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理论教学中应用列表比较法的体会

2011-01-26 09:50郭喜梅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1年4期
关键词:疟原虫比较法人民卫生出版社

郭喜梅

青海省海北州职业技术学校基础医学教研组,青海 海北 810200

所谓“列表比较法”就是将教学方法中的“列表法”与“比较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列表法”将学科所涉及的内容用精辟的文字以表格的方式进行归纳和分类,使分散的内容趋于集中,使零碎的内容趋于系统化、条理化,以达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简单明了的效果。而“比较法”就是教学中常讲到的比较教学,即通过比较来确定事物间的异同。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是共性的基础”。比较法就是最简单的掌握事物共性与个性特征的一种方法,是按照事物对立统一规律和人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将复杂多样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鉴别和综合比较的教学方法,而两种方法的合用可谓“一举两得”。

1 《病原生物学》中开展列表对比性教学的必要性

《病原生物学》是由《病原微生物学》与《医学寄生虫学》两部分构成[1]。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虫卵的形体非常微小,其度量单位为微米或纳米,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是病原生物的共性。《病原生物学》涉及的内容十分抽象,且每一类型生物及寄生虫的种类繁多,内容琐碎是它的个性。病原生物间既相互联系又相对孤立,共性相近而个性不易区别,导致内容繁杂,抽象生硬,容易使学生对各种微生物内容混淆而造成知识点丢失。其次,中等职业学生受其知识水平影响,理解分析能力欠佳,较难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和特征。因此,利用一学期的时间来全面掌握《病原生物学》内容,将影响学生对所学内容深刻、全面、准确地把握,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辅助其学习,而采用“列表比较法”,以精辟的文字,浅显易懂的方式,条理浅析地展示出事物间的异同点,可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病原生物与寄生虫的本质特征,又可与不同生物间进行特性的比较和分析。为了避免内容混淆与知识点丢失,可用顺口溜的方式将内容编成有趣的文字,既方便记忆又趣味性强,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理解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又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2 《病原生物学》中常见的几种列表比较方式

2.1 同时列表对比

同时列表对比即系统对比,其特点是在讲授内容的过程中将易于混淆的两个定义、两种物质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通过区分二者的异同点来掌握其内容的方式。在病原生物学中此种比较法应用的比较多。

例如:细菌外毒素与内毒素的区别要点[2](如表1所示),用表格的方式将二者的特性、来源、化学成分、稳定性、抗原性、毒性作用的区别要点逐一列出,并对其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高度精确的总结和概括后,比较各自的不同点。为避免比较项目丢失,可将比较项目总结为“外、内两毒素,五性比较见本质”。

表1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3]

比较结果表明外毒素与内毒素稳定性、抗原性、毒性强度相反。

又如: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比较(如表2所示)[4]。用革兰氏染色法可将细菌分成两大类,即为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两类细菌细胞壁的空间结构和化学组成有明显差异[5]。将最有特性的内容,如细胞壁的坚韧度,粘肽的厚度、层数、特异性成分磷壁酸或外膜进行列表分析对比,为避免比较项目丢失,可将比较项目总结为“革兰氏阴阳两性菌,细胞壁结构五项比较看谁牛”。

表2 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比较[6]

比较结果表明,革兰氏阳性菌比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复杂而且很多特性,如坚韧度、粘肽厚度、层数均相反。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同时列表对比起到使主要特点化零为整,化繁为简的作用,使之系统化、全面化。经比较方式列出的表格更能使知识点的特征精简、异同特点突出,当对比双方个性特征恰恰相反时,在比较项目中只需记住其中一个特征,则另一个特征自然也能推理得出结果。学生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了混淆,且简单易懂。

2.2 前后列表比较

前后列表比较的特点是在原有知识点的基础上与新的相近内容进行对比,以分析异同点、记住新内容、巩固旧知识,又可避免两者的混淆。

例如:支原体和细菌L型在生物学性状及致病性等方面极为相似[7],如无细胞壁、呈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对渗透压敏感、形成“荷包蛋样”菌落、引起泌尿生殖道炎症等,但两者却是不同的生物[8],为避免比较项目丢失,可将比较项目总结为“两菌外表难分你我,五场对垒定辨乾坤”(如表3所示)。

表3 细菌L型与支原体的区别[9]

比较结果表明,学生对细菌L型的特性已有掌握,但与目前要讲解的支原体因其特性相近又很容易混淆。而通过比较两者来源,培养、返祖性、遗传关系、能否通过滤纸等特性可达到记住新内容,巩固旧内容的目的,同时又可区分出两者之间的相反特性。

又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链球菌均是化脓性球菌。在已掌握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征的基础上,与链球菌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等相关特性进行比较,区分两者特性。可将比较项目总结为“虽然都是化脓菌,各自神通大不同,不信看我三招见分晓”(如表4所示)。

表4 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链球菌的比较[10]

经过比较可以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链球菌的生物学共性都是G+菌,个性为致病物质完全不同。因此,所致疾病虽然都是化脓性感染,但各有其特殊的临床病症。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已讲解过的内容与新课内容之间的特点相近,却不完全相同。为了便于区别,我们可采用前后比较法,以旧知识为基础,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与旧内容进行分析区别,既掌握了重、难点,又可避免混淆;既区别了异同,又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正所谓“温故而知新”。

2.3 系统对比

即为横向对比,是指将同一系统内的不同的微生物特性以表格的方式列出,进而对其不同微生物所有特性之间进行对比分析。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又受共性的制约,因而在掌握共性同时又可对相近微生物的个性进行区别。

如表5所示,肠杆菌科中与医学关系密切的细菌间主要区别[11]。其方法是将这一系统中所有主要病原微生物特性比较项目逐一列出,通过横向对比,以掌握这一系统中所有微生物的代表种类、动力、乳糖、葡萄糖、VP、吲哚、脲酶分解试验及H2S产生试验之间的异同点。将比较项目可总结为“六种常见肠道杆菌,一项动力,六项生化,反应之后方知各自不是双胞胎”。

表5 肠杆菌科中与医学关系密切的细菌及主要区别[11]

通过横向联系对比,对所掌握内容作到化繁为简,化零为整,将知识系统化、精简化,使之一目了然,达到了全面复习、系统理解的目的,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4 纵横全面列表对比

纵横全面列表对比的特点是将内容进行纵向和横向列表比较的综合应用方式。纵向比较的是同种生物在不同的时间与部位时的特性,横向比较的是同一时间或部位中不同生物的特性。

表6为纵向比较同一疟原虫在不同阶段及场所的发育特性,如间日疟原虫在红外期、红内期、人体内、蚊虫体内的特征。横向比较不同性质的疟原虫在同一阶段及场所的发育特性,如红外期发育时间内间日疟原虫为8天、三日疟原虫为11天、恶性疟原虫为6天、卵形疟原虫为9天[12]。而纵横全面对比可以系统、全面地突出和掌握不同疟原虫在不同阶段及场所的发育特性,便于区别、避免混淆、有利于巩固记忆,并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比较项目可总结为“四种疟原虫,经历2个时段、2种部位即可致病”。

表6 四种疟原虫发育过程比较表[13]

纵向比较突出同一生物在不同阶段的变化,形成前后对比。横向比较则突出不同生物在同一阶段的不同变化,形成系统对比。而纵横全面对比则能全面反映出相似或相近病原生物的某个过程的全部特性内容。

3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列表比较法的体会

3.1 列表法的优点

①列表法可使所学内容变得目标明确,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言简意赅。这种讲解和学习方式可提升学生分析和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比较法的应用离不开分析和综合,没有分析就没有比较的双方,就没有比较的内容和标准,就没有比较的各个方面。没有综合,就没有比较的结果,就不能将比较内容联系起来形成结论。因而列表法与比较法的合用可谓是“一举两得”;

②列表比较教学法的应用对所学内容可起到化繁为简,化零为整的作用,可以缩短学时,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较多的科学知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可谓省时省力;

③列表比较法有助于启发性教育,提高了学生对学科问题的理解分析和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④通过纵横全面对比,加强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再记忆,达到了全面复习,温故知新,循序渐进的教学目的,为学生今后能迅速适应临床医疗及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⑤通过对表格比较项目采用顺口溜方式编成有趣的文字,既方便记忆、增加趣味性,又可达到避免不同内容的混淆和丢失的目的。

3.2 缺点

一是学生对内容必须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分析归纳问题,而不应该单纯的死记硬背,这样才能培养其学习兴趣;二是学生要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是学生的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要好,善于应用精练的文字概括和总结。

针对《病原生物学》内容枯燥、繁琐、抽象及课时紧张的缺陷,笔者应用列表比较的方式,对所需掌握内容进行分析对比、概括总结,用精炼的语言和文字将内容以简洁明了,层次分明的方式展示出来,起到化繁为简,化零为整,化分散为系统的作用。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增强其自信的同时培养了其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此种教学与学习方法非常适合中等医学专业的学生学习《病原生物学》,符合其专业特征所需。

[1]陆德源.医学微生物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

[2]景涛,吴移谋.病原生物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

[3]周正仁.医学微生物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

[4]肖运本.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

[5]肖纯凌.病原生物和免疫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

[6]贾文祥.医学微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4

[7]刘荣臻.病原生物与免疫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8]姚秀缤.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

[9]陈兴保.病原生物与免疫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82

[10]白惠卿.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学习指导[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9

[11]刘运德.微生物学检验[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

[12]吕瑞芳.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13]仇锦波.寄生虫学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

猜你喜欢
疟原虫比较法人民卫生出版社
研究揭示疟原虫对青蒿素的耐药性机理
疟原虫可“潜伏”血液数月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河南省首例输入性诺氏疟的诊断和分析
类人猴疟原虫:另一种可能感染人类的灵长类疟疾病原
比较法学习Co和Co2
基于滞环比较法的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