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会换届选举与基层民主建设

2011-02-19 05:51:32牛菊英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民主选举换届选举农村基层

牛菊英

(中共榆社县委党校,山西榆社031800)

村委会换届选举与基层民主建设

牛菊英

(中共榆社县委党校,山西榆社031800)

搞好村委会换届选举,是保障村民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新时期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有效途径。由于选举过程中存在如法律法规不健全、村民参与渠道不畅、部分乡村宗族势力影响等问题,因此,搞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必须加强民主教育,强化民主意识,推进民主建设。

民主选举;村民自治;基层民主

村委会换届选举是村民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基层民主进程的重要载体。农村基层民主就是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形式,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这种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扩大农村基层民主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保障。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笔者深入基层对晋中市榆社县农村村委会第八届换届选举工作作了深入调研。实践证明,搞好村委会换届选举,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村委会换届选举的现状及历程

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伟大创举,它对促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村委会换届选举作为中国农村民主建设的伟大实践,经过曲折的发展,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轨道,特别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后的几次村委会换届选举,使村民自治更加规范化、法制化,它标志着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农村经历了八次村委会换届选举,从村民对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关注度与参与度来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冷漠期。这一时期农民对民主的含义认识不足,对选举自己的带头人心存疑虑,缺少信任,总以为自己的选票不会起多少作用,任由上级党委和政府指定人选,因此,这一阶段前任当选占较大比例。

第二阶段:逆反期。这一时期县乡两级党政部门尚没有在真正意义上放手,总担心老百姓选出的人不好指挥,加以工作方式方法上受计划经济影响,以至让村民产生了诉求不能得到完全表达、选举岂不多此一举的反感思想,导致了无论是出于对上级圈定的候选人不满意还是故意和指定候选人作对,都使其不能全票或多票当选的不良结果。

第三阶段:参与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农村中一些综合素质较高、有一技之长和有创业激情的复转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以及家族势力较大的人员等开始参与竞选,此时,部分村镇也给这些竞选人员创造了机遇,搭建了平台。

第四阶段:主导期。这一时期是村民自治由自发转向自觉、从无序过渡为有序,属于由启蒙向成熟的转换时期。村民真正意识到村委会选举是实现村民自治的基础和核心,因此,选举时绝大多数村民都有了明确的主见和明智的抉择。

二、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民主建设效能

经过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村民对选举的基本程序、方法步骤、存在问题等,都进行了全程的“观摩”、参与、评价和思考,通过这样的“实践”训练,他们懂得了什么是选举和怎样选举,逐步向着具有权利和责任意识的现代公民迈进。

(一)民主意识和参选能力逐步增强

农村基层干部群众每经过一次选举锻炼,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就得到一次提高,农村的民主进程也就向前推进一步。连续八届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使村民真正意识到了个人存在和个人权利的价值,村民们对选举村委会十分看重,无论是从广大村民参与选举的热情、村委会干部思考问题的深度,还是村民敢于对选举过程中的违法行为揭露等方面,都折射出村民的民主意识和参政能力的增强。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榆社县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全县共有275个行政村,在这次换届选举中,村委主任连选连任者149人,占村委会主任总数的54.2%,“一肩挑”的村干部205人,占应换届村委会总数的74.3%,符合竞选条件的78名大学生村官全部参与了竞选,66人入选村委班子。这次选举使该县在晋中市获得三项指标第一:即进度第一,“一肩挑”比例第一,大学生村官当选数第一。通过选举改善了干部队伍结构,强化了村两委班子建设,特别是“村代会”村治新模式的全面推行,有效解决了农村两委“两张皮”问题,构建了“党支部领导保障、村代会决策监督、村委会管理实施”的村级政权组织架构,大大加快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进程。

(二)民主选举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

经过三十多年的选举实践,通过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村民自治、由民作主的原则逐渐深入选民心中,村委会选举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以箕城镇城关村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为例,该村现有人口4 300多人,人口众多,点多面广,地理位置、经济条件较为强势,加之村民民主意识与参政意识逐年增强,致使该村历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竞争激烈。为了确保本届村委会选举顺利进行,村党委充分发挥党支部和村选举委员会的积极作用,坚持规范程序,依法操作,保证了选举的公开、公平、公正。城关村选举筹委会依法设立了选民资格审核组、出入口管理组、票箱组、票箱看护组、后勤组、法律政策咨询组、公证组、资料留存组以及安全保卫组等,保证了选举的顺利进行,最终选出了七位村民干部组成了村委班子,而且均以高票选任。

(三)民主决策、民主政治建设渐次提升

民主选举既是一种民意的量化表达机制,也是一种优胜劣汰的精英选择机制。经过第八届换届选举,该县的村委会组织结构有了较大改善,新当选的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42.8岁,其中40岁以下的982名,占“两委”班子成员75.9%,高中或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448名,占“两委”班子成员34.6%。年龄结构有所下降,文化程度不断提高,一批年富力强、有文化、懂管理、受到群众拥护的优秀人才被选进了村委会班子,为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现村民自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升基层民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

三、村委会换届选举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新形势下,农村的情况较为复杂,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利益诉求相互碰撞,选民思想趋于多元化,使村委换届选举的难度逐渐加大,因此,历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影响了基层民主建设

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主与法制密不可分,民主需要法制作保障,但当前法制亟待完备,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在处理村党支部、村委会、合作社的三者关系上都缺乏具体的法律规定,缺乏相关的立法、司法解释。在调查中发现,经过八届换届选举的实践,村民的民主法制意识显著增强,政治参与热情逐步提高,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诸如像党支部如何体现领导核心作用,村委会如何行使村务管理权等关键问题,缺乏明确职、责、权界定,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指引,因而各地都普遍感到具体操作比较困难,以致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民主建设。

(二)广大村民民主参与渠道不畅,阻滞了基层民主建设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一个完整体系,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是在当前农村的大多数地方,大部分群众除了享有选举和被选举权利外,进一步享有其他民主权利的渠道还不够畅通。在扩大村民民主参与村务管理的渠道中,尽管各村都在推行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务公开这两项基本制度,但是由于受村民代表的数量和推选方法的限制,以及村务、财务公开的质量和内容的局限,大多数村民还是不能直接参与重大村务的决策和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深入、扎实、有效的开展。

(三)部分乡村宗族势力及其他社会势力干扰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由于受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影响,宗族社会残留意识在不少农村群众中依然存在而且根深蒂固。不少农民看问题,首先是看家庭,其次是看家族。近年来,部分乡村宗族势力已渗透到农村组织建设中,宗族势力操纵选举、影响选举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部分社会黑恶势力凭借其势力和一定的经济实力,通过贿选、胁迫等手段,非法拉票,竞选村委会成员。如在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在建的汾邢高速公路沿线各村均不同程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一些社会闲散人员纷纷到场,把持、干扰选举,甚至发生现场打架斗殴事件,严重干扰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四、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搞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切实把两委班子选好配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迫切需要,是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推进新时期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切实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一)加强民主教育

在宣传教育中,既要加强《宪法》、《选举法》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制教育及选举程序的学习宣传,又要加强公民意识、民主精神的培养。具体要做到:一是利用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参与选举的积极性。广大农民群众是村民自治、民主管理实施的主体,既然要在公开竞选中通过自己来选出本村的当家人,那么就一定要还权于民,强化民权意识,使农民真正感受到当家作主的滋味。二是要深入实际,了解群众的思想状况。要晓之以理,让群众明白“吃错一顿饭,喝错一次酒,选错一个人”的后果和道理。三是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村民民主素质的训练和提高,加大宣传力度,真正使民主教育落到实处,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试想在一个没有民权的地方,能会有民主的氛围吗?没有民主就不会有公正,没有公正就不会有良好的社会秩序,没有良好的社会秩序,也就不可能在开放的世界中找到立足之地。

(二)强化民主意识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贯穿于民主建设整个过程的四个环节。只有加强民主教育、强化民主意识,村民才能理直气壮地“当家”,依法有序地“理家”,自觉自愿地“顾家”,才能真正促进基层民主建设。具体要做到:一是民主选举规范有序。任何一个村民,在选举过程中都要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进行选举,真正把那些能够依法办事、公道正派、勤劳实干、热心为民的人选进村委会班子。二是民主决策贵在落实。凡涉及到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一律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绝不能搞“一言堂”,真正体现民主决策的合理性、合法性。三是民主管理有章可循。依法制订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等,一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的章程,不得随意变更,坚持以制度管理村级事务,真正使民主管理有章可循。四是民主监督重在到位。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综观古今中外的一些腐败案件都是监督不力的结果。试想,在一个地方,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无序混乱,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形同虚设,被选村官就一定会游离于法律之外,游离于民主监督之外,这样的干部会察民情、听民声、想民难、解民忧吗?

(三)推进民主建设

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需要、发展的需要、稳定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63.91%的人口在农村,我国是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集中体现“主权在民”这一原则的根本制度。让农民选举自己中意的村官,让农民对基层政府、组织的决策和运作有更多的了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一个基本标志。农村基层组织要为农民参政议政提供基本条件,更好地保障他们所应当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其他权利,就必须让农民充分了解基层组织作出各种重大决定的过程以及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情况,从而在农村实现政治生活制度化、规范化,进而形成稳定、和谐、有序的农村政治关系和政治局面,不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正如我国的改革是渐进式的一样,我国的民主建设也应是渐进式的。按照中国的国情,中国的民主建设首先要在农村基层加大力度,这不仅能解决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会直接推进中国的民主建设进程。试想,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能够直接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这不仅在中国民主发展史上是一个创造,而且在世界民主发展史上也是个奇迹。

D621

A

1009-1203(2011)01-0082-03

2011-01-02

牛菊英(1964-),女,山西榆社人,中共榆社县委党校讲师。

责任编辑 雨文

猜你喜欢
民主选举换届选举农村基层
“早、稳、清”山西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完成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步骤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22
村(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换届选举步骤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20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1:24
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
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兰州市绣河沿回汉聚居区民主选举的现状与管理研究
商(2016年9期)2016-04-15 17:25:12
对我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候选人之规定
地位、政治关注、政府信任与基层民主选举中的投票参与——一项来自CGSS2010的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