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林
(潍坊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山东 潍坊 261041)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已广泛用于治疗胸腰椎骨折。但因多节段融合、内固定等因素导致的并发症如断钉、断棒、矫正角度丢失、相邻椎间盘退变、顽固性腰痛等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减少因多节段融合内固定所导致的并发症的发生,我科自2006年7月至2009年6月采用相邻椎体单节段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54例,经术前、术后系统护理,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本组男30例,女24例,年龄22~55岁,平均34.6岁。均为单侧终版骨折,椎体前、中柱压缩骨折程度<2/3的轻、中度骨折,且骨折椎体的椎弓根结构完整。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行伤椎正侧位X线片及CT扫描或MRI检查,以明确骨折类型、椎管形态及脊髓或马尾的受压迫程度。
①体位和麻醉:采用硬膜外麻醉或气管内全麻,俯卧位,常规后路进入,暴露伤椎及上位椎体椎板(骨折终板相邻椎体)及小关节和横突。②置钉:上位螺钉进针点取上关节突外缘垂线与横突上2/3与下1/3交界处,方向前内侧沿椎弓根轴,在保证不钻入上方终板的条件下尽量向头侧倾斜,下位螺钉进针点取上关节与上缘交界处,进钉方向与上位螺钉方向相反,在保证不钻入下方终板的条件下尽量向尾侧倾斜,置入椎弓根螺钉。③减压复位:选择切除压迫较重侧部分椎板,尽量保留对侧椎板,突入椎管的骨块采用“L”形器械锤击,椎顶向前复位,骨块回纳困难时待置入椎弓根钉撑开后再试行推顶或从侧方挖潜少量骨质,再回压复位。④植骨:CD棒预弯20-30°,置棒后撑开复位固定,将减压摘除的骨块和自体髂骨块行椎间、椎内植骨,横突间植骨。再探查脊髓无压迫后结束手术。
2.1 心理护理
由于该手术复杂、风险大,患者心情都非常紧张、焦虑,我们向患者解释病情和手术的方法、优点、过程及疗效,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心理负担,使其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2 术前观察患者双下肢感觉、运动、肌力等神经功能情况,以便术后进行比较。
2.3 术前床上大小便训练 使患者术后能够适应床上大小便,以便术后能够及时拔除尿管减少泌尿系感染及预防便秘的发生。
患者回病房后,取去枕平卧位,给予吸氧、心电监护,每15~30min测量BP、P、R一次,平稳后每小时一次。注意体温变化,术后2~3d体温在38.5℃以下,一般是术后吸收热所致,不需特殊处理,嘱患者多喝水,促进毒素的排出。加强患者意识、神态、面色的观察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术后平卧硬板薄软垫床2h,以压迫伤口减少出血[1]。2h后定时为患者翻身,翻身时腰围固定,保持脊柱生理轴线,以免加重或引起脊髓损伤、植骨移位[2]。
术后禁食6h,肠鸣音恢复可进食米汤。多吃香蕉、菠菜等高纤维素饮食,保持大便通畅,不可过饱,不进食酸辣及刺激性食品 。
①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脱落,及时挤压防止血块阻塞管腔,翻身时及时调整引流管的位置,并妥善固定,防止逆行感染。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及时倒出引流器内的液体,做好记录,如引流量1d超过400mL或引流出大量淡黄色液体,疑有脑脊液外漏,必须通知大夫及时处理。②一般术后6h内拔除尿管,本组48例术前进行训练床上大小便,均术后6h内拔除尿管且自行排尿通畅,其他6例经夹管锻炼膀胱舒缩功能后,均1个月内拔除尿管。
麻醉清醒后立即观察双下肢感觉和运动情况,以了解脊髓是否受损[3],并与术前比较。
①术后24h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双下肢直腿抬高练习3~5次/d,幅度有低至高,时间由长到短,并定时作肢体按摩及各关节主被动活动,以防止神经根粘连和肌肉萎缩。②腰背肌功能锻炼 术后10d开始可在床上进行三点式或五点式功能锻炼3个月,以提高腰背部肌肉的力量,增强脊柱稳定性、灵活性、耐久性和促进髓核回纳。③卧床休息3~4周后腰围保护可逐渐坐、立活动,以不疲劳为主。
54例患者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1.4个月,平均术后4.6个月达到骨性融合,没有椎弓根螺钉松动、脱出和断裂现象。术后X线片均显示原手术节段已植骨融合,未见假关节形成。除本组4例患者4个椎间盘出现轻微的椎间盘病变,余均未见明显的椎间盘退变或椎间隙变窄。所有患者腰部活动良好,无明显受限。
胸腰椎椎弓根内固定术,除了具备精湛的手术技术,也要具备较强的护理技术配合,通过护理人员术前积极准备及术后精心护理,正确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肢体功能锻炼,把该类患者的并发症、后遗症、功能障碍及死亡降至最低,确保手术成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 陈玲.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术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1999,14(11):31.
[2] 张秉文,扬建业.AF椎弓根固定器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J].实用骨科杂志,2000,6(2):103.
[3] 冯玉荣,宋葆云.新编临床护理手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70-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