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清凯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教学研究部,上海 201204)
据1947年告竣的《辞海》合订本解释,校训是“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庄严显著之地,是为教训。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可见,校训,从目的上看,是一种理念教育,是为了培养理想中的人才(“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从内容上看,是一种素质教育,特别是品德教育(“选若干德目”);从形式上看,一般是简短精炼、寓意深刻(“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1](P690)因此,校训是学校为树立优良校风而制定的,要求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作为学校文化中最稳定、最核心的要素,校训已成为干部院校最宝贵的无形资产。
校训设计是干部院校在哲学层面上价值取向的高度凝练和学校文化建设、校风养成的关键环节。校训设计作为干部院校体现办学特色、反映办学理念、宣传办学宗旨、培育特有校风的基础工程,是学校着意建树“应然之风”的重要内容——具备精神和价值取向的独特特征,对干部院校的建设、发展、对外交流和学员培养等方面具有现实而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校训是一所干部院校灵魂的体现,也是学校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综合反映了学校的人文精神和在哲学层面上的价值取向,具有行为导向、精神陶冶、群体凝聚、社会辐射等作用,对内规范干部院校全体教职员工的言行举止和行为方式,引领学校的办学方针和发展方向,激励教职员工弘扬传统,增强荣誉感、责任感;对外则有利于树立干部院校形象、扩大对外交流、影响学员从政活动,提升行政文化和文明理念水平,从而促进社会发展。
(一)校训凝缩了干部院校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方针、目标的指导纲领,体现了其办学宗旨、特色和任务
干部院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主渠道,干部院校的校训凝聚着现阶段中央对于干部教育培训的期望和要求。校训所蕴含的教育培训思想和理念体现了干部院校对中央制定的干部教育培训方针、目标的理解和担负的使命,又体现着干部院校的立校之本和建校之源。
从本质上讲,校训不仅仅是干部院校文化传统的积淀,更是学校核心能力的提炼和总结。校训体现了干部院校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系统中的定位和对办学宗旨的重视,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特色专业、特色课程、特长师资和特有校风,同时还体现了学校目前承担的主要干部教育培训任务,在学校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实践性。
(二)校训凝缩了干部院校激励和劝勉教职员工与学员的价值取向,提高了其凝聚力和吸引力
校训是干部院校文化和精神的凝聚与升华,深刻影响着学校的教风学风的形成。通过对校训的不断宣传和反复教育,教职员工和学员就会潜移默化地接受校训所提倡的价值观,进而在他们当中,特别是在学员中形成一种群体的意识。当这种群体意识驱动群体行为,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使教职员工和学员得到启迪时,那么这种价值取向就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校训指引着干部院校教职员工事业奋斗的方向,首先要激励教职员工,尤其是要求专职教师要带头弘扬校训精神。通过践行并充实校训内涵,以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识展现干部院校教师的风采,教职员工才能树起事业自豪感和成就感。学员在从政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的能力和素质,更需要坚持以德为先,校训集中体现了对理想、对党性培养的要求,在学员身上烙下了深刻的品格烙印,让学员的整个人生获得教益。
(三)校训凝缩了干部院校创建历史和时代背景的主要特点,增强了其社会影响和培训效果
由于受创建历史以及时代背景、地域文化与专业差异的影响,不同干部院校之间形成了各自办学特色、传统和精神。校训是干部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概括和提炼出来的,根植于中央对干部教育培训的要求,同时不断吸纳改革开放最新经验的精华,并体现时代风格,展示专业特色。[2]
校训承担着教育、服务社会和引领社会的功能,从而增强了干部院校的社会影响和培训效果。首先,在校训的感染和熏陶下,学校培养优秀的干部为社会服务。例如,培养了周恩来总理的南开大学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为校训,要求学生秉持为公的思想,胸怀家国,心忧天下,敢于承担责任,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而努力,同时也要努力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学好本领,报效国家,在努力发展自己和报效国家的同时要具有创新的精神。其次,校训所蕴涵的人文和科学精神影响甚至引领着社会进步。干部院校不仅仅要在适应社会的基础上服务社会,更要能动地引领社会的发展。[3]最后,校训所代表的人格力量影响着学员从政行为的生成。干部院校的校训体现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其传播有利于官场健康文化的形成和构建。
1.干部院校校训设计的历史启示
干部院校校训的历史发展对今天干部院校的校训设计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干部院校的校训历来都以适应形势任务要求、为培训目标服务为特征。回顾历史,我们党早在建党初期就和国民党合作创建了黄埔军校,在井冈山时期创建了红军军官教导队,在延安时期创建了抗日军政大学、中央党校、陕北公学等多所干部院校。其中,建国前,以黄埔军校和抗日军政大学最为著名,影响也最大。建国后,中央党校成为我们党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主渠道的主要代表。
黄埔军校创立于1924年6月,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先生接受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为培养革命军官而创办的军事学校。蒋介石拟选经国父孙中山先生核定的黄埔军校校训——“亲爱精诚”,是孙中山先生衷心希望依靠黄埔军校培训中国革命军事人才和通过黄埔军校师生为纽带,团结国共两党共同革命的思想的真实写照。首任校长蒋介石先生在1925年元旦对黄埔军校学生的训话中解释,“亲爱”是要所有的革命同志能“相亲相爱”,学校的宗旨“精”是“精益求精”,“诚”是“诚心诚意”。“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4](P44-47)黄埔校训的精神内核是复兴中华和革命人士团结起来。在此校训的熏陶和教诲下,广大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抗战时期我们党培养抗日军政干部的“摇篮”,1936年6月1日成立于陕北瓦窑堡,其前身是中国抗日红军军事政治大学 (简称 “红大”),1937年1月迁到延安。1937年3月5日,毛泽东为“抗大”亲笔题词,规定了抗大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加上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同年4月,为抗大题写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字校训。所谓团结,就是官兵团结、上下团结、内外团结。紧张,就是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战斗和工作作风。严肃,就是对待上级命令、指示和工作任务要严肃认真。活泼,就是要有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不管前进道路上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信心百倍,坚忍不拔,保持饱满的政治热情和朝气蓬勃的斗争精神。在战斗间隙或训练、工作之余,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丰富文化生活,鼓舞部队士气。抗大校训的内涵就是要建立良好和谐的内部关系,紧张正规的内部秩序,培养严肃认真、令行禁止的优良作风,造成一个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内部环境。[5](P37)
1935年11月,党中央在陕北正式开办中央党校,其前身是1933年3月成立于江西瑞金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1943年初,中央政治局推举毛泽东为政治局主席、书记处主席,并兼任中央党校校长。当时毛泽东提出以“实事求是,不尚空谈”作为中央党校校训。1943年11月7日,毛泽东在延安为中央党校新修的礼堂题写了四个字:“实事求是”。[6]
“实事求是”本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治学原则,最早出自东汉班固所撰的《汉书·河间献王传》。汉景帝之子刘德被封为河间汉王。此人喜好学问,广泛收集散失在民间的古代文献典籍。因此,班固在传中称赞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原意是指根据事实,求索真相,不人云亦云,不以讹传讹。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实事求是”作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赋予新的涵义。他认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还解释说,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有的放矢”,“‘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践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7](P801)经过改造后的“实事求是”已进入哲学领域,成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有力的思想武器,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
“不尚空谈”就是强调务实的作风,要注重实际、注重行动、注重实践。正如毛泽东所说:“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8](P292)“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如果只是口头上讲联系,行动上又不实行联系,那末,讲一百年也还是无益的。 ”[7](P820)他特别强调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7](P815)
2.中外高等院校校训设计的借鉴
“校训”在英语中翻译为Motto,Motto起源于意大利,翻译成中文就是格言之意。大学的灵魂是它的独立思想和传统精神,而最能反映一所大学传统和特色的是校训。作为历史文化和大学精神本身的必然产物,校训对大学意义的提炼与抽象和大学精神的诠释与注解起到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由于创建背景、时代等因素的差异,中外高校校训设计的内涵和侧重也各具特色,大致有以下三类。
(1)侧重于追求知识和真理。追求知识和真理一直被看做是大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纽曼在其《大学的理想》一书中也曾讲过:“大学乃是一切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索和发现、实验和思索的高级保护力量;它描绘出智慧的疆域,并表明……在那里对任何一边既不侵犯也不屈服。”基于这样的传统,对知识的追求成为中西方大学校训所要表达的一个共同的思想,例如,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浙江大学的校训“求是”,东北财经大学的校训“博学济事”,湖南大学的校训“博学睿思,勤勉致知”,江苏大学的校训“博学,求是,明德”,山东大学的校训 “气有浩然、学无止尽”;哈佛大学的校训“Truth”,耶鲁大学的校训“Truth and Light”,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校训 “The truth shal1 make you free”,芝加哥大学的校训“Let knowledge increase so that life may be enriched”, 密歇根大学的校训“Art,Science,Truth”,加拿大皇后大学的校训 “Wisdom and knowledge shall be the Stability of the times”,圣保罗大学的校训“Through Science,you will win”等。这些校训无不体现出大学对知识和真理的热切渴望以及孜孜不倦的追求。
(2)侧重于培养品德和人格。“德”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范畴,是维系人类社会的伦理核心。很多大学的校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完善人格,体现了对道德的追求,例如,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厦门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苏州大学的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陕西师范大学的校训“厚德积学、励志敦行”,中国医科大学的校训“仁慈谨慎、博雅汇通”,西南交通大学的校训”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暨南大学的校训”忠、信、笃、敬”,宁夏大学的校训”求是创新、尚德勤学”,广西大学的校训”君武崇德、勤恳朴诚”,贵州大学的校训”明德至善、博学笃行”,华侨大学的校训”会通中外、并育德才”,澳门大学的校训”仁、义、礼、知、信”,早稻田大学的校训”学问独立,培养模范国民”,普林斯顿大学的校训”普林斯顿——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等。[10]这些校训不仅为学生树立了高尚的人格典范,并期待着他们将来能够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是对道德个体的完美要求。
(3)侧重于体现功能定位和特色学科。一流的大学必须有一流的学科作为支撑。很多专业性大学的校训非常重视对其功能定位和特色优势学科的体现,例如,国防科技大学的校训”厚德载物,强军兴国”,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上海财经大学的校训”厚德博学,经济匡时”,国家会计学院的校训”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校训”博文明理、厚德济世”,中国农业大学的校训”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校训”勤求博采、厚德济生”,中国药科大学的校训”精业济群”,北京舞蹈学院的校训”文舞相融,德艺双馨”,西点军校的校训”职责、荣誉、国家”等。这些校训都是个性鲜明,突出体现了其功能定位和特色学科。
干部院校校训设计最基本的特征和要求就是既要符合校训设计的一般规律,又要体现时代性,把握独特性,富于创造性。我们党的干部院校校训设计的历史经验和中外高等院校校训形成的参照和启示,无疑为干部院校校训设计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借鉴。但是,干部院校的校训设计不能照搬硬套,而要紧紧围绕学校的定位要求、独特校风和办学理念,服务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大局。
1.干部院校的定位诉求是校训设计的根本指针
定位是一个组织确立成长性和发展战略的第一步,干部院校的定位决定着学校的使命与办学宗旨和具体目标。只有在明确自身定位的基础上,干部院校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校训,实现其教育培训目标。
干部院校的自身定位主要取决于以下两方面因素:一是中央和主管部门对干部院校的培训要求和学员的需求;二是干部院校所拥有的优势资源和核心能力。这种资源和能力具有不可替代性和难以模仿性。因此,干部院校的校训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始终把握中央和主管部门的培训要求和学员需求,结合独特的优势资源和核心能力,首先要对自身进行科学、合理、明确的定位,不盲目追求高层次,努力树立个性化意识,努力在所处的层次中创优、创新,增强自己的比较优势和核心能力,这才是干部院校校训设计的根本指针。
2.干部院校的办学理念是校训设计的重要依据
办学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它是关于”教育的应然状态”的判断,渗透了办学主体对教育的价值取向理念。
干部院校在设计自己的校训过程中,必须以办学理念为重要依据,坚持传统、新型和特色办学理念的有机结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一个独立的事物都有其同类事物的共性,也有其不同与同类事物的个性。传统和新型的办学理念为新时期干部院校校训的设计构建了坚实的基础,但它们并不能显现出每所学校的不同之处,校训还必须贯穿和渗透学校的特色办学理念。所谓”特色办学理念”,是指学校在其长期的教育培训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指导学校发展成为具有从整体上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风格,体现鲜明的文化特征的办学理念。这样的办学理念带有独特性和创造性,是独特的办学思想、独特的教学内容、独特的培训模式的统一。只有在这些理念的共同指导和作用下进行校训设计,才能使干部院校校训有着科学的理论基础,使校训在今后的推广和宣传中发挥其理想的作用与功能。
3.干部院校的特有校风是校训设计的基本特征校风是一所学校所特有的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习惯和群体风尚,体现为一种独特的心理环境,稳定而具有导向性。优良的校风是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培育优良学风、教风的根本保证,它全面地反映出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和办学水平。
校训作为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一种以校风为载体的特殊文化形式,体现了办学理念的价值判断。干部院校的培训目标是为科学发展服务,为干部健康成长服务,使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掌握岗位必需的知识和能力、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新理论新技能,着力提高在复杂严峻形势下领导经济工作、推动科学发展的本领。[11](P29-30)这一培训目标的实现,要求干部院校的校训反映出特有的校风,其中包括坚定的政治性,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广大学员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才能正确地接受各项教育培训和能力训练。
校训的内涵和特征决定了设计干部院校的校训,既要遵循”四统一原则“,即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愿景与现实的统一、形式与规律的统一;又要遵循”三准确法则“,即准确定位、准确表达、准确阐述。这是干部院校校训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论问题。从科学规范的程序角度来看,干部院校的校训设计流程可分为调查、分析、评审、提炼、确定等五个阶段。
调查阶段的主要目的在于全方位、多渠道地收集校训信息,为下一个阶段的校训筛选和设计提供数据保证。在开展校训征集工作之前,作为校训设计的组织机构保障——由主要校领导挂帅的校训设计工作组,必须认真作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要明确校训的征集范围。校训征集既要面对学校内部的教职员工和学员,又要征求和调查主管部门、所在地党委政府,亦或是校外专家学者等校外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第二,要设计科学完整的征集问卷。发放问卷前,可以通过动员会或宣讲会等形式,向征集对象说明校训征集的具体目标,使其真正了解校训的作用、内涵和特征。第三,要向征集对象说明校训征集的具体要求。例如,校训要浓缩学校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校训要成为鼓舞教职员工和学员团结奋斗、勇攀高峰的精神动力;内容上要言简意赅,琅琅上口,易于传记;表达方式上可以借用古代先哲的明言警句,也可自行拟制;要具体阐释校训的内涵等等。只有明确了这些具体的要求,校训的质量才能有所保证。最后,要告知征集截止时间、投稿的方式和适当的奖励方式。
分析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影响校训设计的内、外部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针对前期收集的调查资料和问卷进行系统整理,并运用”定性为主、定量为辅,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准确的数据统计和数理分析,以廓清当前学校文化中的关键词。该阶段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末归本“的阶段,是设计工作中关键的环节。因此,需要相关部门积极参与、提供保障,相关人员有效分工、密切配合。此外,这一阶段通过对大量的稿件和问卷进行收集、分类、整理,筛选出一部分符合设计目标和要求,质量相对较高的校训,以保证进入下一阶段的作品的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评审阶段是整个设计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校训的最终确定。学校要成立专门负责校训审核的专家评审组,其中应包括主管部门、所在地党委政府和学校的相关主要领导,以及学校资深教师、学员代表和对学校历史状况了解的外部专家学者等。在评审的过程中,要密切结合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紧紧围绕中央的要求、学员的需求和学校的功能定位,本着”以人为本、促进事业“的精神进行评审。这个阶段同时还是一个不断核查、发现错漏、不断纠正,使校训方案趋于成熟、不断完善的过程。
提炼阶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从哲学的高度确定校训方案的价值取向和逻辑关系。通过对校训内容的充实,结构的调整,语言文字的锤炼,增强其表达效果,使校训更能体现干部院校历史使命和精神风貌。二是进行民意测评。专家评审组审核的校训能否被广大教职员工和学员所接受、所认同,这就需要通过民意测评广泛征求和反馈他们的看法,体现他们的意志。学校可以通过头脑风暴、研讨会、座谈会、现场投票、网上投票等多种方式,征询全校教职员工和学员的意见和建议。
经过专家评审和民意测评的校训是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此时拟确定的校训应上报至相关主管和指导部门,经审核批准后,由学校对外宣布。确定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校训的宣传、学习,加强制度保障。一是使校训能以制度的形式加以固化。干部院校应在学校的规章制度中明确和突出校训的内涵、地位、作用,同时学校的规章制度要围绕校训这一核心办学理念,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二是注重发挥宣传的导向作用。首先,注重校训内涵的解读、宣讲,尤其是开学典礼、开班仪式、结业仪式等重大活动中都应将校训教育、弘扬校训精神作为重要内容,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广泛的宣传。其次,将校训融入到校园文化和环境的建设之中。例如,将校训印入校徽,刊发在学校网站的首页上,写入学员入学通知书、结业证书上,以尽可能多地让校训展现,让学员一进校就记住学校的校训,并带到工作中去。[12]最后,还可利用外部社会媒体对校训进行广泛宣传。
校训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使校训落地——校训精神真正深入人心,融化在校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体现在教学、科研、培训的每一个环节,蕴含在干部院校中每个人的言行之中,内化为每个人的意志和情感,促使每个人为实现校训的价值取向而孜孜奋斗。
[1]辞海(合订本)[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
[2]王彩霞.试探中国近代大学校训的起源[J].高教探索,2006,(2).
[3]丁艳红,等.大学校训的文化蕴涵及其社会功能[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4]陈建华.黄埔军校研究(第二辑)[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5]刘精松.军队基层管理教育概要[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1997.
[6]王仲清.实事求是,不尚空谈——记毛泽东同志为延安中央党校规定的校训[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88,(00).
[7]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蒋树声.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百年传统与南大校训[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
[10]宋永忠,姜晓云.中国大学校训百年:传统和谐理念的传承与发展[J].江海学刊,2008,(3).
[11]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扎实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
[12]王刚.论大学校训建设的基本原则[J].民办教育研究,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