价值计量的账户和交易类型、公允价值的级次选择、负责提供公司的战略规划,提供重要假设和估计的企业战略层面依据,审定信息来源,决定是否选择外部机构进行计量和评价。⑥吴舒指出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对内部控制各要素产生重大的影响,为指导企业内部控制的良好运作,并保障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利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制定应考虑公允价值的影响。⑦李明辉指出,国外衍生金融工具灾难的发生,大多与内部控制不完善有关,企业应根据衍生工具的风险源,建立相关控制活动。⑧越来越多研究者从完善内部控制的角度,提出完善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对策。同时我国证监会自现行准则实施以来,公允价值信息一直是其监管的重点,自2008年12月31日起,根据我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0号——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信息披露(征求意见稿)》要求,公司应在招股说明书、年度报告和半年度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部分披露同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内部控制。对于采用复杂估值技术或者重大不可观察信息确定公允价值的资产负债,应当重点披露与其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风险管理制度)。与公允价值相关内部控制的披露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公允价值计量相关内部控制的总体情况;(2)存在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时,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选择会计政策的相关考虑;(3)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估值技术和估值程序;(4)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内部报告程序;(5)相关机构(如审计委员会、定价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或类似机构)对重大公允价值计量方法适当性、相关估值结果的论证;(6)对公允价值计量结果采取的内部或外部验证(不包括公司审计师的验证)程序。然而从企业披露的公允价值相关内部控制信息来看,大部分企业不能结合业务特点披露,而是存在着形式化、简单化的情况。
随着公允价值运用范围的扩大,加之其运用中容易被操纵,对其生成过程进行控制的研究与实务应运而生。谢诗芬指出了针对公允价值估值使用第三方估值情况下,包括定期测试第三方估值和核实估值变更等五项控制活动。⑨吴舒对“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程序相关控制活动”进行理论分析,对公允价值选择权、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披露的具体控制活动进行设计,并提出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程序相关控制活动的具体执行措施及实行设想。⑩黄丽娟在考虑利益相关者不同的权力和风险的原则下,从业务流程出发设计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程序的“相关控制活动”,特别是研究了非活跃市场估值的控制活动。汤湘希等从确认、计量和披露等方面提出构建公允价值信息控制机制的框架,发挥公允价值信息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洞察力,以提升其价值相关性。
公允价值生成所具有的特性导致了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特殊性。谢诗芬(2004)指出,“公允价值具有公允性和真实性两大根本特征。具体而言,公允价值的特征包括公允性、计量对象的全面性、交易市场的兼容性、交易和交易双方的虚拟性、计量的不可加性、概念的动态性、简化金融工具会计的复杂性”。而这种特性潜藏着公允价值信息的重大错报风险。
1.公允价值计量对象全面
根据现行准则,大部分资产和负债必须或允许按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由于必须按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和负债的全面性,会计中需要估计和判断的问题也随之增多,这就增大了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可靠性受到损害的可能性。此外,还有一些资产和负债允许使用公允价值或其他计量属性计量。这种计量属性的选择性,容易导致利益操纵,存在着计量和披露不可靠风险。
2.公允价值交易市场具有兼容性
公允价值是面向市场的,这包括活跃市场和不活跃市场。在不活跃市场,计量公允价值可能需要对市场指数、未来现金流量、资产折现率、资产成新率、负债的实际利率等进行估计。这无疑需要更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否则就会出现因估计不当而造成计量和披露不可靠风险。
3.公允价值交易和交易双方具有虚拟性
公允价值交易是一种假定的交易(Hypothetical transactions),公允价值计量假设(assume)在计量日。在有序公平交易中,销售资产或转移负债的市场参与者之间交换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是从市场参与者的角度,来考虑市场期望的。这种假设虽然可由市场作证实,不受企业所控制。但是,公允价值交易的市场众多,各种市场交错在一起,每个市场都有自己的市场参与者,公允价值交易市场和市场参与者的选择和确定存在着计量和披露不可靠的风险。
企业风险管理应成为改善现有控制活动,设计公允价值会计信息控制机制的理论基础。2004年COSO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简称ERM框架)。它扩展了内部控制的内容,包括: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八个相互关联的要素。其将ERM定义为一个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的过程,并且贯穿于整个企业,用以识别可能影响该企业的潜在事项,并将风险控制在风险偏好的范围之内,为达到企业目标提供合理保证。其核心理念是将企业的风险管理融入企业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流程等各个环节,使之成为与企业日常经营紧密结合的连续动态的过程。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过程必须应用在战略设置内容中,风险管理与广泛的外部和内部风险相联系.这些风险与公司实现目标的战略决定相关,而内部控制结构和程序是保证那些目标实现的工具。企业风险管理包括:协调风险偏好与战略、增进风险应对决策、抑减经营意外和损失、识别和管理贯穿于企业的风险、抓住机会、优化资本配置。报告要求审计人员不能仅局限于财务报表本身,应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企业出现的经营风险上,将风险管理的责任人定位在直接从事企业经营活动的第一行为人。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应对企业风险,为了应对风险,企业在内部控制中运用风险基础方法。
风险无处不在,公允价值会计是应对风险的产物,然而,鉴于公允价值信息的虚拟性、未实现性和非客观性的特征,管理层在机会主义驱使下,公允价值相关会计准则难以自我实施,公允价值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令人质疑,有时还会沦为管理层“利润操纵”的工具。这就需要实施有效的控制机制来抑制公允价值信息生成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增强生成过程的透明度及可验证性,保证“程序真实”,从而提升公允价值信息的可靠性。
公允价值会计是一门交叉学科,在主体内部,只有各部门全员协调运作才能胜任公允价值会计信息提供的重任,而内部控制的建立有助于各部门的一致行动。公允价值的广泛运用,以及对主体环境的高要求,决定了其内部控制的实施,需要设立专门的机构,公允价值信息控制委员会, 为保证其权威性和效率,直接隶属于董事会,人员可由独立董事、外部金融分析师和审计委员会成员等构成。委员会应保证企业的公允价值计量体现企业战略的要求,采用适当的治理结构和控制程序,保证这些程序应用于整个企业并与风险管理实现无缝对接。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涉及(不限于)以下方面:(1)联席决策涉及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政策,如确定公允价值计量的账户和交易类型、公允价值的层次选择、负责提供公司的战略规划, 提供重要假设和估计的企业战略层面依据, 审定信息来源, 决定是否选择外部机构进行计量和评价。(2)确保为公允价值估值分配足够的资源。委员会应在该环节分配足够的人力、物力,以保障该环节控制的有效性。必要时引入独立第三方估值专家、内外部审计适当地参与到公允价值计量和控制过程中来。(3)设置应急机制。委员会应在科学分析由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不确定性导致主体可能承受的风险敞口的基础上,形成公允价值会计信息应急机制,比如设置集团内部的相应保险储备,一方面保证主体公允价值在公司整体层面上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也可增加其应变能力和灵活性。
公允价值是与虚拟化以及高度不确定性的经济业务的最相关计量属性,其最大的问题在于公允价值信息生成过程中职业判断运用带来的低可靠性。为保证该过程中职业判断的公允,我们应构建从相关交易或事项的发生、确认、计量、列报、后续计量直到终止确认的全过程控制机制。结合企业特点及相关经济环境,针对不同交易或事项特点制定具体控制办法,做好关键点控制。一般交易或事项有确认标准、计量方法、信息披露三个关键环节的控制。
1.确认控制
由于我国现行准则规定一些项目的分类决定了其计量属性的选择,即相同项目的不同分类决定了计量属性的差异,具体到公允价值的选择权上,在金融工具的运用中最为明显,因此,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确认环节的控制,主要表现为对公允价值选择权的控制。公允价值选择权控制活动主要是对有关项目的用途和交易的分类严格把关,审查其是否符合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对改变用途和交易分类的情况高度关注,查明原因并识别是否满足转换条件。
2.计量控制
“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是现代会计的发展动力之一。因此,公允价值信息控制中,其计量的控制亦是整个控制机制的核心。公允价值获取的方法主要有: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应结合不同的获取方法确定相应控制活动。整体上,公允价值计量控制中应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市场的动态性。避免公允价值计量中的僵化,采取措施控制管理层不是简单依赖不活跃市场情况下的交易价格,而是及时根据市场变化,在非活跃与非理性市场情况下,更多地通过对价格下滑时间长短、跌幅以及市场流动性的判断,以及借助内部估值模型和假设条件,来确定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还应关注市场报价显失公允时,公允价值确定的合理性。二是可验证性。特别是利用第三方定价,管理层必须了解第三方对公允价值定义的理解和确定公允价值拟使用的方法,是否与其一致,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规定。这就要求建立有关公允价值基础数据库,强化管理层对模型的假设进行市场检验的控制,保证从基础数据到计量结果的可验证性。
3.披露控制
披露对公允价值会计信息有着特别的意义,尤其对在非活跃与非理性市场情况下,公允价值的确定,如果没有相应计量方法、重要假设等的披露,对使用者来说,该公允价值信息就是“天书”。这样,公允价值信息披露就成为计量的延伸。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关键控制有:披露时点。对于满足公允价值计量条件的资产或负债,根据其市场状况采用相应计量方法予以表内确认,不能以披露代替计量;对于不满足确认条件,对企业有潜在影响的交易或事项,如衍生工具,则采用适用的方式披露。披露内容,遵循公允价值计量过程中依据所用参数划分的可靠程度不同的级次原则,级次高(一级)的计量披露的内容少,级次低(三级)的计量披露的内容多,目的是通过增加披露的方式弥补公允价值计量可能存在的缺陷。
4.持续监督
由于公允价值会计信息对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的重大影响,因此需要对与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内部控制在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程序的相关控制活动研究持续监督的基础上监控内部控制的整体有效性。公允价值应用的内部控制监督过程应该很好地设计和运作,以达到既定的目标。该过程显现出的效果依赖于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和互动。
股东、债权人和政府参与主体内部监督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公开报告的公允价值信息进行。在监控过程中,管理层是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态度、行为和判断必须和主体建立控制机制的原则相一致,其应当自愿支持有效的控制机制运行。对于公允价值信息控制机制存在的缺陷无论是被业务政策、内部审计发现,还是被其他控制员工发现,均应及时向适当管理层报告,并迅速采取应对措施。控制机制中存在的重大缺陷或者风险应及时上报高级管理层,以便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内部监督与业务工作交叉控制,同时启动、同步完善;实施关系人回避政策,主动避免各种利益冲突,提高监管的公信力;同时,建立健全“问责制”,对滥用公允价值计量粉饰报表,调节利润的行为制定惩戒和处罚措施。
注释:
①刘朝晖.加拿大规范企业内部控制的实践与特点[J].中国审计,2004,(6):62.
②AICPA.AuditingFairValueMeasurementsandniselosures(Atoolkitforauditors)[S].2002.
③IFAC.Intemational Standard on Anditing 545:Auditing Fair Value Measurements and Disclosures[S].2003.
④IEAC.Proposed Revised and Redrafted Intemational Standard on Anditing Accounting 540 : Auditing Estimates,Including Fair Value Accounting Estimates,and Related Disclosure 540[S].2006.
⑤王海.公允价值的演进逻辑与经济后果研究[J].会计研究,2007,(8):6-12.
⑥于伟.基于风险审计角度的公允价值内部控制建立初探[J].审计与理财,2007,(8):50-51.
⑦吴舒.从公允价值视角看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48-49.
⑧李明辉.论我国衍生工具内部控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8,(1):39-46.
⑨谢诗芬.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⑩吴舒.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程序相关控制活动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