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筋恢刺法治疗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68例

2011-02-11 03:49:56范庆花徐鲁云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11期
关键词:颈项经筋压痛

刘 军 范庆花 徐鲁云

山东省章丘市中医医院(山东章丘 250200)

经筋恢刺法治疗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68例

刘 军 范庆花 徐鲁云

山东省章丘市中医医院(山东章丘 250200)

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经筋恢刺法

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指源于颈肩部肌肉、筋膜、韧带、肌腱等结缔组织的疼痛综合征。笔者自2007年6月以来采用经筋恢刺法治疗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6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68例均来自我院康复科门诊,其中男性25例,女性43例;年龄17~63岁,中位年龄36岁;病程20d至3年,平均1.50年;左侧23例,右侧35例,双侧10例。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制定:(1)有慢性劳损或风湿寒冷病史;(2)颈项背及肩部疼痛,可为酸痛、胀痛、隐痛,常可因劳累或着凉受寒而加重;(3)颈项背及肩部可于肌肉的骨骼附着点区触及明显压痛点,颈肌痉挛、颈项部活动受限;(4)皮肤感觉及腱反射正常;(5)X线检查及化验检查无异常。

1.2 治疗方法 (1)取穴。“以痛为腧”取穴,于颈项背及肩部病痛处用宣氏压痛检查法[2]寻找压痛点,约3~7个。压痛点一般位于肌肉的骨骼面附着点处,如枕外隆突、颞骨乳突、颈椎棘突、横突尖、肩胛骨上角、肩胛骨脊柱缘等。并按经脉辨证,病痛范围属太阳经者配患侧后溪,属少阳经者配患侧中渚。(2)操作。取端坐位,诸压痛点区皮肤常规消毒,用0.30mm×40mm毫针快速刺入痛点,进针至诸压痛点区筋肉的骨骼附着面,行针得气后施以轻微的提插震颤术,使针尖保持得气,然后将针提至皮下浅层留针;后溪,半握拳取穴,用0.35mm×40mm毫针,沿第5掌骨小头后方紧贴骨内缘直刺进针约13~25mm,施提插泻法,并促使针感向上肢放散。中渚,半握拳取穴,用0.35mm×40mm毫针,向腕关节方向斜刺进针约15mm,得气后施以提插泻法,并促使针感向近端扩散。(3)肢体运动。操作完毕后,嘱患者作颈项背及肩部的屈伸、侧屈、旋转、环转等运动。诸穴留针30min,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d,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3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评定疗效。治愈:颈项背及肩部疼痛消失,活动自如,无复发。好转:颈项背及肩部疼痛减轻,活动时稍有不适。未愈:症状无改善。

2 结 果

本组6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12个月,平均6个月。经过本方法治疗1~2个疗程,治愈45例,好转20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5.59%。

3 讨 论

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属人体运动系统软组织损害性疼痛。中医临床当参照“经筋病”来辨证治疗。所谓经筋,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它加强了机体关节筋肉之间的联系,其循行分布大体上和十二经脉一致。所不同者经脉内连脏腑而经筋的走向是皆起于四肢爪指之间,结聚于肢节骨解之上,最后终止于头身,而不入脏腑。故经筋病则是指体表部筋肉的疾患,现代医学的运动系统损伤,皆可责之于经筋为病。《素问·调经论》指出“病在筋,调之筋”。说明筋病宜调筋为主。恢刺为内经十二刺之一,《灵枢·官针》篇谓“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恢”有扩大、全面的意思,又有“恢复”之义。是在治疗筋肉拘挛疼痛时,在痛所附近进针直刺、深刺,并且向四周摇撼、上下提捣,以扩大泄除邪气,疏通经气,恢复舒缓筋肉的拘急,以治筋痹。又《灵枢·经筋》篇曰“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联系临床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当属感受风寒湿之邪,筋肉拘挛、掣引之症。故宗《内经》治疗属“寒急”的经筋病之“经痛为腧”的原则,取“以痛为腧”施以恢刺法治疗本病。因十二经筋须受气血的濡养,受经络的调节。因而治疗经筋病除局部选穴针刺外,尚可按经络循行选用适当的运道穴。后溪、中渚均为运道取穴,其义宗“荥输治外经”而善治肢体外经病痛,两穴又分别为手太阳经、手少阳经的输穴,“输主体重节痛”而治疗痛证。针刺后配合运动病痛部位,以起到增加气聚“慎守勿失”,提高疗效的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发病机理是软组织急性损伤后遗或慢性劳损等因素而致肌肉、筋膜等组织充血、水肿、渗出和肌小节扭曲变形、肌筋膜增厚、变性,形成痉挛性结节及张力性条索状物,限制了肌肉水肿和体积的膨胀而出现酸胀、疼痛、僵硬及沉重感、紧束感等症状,属于软组织损害性无菌性炎症。临床观察,通过本方法治疗能够解除肌肉痉挛,改善微循环,减轻或消除炎症,而达到治疗目的。

[1]孙树椿.中医药治疗颈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5.

[2]宣蜇人.宣蜇人软组织外科学 [M].最终版.上海:文汇出版社,2009:316.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1994:200.

R686.3

B

1004-745X(2011)11-1864-01

2011-04-06)

猜你喜欢
颈项经筋压痛
脊柱调衡手法联合颈项排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
经筋排刺法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中老年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压痛点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
孕早期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及孕中期血清标志物与病理妊娠的关系分析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超声检查NT增厚在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中的诊断价值
压痛点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疗效观察
壮医针刀经筋解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胎儿颈项透明层值与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