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 刘慧鹏
一双漂亮的眼睛会增添你无穷的魅力,而文章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一个新颖独特的题目也能为文章增色,达到先声夺人、画龙点睛的效果。可是,有些同学对作文的拟题缺乏正确的认识,考试时作文往往胡乱拟题,或是先写文章再拟题目,结果导致文不对题,甚至忘记拟标题。虽然文章写得不错,但由于拟了一个平淡无味的标题,就如“红花折了绿叶”“靓女瞎了眼睛”。当然,在高考写作中,要拟一个好标题也不是一件易事,它是作者知识、素养等综合实力的体现。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熟悉和掌握拟题的原则和方法,拟出一个“明眸善睐第一瞥”、闪出第一道亮丽风景的文题,也并非不可能。下面,针对同学们考场拟题存在的问题,首先谈谈考场作文拟题的原则。
这就是要求拟题不能脱离材料或话题,既要理解材料的意思,又要吃透材料的精神,把握材料的主旨。这样,拟出的题目才能扣住题意,切合主旨,讲究一个“合”字。
例一,2006年高考江西卷作文题:以“雨燕减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有的同学针对父母教子的一些不当做法拟为《拒绝溺爱》《甜蜜也是一种负担》《救救孩子》,有的紧扣“减肥”手段拟为《改变自己,展翅高飞》《卸下包袱,振翅飞翔》《轻装上阵,飞得更高》《让生命轻装起航》《给心灵减肥》等,都比较切合题意。
例二,2006年高考山东卷作文:“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碴∕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请根据你读了这首诗后产生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有的同学拟为《仰望星空》《遥望晶莹,近观纤瑕》《草色遥看近却无》《朦胧之美》《距离与美》《眼见不一定为实》《现象与本质》《这山望着那山高》等,较为切合题意。
在“紧扣材料”的原则上,拟题要善于缩小话题的范围,明确写作中心,明确文章观点,文题不宜太大太空洞,讲究一个“明”字。
例:2006年安徽高考作文以“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的学生拟为《读懂父亲》《读你,也读我》《解读李白》《品读人生》《品读自然》《我读‘高三’》等,就善于化大为小、化虚为实。
这一条原则就是要求题目表达应意思完整而语言精练,凸现文章的主旨,这样的题目有明目清心之感,讲究一个“精”字。标题不宜过长,过长则显得松散。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文题也要反映作文的中心内容、思想主旨,一目了然,让阅卷老师一看题目就大体知道作文的写作方向。“标题即中心”,这是议论文常用的拟题方法。
例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一只乌鸦模仿老鹰想抓住山羊,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有的学生拟为《握好人生的方向盘》《找准位置发扬自我》《自我认识和自我超越》《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正确的估量自己》等,非常鲜明、贴切。
拟题要有创新意识,一个富有新意的题目,往往能成就一篇好文章。
1.富有诗意——突出题目的优美意境:
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话题是“诚信”。有个考生的父亲种梨与人签了合同。后来梨遭虫灾,一条幼虫钻到梨核里去了,而外表漂亮。父亲主动将实情告诉了对方,并主动赔偿。这个考生就把“诚信”化作了《一地梨花》,既明确了写作内容,又富有诗意。
2.蕴含深情——突出题目中强烈的感情成分,如《朋友,珍重!》《你在他乡还好吗》
3.诙谐幽默——轻松与机智的题目最能显示出作者的智慧,如《我被“诚信”撞了一下腰》《诚信大甩卖》
4.出人意料——突破常规,视角独特,这种拟题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这样的题目与常人的思维形成鲜明的反差,让阅卷老师怦然心动,给你一个高分。如:《“愚蠢”的父亲》《真想做个后进生》《渴望停电》《芝麻与西瓜的较量》等。
不同的文体,对题目的要求不同:记叙文的题目,讲究生动形象、有意蕴;议论文的题目,讲究鲜明深刻;说明文的题目,讲究简洁准确。因此,拟题时要注意切合文体特点。
近几年高考话题作文不限文体,有同学认为不要文体,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写,结果写出来的文章结构松散,不合章法,非驴非马。要明白,不限文体是对所有的考生而言不定文体,对你一个考生而言,就必须有文体,而且是“拿手”的文体,即“扬长避短”。 考生拿到话题,审题之后即定下了文体。这是考场作文拟题的前提。
例:做梦,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但梦中的内容却是异常丰富,且形式是多样的。请以“梦”为话题作文。
参考题:
《这一片风光,如梦》《比梦更美》(抒情散文)
《美梦成真》《想起了那个暑假》(记叙文)
《说说课文中的“梦”》《梦的成因》(说明文)
《梦想中国足球》《让美梦成真》(议论文)
如果拟的标题是记叙文的标题,而写作时又按照议论文的要求进行写作,那么,在阅卷者那里就会大打折扣。因此,考生在写作时,选定了某种文体,就必须按照相应的文体要求拟题和写作这样的写作,才符合要求。
总之,无论怎样拟题,都必须做到文从句通,同时要力求“小”“巧”“俏”“精”“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