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贤春
我科采用微波治疗仪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316例,取得较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1 资料 2003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慢性鼻炎患者316例,均符合《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关于慢性鼻炎的诊断标准,男性205例、女性111例;年龄9~65岁,平均36岁;病程1~32年,平均18年。单纯性鼻炎202例、肥厚性鼻炎114例。
1.2 方法 术前向患者讲明微波治疗的过程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恐惧心理。患者取半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后,用1%肾上腺素加丁卡因棉片置于鼻中隔与下鼻道、下鼻甲、中鼻道、中鼻甲之间,15min后取出。采用多功能微波治疗仪(Forsea MTC-4型),设置输出功率45~60 W,治疗时间6 s/次,以脚踏开关控制。将微波针形探头置于肿胀或肥厚的下鼻甲表面,作局部凝固。根据肿胀、肥厚的部位不断调整凝固点,至肿胀或肥厚的下鼻甲缩小、鼻腔大小适宜结束治疗。术后予1%呋喃西林麻黄碱滴鼻液喷鼻。涕多者加用抗生素。5~7 d复诊,清除下鼻甲区假膜、痂皮;以后每隔1周门诊复查,予术侧鼻腔换药、清理痂皮,持续3~5次。所有患者术后门诊或电话随访6~12个月。
1.3 疗效评定标准 以症状和下鼻甲形态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痊愈:患者自觉鼻塞消失,无明显流涕,检查见下鼻甲大小适中,鼻腔无病理性分泌物;好转:患者自觉鼻塞明显减轻,不影响呼吸、睡眠,流涕减少,肿胀或肥厚的下鼻甲较治疗前有缩小;无效:患者自觉鼻塞症状无改善,检查见下鼻甲无明显缩小。
316例患者术中均无明显出血。次日术侧下鼻甲出血7例,鼻部水肿4例(均为女性),均予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术后6个月,单纯性鼻炎痊愈178例,好转24例;肥厚性鼻炎痊愈108例,好转4例,无效2例。肥厚性鼻炎患者中,术后出现下鼻甲萎缩1例。
目前慢性鼻炎的治疗方法颇多,效果不一,门诊复诊率较高。微波治疗在国内外已应用多年[1]。微波的主要治疗作用是内生热和外热效应,以其优越的止血效果、先进的治疗原理、微小的组织损伤(无碳化)被医学界喻为取代电灼、冷冻、激光的新技术。当微波作用于人体组织时,能量大则产热高,使蛋白质变性、凝固,作用于下鼻甲,使肿胀、肥厚的下鼻甲组织缩小,达到治疗目的。传统的有创治疗,如下鼻甲部分切除手术术中出血较多,操作复杂,术中、术后患者痛苦大,经济负担也大。若术中下鼻甲切除过多,可出现鼻腔干燥,甚至萎缩性鼻炎。其他诸如电凝、冷冻和激光等治疗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2]。而微波烧灼的部位、程度容易控制;微波产热迅速,无热传导过程,治疗部位接近的组织损伤较轻;治疗时基本无出血。
微波治疗慢性鼻炎时应注意:①治疗前,术侧鼻腔麻醉要充分;②治疗时,剂量(如时间和输出功率)是决定疗效的关键因素,也是引起后遗症的关键因素,术者要把握好程度。本组病例中,慢性单纯性鼻炎和肥厚性鼻炎的治愈率分别达到88.12%和94.74%。慢性肥厚性鼻炎组中治疗无效的2例,其中1例可能是治疗时所给剂量不够,治疗后6个月内致病因素仍存在,如患者的工作环境灰尘大、湿热、粉尘大,吸烟、酗酒也是影响疗效的因素,也可能因其并发鼻窦炎等,因此治疗后还需要去除致病因素;另1例下鼻甲萎缩,分析原因主要是治疗时微波烧灼时间偏长,致下鼻甲缩小过度,且该患者63岁,年龄较大,下鼻甲代偿功能较差。慢性鼻炎的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手术治疗费时、费钱,利用微波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对患者损伤轻,刺激性小;经济费用低,患者易接受;适于门诊进行,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等,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1]李京草,任冰璟.微波在耳鼻咽喉科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4,13(1):45.
[2]张喜平,郭宏庆.3种方法治疗慢性鼻炎下鼻甲增生的疗效对比[J].宁夏医学杂志,2007,29(7):638-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