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张孟勰
私人语言:走进幼儿内心世界的桥梁
■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张孟勰
幼儿之间存在一种私人语言。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这一现象得到如皮亚杰、维果斯基等发展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二十一世纪由美国心理学家贝克为主的团队对私人语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今,私人语言的起源、分类、功能特征等各方面都已有细致研究,研究结果支持维果斯基在该领域的论断。本文对已有研究进行简要概述,从已有的实验中提炼出幼儿教师、家长应对幼儿私人语言的策略,并在私人语言的新兴研究方向上提三个观点。
私人语言 幼儿幼儿教师 家长
幼儿园里,小班的燕子同学把一块雪花积木举在手中,不停挥舞,说:“好漂亮!好漂亮!多穿衣服!堆雪人!”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发现许多幼儿喜欢自言自语并对某事物乐此不疲地反复。然而,身边的家长、教师会严肃地警告:“保持安静!不要讲话!”其实,幼儿的喃喃自语是一种私人语言,是幼儿的出声思维,若成人对此加以细心观察、注意,给予合理引导和帮助,就能对幼儿语言、思维、能力和智力等全方位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之力。
私人语言(private speech),[1]指儿童的可听或可见的对自己而非他人交谈的言语。有两个含义:对自己说的言语和不适应他人。“private speech”另外还被翻译为自我中心语言、自言自语、自语,在台湾被译成私语。早在20世纪早期,私人语言就受到皮亚杰、维果斯基等发展心理学家的注意,但是他们的观点不尽相同。
1923年,皮亚杰将其看做是自我中心思维的有力证据,并将这一现象产生的言语命名为自我中心言语。他在《儿童的言语与思维》里说:“自我中心言语是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与谁讲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讲话,或是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讲话。”[2]
皮亚杰之所以称其为自我中心语言这一术语,反应了他的前运算期儿童不能猜想其他人观点的信念。他认为,儿童讲话通常是讲给自己听的,这些话是他们冒出的以任何形式碰巧出现的想法,而不管他们对于一个听众而言是否可以理解。
维果斯基对皮亚杰认为的幼儿的语言是自我中心和无社会性的结论提出了反对意见。他提出儿童与自己说话是出于自我防卫和自我指导。因为语言帮助幼儿考虑他们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行动的过程,维果斯基认为它是所有高级认知过程中如受控制的持续注意、微妙的记忆、分类、方案、问题解决和自我反省等的基础。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他们发现任务就越容易,他们的自我指导语言就减少并内化为内部语言,即我们每天思考与行动时与自我进行言语对话。后人研究表明,当任务是困难的、在出错以后或当对如何进行下去时感到困惑时,儿童最多地运用私人语言。同样,正如维果斯基预测的一样,随着年龄的增大,私人语言减少,从不假思索大声说出变成低语或者沉默的嘴唇运动。此外,比起较少说话的同龄人,当在面对挑战性任务时运用私人语言的儿童会更专心和投入,并表现出更大的成绩改进。最后,与他们正常的成功的同龄人相比,有学习障碍的儿童在较长的发展期内更多地使用私人语言,他们似乎在运用自我指导的言辞来帮助弥补自己在认知过程中和注意力上的缺陷,这使得学习任务对他们来说就显得更加困难。[3]
在过去的20年里,研究者进行了许多研究来决定哪种观点是正确的,几乎所有的发现都支持维果斯基的观点,故此儿童对自己说话目前被称作是私人语言,而不是自我中心语言。
LE Berk是伊利诺伊州立大学一名出色的心理学家,在儿童私人语言领域做了很多研究。她将私人语言分为六类:以自我为中心的沟通、想象游戏、感情释放与表达、自我引导、出声朗读和喃喃自语。[4]
1.以自我中心的沟通式私人语言。
幼儿谈话内容无关听者的一种语言。比如:David对Mark说:“在你旁边坐在毛毯上的是谁呀?”Mark回答:“毛毯破了。”这种私人语言中,幼儿Mark虽然在形式上进行一问一答的对话,但是回答内容则是与问题南辕北辙,让听者摸不着头脑。这现象给教师、家长留下一个疑惑:我该不该让孩子闭嘴?我该不该让孩子结束这样的胡言乱语?更正确的方法,莫过于引导幼儿理解成人的语言,比如增强问话的情境性和可理解性、降低问题难度等。不要经常纠正幼儿的话语,以免其对说话产生恐惧心理,而应该为幼儿营造轻松的语言环境。
2.想象游戏式的私人语言。
幼儿会在角色游戏中对物体说的话或发出的声音。比如:Jay坐在椅子上生气地喊道:“滚开!”然后跳到椅子上去。这种私人语言表明,幼儿沉浸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他在进行假象游戏,不是胡言乱语。成人可以渐进地融入幼儿的这个想象世界,增进感情交流,了解幼儿的所感所想。可以说,私人语言是幼儿游戏的语言和行动的伴奏。
3.释放感情式的私人语言。
幼儿会评论一些无关听者的对现在或过去某事物的感想。比如:Rachle带着焦虑的神情,坐在桌子旁念叨着:“妈妈病了!妈妈病了!”这种私人语言带有情绪宣泄的作用。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麻烦,也会遇到不开心、不顺心,他们的脸蛋儿就是心情的晴雨表,成人很容易推测出幼儿的心情。走近幼儿,关注他们每一言、每一句唠叨,成人也能推想到幼儿的内在心情。例子中的Rachle念叨着“妈妈生病”,其实是在为妈妈担心,心情焦虑。
4.自我引导式的私人语言。
幼儿能描述自己做的事情,并通过出声的语言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比如:Cara在做数学题,大声地说:“7!8!8!9!是10!”然后拨弄手指,接着说:“答案是10!”可见,自我引导式的私人言语是幼儿内部思维的外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幼儿自我引导式的私人语言,来推测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案。这种类型的私人语言是幼儿教师、家长应该鼓励儿童在逻辑思维发展初期作为一种策略,时常运用。
5.出声朗读。
幼儿朗读或在阅读期间会发出一些声音。比如:“歇——洛克——福尔——摩——”Tommy读道,并将最后福尔摩斯的“斯”字拖在后面阅读的时候再读出来。例子中的出声朗读是幼儿的一种无意识语言,Tommy沉浸在福尔摩斯的故事中。图画中,可能因为喜欢主人公所以情不自禁地读了出来。教师和家长应该认识到私人语言的这一特点,不应该在幼儿认真看书、做事的时候警告幼儿保持安静、或不要发出奇怪的声音。
6.喃喃自语式的私人语言。
幼儿会发出的一种很轻、很奇怪、观察者无法理解的话语。比如:Angela在做数学题是用一种很难听到的嗫语。这种鲜为人知的私人语言恰恰是最为普遍存在着的私人语言。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种私人语言,成人与幼儿相处的时候,要更细心。既然幼儿在遇到困难问题的时候对私人语言的运用更为频繁,那么在一般情况下,成人可以任由幼儿自己思考、理顺思路,让幼儿养成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好习惯。如果发现幼儿私人语言出现得越来越频繁,语速越来越急促,那么教师、家长可以凑到幼儿跟前,提供一定的指引、帮助和支持,给予解决问题更便捷的思路或方法。因为上述目的而形成的教育是自然生成的、浸入的,对幼儿健康顺利的发展是莫大的推动。
此外,我国也有学者按功能对私人语言进行划分:解决问题型、自我激励型、情绪宣泄型、自娱自乐型和模仿表演型。[5]
私人语言作为人类语言的一种,当然也具备人类语言的特点和功能。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具有概括作用和调节作用。Winler(1997)研究得到:私人语言能提高儿童的交流能力,随着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幼儿的私人语言会逐步转化为内部语言;帮助幼儿学习自我管理行为,通过自我控制行为能获得更多关于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经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技能;通过私人语言,幼儿的很多能力技巧能得到迁移。[6]大量研究表明:私人语言的自我调节功能普遍存在,皮亚杰和维果斯基争论的两种功能并不冲突,只不过分别存在于不同的私人语言中。[7]
20世纪,大胆年轻的维果斯基指出,人类的心理活动是社会而不是独立学习的结果。当儿童能应付每天的新任务的挑战时,他们致力于与成年人和尽力帮助过他们的更专业的同辈进行合作性对话。维果斯基认为语言在认知改变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这与皮亚杰关于“语言在激励儿童思维向前发展时并不重要”的论断相悖。事实上维果斯基认为语言能力的获得是儿童成长中最重要的成就。[8]
1818年,一个叫卡尔·威特的男孩从一个有些低智的婴儿成长为14岁的博士。这样的成就归功于他的父亲。老威特提出了一种崭新的家庭教育观念,并著书指导家长如何引导和教育他们的孩子走上一条适合他们发展的道路。在《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中,老卡尔提出要让幼儿学习标准化的语言,即不学习土话和俗语,只有这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让幼儿突破词汇的限制,达到通达词义、一点就通的目的,实施各方面的教育。另外,在很多家长所著的书中,都特别提到了对幼儿言语的教育,由此得知天才父母对语言发展的重视可见一斑。德意志的巴尔博士著有《家庭教育》和《家庭学校》,在他的书中就提到:语言是幼儿掌握知识的工具。1914年出版的《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中也提到斯特娜夫人很早就让女儿维尼弗雷特朗诵英文名诗,听古今名曲,将自己与女儿谈话的内容绘成图画,讲给女儿听,从而增长她的知识等。她认为婴儿期的语言教育将决定幼儿一生的语言发展,所以她注意用准确的发音、精选词句和语法与女儿对话。
维果斯基对于私人语言的论述对幼儿教师和家长而言有很大的借鉴作用的。如何发现幼儿频繁出现的私人语言?活动中的私人语言说明了什么呢?成人该不该制止这种难以控制的吵闹场面?
幼儿教师和家长正确应对幼儿的私人语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朱从梅指出:活动情境中幼儿的私人语言是评估儿童发展水平的简单易行的途径;营造宽松的氛围,能更好地发展幼儿私人语言的思维功能;此外,私人语言是矫治特殊儿童的一种方法。[9]
如何在教室教学、家庭教育中,更好地应对幼儿的私人语言呢?本文建议尽量要以鼓励为主。具体建议如下所述:
1.将私人语言视为幼儿学习的一种策略。[10]
自言自语不是吵闹,不是不良的行为,不是蠢头蠢脑的唠叨。因为幼儿思维能力正在飞快发展但是也尚未成熟,所以他们无法像成人一样使用内部语言进行思考,他们需要借助更具体的、情境性的语言来帮助自己思考,理顺思路。即便在大人眼里,他们是“小话痨”,他们在讲着可能成人听不懂的东西。私人语言能够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有进行私人语言习惯的幼儿有时比沉默的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
2.幼儿教师、家长应该鼓励,尤其是鼓励不爱运用私人语言的幼儿在活动、游戏和解决问题时运用私人语言。
Winsler等研究发现,在困难情境下,更多的幼儿会自发使用私人语言。[11]另外,当实验人员指示幼儿在实验中要运用私人语言后,发现喜欢用私人语言和不喜欢用私人语言的幼儿的实验成绩都有了显著的提高。简言之,无论幼儿是否喜欢使用私人语言,成人都应该鼓励他们,而不是因为想要片刻的安静而制止使用私人语言。
3.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幼儿都会使用私人语言的现实。[12]
就像很多幼儿不能抑制自言自语一样,有些幼儿却倾向于不使用私人语言,这些幼儿可能进步比较慢。所以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该更努力地去引导他们尝试运用出声思维,而不是一味地希望他们听话、安静。
4.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言行,给幼儿做表率。
Winsler研究表明,96%家长报告幼儿自言自语时,是在模仿大人。72%以上被访谈的母亲认为模仿大人样的私人语言对幼儿的发展有帮助。[13]“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幼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端正自己的言行。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就像光线通过镜子,会以同样的反射角将光线反射出去一样。教师、家长的言行会对幼儿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会通过模仿习得。利用幼儿的私人语言,可以反馈到幼儿最新的所思、所想、所感,而这也是对幼儿教育者言行的一种反馈。
5.不要过急地去纠错。
教师和家长都应该保护幼儿进行言语交流的积极性,要给他们丰富的生活环境和语言交往的社会环境,使他们感受到交谈的乐趣。儿童在与成人不断交往的过程中,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言语的能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幼儿期是儿童言语不断丰富的时期,是熟练掌握口头言语的关键时期,也是从外部言语逐步向内部言语过度并初步掌握书面语言的时期。[14]幼儿随着活动的发展和活动范围的扩大,独立性也增大了,他们可以独自行动,从而获得更多的经验和知识。同时,他们也很渴望将自己的新发现与身边的成人分享。如果教师和家长能正确引导幼儿,帮助幼儿清楚、有条理、系统地将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新鲜事儿描述出来,对幼儿言语、思维、道德、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
正如,幼儿自言自语嚷嚷要“一人做事一人当”时,身边的教师要明白,那是《哪吒闹海》的故事在“作祟”。幼儿在喃喃自语“我要发明一个机器,把猫都杀死”时,家长要明白,那是因为幼儿心爱的娃娃被猫抓坏了。只有当教师、家长开始重视幼儿的这一特点,私人语言才能真正成为一座桥梁、一根纽带和一条线索,带领成人慢慢地、悄悄地走进幼儿天真烂漫的内心世界。
私人语言是儿童期间的一种普遍现象,在儿童心理发展特别是儿童认知发展上具有重要的价值。自言自语由很多种复杂的因素引起,表现的形式也不同,因此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可以作为教师、家长观察儿童的纽带和窗口,也可以作为手段和教育的支架。同时经过访谈也有大部分教师和家长很困惑究竟是否应该允许幼儿进行私人语言?在哪些程度上可以鼓励而在哪些情况下应予以制止?对此,研究者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也具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不足的是,仍然没有研究明确说明,哪类私人语言可以得到鼓励,哪类可以忽略,哪类应予指导。成长进行干预的界限仍然不够清晰。
当前儿童表达性语言能力评定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父母报告、标准化测验和语言样本分析。若将儿童的私人语言进行系列采集,作为研究幼儿问题解决的样本,进行语法指标分析,利用现有的语言样本分析技术,开发出私人语言样本分析的指标,将儿童私人语言发展为儿童表达性语言能力评定的另一种方法,则能为研究者开展幼儿教育教学、儿童心理发展等方面的质性研究提供便利。
在教育领域,私人语言较多用来指导普通幼儿的教育,利用角色游戏、个别小组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给幼儿提供了利用外部语言的环境,发展语言的同时促进思维的发展。但是因为聋生缺乏健听儿童所具有的发声言语能力,这一理论没能运用在聋生教育领域。私人语言既然是言语问题和思维问题的中介,那么若能鼓励聋生学习发声说话,发展内部言语,这对聋生融入社会、与正常人交流来说具有飞跃性的意义。
[1]Dolors Girbau.Private and Social Speech in Communication:Terminology and Distinctive Traits[J].Journal of Psyeholinguistic Research,1996,254:512~513
[2]皮亚杰著,傅统先译.儿童的思维与语言[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
[3]【美】劳拉·贝克著.吴颖,吴荣先等译.儿童发展[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4]Laura E.Berk.Why children talk to themselves.Scientific American,1994(9):78~83
[5]彭茜.儿童为何自言自语—个案的观察与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3,9:17~18
[6]Adam Winsler,Rafael M.Diaz,Ignacio Monero.The Role of Private Speech in the Transition From Collaborative to Independent Task Performance In Young Children[J].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1997(12):59~79
[7]李佳礼.对2~3岁儿童自言自语现象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2009
[8]朱从梅.自我中心言语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J].教育导刊,2003,4:8~10
[9]Laura J.Colker. How should teachers respond to children’s private speech[J].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09,2(5):27~29
[10] Adam Winsler,Louis Manfra,Rafael M.Diaz.“Should I let them talk?”:Private speech and taskperformanceamong preschool childrenwith and withoutbehavior problems[J].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07(22):215~231
[11]Adam Winsler,Michael Feder,Erin L.Way and Louis Manfra.Maternal Beliefs Concerning Young Children’s Private Speech[J].Infant and Child Development.2006(15):403~420
[1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13]盖笑松,杨薇,邰宇.儿童语言样本的分析技术[J].心理科学进展,2009,17(6):1242~1249
[14]居四化.自我中心言语理论及其对聋生言语康复教育的启示[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8(3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