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例平山病临床特征分析

2011-02-01 03:32林小慧刘开祥曾爱源陈梅玲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1年4期
关键词:平山肌萎缩肌电图

林小慧 刘开祥 曾爱源 陈梅玲

16例平山病临床特征分析

林小慧*刘开祥*曾爱源*陈梅玲*

目的 分析平山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平山病的认识,便于早诊断和早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确诊的平山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特征及颈椎MRI资料。结果 患者均为青少年男性,平均发病年龄19.25岁。主要表现为局限于上肢远端的肌无力和肌萎缩。肌电图显示C7~T1神经支配区肌肉神经源性异常,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波幅增高。屈颈位MRI显示所有病例下颈髓后方硬膜外间隙增宽,T2像可见新月形高信号影,相应脊髓受压前移变扁。结论 结合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学及颈椎影像学检查可确诊平山病,其治疗以配戴颈托及患肢功能训练为主。

平山病 神经电生理 磁共振成像

平山病(Hirayama disease)又称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肉萎缩症,起病隐匿,多数患者在病后3~5年内病情稳定,预后良好。现对诊断明确的16例平山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肌电图及颈椎MRI特征综合分析如下,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便早诊断、早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于2006年至2009年在我院就诊的平山病患者16例,均符合平山病诊断标准[1]。发病年龄16~29岁,平均(19.25±2.98)岁,全部为男;病程4个月~6年,中位数 为15个月。16例均为散发病例,无家族史,无颈部外伤史,无肿瘤、风湿免疫性疾病及糖尿病病史。

1.2 实验室检查 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沉、C反应蛋白、血糖、心肌酶系列及甲状腺功能检查。

1.3 辅助检查 所有患者均进行肌电图、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其中11例查双上肢,5例查一侧上肢。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位及屈颈位颈椎磁共振检查。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16例均表现为局限于上肢远端的肌无力和肌萎缩,肌萎缩以前臂尺侧及手部小肌肉如骨间肌、大小鱼际肌为主,均无肌跳现象。由于前臂尺侧肌肉萎缩较重,桡侧肌肉相对不受影响,使前臂呈斜坡样特征性改变(见图1)。其中4例为单侧,12例双侧非对称受累,症状较轻侧仅表现为手指力弱和/或手部小肌肉轻度萎缩。12例手指伸展时出现震颤。13例存在寒冷麻痹现象。2例患者出现尺神经支配区域感觉异常,肌电图提示并存尺神经受损。16例均无锥体束征,颅神经及下肢均无异常,无括约肌障碍。

2.2 实验室检查 16例患者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血糖、心肌酶系列及甲状腺功能均正常。

2.3 电生理检查 被检肌中异常肌肉主要分布在C7~T1神经支配区,表现为神经源性异常,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波幅增高,部分病例出现纤颤、正相等自发电位。在12例双肢受累的患者中,有6例对侧上肢仅表现为肌电图异常改变,而无肌无力及肌萎缩表现。胸锁乳突肌和下胸段椎旁肌全部正常。除了2例伴发尺神经受损出现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外,其余所测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在正常范围。

2.4 颈椎MRI

2.4.1 正常位颈椎MRI 所有病例脊髓内均未见异常信号影,未见占位性病变。9例可见下颈段轻度扁平萎缩(见图2)。

2.4.2 屈颈位颈椎MRI 与常规位比较,屈颈位MRI显示所有病例下颈髓后方硬膜外间隙增宽,T2像可见新月形高信号影,部分混杂血管流空信号;相应脊髓受压前移、变扁,前后径变窄(见图3)。

2.5 治疗 均佩戴颈托及康复训练治疗,随访半年至2年,4例肌力改善,表现为治疗前分指、并指、对指肌力3级,手指不能伸直,治疗后分指、并指、对指肌力达4级,手指可部分伸直,其余12例维持稳定无明显进展。

图1 前臂呈斜坡样特征性改变图2 正常位颈椎MRI下段颈髓变细图3 屈颈位颈椎MRIT2WI下颈髓后方硬膜外间隙增宽,可见新月形高信号影;相应脊髓受压前移、变扁,前后径变窄

3 讨论

3.1 临床特点 本组病例均为男性,发病年龄16~29岁,表现为单侧或双上肢远端肌无力、肌萎缩,肌萎缩以前臂尺侧及手部小肌肉为主,使前臂呈斜坡样特征性改变,符合平山病的临床特点[2]。平山病常出现伸指时手颤及寒冷麻痹[3-6],本组病例中手颤占75%,寒冷麻痹占81.3%,寒冷麻痹的原因是受冷后细胞膜钠-钾泵麻痹引起细胞膜去极化,导致钠通道进一步失活所致[7]。

3.2 电生理检查 平山病肌电图特点为C7-T1支配区肌肉呈神经源性异常改变,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延长,波幅增高,多数患者对侧同名的无萎缩肌肉也可出现失神经改变[8]。本组病例肌电图改变符合上述特点,并且在其中6例临床表现为单肢受累的患者中,肌电图提示对侧上肢也有损害,说明在出现临床症状之前,肌电图就可早期发现临床下损害。有研究表明,拇短展肌、小指展肌、尺侧伸腕肌及桡侧屈腕肌的肌电图异常率达100%[9],有助于如何正确选择被检肌肉。

3.3 影像学特点 平山病的颈椎MRI由常规位到屈颈位具有动态特征影像改变。常规位可无异常发现或下段颈髓萎缩;屈颈位MRI均可见下颈髓后方硬膜外间隙增宽,相应脊髓受压前移、变扁,硬膜外间隙内可见新月形或条状长T1和长T2异常信号,增强扫描显示为异常增宽的硬膜外静脉丛[10]。本组病例中,9例患者常规位颈椎MRI示下颈段轻度扁平萎缩,7例无异常发现,但所有病例屈颈位MRI均可见特征性改变。因此,对于疑诊平山病的患者,应同时进行常规位及屈颈位颈椎MRI扫描,可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

3.4 诊断及鉴别诊断 平山病的早期诊断较困难,需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及各项辅助检查,并排除其他疾病。本组病例中,1例发病2年后双上肢肌电图检查示C7-T1支配区神经源性异常,常规位颈MRI示脊髓内信号欠均匀,未进行屈颈位MRI检查,而未能明确诊断;另1例在多家医院就诊,肌电图示周围神经损害,颈椎MRI示C5-6,6-7椎间盘突出,诊断为“颈椎病”;尚有1例双上肢受累的患者被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因此,当遇到单侧或双上肢远端肌萎缩、肌无力的患者,需想到平山病的可能,进而完善重要的辅助检查,并随访。平山病需与下列疾病鉴别:①肌萎缩侧索硬化:首发症状为手部小肌肉萎缩、无力,病程进行性发展,呈现上下运动神经元均受损的表现,肌电图示前角细胞广泛损害;②多灶性运动神经病:临床表现类似平山病,但肌电图表现为传导阻滞,颈段MRI正常,血清、脑脊液GM-1抗体阳性;③颈髓压迫症:常伴锥体束损害及感觉障碍,颈椎MRI可见颈髓受压,而无平山病的特征性动态改变。

3.5 治疗 平山病病程自限,预后良好,但早诊断、早治疗可显著缩短病程,改善功能障碍。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前者主要指配戴颈托限制颈椎过度前屈,可不同程度的缓解病情,尤其是对病程短及轻型脊髓萎缩的患者[11],但是必须尽可能长时间地佩戴颈托。此外患肢保暖及正确的康复训练均有助于改善预后。本组病例经佩戴颈托及康复训练治疗后,其中4例肌力得到改善。

总之,结合临床特点,选择正确的辅助检查,可提高平山病的诊断准确率,尽早佩戴颈托及正确的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功能障碍,减轻残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平山惠造,路福顺,庄祥云.青年性上肢肌萎缩(平山病)的诊断[J].日本医学介绍,1996,7(12):559.

[2] Hirayama K.Juvenile muscular atrophy of distal upper extremity(Hirayama disease)[J].Internal Medicine,2000,39(4):283 -290.

[3] Peiris JB,Seneviratne KN,Wickremasinghe HR,et al.Non-familial juvenile distal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of upper extremity[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1989,52(3):314 -319.

[4] Tan CT.Juvenilemuscular atrophy of distal upper extremities[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1985,48(3):285 -286.

[5] Huang YC,Ro LS,Chang HS,et al.A clinical study of Hirayama disease in Taiwan[J].Muscle Nerve,2008,37(5):576 -582.

[6] MisraUK,Kalita J,MishraVN,etal.A clinical,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and survivalmotor neuron gene deletion study of Hirayama disease[J].Arch Neurol,2005,62(1):120 -123.

[7] Sawai S,Kuwabara S,Misawa S,et al.The ionic mechanisms of cold paresis in juvenile muscular atrophy of distal upper extremity(Hirayama disease):A multiple excitability measurement study[J].Clini Neurophysiol,2008,119(6):e84.

[8] Rowin J,Meriggioli MN,Cochran EJ.Monomelic amyotrophy with late progression[J].Neuromuscul Disord,2001,11(3):305 -308.

[9] 邸旭辉,李娜,于绍斌,等.10例平山病肌电图特点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16(6):700 -702.

[10]Chen CJ,Hsu HL,Tseng YC,et al.Hirayama flexion myelopathy neutral-position MR imaging findings-importance of loss of attachment[J].Radiology,2004,231(1):39 -44.

[11]Tokumaru Y,Hirayama K.Cervical collar therapy for juvenilemuscular atrophy of distal upper extremity(Hirayama disease):results from 38 cases[J].Rinsho Shinkeigaku,2001,41(4 -5):173 -178.

R746.4

A

* 广西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桂林 541001)

E-mail:llxxhhww@yahoo.com.cn)

2010-09-24)

(责任编辑:李 立)

·论 著·

猜你喜欢
平山肌萎缩肌电图
平山病合并Chiari畸形1例报道
两种肌萎缩侧索硬化基因表达谱差异性比较
327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肌电图分析
你来过平山吗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关于腰骶神经根病变与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肌电图检查
佛心艺境——平山郁夫的艺术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自主呼叫装置的设计和实现
补阳还五汤对失神经肌萎缩大鼠Angptl4表达的影响
PBL在肌电图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