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病的中医辨证论治43例

2011-02-11 18:32薛朝璇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32期
关键词:川牛膝摄片骨刺

薛朝璇

(高邮人民医院,江苏 高邮 225600 )

跟痛症是以足部疼痛而命名的疾病。是指跟骨结节周围由于慢性劳损所引起的以疼痛或行走困难为主的病症。其主要病因是足跟骨脂肪萎缩、跟骨滑囊炎、跟骨内高压或跟骨刺[1]。本病是常见病之一,患者多以老年、体型肥胖者多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2005年3月至2010年4月,共治疗本病43例。患者年龄最大63岁,最小21岁。平均年龄41.5岁。其中男性17例,女性26例。病程最长9年,最短1月。两足跟痛31例,单足跟痛13例。

1.2 辨证治疗

肝肾阴虚:主要临床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足跟痛,局部不红不肿,不能久立,行走。尚有头晕乏力、咽喉痛、便秘,有的患者自述时有低热、耳鸣、舌偏红、脉细数。脾肾阳虚:主要临床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足跟痛,尚有头晕乏力、足冷、便溏,有的患者自述有时腰膝酸软两眼昏花、舌淡、脉沉细无力。气虚血亏:常见足跟疼痛,皮不红肿,日间活动后痛缓,入夜疼痛加重,神疲肢倦,面色ā白,畏风自汗,舌淡肿,边上有齿痕,脉细弱或细涩。

方用当归补血汤加狗脊、续断、杜仲、川牛膝为主方。偏肝肾阴虚者加生地、玄参、枸杞、知母等滋补肝肾之品,偏脾肾阳虚者加肉桂、附子、补骨脂、鹿角片等温肾助阳之品,偏气虚血亏者加重黄芪量为30g,加白芍、太子参、熟地等益气养血之品。

上述汤方先作内服,1日2次;入晚再加水煎汤,熏泡洗足跟。

2 治疗效果

43例中,用药最少15贴,最多65贴。显效:足跟痛消失,步履正常者,30例,占69.7%。好转:足跟痛明显好转,步履疼痛消失,但劳累后或多走路后尚有酸痛者,占23.2%。减轻:足跟痛有减轻,步履尚感不舒,经常作痛者3例,占7.1%,其中两例是学生,不能坚持服中药,一例是兼患有严重的风湿痹病。

3 病案举例

患者女性,58岁,2009年5月12日初诊。左足跟痛5个月,伴有腰部酸痛,晨起不能着地,活动片刻后,才能走路 ,但多走路即感左足跟疼痛,两膝乏力,时感头晕、咽痛。检查:腰形平,两腰背有压痛,叩击痛(-),直腿抬高试验(-),X线摄片示:左足跟骨结节部骨刺形成。左足跟有压痛,苔薄,舌偏红,脉细数。

辨证左足跟痛属筋骨肝血肾气不足,腰背筋膜劳损,舌红、脉细数偏于气阴两虚,治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炙黄芪15g,当归12g,太子参15g,生地9g,知母9g,续断9g,狗脊20g,杜仲15g,川牛膝9g,白芍9g。10帖,除1日两次煎汤内服外,再加水煎汤,熏泡洗足跟。

经上方十帖治疗后,足跟病明显好转,舌仍偏红,脉细但不数,去生地加枸杞子,连服40帖,足跟痛缓解,基本痊愈。

4 体 会

中医认为本病是肝肾亏损与气虚血亏所致,二者均属虚证,疼痛部位多在足跟。前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强力劳动损及 筋骨 ,或纵欲无度,肝肾不足。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肝肾亏虚,骨髓失养,故有疼痛。后者多因久病或大病之后,或失血过多,气血亏虚,血虚不荣所致。

上述病例介绍,摄片显示足跟有骨刺形成。但临床中,有足跟痛的症状,而 X光摄片却未见骨刺形成,说明足跟痛并不一定是骨质增生的刺激,而是体质虚弱,肝肾不足亦是本病的发病因素。

当归补血汤加续断、杜仲、狗脊、川牛膝为主方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剂。当归补血汤是补气生血的代表方剂。《珍珠囊》认为,黄芪疗各种虚损不足,补益元气,治疗肾虚,取其补气之中,寓于化瘀,活血生血之用,达止痛之效。杜仲、续断、狗脊、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健腰,全方共奏补气血,益肝肾、强筋骨、活血壮精之效。

[1] 吴风忠.中药泡足加指压掌根穴治疗跟痛症126例[J].河北中医,2008,30(9):922.

猜你喜欢
川牛膝摄片骨刺
保乳手术切缘评估及术中乳腺X线摄片的临床应用
贴膏药并不能治骨刺
浑身骨刺的肯龙
不同体位X线摄片与CT在桡骨头细微骨折中的诊断分析
肯龙的凶悍骨刺
川牛膝临床注意事项
X线摄影中心线对准被照体部位中心在提高DR摄影质量中的作用观察
桡骨头细微骨折行不同体位X线摄片与CT的诊断价值比较
怀牛膝与川牛膝功效小考
川牛膝种子成熟度与发芽率、生活力之间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