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民收入增长因素分析

2010-12-25 08:07顿雁峰
对外经贸 2010年9期
关键词:格兰杰农民收入农村金融

顿雁峰

(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郑州 451191)

[关注三农 ]

河南农民收入增长因素分析

顿雁峰

(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郑州 451191)

农民增收是当前的基本国策之一,但农民收入与农村经济增长、农村金融发展极不协调。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表明,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相对农村经济发展明显滞后,已成为制约河南省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三农投入不断增加的大环境下,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降低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市场门槛,适当给予政策优惠,有效调节农村储蓄与投资需求,使更多的资金进入农村。同时要加强对农村银行贷款的监管,使贷款能够真正到农民手中,切实用于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民生产积极性,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河南;农民;增收;农业金融相关率;贷款产出率

作为农业大省,1990—2008年间,河南省经济平均增长近 12%,人均 GDP增长了 11倍,金融资产总量年平均增长 21.4%,但农民收入仅仅增长了 5%,远远低于同期经济增长和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如何有效促进农民增收是当前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

一、河南省农民收入发展及现状分析

(一)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呈阶段性变化

改革开放 30多年来,河南省农民收入有了高速的增长,农村居民年均纯收入从 1978年的 104.7元提高到2008年的 4454元,增加了 45倍。然而在快速增长的背后,我们也看到在这些年间农民收入并非平稳增长,而是呈阶段性的变化 (见图 1)。

图 1 1978—2006年河南省城镇居民、农民收入增长率

1.1978—1981年高速增长阶段

农民纯收入由 1978年的 104.71元增长到 1981年的215.57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 1.05倍,平均每年的实际增长速度高达 35%。如此之大的增长速度是非常惊人的。这一时期农民增收得益于政府对农村的两项重大的改革措施:一是农业家庭承包制的建立和推广,二是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大幅度提高及收购市场放松管制。这两项改革措施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使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同时政府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更进一步促进了农民收入的高速增长。

2.1982—1991年的增长高速下滑阶段

在这 10年中,虽然农民年收入名义增长率仍高达71.3%,但每年的实际增长率只有 7.1%。特别是 1982年、1986年和 1988年,改革以来农民收入首次出现极低增长,甚至负增长。这一时期直接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有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中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工业经济高速增长。同时也由于农业生产基地不稳定加上国家投入相对减少,形成不了生产能力或生产能力低下。同时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增长速度下降,农民收入增长下跌。

3.1992—1996年的恢复快速增长阶段

1992—1996年 4年里增长了 990元,名义增长高达1.38倍。这一时期农民收入增长的直接因素有:农产品供给相对充裕,开始转入买方市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由升转降,政府部门两次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同时该时期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农民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4.1997—2003年增速放缓阶段

1997—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 4年下降,甚至是负增长。这一时期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主要有: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供过于求,增产不能增收;农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乡镇企业增速回落,吸纳劳动力下降;城市下岗职工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受阻。

5.2004年后缓慢恢复阶段

从 2004年之后的 3年时间里,河南省农民收入开始迅速增长,3年时间就增加了 707元,2004—2006年的名义增长速度分别为 14.2%、12.4%、13.6%。这一时期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原因是政府开始了新一轮的农村经济改革。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传统观念认为,农民增收只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自身内部问题,这使得人们长期以来把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当作局部问题来认识和处理,导致农民增收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己成为现阶段农村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虽然沿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于 2006年初被取消,农民收入水平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但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并未缩小,而是逐年上升 (见图 2)。

为了更明确地看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我们以城乡居民收入比来更直接地说明我国目前城乡居民收入的进一步拉大。从图 3中可以看出,在不考虑价格因素的情况下,1994年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 2.88:1的一个最高点,之后几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略有减缓。但是近几年来河南省城乡居民收入比正在一步步的拉大,从 1998年的 2.26:1,扩大到 2006年的 3.01:1,而世界各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般为 1.5:1。可喜的是 2003年后,城乡居民收入比有所下降。

图 3 城乡居民收入比

农民收入增速下降,且大大低于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速,这不仅影响着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而且严重制约了农村市场的扩大,使得农村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农民增收问题不仅事关农村社会进步,而且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事关全局,意义重大,是影响我国当前及长远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二、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实证分析

(一 )模型构建

从金融视角考虑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主要是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利率以及 1994年成立了专门的农业发展银行等因素。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有两个:一是农村金融相关率,即一定时期内全部农村金融资产价值和全部实务资产的比值,比值越高,农村金融市场越发达;二是贷款产出率,即农村贷款与农村社会产出的比值,两者是正相关关系。为了能够动态性地研究农村金融与农民收入的关系,暂不考虑其他因素,构建如下模型:

其中,X表示河南农村居民收入,LY表示农业贷款产出率,RFIR表示农村金融相关率,ln表示取变量的自然对数。

(二 )数据处理

出于研究需要和数据可获得性的考虑,本文采集了1978—2008年间河南省的农村金融资产、农业资产、农业贷款额的数据,农村金融资产包括农户手持现金、农户储蓄、农业存款三项。所有数据来自于历年的《河南统计年鉴》、《河南金融年鉴》和《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1949—2008》。在运算处理上对所有数据取自然对数。

(三 )模型估计

传统计量分析方法一般根据经济理论建立模型,对数据的平稳性关注不够,以致带来伪回归现象,不能真实反映数据背后真实信息,而基于数据驱动的动态计量经济学弥补了这一缺陷。首先利用单位根检验法,检验变量的平稳性,对于非平稳性的变量进行差分处理成平稳变量。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非平稳时间序列的线性组合能构成平稳的时间序列,则称这些非平稳时间序列是协整的,平稳的线性组合为协整方程,说明这些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通过 Johansen协整检验,若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进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ECM),进行短期因果关系分析;如果变量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则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对变量之间关系进一步分析。

1.单位根检验

运用 Eview对变量 LNLY、LNRFI R、LNX进行平稳性检验,发现三个序列都不是平稳序列,分别对其差分后的序列检验,均在显著性水平上得到平稳序列:

表 1 单整检验结果

表 1的检验结果显示,原序列除 LNX外,无法拒绝单位根假设,而 LNLY、LNRFI R的差分序列均在 5%显著水平上拒绝单位根假定,是平稳序列。

2.协整检验

由于我们所采用的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直接用OLS进行估计可能导致伪回归。图 4表明 LNX、LNLY、LNRFIR具有大致相同的增长和变化趋势,说明他们很可能存在协整关系。Johanson协整检验结果见表 2。

表 2 Johanson检验结果

从验算结果来看,在零假设时统计量大于在 5%的显著性水平,因此说明序列存在着协整关系。继续观察Atmost 1的假设,此时检验值小于 5%的显著性水平,因此拒绝该假设,说明序列 LNLY、LNX和 LNRFIR序列存在协整关系,但是只有一个。

图 4 协整检验

3.模型估算及结果解释

在模型数据处理过程中,假设会出现异方差和同期相关性,对模型进行响应的广义最小二乘估计,利用Eviews软件回归的结果为 (标准差包含在括号里):

R2=0.95937,DW=1.23,回归结果表明方程拟合的效果比较好,参数估计在 0.00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长期来看,金融机构信贷率与农村居民家庭平均纯收入增长呈正向相关关系,有利于农户收入的提高,表明在资源约束型的小规模生产条件下,金融机构贷款的增长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农民收入的增长;但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与农户居民家庭平均纯收入的增长成负相关关系,农村金融的发展反而降低了农民收入,这说明金融体系效率低下导致金融部门储蓄动员能力和资金配置效率的低下,其结果会出现金融体系有效资金供给能力不足的状况,没有起到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

4.格兰杰因果检验及结果解释

格兰杰因果检验是判断一个变量的变化是否是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看 X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被过去的 Y解释,加入 X的滞后值是否使解释程度提高。如果 X的加入有助于 Y在统计上的显著性检验,就可以说Y是由 X格兰杰引起的。通过对 LNX、LNLY、LNRFI R三个变量 1978—2006年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结果见表 4。

表 3 格兰杰因果检验表

LNRFIR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LY 27 4.41797 0.02438 LNLY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RFI R 0.83734 0.44619

根据三变量间因果关系,若以 5%的显著水平划分,农村金融机构信贷率是农户人均收入的 Granger原因,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不是农户人均收入的 Granger原因,就是未能引起农户收入的显著提高。相反,农户人均收入是引起农村金融机构信贷率、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Granger原因被显著通过,说明农户收入的提高有助于农村金融机构的负债与资产的增加,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供给能力的提高。同时农村信贷率不是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格兰杰原因,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却是农村信贷率的格兰杰原因,充分说明河南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提高了农村金融信贷比率,而这些信贷的质量却不高,没有进一步促进农村金融深化。

三、结论及建议

农村信贷、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可以总结为三点。首先,河南农村信贷的投放效果明显,有效地提高了农民收入;其次,农村金融机构没有行使自身功能,效率低下。农村家庭收入的大部分没有回流到农村市场中用于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而是通过农村金融机构流入到了城市,农村金融机构成了农村资金的抽水机。结果是农村金融机构开展的业务越广泛,流出的资金越多,用于农村市场的资金越少,农村储蓄与投资需求脱节,农民收入增加相应就比较困难,与城镇居民收入差不断扩大。第三,河南省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促进了农村信贷的增加,但信贷质量不高。因此,农民收入提高主要源于财政投入的不断增加,不是金融市场发展的直接结果,反过来,却是农民收入的逐步提高促进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

因此,在三农投入不断增加的大环境下,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降低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市场门槛,适当给予政策优惠,有效调节农村储蓄与投资需求,才能使更多的资金进入农村。同时要加强对农村银行贷款的监管,使其能够真正到农民手中,切实用于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民生产积极性,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1]何广文.农村金融服务问题研究专题报告[R].北京:农业部“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课题组,2002.

[2]林毅夫.金融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 [D].北京:北京大学,2004(6).

[3]王醒男.基于需求与发展视角的农村金融改革逻辑再考[J].金融研究,2006(7).

[4]张杰.解读中国农贷制度 [J].金融研究,2004(2).

[5]曹力群.改革与发展推进中国的农村金融[M].北京经济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F061.5

B

1002-2880(2010)09-0072-03

(责任编辑:梁宏伟)

猜你喜欢
格兰杰农民收入农村金融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6.5%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
格兰杰因果关系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发展及缺陷
农民收入增长周期的多尺度分析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