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农业专业户为主体的合作组织发展研究

2010-12-25 08:07刘巧雅汪虎山
对外经贸 2010年9期
关键词:收益农民成本

刘巧雅 汪虎山

(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9)

[关注三农 ]

推动农业专业户为主体的合作组织发展研究

刘巧雅 汪虎山

(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9)

我国正处于城乡一体化、工业化的进程中,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在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就是要减少农民的数量,农业现代化需要文化素质高的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更应该注重质的发展,不是将现有的大部分农民都吸收到农民合作组织中,而要有针对性地吸收农民加入,吸收那些生产规模相对大的、生产率相对高的农民加入组织,即应推动农业专业户为主体的合作组织的发展。

城乡一体化;现代农业;成本和收益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和农民的弱质性需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来实现大市场与小农生产的对接。在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健全和农业比较效益还相对低下的情况下,分散经营的小规模农户,很难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亟需进行微观经济体制创新。目前,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还存在数量少,规模和覆盖面小;服务内容少,发展水平低;内在机制不合理;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辅导培训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最终都要归结为人的因素,也就是要依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成员。我国正处于城乡一体化、工业化的进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更应该注重质而不是量,不是将现有的大部分农民都吸收到农民合作组织中去,而是有针对性地吸收农民加入,即吸收那些生产规模相对大、生产率相对高的农民加入组织。

一、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在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就是要减少农民的数量

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心环节,就是要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非农产业中去。“三农”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2004年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大量减少农民的数量,只有当农村人口下降为总人口的 25%以下时,农村土地的价值才能达到市场化要求的成本阈值。2006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14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只有下降到 32862万人时,农业土地的集约化生产、规模生产和专业化生产才具有真实推进的可能。2006年,“现有生产水平下农业约需要1.5亿—1.8亿的常年劳动,农村约有 1亿—1.2亿富余劳动”。这表明我国存在至少 1亿的富余劳动力,伴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所需要的农民数量会更少。

2010年 6月 21日,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发布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现阶段约有 1亿平均年龄在 23岁左右的新生代农民工,其中 89%的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农活并不熟悉,他们不愿意种地。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新生代农民工研究报告,新生代农民工大多都抱有在务工地长期稳定生活的强烈愿望,55.9%的人准备将来“在打工的城市买房定居”。既然新生代农民工不愿从事农业生产,那么加入农民合作组织无从谈起。

既然农民的数量正在减少,那么究竟具备哪些素质的人会愿意而且可以留下来,自愿从事农业生产呢?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即这是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有文化”,是指新型农民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懂技术”,是指新型农民必须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特别是掌握与农业生产和现代农业相关的实用技术。“会经营”,是指农民必须具备一定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经营管理能力。毫无疑问,那些最终身份或者说职业是农民的人,应该是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了一定技能,能够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农民。现阶段这部分人是农村中的“精英农民”,他们理应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吸收的成员。

二、农业现代化需要文化素质高的农民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一是增加农产品产量;二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土地生产率可以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需要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土地的适度规模以及农民素质的提高。只有当大量农村劳动力离开土地,转移到城镇和城市中去,土地才能实现适度的集中。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对农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丹麦,没有受过农业基础教育、务农实践和没有获得“绿色证书”的人是没有资格当农民的。农民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使丹麦一项新技术从推广到应用的周期不超过 1年。而目前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 7.3年,全国 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农村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 38.2%(其中,文盲半文盲占 7.6%)、初中文化程度占 49.3%、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11.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 0.6%;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有 9.1%,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只占 5%。同时,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基本上处于“网破人分”的状况,农业职业技术教育萎缩,而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壮年农民大量向城镇转移。显然,低文化素质的农民不能适应建设新农村和现代农业的需要,而专业大户的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同时也与国家所要求的新型农民差距较小。

三、加入合作组织的成本和收益。

加入合作组织能够获得比不加入合作组织更大或至少是相同的可靠收益。农民组建或参加合作组织,成本和收益分为以下几种 (见表 1):

表1

由表 1可知,合作社骨干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得到的收益 (包括显性收益和隐性收益)只有大于付出的成本 (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时,合作社骨干才愿意留在组织中。作为合作社骨干要承担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而显性收益归所有成员,也就是说,如果一旦由普通成员成为合作社骨干,就要承担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那么只有在隐性收益高于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的时候,合作社成员才能被激励成为合作社骨干。然而,隐性收益中的能力和知识,虽然是收益,但这部分收益最终会被利用在农民合作专业组织生产和发展过程中,使全体成员受益,成为所有成员的收益。假设合作社骨干有所保留,没有将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奉献给农民合作专业组织,但是由于农业生产场所的开放性和公开性,使得一个农户的新技术极易被周围其他农户采纳和模仿,那么结果最终为全体成员收益。而隐性收益中的荣誉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且人们对于荣誉的理解和度量不同,就如同西方经济学中的效用这一概念,更多的是主观感受。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多数人从事生产经营的首要目标是追求利润,而不是荣誉。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在物质层次需求得到一定满足的情况下,更多的是对精神层次的追求。不过,每个人对于物质层次与精神层次的满足程度不尽相同,无法保证每个合作社骨干都能为了荣誉而干劲十足。

希望从合作组织获得的利益包括:增加净经济收益;生产经营的农产品有一个稳定的市场;通过合作组织来抵抗其它市场力量,纠正市场上的价格扭曲。而容易组建或参加合作组织要有以下前提:一是市场风险大,单个农户处于弱小地位;二是产品易腐、易烂、不宜长期保存;三是规模经济显著;四是要在合作化运动中遭受挫折不大的地方;五是要在资金需求不多的行业;六是要在农民组织管理水平较高的地方。农民在权衡了直接利益与间接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效益等方面之后,才会选择加入或不加入。但这种利益的权衡有一个大前提:农民愿意从事农业生产。

而在现实中,农民有两种选择:一是从事农业生产,二是进城务工。据统计,中国现有农民 2.3亿人,据学者估算,中国农村劳动力大约剩余 1.1亿,其中,40岁以上的占 50%,女性占 55.37%,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的占42.96%。农村中的青壮年且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劳动力选择了进城务工。这表明,只有当从事农业生产的收益大于进城务工收益的时候,农民才会愿意从事农业生产,而一般情况下,有很大一部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是达不到这一收益的,否则就不会出现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只有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专业大户才能达到。

在实践中,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一般都是具有一定经济规模、农产品生产的市场化和商品化程度较高的专业大户。例如,浙江某市的农业局长曾提议种粮大户各找一批农户联合起来组成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但这些种粮大户都表示,只愿意联合种植面积在一定规模以上的农户,只有这些农户才会专心种植粮食。这些专业大户的生产经营规模大,占有的市场份额相对也较大,更能准确地了解市场信息并预测市场,当然承担的市场风险也较大,所以他们更愿意联合起来,组成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这样不仅使商品的销售量达到一定的规模,争取到更多的与市场和政府的话语权,有效抵御市场风险,而且经济实力能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转。要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按照国际和国家的标准对初级农产品进行加工,以打造出自己的品牌,而一家一户或小规模的农户是无法做到的。

[1]马晓河,马建蕾.中国农村劳动力到底剩余多少[J].中国农村经济,2007(12).

[2]李燕凌,汤庆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战略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6).

[3]王国敏.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理论阐释与实证研究[J].理论与改革,2009(5).

[5]柯炳生,陈华宇.对培养新型农民的思考 [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4).

[6]张晓山.促进以农产品生产专业户为主体的合作社的发展——以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4(11).

[7]周立.谁来支付合作成本?——对乡村建设合作收益与合作成本问题的一般分析[J].经济经纬,2006(6).

F325.1

B

1002-2880(2010)09-0070-02

(责任编辑:梁宏伟)

猜你喜欢
收益农民成本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螃蟹爬上“网” 收益落进兜
饸饹面“贷”富农民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怎么设定你的年化收益目标
2015年理财“6宗最”谁能给你稳稳的收益
如何解开设计院BIM应用的收益困惑?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