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敏
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 210000)
危重病护理小组在综合性中医院的应用及体会
刘志敏
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 210000)
危重病 中医院 护理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危重症专科护理同时也有了新的挑战。随着我院各种临床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为了适应危重病专科护理发展的需要,我院于2008年3月成立了危重病护理小组,依托现有护理专家及危重病专科护士的力量,扩展护理人员的危重病护理专业知识,规范全院的危重病护理技术流程,加强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报告如下。
1.1 组织结构 为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及义务,充分发挥护理小组人员的工作效率,小组由核心成员及网络成员组成,并分别制定了核心及网络成员的职责。急诊科科护士长为组长,2名中华护理学会培训的危重病专科护士担任副组长及秘书,另有核心组成员6名,均为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各专科护士长。根据临床科室特点及收治范围,从全院35个护理单元中选出23个。成员由其科室护士长推荐,并满足大专毕业,从事护理工作5年,工作能力及临床教学能力较强等条件。26名入选护士成为小组网络成员。
1.2 运行目的 (1)加强组织建设,依托本院现有护理专家资源,培养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急救护理队伍,提高全院危重病护理质量,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扩展小组成员危重病护理专业知识面和提高中医院护理队伍对危重患者的抢救技术水平。(3)通过对小组成员的培训,并由其在科室内进行传授,使全院护士能为危重病患者提供安全、高效、适时的护理。
1.3 工作任务 (1)加强对护士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预防性护理及危机处理水平。(2)在打好基础的同时,紧跟学科前沿的发展,扩大视野,更新知识,配合医生进行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3)规范全院危重病护理技术流程,制定操作标准,便于护士掌握及操作。(4)及时总结相关经验,做好科研工作,填补我院危重病护理科研空白。(5)推行循证护理,为危重病护理教学提供相关资料。
2.1.1 理论培训内容 各类危重病监护技术、急救技术。循环监护包括心电监测、动脉血压监测、肺动脉压监测、心脏输出监测、混合静脉血监测、除颤术。呼吸监护包括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血气分析、有创及无创通气。肾脏监护包括血液透析滤过。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监测。急救技术包括院前急救、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动静脉置管、各种引流管的放置。另外还有各个专科危重病护理理论知识。
2.1.2 理论培训形式 (1)专题讲座。根据专科拟定的业务讲课内容,每月组织1次相关内容的学习。参加人员除全体小组成员外,同时邀请各专科骨干护士参加。为活跃学术气氛,可采用互动互学的方式,学员可随时提出疑问,由主讲人负责解答。(2)开展护理会诊或查房。针对病区疑难病例进行护理讨论和会诊,由各专科成员提供可行性措施,或做经验介绍。(3)邀请专科主任对开展的新技术、新技能进行授课,明确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以利护理对医疗的高度配合。
2.1.3 操作培训内容 心肺复苏、院前急救、中毒及创伤的急救、人工气道的管理、呼吸机的应用、血液动力学监测(漂浮导管的护理、有创血压监测)、心电监护仪的使用、除颤术、亚低温治疗仪的使、CRRT操作、血滤单针双腔管的维护、三腔二囊管的使用。
2.1.4 操作培训形式 (1)现场操作示范。将操作与理论授课紧密连接,每次理论授课后进行相关操作的培训及辅导。(2)各专科有特殊操作或新技术开展时,电话通知组长,组长根据专科情况选定学习的小组成员,秘书通知相关人员学习。(3)对病区危重患者的急救技术进行指导和协助,加强危重患者管理工作,使患者获得高质量的监测和护理。
2.1.5 考核 分平时考核及年终考核。每次培训后组长随机提问上课要点,作为平时成绩,年底统一进行操作和理论考试。
小组在第1年理论及操作培训的基础上,第2年除继续对小组成员加强培训外,将工作范围扩展到全院,规范急救操作流程,检查危重患者的护理安全,并制定危重病专科小组质量检查标准及急救仪器备用状态的标准。专科小组采用PDCA的工作管理程序,对全院的简易呼吸囊的使用进行了规范化管理。
2.2.1 计划 专科小组核心成员共9名,分3组对东楼、西楼、南楼各病区的简易呼吸囊的备用状态及使用进行了检查,在这次检查中发现存在问题有简易呼吸囊老旧,不能满足抢救所需;没有处于连接好的备用状态中;对简易呼吸囊的使用及检查流程不清楚。针对问题,小组核心人员进行开会讨论,制订出简易呼吸囊的要求及操作流程,在全院护士长例会上将查出的共性问题进行通报并提出整改措施,然后将流程上传至省中护理网的危重病小组下载专区供全院护士学习。内容包括:简易呼吸囊的部件组成;使用前的检查;操作流程及使用后的备用等。
2.2.2 实施 通知各科室护士长及危重病小组网络成员参加小组的操作情景演练。操作演练由护理部主任及小组组长主持,副组长及急诊科小组网络成员2人共同完成。首先进行每个步骤的分解解说,由小组成员进行分解操作,副组长负责解说开放气道的手法、固定面罩的手法、使用时的观察要点等,使听课者了解并掌握所有重点。然后由小组成员将整个流程流畅的操作1遍,并演示各种不同情况下该如何使用简易呼吸囊。
2.2.3 检查 由护理部对各科护士长进行考核,危重病小组核心成员对小组网络成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各自向科室所有护士进行指导学习。危重病小组在2009年再次进行检查。结果老旧的呼吸囊均已更换为带储气袋的呼吸囊,所有的呼吸囊均正确连接好后放入抢救车内,抽查到的护士均能较好掌握使用及检查的操作流程。
2.2.4 处置 对于检查中个别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后,及时和护士长沟通,要求加强练习,熟练掌握。通过这次对简易呼吸囊流程的规范,使全院护士操作统一并将其纳入了护理部的护理安全检查的范围内,以巩固成效。
在危重病小组成员2年多的努力下,工作取得了骄人成果。多样化的授课形式,提高了成员的学习兴趣,充实了成员的理论知识。此外,我们还结合临床实际,制定了各种质控标准,如专科检查质量标准、专科护理常规、专科应急预案、防导管滑脱危险因素评估表、使用约束带观察表等,使各种操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和统一化。在示范操作时,更加关注细节。在2009年底考核中所有网络成员均理论平均分为92.7分,操作平均分为95.6分。在甲流暴发时,危重病小组发挥了作用,各科协作,以扎实的基本工、过硬的急救技能操作、精心的护理使患者得到了很好的护理。
4.1 发挥护理专家及核心成员的作用,增强护理人员团队合作意识 当某一病房遇到护理问题时,如高难度护理操作,床边CRRT、呼吸机应用、亚低温治疗仪的使用,Swan-Gans导管的使用及护理等,可通过护理会诊形式,指派相应专科的护理专家或骨干到科室进行指导,提供有效的护理方法和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各专科护理人才和设备的作用。例如心脏内科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使用呼吸机,有创血压监测,病情重,护理难度大,护士长向危重病护理小组组长汇报后,由ICU护士长及心外科护士长到病区会诊,提出改进意见,并现场进行人工气道管理、呼吸机使用及有创监测操作的辅导,护士长组织该病区的护士共同学习相关护理知识。通过资源共享,使护理人才的价值得到了合理、充分的利用,并起到了以点带面、共同提高护理操作技能的目的。
4.2 发挥现代信息化的优势 建立护理网页,4个专科小组(危重病、糖尿病、伤口造口、静脉治疗安全)均建立下载专区,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将护理经验、授课内容、小组活动等上传至网页,供全院护士下载学习。小组成员通过网络平台,相互交流经验,各网络成员积极投稿,宣传先进事迹、抢救成功案例,充分实现资源网络信息化。
R473.5
B
1004-745X(2011)11-1889-02
2011-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