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吉永 王承栋 房笑丽
1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山东文登 264400)
2山东省宁阳县疾病控制中心(山东宁阳 271000)
自制活血通络酊治疗浅静脉炎42例
夏吉永1王承栋2房笑丽1
1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山东文登 264400)
2山东省宁阳县疾病控制中心(山东宁阳 271000)
目的 观察活血通络酊对浅静脉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自制活血通络酊患处持续外敷,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溶液患处皮肤湿热敷,5d后评效。结果 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活血通络酊局部外敷,治疗浅静脉炎明显优于50%硫酸镁湿热敷,且价格低廉,可操作性强,无皮肤刺激等副作用。
静脉炎 活血通络酊
静脉输液在临床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有着重要作用。目前,但是静脉输液的患者中近80%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浅静脉炎[1],表现为沿浅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2]。静脉炎可因治疗不善而出现局部慢性硬结、静脉硬化、闭塞、静脉炎后综合征,甚至形成溃疡,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甚至影响药液的输入而延误治疗。硫酸镁湿敷是目前比较公认的治疗浅静脉炎的方法,但其可操作性差,并易对皮肤造成刺激。我们自拟中药活血通络酊治疗浅静脉炎,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将2006年4月-2008年10月在文登整骨医院静脉输注β-七叶皂苷钠、甘露醇等药物而发生浅静脉炎的骨伤科患者83例随机分两组。试验组42例,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21~67岁,平均56.12岁;静脉输注上述药物1~4d发生浅静脉炎,平均2.16d;Ⅰ度静脉炎21例,Ⅱ度静脉炎12例,Ⅲ度静脉炎8例,Ⅳ度静脉炎1例。对照组41例,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 19~69岁,平均 55.93岁;静脉输注上述药物 1~4d发生浅静脉炎,平均2.18d;Ⅰ度静脉炎20例,Ⅱ度静脉炎11例,Ⅲ度静脉炎10例,Ⅳ度静脉炎0例。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
(P>0.05)。
1.2 治疗方法 实验组采用活血通络酊(方药组成:当归20g,芒硝 20g,大黄 10g,玄参 20g,冰片 0.5g,栀子 15g,桂枝 12g,50%乙醇50mL。利用现代加工设备制成酊剂)患处持续外敷,具体方法为将3层4cm×6cm的医用水刺纱布浸透“活血通络酊”,平整贴放于浅静脉炎患处的皮肤上,外包保鲜膜纸,24h更换1次,5d为1疗程。对照组患处皮肤采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温度50℃左右,每日3次,每次30min,5d为1疗程。
1.3 静脉炎分级 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所规定标准[3],Ⅰ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肿。Ⅱ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Ⅳ度:滴注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可触及静脉条索状物长度大于2.5cm,有脓液流出。
1.4 疗效标准[4]痊愈:沿静脉走行的红肿消退,疼痛症状消失,静脉条索状消失,血管变软,硬结消失。显效:红肿消退,轻微压痛,血管变软。有效:红、肿、热、痛消退,血管条索状硬度稍降低。无效:静脉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痊愈、显效、有效计入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结果示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输液所致浅静脉炎的原因很多,如一条静脉反复进行穿刺、输入药液的 pH 较低(pH<4.5)或较高(pH>9.0)、输入药液的渗透压过大(大于450mmol/L)、长期置入留置针或PICC导管、无菌操作不规范等均会导致输液性静脉炎。中医认为输液引起的浅静脉炎属“恶脉”“蹁”等范畴。《肘后备急方》曰“恶脉病,身中忽有赤络脉起如蚓状、皮肉卒肿起狭长赤痛名蹁”[5]。主要是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静脉穿刺损伤局部脉络,血行不畅,不通则痛;络脉瘀血阻滞,郁而发热;血热互结,血行不畅,壅滞于脉络,则见红肿,或多个硬性结节,甚至脉络肿胀如条索状。总之,静脉炎的病机在于,气血瘀滞,局部脉络滞塞不通。
活血通络酊方以当归、芒硝为君,当归甘温,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补血生肌,能够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并能促进受损的血管修复;芒硝咸寒,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对网状内皮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使其增生现象与吞噬能力有所增强,加强抗炎作用,通过刺激神经反射使局部血流供应丰富,加快淋巴细胞生成,有消炎镇痛作用[6];冰片味辛苦性凉,清热止痛,散热结,“芳香开窍”,性走而不守,能够增强药物的渗透作用,使药物得到比较充分的吸收;大黄性寒味苦,清热结,消肿胀,能“去瘀生新”,促进血管内皮修复再生,能够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血管脆性,减少渗出,减轻局部肿胀疼痛,近年来实验研究发现,大黄可抑制病理状态下TNFR1、TNFR2表达,降低血浆TNF-α水平,抑制组织炎症反应,同时能降低系统炎症反应给局部组织所构成的“炎性负荷”。玄参咸寒,抗凝及抑制血栓形成,防止血栓性浅静脉炎[7],且能够增强芒硝的清热散结的作用;栀子苦寒,凉血消肿止痛,四味共为臣药。桂枝辛散温通,能够温通经脉,开结散郁,桂枝为气分药,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在大队苦寒药中加入温热药,在血分药中加入气分药,使全方皆活;乙醇具有辛散温通,行药势作用,能够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二者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清热散结,消肿止痛之效;给药途径为局部持续外敷,药物可直达病所,作用迅速而持久,临床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活血通络酊治疗浅静脉炎明显优于50%硫酸镁湿热敷,而且活血通络酊价格低廉,方法简便,可操作性强,无皮肤刺激等副作用。
[1]桑丽清,朱曙东.产生输液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72-74.
[2]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6.
[3]郝建红,商临平.酒精湿敷预防静滴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6(5):333.
[4]石英.冰片加芒硝外敷治疗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家庭护士,2008,6(3):785.
[5]吴光前,李宁,张永玲,等.中西药对比治疗静脉输液外神性静脉炎 65 例疗效观察[J].华西医学,2001,16(2):183.
[6]江苏新医医院.中药大词典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
[7]颜正华.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76.
R543.6
B
1004-745X(2011)11-1871-02
201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