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晶 冯立军 祁莉 满军 孙会春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为了探讨有效的降压治疗方法,笔者将11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进行了对比治疗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11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66例、女52例,年龄53~76岁,平均61岁,均符合2004年中国高血压指南的诊断标准[1],除外有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肝肾功能不全、心衰及妊娠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以及血压水平等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前所有患者均停用原降压药2周,停药期间每周测血压3次,3次血压的均值作为用药前血压。对照组给予口服吲达帕胺2.5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口服依那普利片5 mg/次,2次/d。两组疗程均为8周,每日记录症状和不良反应,每周测血压3次。以第8周的3次血压均值作为治疗后血压,按照疗效标准判定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8周结束后分别检查两组患者的血尿常规,血糖,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和血脂。
1.3 疗效标准[2]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并下降至正常值,或下降>15 mm Hg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值<10 mm Hg,但能下降至正常,或下降10~15 mm Hg,又或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 mm Hg以上;无效:未达到上述水平者。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疗效判定,观察组显效39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5%。对照组显效31例、有效1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72.9%。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轻度干咳2例,持续性干咳1例,对照组出现乏力2例,头昏1例,两组患者均能耐受,未发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各项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变化。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临床上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的95%以上。该病治疗上除戒烟、酒,减肥,调脂等消除危险因素以外,最根本的方法就是降压。目前市面上的降压药物多为单一成分。一般讲,一种降压药物仅对一种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有用,而高血压的发病有很多因素,单一用药已不能很好控制多因素的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事实证明,不同类别的药物联合应用较单一药物能更大幅度地降低血压,并显著减少不良反应[3]。目前,用于降压的药物主要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及钙拮抗剂等五大类。吲达帕胺是一种带有吲哚环的磺胺衍生物,兼有钙通道阻滞作用和利尿作用,主要药理作用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离子内流,降低血管收缩力及血管对升压物质的反应力,从而使血管阻力下降而起到降压作用。通过抑制肾皮质对钠的重吸收,增加尿液中钠和氯的排泄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钾和镁的排泄量,从而发挥利尿作用。依那普利是一种有高度特异性,长效的非巯基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主要通过减少血管紧张素Ⅱ合成,扩张血管,减少水钠潴留,而降压。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肾等器官具有保护作用,且能减轻心肌肥厚,抑制血管内膜增生,减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防止或逆转心血管病理性重构,改善动脉顺应性[4],该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干咳,停用后即可消失。从药理作用可知,吲达帕胺和依那普利的作用机理不同。由于吲达帕胺可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和远曲小管增加钾的排泄,这一点恰恰与依那普利因抑制醛固酮对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潴钠排钾作用,造成的钾潴留相抵消,从而能够避免了因长期应用依那普利所造成的高血钾。从理论上讲,如果两药联合应用可以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疗效。为了验证两药联合使用的临床效果,我们对观察组5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了吲达帕胺联合依那普利的治疗方案,而对照组59例患者则只采用吲达帕胺进行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显效39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5%。对照组显效31例、有效1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72.9%。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轻度干咳2例,持续性干咳1例,对照组出现乏力2例,头昏1例,两组患者均能耐受,未发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各项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变化。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吲达帕胺联合依那普利具有疗效显著、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是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高血压杂志,2004,12(6):483-486.
[2]刘力生.高血压.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88-1002.
[3]胡大一.高血压治疗的策略与趋势-治疗指南与循证证据启示.中国医刊,2007,42(9):2.
[4]王春丽,郑保国.络活喜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35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5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